战国时齐国宰相晏婴曾被楚王刁难,说出“橘逾淮为枳”的名言,意思是说,人换了环境是会变的,如果这个人在齐国是好人,到了楚国却成了坏蛋,那多半是楚国的社会环境不佳。 uH?4d!G
GIkeZV{4}
其实话要从多方面去理解,水土变了,农作物的特性也要相应改变,否则就不能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当年普鲁士人郭士立从武夷山偷走中国的茶种,移植到印度大吉岭,结果原本在中国叶片小小的茶叶,到了外国却长出硕大的叶片来,最终印度红茶与武夷山乌龙一同跻身世界名茶行列,算得“双赢”。作物如此,人何尝不如此,移民到了外国,就该入乡随俗,去适应当地的制度、环境、生活方式,惟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在新国家的安居乐业。 x^_c4,i)
a#+$.e5
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中国移民数量众多,在早先,技术移民占大头的年代,怀着各种想法来到这片陌生土地的中国人,还真有这么点“让自己变成加拿大橘子”的劲头:认认真真学语言,踏踏实实找工作,想尽办法和其他族裔的邻居、同事沟通,积极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参与投票选举、慈善募捐、社区义工这些当地人、当地社会极为重视的活动……久而久之,你认识了当地,当地也自然而然认识了你,橘子变成了适合加拿大的新橘子,对橘子、对“淮河”,显然都是有好处的。 6iXV
= 03G~7B>
但随着加拿大移民政策的改变,技术移民基本“绝种”了,取而代之的是如潮涌入的、富裕的投资移民。
'
5*&
+w(6#R8u5
作为有钱的一族,他们无需大包小包带各种便宜的生活资料,而只需带一笔钱、甚至一张卡;作为有钱的一族,他们无需从小时工做起,拼死拼活,在业余时间进修,只为重新做回熟悉的行当,而只需花从国内带出的钱;作为有钱的一族,他们无需经历租房到小房、小房到大房的喜怒哀乐,而会一步到位住进豪宅;作为有钱的一族,他们也缺乏认真研究当地舆情、融入当地社会的积极性,反正不融合日子也照样这么过。 o\ ce|Dzt
nC
!NZ
不可否认,投资移民中的许多人,也是积极有为的,但其中的确有这么一批“富人”,一面唱着“对不适合自己的环境应用脚投票”的高调,从“不适合自己”的中国“逃跑”,一面却又在异国他乡过着和“不适合自己”的中国一般无二的生活。在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等一些华人聚居城市,赌场、夜店等娱乐场所的常客,正是这些“富人”,不报税、不上班以躲避加拿大的高税收,大肆抢购、囤积房产导致这些城市房价畸高的,也还是这些“富人”。 -hfkF+=U'
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