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钟。一位不相识的中国女性把电话直接打到记者的手机上,她焦灼急切地说:“我有许多苦恼,已经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了,非常希望和你谈一谈,还希望得到你的帮助。我想见一见你,而且立刻就想见,我现在在涩谷车站。” D3OV.G]`
GupKM%kM
尽管记者心里暗暗地说着“太任性了”,还埋怨至今不知道是何许人的人擅自把记者的手机号码告诉她,但还是答应在《日本新华侨报》社附近和她见面。因为记者心里清楚一份华文报纸要办得让华人有所依赖是并不容易的! idq= US
SF7Kb `>Y
在车站见面后,第一个印象是:此人算是朴实的。她那消瘦得近乎凹陷下去的双颊,透露出精神折磨的苦痛。作为心灵窗户的眼睛,散射出来的是疲惫、不安、焦虑的光芒。 YH9BJ
*gnL0\*
我们在一家咖啡馆坐下来,听她滔滔不绝地有时近似歇斯底里地讲述…… pWqahrWh
B5hGzplS
●倘若,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有私心 ~F-,Q_|-
!ibp/:x
她自报家门,是日本一所著名的国立理工科大学的研究生。也许是记者难脱人间俗巢,听到这个大学的名字就肃然起敬。尽管她目前还是研究生,但优秀的研究生不就是明天的硕士生、博士生吗?这样的人才,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是需要的。 rm7UFMCR6i
6{6tg>|L)
她说:“我在国内读过大学,毕业后工作过一段时间。不过,我不能够告诉你过去的大学和工作单位。”凭着采访的经验,记者知道她只希望记者帮忙,却不希望记者写什么报道文章。这样谋求“实惠”的求援者并不少。但如果没有这些具体的实例,读者凭什么来找报社呢。坦率地讲,许多人不明白这一点。 xnTky1zq
5sH ee,
她来日本时间不长,两年半。在日本语学校读了一年半的语言,就进入大学做研究生了。从这一点上来看,虽不能说她是留学生中的佼佼者,也可以说她是留学生中的幸运者。 Yp8$0KK
7pNh|#Uv'
刚到日本的时候,她经济拮据,和同班一个女同学住在一起,除了学习以外,就是打工,在中华料理店洗碗。等到经济稍微有了一些宽裕后,她就着手搬“家”。至此,她的留学经历,既平凡又雷同。 $uqlJG#`
ur|2FS7
在不动产找房,也还算顺利,租下一间4.5帖的木造房间,每月房租2.8万日元。然而,就在找房的时候,她碰到了一个也是搞不动产的日本男人。此人看起来很安分,坐在一边静静地听她们讲话,偶尔插上一、两句话,说“中国留学生来到日本不容易,又要读书,又要打工,还要忍受日本的高物价”。出门在外,不,出国在外,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同情、支持乃至怜悯,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对此的期待,对此的渴望,可以说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存在于每一个游子的心中。当然,正在日本“稳定”下来的许多中国人,已经不愿意承认曾有此情了。 G[mYx[BTz
TBzM~y
至少,她不例外。两个人热情地聊了起来,谈得也投机。分手前,日本男人留下一张名片,说:“你搬家的时候,给我打一个电话,我开车帮你搬。” %k~=iDk@
,yoT3_%P
对于突然送上门来的“热心帮助”,她接受了。当然,她也考虑到对方是一个异性,但她认为自己心里没有任何“杂念”,也就没有去深思熟虑。 3
V<8
\[BnAgsF
搬家的那一天,那个日本男人真的开车来了。其实,刚来日本一年半的中国人,能有多少家当可以搬呢?她不过有3个行李箱,这个男人一次就“帮助”她运送完毕。据她自己讲,搬家以后的半年期间,这个日本男人和她没有任何联系。她自己究竟是想继续得到这个日本男人的帮助呢?还是觉得人家帮助自己后,不再联系,自己就算赚到一个便宜,也就作罢了呢?这些,属于个人内心的深层心理活动,她没有讲,记者也就不便问了。 x8^Dhpr6
9/Ls3U?
●倘若,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有私欲 AMr 9rB d
&}oDSD
H^,
半年以后,那个日本男人突然来敲门了。其貌虽然不扬,笑容却是可鞠。他邀请她到咖啡馆坐一坐,不但叙旧事,还说新话,说自己喜欢中国国土的辽阔,喜欢中国历史的悠久,喜欢中国文化的深邃,最后提出要学习中文,老师当然是请她来担任。 GUxhCoxb
Gu-Sv!4p
出国,任何人都面临着一个如何生存的问题。出国教中文,以此来生活,或许可以说是每一个离开国土的中国人都抱有的期许和愿望。她也是这样,立刻同意了日本男人的要求。 R OS0Q9X
Nb6HM~
可是,她很快发现,这个日本男人并不在学习中文上下工夫,而常常说中文的发音非常难,练习几遍也记不住,反过来热衷请她吃饭,和她聊天,以致对方的中文没有进步,她的日文倒长进了不少。 NNT9\JRv_
#{(rOb6H)
接下来,这个日本男人提出要给她买点东西。她拒绝,认为自己没有理由接受对方的礼物。但是,对方讲出来的话热情动听,“你不要担心,你们中国人在日本留学不容易,生活上我们应该帮助你。”结果,有一次,还真的给她买了一个不到4万日元的微波炉。她似乎有什么预感,微波炉运到家中,竟然没有拆开包装。当然,交往还是在继续进行。据她自己讲,对方经常请她吃饭,饭后是对方付款。而她,只请对方喝过一次咖啡。那年暑假的时候,这个日本男人说要到中国的大连和北京去旅游,同时问她到日本后是否回过中国?她犹豫了一下,因为这期间她曾经回过一次国。但是,用日本人的钱回国,借着办事的机会探亲,是多少中国留学生都企望的事情。她觉得这种可能到来的机会太有魅力太有吸引力了,于是摇头说“还没有回去过”。 Z=xrjE
MB)xL-j O
事情向前发展,这个日本男人提出请她做导游。她又担心了,说只能陪对方到大连。对方也算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答应连旅费给她8万日元,答应带自己的儿子一起去,答应乘飞机时各自走各自的。回到家里,这个男人则对妻子说:自己要到中国旅游,并且在当地雇了一个导游。 f"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