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一点猜想--拜读渔樵耕读的【“愁眠”几时了?— 诗词疑惑】
xiaolinchuan 离线
级别: 营长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0-02-12   

一点猜想--拜读渔樵耕读的【“愁眠”几时了?— 诗词疑惑】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全篇飘散着失落感。张继虽然登上进士位,但是在铨选时,未被命为官职,只好打道回
老家。这首[枫桥夜泊]很有可能就是在返归途中,触景生情而写下的千古佳篇。

霜满天,是夸张的写法,指到处都是寒霜,寒气逼人。天黑风冷寒霜冷漠,仕途莫测,内心无
限孤独,又能与谁诉说;耳边传来夜鸟的凄惨的鸣叫声(乌啼不一定是特指,可能是夜莺,猫
头鹰等晚间活动的鸟类的叫声),更加增添了环境的寂寞和内心的苦楚,是一种动中显静的笔
法。

江枫和渔火是多么浪漫和诗情画意的两种东西:秋天,江枫似火;渔火明灭,如探索思念的眼
睛,充满渴望和希望的黎明,在夜幕卷起,沉甸甸的疲倦上,升起了袅袅不绝如缕的鲜香。但
是在作者的眼睛里,却是惊心的刺激,引起无限的叹息;徒有良辰美景,却无心情。愁眠当山
名,有点牵强。高适的词,很难作为佐证。由诗化为词的现象太多,而且继在先,适在后,化
诗为词是基本上可以肯定。如果愁眠是山名或其它名称,由于张诗如此有名,在其他人的诗歌
中会多次出现。个人认为,是作内心忧愁,辗转难入眠解。眠的意思是指闭上眼睛,并不一定
睡着,进入梦乡。在承接联中,境界优美如斯,但却处处伤怀字字含屈,在如此静谧,旅途劳
顿的时候,却无法入眠。在起始联的造景中渲染了一种悲秋的气氛,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诠释,
因为心中有隐痛,有块垒,起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作用。和李煜的“春花秋月何
时了”异曲同工。

在转折联中,必须有变化。前两句,写附近景色,眼前的夜色,内心的感受,为了体现变化二
字,作者的笔触伸向了远方。不管有无半夜钟声,但是当时应该有一些远处传来的声响,譬如
更声。由于作者寄宿的客船离寒山寺不远,加上作者“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
「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联系到寺庙的钟声,也
可以理解。作者从个人患得患失的境界中,慢慢解脱出来,对未来的不测,有了另外的看法。
“命中只有三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的释道的因果论,对张应该是有影响的。寺庙的钟声虽
远,却可以传到孤独的客船,那么上天对我张继的关爱,有一天也许会降临到身。事实上,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长安,洛阳),张继被录用为
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
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还有,旧诗可以改写,也许当时,这首诗的后两句不是现在这样
的,但是后来张继被命官后,联想今昔,感慨不已,遂欣然提笔修改。

结束句中,钟声悠扬,在作者百无聊赖前途无望的时候,好象一位慈祥的长者,或者道人飘
然而至。留给读者无穷无尽的联想和启示。也十分满意地达到了尾联要意味深长,隽永志远
的目的。

综观全篇,该诗在对环境,内心和希冀的描写和映衬中,都是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近体诗
的画音韵律美和谋篇布局的匠心。


“愁眠”几时了?— 诗词疑惑一则  by 渔樵耕读


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传诵甚广,妇孺皆知。它不仅使寒山寺一举而成了千年名胜,也使诗人声名远播,流芳千古。也可以说,寒山寺之于张继,犹黄鹤楼之于崔颢。张继这首诗,无疑是一幅《江村夜景图》,有月,有鸟,有霜(白雾),有渔火,有山寺,有客船。最妙的是,这幅本来宁静的夜图中还加入了悠扬的钟声,凭添了三分禅意。

然而,仔细推敲一下,老渔对此诗尚有若干疑惑之处;或者说,今人对张诗的注解或有误区。最可疑的是“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中的“愁眠”二字。通常的诠释是“愁而难眠”,此种解释老渔觉得过于牵强附会。首先,从诗意上说,整首诗从开头到结尾一路白描江村夜景: “月落”“乌啼”“ 霜满天”“ 江枫”,“ 渔火”“ 寒山寺”还有“钟声”, 着意勾画一幅美丽宁静的“枫桥夜泊图”,“愁”从何来?当然,有人从下文的“客船”和“夜半钟声”中演绎出了诗人“乡愁难眠”。这种解释愚以为实在有点生拉硬扯。试想,若非先将前文的“愁眠”字主观定义为“愁而难眠”,那么打着灯笼也不能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两句中找到“乡愁”。退一步讲,即使诗人着眼写乡愁,那么应该是枫桥的夜色夜景让诗人触景生情,勾起了乡思。那么诗人描写的场景中哪一样“使人愁”呢?再者,如果诗人要表达“乡愁”,何以如此吝惜笔墨只用寥寥“愁眠”二字,一笔带过呢?恐怕也不合常理。

词意和诗的结构来讲,“江枫”和“ 渔火”又如何“对”“ 愁而难眠”呢?如果是这样,那就是病句。也有人说:如将“江枫”和“ 渔火”拟人化,“对”字作“伴随”讲,就讲的通了。的确,诗词中常用拟人手法,“对”字也确可当“伴随”解,但如此一来,这“江枫渔火”是伴随着“愁”而眠呢,还是伴随着 “愁”不眠呢? 似是而非,矛盾相向。

渔者以为,无论是从诗的立意还是从词句本身来看,“愁眠”二字都应是地名。而且,“对”字这里应作“成双成对”解。究竟“愁眠”是山,是寺,是村庄,抑或是桥,渔樵子无从靠证。不过,明初“吴中四才子”之一高启有一首词倒是可以作为佐证。高才子在其词《沁园春 .雁》中有两句“悠悠渔火,长照愁眠”。由此可见,“愁眠”可能是山,江村,灯塔,桥梁等河中或岸边建筑。高适是姑苏本地人,其笔下出现的苏州地名应该是可信的。

继的这首《枫桥夜泊》美则美矣,确有“贪求好句,理有不通”(欧阳修语)之嫌,多处不经推敲。姑且不论唐代佛寺是否有夜半敲钟的习俗,何人又听过“半夜鸟叫”?霜(白雾)又如何“满天”? 另外,据俞樾先生(俞平伯曾祖)考证,“江枫”应为“江村”之误。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清空我的评分动态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1条评分记录
小白兔 威望 +10 2010-02-12 谢谢!
隐藏评分记录
小舟虽载一身酒,徒醉青天一片羞。
小白兔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10-02-12   
感谢分享!欢迎常来!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