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每次到学校去接偶得都要多预留半个钟头。
因为偶得有冗长的告别仪式。他会跟幼儿园里所有他认识的老师和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还有为他们服务的阿姨们一一告别。
如果遗漏了谁,他甚至会满校园地寻找,只差钻女厕所去打招呼了。
每次告别的仪式也是很繁琐,先是摇手,然后就奔过去拥抱,有几个特别亲近的老师会将他抱起晃一晃,有时候就邀请他吃一块蛋糕或塞给他一个糖果,等他吃好喝好玩好,把每个教室的玩具都摸一遍也算告别,基本上半个小时还不够。
偶得奶奶笑称,我家孩子啥都不剩,就剩一张嘴了。甜得能把人给蜜糇死。这点跟他娘真是一样一样的。
我还真不知我小时候这样讨喜,但至少我知道偶得这样热情地招呼别人,愿意与人打交道,肯定不是遗传至他爹的优点。他爹张口跟人说个话能难死,出门在外只要是问路,一定是捅我一下说:“你去!”
2.偶得上学放学路上,因为时间固定,总是要遇到几个行人,至少有一位老阿姨,一位年轻小姑娘和一位印度或巴基斯坦籍的黑黝黝的工人。偶得每次见面老远就用不同的语言招呼人家,包括本地人喊的啊嘛。哦,忘记了,还有一条必经路上的小狗。每次偶得还会用狗的语言跟他的朋友打招呼。
偶得这一路甚是热闹,若是哪天遗漏了谁,偶得就会惦记,问人家为什么没有如约出现,且第二天再见一定要问人家:“你昨天去哪里了啊?”明明是不相干的路人,一来二去就成了朋友。
偶得经常在路上,都能收到巧克力和饮料,这都是他的笑容和关切换来的。
3.今天晚上我们在家各就各位,突然门口有人找陈偶得。
指名道姓找我家小朋友的大人还真不多。保姆前来汇报说,是儿童教会的老师们来看偶得了。
偶得最近加入了一个儿童教会的活动。并不是入教,只是周日的早上去参加他们唱歌跳舞的活动。我和偶得爹并不赞同他去这样的组织,原因是,信仰这个东西,我们更期望他是长大成人以后的自由选择,而不是从小被灌输成这样。
但教会有教会的魔力。他们安排很多有趣的活动,唱歌跳舞,偶得回来能唱得像模像样的,再加上里面交上了其他小朋友,偶得自己的选择,我们亦尊重。至少我觉得去教会参加活动是健康的有益的,肯定比去游戏厅强。
晚上老师姐姐们看偶得,送给他一个新年的红包,其实就是两块巧克力。我发现真的是糖衣炮弹就能笼络人心。每次去教会,偶得都带回来一支圆珠笔或者两块巧克力之类的小礼物。
偶得兴奋极了,先是快乐地跑回房间里,拿出他所有喜欢的小玩具抱给姐姐们玩,又拉着姐姐的手抱她们,在姐姐告别要走的时候,他大喊,等一下,等一下。。。。。冲进自己的房间开始乱翻。
我跟过去问偶得,你想找什么?
偶得说,我也要给姐姐们新年礼物。
他只找出一个红包,里面什么都没有。他越发着急了。
为娘的迅速跟变魔术似的摸出两代核桃仁儿,又抽出两个红包,给我儿裹上,交给偶得说,这个可以吗?
偶得高高兴兴地递给姐姐。
我不知偶得从哪里学来的礼尚往来,或者说他天生就懂这些礼数。没有人教过他。他才四岁多,我已经能看出他有极高的情商。
我于是对他未来的担忧又少了几分。
智商不低,情商又高,估计无论是找老婆还是找工作,还是交朋友上,他都应该自己能够独当一面,不需要他娘的掺和了。
我于是开始高枕无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