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风月》联想起的…………
看了六六的《风月》,不知怎地,唿地想起文革期间的一些事情。人的记忆有时候很有意思,发生在眼前的事转念就忘了,而五、六岁孩提时代的事情却总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出现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余出生在合肥,中国人民解决军第一零四医院,出生不久便被革命军人的父母送回到淮北的农村老家,期间,父母被派往贵池工作(今天改叫池州)。余长至学龄,被外婆送回到父母身边,恰逢文革正酣。
父母在贵池的工作地是贵池县人民武装部,这是部队,但却为军、地两方工作,为何会有这样的编制单位,至今我还是不明白。
人武部院里就住着我们一家四口人,姐姐、我还有父母。院子里堆满了从各家各户收缴来的“四旧”,有各种各样的花瓶、锦衣绣缎、古玩字画等等,在贵池这样一个边远的穷山区里,怎么会有后来那么值钱的四旧物品呢?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玩具极其溃乏,我和姐姐每天放学能玩的就是拿起小石子,瞄准院内堆放着的大大小小的花瓶,“砰”,碎一个,“砰砰”砰两个,就是听听声音,看着破碎时的造形,就这样,不知被我和姐姐砸碎了多少!
现在,每每看到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心口便隐隐作疼,想来,被我和姐姐砸掉了多少人民币啊?后来我迷上了马末都先生的《百家讲坛—收藏》,进而每天阅读马先生的博客,内心那个悔呀,早知今日,当初随便拿一个,不是元青花,便是永乐白釉,那一不小心,咱不也成了亿万富翁了?可是,世上没有后药呀!
不过,当真要是拿了,没准活不到今天,所以,世上的事都难以预料的。
[ 此贴被lilylily在01-29-2010 00:4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