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转:谁逼死了杨元元?
我是佳佳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2   

转:谁逼死了杨元元?

文章来源: ?kvkdHEO_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0h0hp.html LK^t ](F  
ir4uy  
  我一直难以想象,这30多年,她是怎样过的。因为母亲时刻不离左右,没有私人的空间,没有自己的个人时间,没有自身情感的小小角落——母亲,似乎已经成为她今生今世无法摆脱的另一半。所以她无法寻找另一半,也无法开始恋爱。她走到哪里都要带上并不年迈也无疾病的母亲,始终活在母亲的监管和控制之下。从个人选择的角度看,她几乎从未获得一个成年人应有的权益,而这恰恰是被孝道文化所剥夺的。 Hlw0i a  
——天涯网友“午后的水妖” <A,G:&d~  
e8TJ =}\  
EQ j2:9f  
u/% 4WgA  
天涯杂谈,也许已可以称为中国第一媒体。 f;(]P   
GoGo@5n(Z  
许多人到这里申冤,而其他地方,他们未必有这个机会。他们其中的极少数人,不能得到充分关注,甚至冤情也被化解。但也有很多人,他们的冤情被证明是一种谎言,而他们的申冤最终也演绎成一个笑话。 (!nhU   
> qSaF  
譬如,有人上天涯杂谈发帖子攻击北京大学佛学博士孟领,称他打岳母,数次惊动110,居委会多次调节无效。这个帖子,只在第一页回帖中赢得了大多数支持,从第二页开始,有网友仅仅从这个帖子本身就发现诸多漏洞,于是开始质疑乃至攻击发帖者。接下来不断涌现的事实也显示,这个帖子是谎言,其实不是女婿打岳母,而是岳母打女婿,还想霸占女儿的房子,而向110和居委会求助的也不是岳母,而是女婿。 Q7]VB p4  
{bUd"Tu  
最近轰动天涯的杨元元之死,也有类似的发展轨迹。先是有人到天涯上发帖子,说上海海事大学强势地逼死了一心想尽孝的贫困硕士生杨元元。这个帖子在很长时间中赢得了广大网友的同情,但同时不断有网友发现这个帖子的漏洞,且也不断有新的事实呈现,最终多数网友转向了发帖者的对立面。 r"MKkS EM  
bt C.EmX  
孟家的故事,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家务事,没有悲情故事,也没有宏大的借口可以转移话题,所以网友们可以很快发现真相,而且一边倒地对孟领的岳父母和小舅子发起攻击。 :W/,V^x}  
kOfu7Zj  
相比之下,杨元元之死是一个凄惨的悲剧。死亡是一个难以承受的重量,就死亡说话时需要背负着这个重量,质疑者需要相当的勇气和智慧。同时,发帖者也引入了宏大的话题,一是尽孝,二是贫困的个人与强势的大学,尤其是后一个宏大的话题,是我们社会目前的一个重要话题,所以有相当的迷惑性。这直接导致不仅无数网友会被诱导,甚至多数媒体报道也被诱导。 T F!Lp:  
hkO)q|1  
但在这个最火热的媒体发帖子真要小心,因为这里既有法国社会学家勒庞所说的“乌合之众”的特征,也有无数明眼人。并且,几乎所有相关人士都有可能上网,所以必定会有各个角度的声音、各个层面的事实涌现,最终谎言几乎总是被还原为谎言,真相几乎总是得以澄清。 Ij_VO{]G'l  
U-$ B"w&  
关于杨元元自杀事件,真相是什么呢?真相是,与其说这是贫困个人在缺乏温情的社会中挣扎这样一个宏大话题下的缩影,不如说这就是一个家庭悲剧,一个个人成长的悲剧。
[ 此贴被我是佳佳在01-12-2010 05:31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除了你自己的内心,没有人可以是你的权威。
小曼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22楼  发表于: 2010-01-14   
引用
引用第21楼我是佳佳于01-14-2010 05:32发表的  : !Z7 ~R sdm  
Ah2%LXdHA  
c{Ax{-'R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pZUe`3  
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 G}tq'#]E{z  
我认为这是了解真相的一个途径,不去拒绝它。 k MS[   
.......
9^m&  [Z  
t G;+hc%3y  
同意同意
婚姻打磨人啊
我是佳佳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21楼  发表于: 2010-01-14   
引用
引用第20楼小曼于01-13-2010 23:55发表的  : saH +C@_,  
杭州大学毕业生出租房内割喉自残 护士称超过恐怖片,现在自杀的大学生太多了,几乎天天都有 'iN8JO>  
我觉得只从家庭内部找原因,很难说服人, |5}{4k~9J  
我觉得很多家庭的模式都是一代代有点遗传下来,以前为什么没有这么多的人自杀啊,我觉得外在的因素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wovWEtVBU  
2#nn}HEOC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0;Y_@UVj  
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 V*U7-{ *a  
我认为这是了解真相的一个途径,不去拒绝它。 OC'cP[$ _  
uOEFb  
而只了解客观事实,才能变得更从容。 @|&P#wd.u  
尊重客观事实,会让你变得优雅。
[ 此贴被我是佳佳在01-14-2010 05:40重新编辑 ]
除了你自己的内心,没有人可以是你的权威。
小曼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20楼  发表于: 2010-01-13   
杭州大学毕业生出租房内割喉自残 护士称超过恐怖片,现在自杀的大学生太多了,几乎天天都有 yZaQ{]"  
我觉得只从家庭内部找原因,很难说服人, %Gn(b 1X  
我觉得很多家庭的模式都是一代代有点遗传下来,以前为什么没有这么多的人自杀啊,我觉得外在的因素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婚姻打磨人啊
echozhang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19楼  发表于: 2010-01-13   
引用
引用第18楼小曼于01-13-2010 23:50发表的  : o([+Pp  
`3r*Ae  
楼主转载的文章说到底:就是杨元元该死,她妈妈丧女活该,太歹毒了
&l%#OI}OE  
^!|BKH8>f%  
每个人的解读都不一样。 4qjY,QJ  
tk WWR%c"  
很遗憾你得出的是这样的总结。
第一要真诚,其次要善良,最后要我们永不相忘
小曼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18楼  发表于: 2010-01-13   
引用
引用第14楼柳牛牛于01-12-2010 21:25发表的  : lXm]1 *<  
昨晚我看了凤凰卫视的《冷暖人生》杨元元日记专题,陈晓楠对杨元元母亲和弟弟杨顺顺的采访,对她的死知道了一个大概。看见楼上转帖的文章,不由感叹人的舌头真毒。一个年轻的生命已经走了,为何还要喋喋不休非议其家人,让死者安息吧!就算是杨母有错,也轮不到这些道德批判家们在网络大放厥词。
FFH-Kw,  
楼主转载的文章说到底:就是杨元元该死,她妈妈丧女活该,太歹毒了
婚姻打磨人啊
我是佳佳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17楼  发表于: 2010-01-13   
把这个顶上来。
除了你自己的内心,没有人可以是你的权威。
小五 离线
级别: 连长
显示用户信息 
16楼  发表于: 2010-01-12   
引用
引用第14楼柳牛牛于01-12-2010 21:25发表的  : ;2)@NH  
昨晚我看了凤凰卫视的《冷暖人生》杨元元日记专题,陈晓楠对杨元元母亲和弟弟杨顺顺的采访,对她的死知道了一个大概。看见楼上转帖的文章,不由感叹人的舌头真毒。一个年轻的生命已经走了,为何还要喋喋不休非议其家人,让死者安息吧!就算是杨母有错,也轮不到这些道德批判家们在网络大放厥词。
Thw E1M  
确实如楼上所说,知道更多的真相有助于避开更多的悲剧。 ?K I_>{  
E n{vCN  
我是佳佳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15楼  发表于: 2010-01-12   
引用
引用第14楼柳牛牛于01-12-2010 21:25发表的  : DDc?G Y:  
昨晚我看了凤凰卫视的《冷暖人生》杨元元日记专题,陈晓楠对杨元元母亲和弟弟杨顺顺的采访,对她的死知道了一个大概。看见楼上转帖的文章,不由感叹人的舌头真毒。一个年轻的生命已经走了,为何还要喋喋不休非议其家人,让死者安息吧!就算是杨母有错,也轮不到这些道德批判家们在网络大放厥词。
[)# ,~L3  
我不这样认为。首先这里的作者,他的整篇文字都很平和,没有道德批判。 ga6M8eOI  
而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种现象。被家里人控制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现在还有多少人在深受其害?又有多少家才,以爱的名义,束缚着自己的孩子? >=6tfLQ  
0z_e3H{P27  
只有面对真相,揭开真相,才能让更多的人得到自由和快乐。
[ 此贴被我是佳佳在01-12-2010 22:09重新编辑 ]
除了你自己的内心,没有人可以是你的权威。
柳牛牛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4楼  发表于: 2010-01-12   
昨晚我看了凤凰卫视的《冷暖人生》杨元元日记专题,陈晓楠对杨元元母亲和弟弟杨顺顺的采访,对她的死知道了一个大概。看见楼上转帖的文章,不由感叹人的舌头真毒。一个年轻的生命已经走了,为何还要喋喋不休非议其家人,让死者安息吧!就算是杨母有错,也轮不到这些道德批判家们在网络大放厥词。
------当我离开这房子的时候,我知道身后有一双眼睛盯着我,但我一定不会回头。我只不过想见见她,看看她的样子,既然她不给我机会,我也一定不会给她机会。
我是佳佳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13楼  发表于: 2010-01-12   
杨元元很可怜,她母亲也很可怜。 (.m0hN!~u  
不过,遗憾的是,她读了这么多的书,也没有给她逃离她母亲的力量。 6i(nyA 2!  
正如她说,都说知识能改变命运,她自己读了这么多书,也没能改变命运。
[ 此贴被我是佳佳在01-12-2010 22:00重新编辑 ]
除了你自己的内心,没有人可以是你的权威。
echozhang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12楼  发表于: 2010-01-12   
   
第一要真诚,其次要善良,最后要我们永不相忘
阿辉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1楼  发表于: 2010-01-12   
俺心痛杨元元。 y5RcJM  
}tua0{N:z  
不知杨元元生前,可有过开心快乐的时候? +I;b,p  
5|9,S  
看看那要了她命的破毛巾,都快成恶梦了。
小曼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10楼  发表于: 2010-01-12   
言之凿凿的  ,很可疑! _K_!(]t  
石述思用这种方法炒做自己有什么十恶不赦的错吗! U_wn/wcLS  
他没有干危害社会的事啊,矛头怎么冲向他了呢?
婚姻打磨人啊
renée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9楼  发表于: 2010-01-12   
轰动一时的研究生杨元元自杀事件真相是这样的,杨元元曾二次考取公务员,母亲每月有房住,有工资拿,但为了某种可怕动机,竟然选择了这样的路,最终选择了自杀,今天我要感谢凤凰卫视戳穿,杨元元本可以不是一个弱者,可是。。。。。。一切,缘于她那个变态的母亲。 *!$4   
u}\F9~W-{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zcF~6-aQ  
h q6B pE  
    真相是:原来杨元元可以不当贫困生的,在本科毕业的八年内,她曾考取过枝江和广西北海两个城市的公务员,只因母亲不喜欢小城市就放弃这两次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o8-BTq8  
`TYQ^Zm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W"Pi;*  
wc* 5s7_  
    谁都知道,母爱是世界是最伟大的字眼。可您见过这样的母爱么?一辈子,像粗藤一样,勒着子女的喉管,不放,直到把子女逼疯,选择轻生摆脱这种束缚。 w9rwuk  
rjo/-910  
GvF8S MO[x  
    母爱有时,是最可怕的上吊的绳子。突然产生这种感觉,应该感谢石述思先生。是他在距离上海海事大学的女研生杨元元去世已经一个月之际,写出那篇《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杨元元自杀是咎由自取?》一文,重新使杨元元事件掀起轩然大波,并使原本同情杨家不幸遭遇的我,在网友们对此文的强烈批判驱使,产生了想了解事件真相的强列愿望,收看了网上所有与杨元元有关的视频, 尤其是香港凤凰卫视的“社会能见度”对杨元元的母亲望瑞玲的采访,才得出这样与我的初衷相反的可怕结论。 @{iws@.  
Hzcy '  
zH0%; o}  
      1XSA3;ZEc  
ug'I:#@2  
9z$]hl  
A[ 9 @:z  
    那时,我甚至有点怀疑,那位身为公众人物的石述思先生,他是否真的同情杨家?还是象别人所说的“有意在利用杨元元事件炒作自己”?否则怎么会这样来帮杨元元母亲的“倒忙”呢? IEfzu L<v  
z\Rs?v"  
X,C&nqVFm8  
    后来,凤凰卫视的这段视频颠覆我心目中原先对杨家人弱者形象的所有认知。 x1:+M]Da  
`MA ee8u'  
J;W(}"cFq  
    ---在起初的报道带给我们的印象中,杨元元是个绝对要靠贷款维持生计否则就活不下去的贫困生,是一个无论自己都难都不愿扔下孤苦老母不管的孝顺孩子,而杨母呢,则是一个手无分文、无家可归、体弱多病、必须投靠女儿才能生活的孤苦无依的可怜老人,住在女儿的宿舍里不肯走完全是被逼无奈。 w},' 1  
gbsRf&4h  
g{.>nE^Sc5  
    但凤凰卫视的“社会能见度”节目却透过主持人与杨母亲的对话告诉我们的真相,却足可以令任何善良的人们瞠目结舌: # =V%S 2~  
! @{rk p  
I?YTX  
    ---原来杨元元可以不当贫困生的,在本科毕业的八年内,她曾考取过枝江和广西北海两个城市的公务员,只因母亲不喜欢小城市就放弃这两次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后来又多次考研才进了母亲梦想中的大上海。她之所以带母住校,也只是因为自己受惯了母亲的照顾,怕离开她之后会难以生活。杨母也不是什么手无分文、上无家片瓦的可怜老人,而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强人,她每月享受着当地的医保和原单位900多元的退休金,原来的工厂虽然搬迁了,她虽然买不起新房,还是可以继续与其他职工分之一的职工一样住在老宿舍里,只是她不喜欢那穷地方,所以才硬跟着女儿挤进了大学宿舍,为的就是好利用大学生赚钱。还有,她之所以未经允许就赖在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宿舍70多天不走,理由居然是因为“我们在武大时也这样...” u_;*Ay  
^VK-[Sz&  
+FfT)8@W  
    我看到这位的杨母,面对主持的询问象个成功人士般的在视频上充满自信的侃侃而谈,甚至还时不时地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得和微笑时,我心里真有一种很强烈的刺痛感: w,bILv)  
nm'sub  
peCmb)>Sa  
    我不明白,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啊?女儿选择以那种悲剧的方式离开人世,而从她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悲伤,她从不认为自己是女儿的累赘,还在显摆自己才是女儿的救世主。从专业爱好到人生道路,不管女儿喜欢与否,她就是要用自己的人生目标左右了女儿的一切。我终于明白她那已经30岁才上研一的女儿至今为何没谈过一次恋爱?又为何找不到几个能说知心话的同学和朋友? o@>{kzCx  
jV]'/X<  
UCj4%y6t  
    我现在想想,有那样一个不识大体的母亲30年来成天形影不离的跟随着,谁又能找到接近她的机会呢?当她与30岁的女儿挤在宿舍那张狭窄的床上时,难道就没有想过,自己挤占的岂止是女儿的一张床,简直就是剥夺了女儿的空气和养份,扼杀女儿的情感与人生的发展空间啊!换言之,不正是这位母亲用自己无休止的奢求,绑架了女儿的一生么? ^1s!OT Is  
<W~ 5;m  
1+~JGY#   
    唉,更可悲的是,当央视“大家看法”的记者问: 1P#bR`I >  
bY|%ois4  
8c(}*,O/  
    时至今日,你是否后悔当初对女儿去上海的安排?她想到的不是女儿的可怜,而是一个市侩的经济帐:“划不来……”,听到这里,我彻底对这位的母亲无语了。我在想,这不就是一种典型的“藤缠树式的恶母”么? 3~z4#8=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08/63/57/7_1.html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柴
renée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8楼  发表于: 2010-01-12   
        一声叹息。。。。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柴
我是佳佳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7楼  发表于: 2010-01-12   
看到这里有帖子讨论这个事。把这个帖过来。 t j&+HC  
我觉得这个写得比较立体。
除了你自己的内心,没有人可以是你的权威。
我是佳佳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6楼  发表于: 2010-01-12   
朱丽叶的宿命,能否有朱丽叶的结局? W7>4-gk  
GE]fBg  
去一个遥远的地方读书,这个愿望杨元元没有实现,但她将这个愿望加给了弟弟。她给弟弟写信说“你以后不要听妈的……”,而当同样在武汉读书的弟弟杨平平本科毕业想留校时,杨元元为弟弟树立了不容分说的目标——读北京大学研究生,而弟弟也果真帮她完成了这一愿望。 CB<1]Z  
1|bu0d\]  
但是,这毕竟是弟弟的事情,而她的愿望没有完成的机会。2009年,杨元元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学。似乎,上海海事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差别不大,但其实完全不同,因为,到上海这种一线大城市来,首先是望瑞玲的愿望。 G;_QE<V~_  
:*gYzk8  
杨元元去上海读书时,望瑞玲理所当然地认为“要跟着女儿去”,当杨元元的舅舅提醒姐姐是否考虑过女儿的终生大事时,望瑞玲回答说:“我们楼上三十好几没结婚的多了。” "~Twx]Z  
AVVL]9b_2  
去上海,和女儿睡在一张床上,这不仅是过去生活的延续,也多了另一重含义。上海是望瑞玲的梦想,她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她年轻时来过上海,喜欢这样的大都市。 !`q*{Ojx  
[hTGWT3  
到新学校后,杨元元勤奋而本分,一个同学说:“(杨元元)每次上课都独自坐第一排,现在还有这样的研究生吗?” gvvl3`S{  
ZZOBMF7  
望瑞玲说,女儿自杀前感叹:“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听上去,杨元元似乎在感叹贫困的挣扎,但真是这样吗?或者,除此以外,杨元元所说的“命运”有没有别的含义? |};]^5s9  
lwYk`'  
至少会看到,妈妈一直跟着她的这个命运是改变不了了。望瑞玲先是和女儿挤在一张床上,还搬来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大约一个月后,杨元元同宿舍的同学主动搬走了。 Xoyk 'T] -  
";E Mu(IXb  
杨元元的梦想有大海般宽广,但她真实的世界无比狭小,除了母亲不再有其他。她的辅导员说,印象中杨元元一项集体活动都没参加过,“每次她都沉默地跟在母亲的背后,听她母亲说话。” |Ak>kQJ(1z  
u.*@ l GVW  
也许她根本没机会进入更宽广的世界。2001年,望瑞玲从工厂内退后,就搬到了女儿学校和女儿一起住。白天杨元元上学时,望瑞玲会在学校里摆摊卖一些东西,而放学时,杨元元会帮妈妈去看摊。她的本科同学回忆时,那时杨元元很少和人交往,经常说一句话就不再开口了。 AN7WMX  
Ug_5INK  
对此,同学的解释是,看上去杨元元非常自卑。也许并不是自卑,而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有绝望和艳羡,她明白自己无法像同学一样进入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在学校里摆摊、在宿舍里同挤一张床的妈妈已将她的世界关闭,她似乎只能通过妈妈才能和外界有一点联系。 [/hS5TG|7  
u3vBMe0v[  
望瑞玲之所以2001年才和女儿密集地纠缠在一起,看上去和退休有关。之前,她有工作可以寄托,有同事可以交谈,但退休后,她的世界狭小了很多,也许那时她会感到恐慌,恐慌找不到自己,恐慌自己在世界上不存在。那么,是不是通过一个读大学的女儿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呢? bq[j4xH0X  
b/Y9fQ n  
杨元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大学毕业后,她曾4次考研失败,度过了长达8年毫无成就感的不堪岁月。看起来,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的研究生,这样一个身份似乎是一个转折点,可以照亮她的人生。 Oe4 l` = 2  
mE(EyB<  
但是,她却在“曙光将现时谜一样退场了”。这是她的一个好友对她一生的总结。退场前,她在排演《罗密欧与朱丽叶》,尽管很焦虑,但她非常精彩地扮演了朱丽叶,据同学说,那次排演堪称完美。 p.^mOkpt  
Z]DO  
难道,是朱丽叶的感叹击中了她?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和罗密欧一样会感叹命运,她有预感,似乎有一种宿命,要她的家族和罗密欧的家族出现牺牲,这两个家族才可能会停止流血,而她就是承担这个宿命的人。 Zs<}{`-  
:LBG 6J  
最终,朱丽叶和罗密欧双双承担了这份宿命,而他们年轻的生命逝去后,他们所在的两个家族终于停止了世仇。 g66=3c9</6  
`<kHNcm  
那么,杨元元能否有朱丽叶的这份命运的回报。她年轻的生命的失去,能否让她的家庭乃至我们这个社会的命运之轮减缓运转?
除了你自己的内心,没有人可以是你的权威。
我是佳佳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5楼  发表于: 2010-01-12   
谁的人生?谁的梦想? tW53&q\=  
J2Y-D'*s  
据杨母说,杨元元之所以想学法律,是因为读高中时她的“市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被当地领导通过关系夺走给了自己孩子。也许这个说法成立,但在我看来,杨元元的这个志愿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 J01w\#62pQ  
"r @RDw   
去大连这么遥远的地方,是她想离开家,离开母亲,走向独立,用这种方式拥有一个独立空间。 In^MZ)?  
";}Lf1M9  
这种努力,她做了多次,后来她曾两次考上外省一个小城市的公务员,但最后都没去。据杨母的说法,一是因为距离远,一是因为不是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大城市。 gS4zX>rqe  
dl;~-'0  
但或许,真正的事实是,离开家去遥远地方,是杨元元的梦想,而不想让女儿去“距离远”的地方,并想让女儿去一线城市,只是望瑞玲自己的梦想。 l%\3'N]  
.o91^jt  
在一个论坛上,一个网友想找女友,而他的一个朋友发帖子建议说,一定不要找那种一直在同一个城市出生、读书和工作的女孩,尤其是工作后仍然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女孩。反过来,假若是女孩找男友,这个建议也一样成立。因为一个人从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成年人的标志,就是离开父母并赢得了自己的独立空间,这个独立,不只是经济上,也是心理上的。 EW*!_|  
o6sL~ *hQ  
这种对独立空间的渴求,其实是所有孩子的共同愿望。已不知道有多少人对我说,他们在读大学的时候,最强烈的愿望就是离家远远的。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而之所以失败,原因无一例外都是父母的反对。 q9.)p  
V&vU her0  
从心理学上看,父母反对孩子离开家,是因为父母将孩子视为了“我”的一部分。简而言之即,父母看到孩子,就觉得自己是存在的,看不到孩子,就找不到存在感了——更通俗的说法是“心里空空的”。 au7%K5  
vpXC5|9U  
当孩子离开家时,也许大多数父母多少都会有失落感,但假如他们有比较清晰的自我存在感,就不会过于害怕孩子独立,假若有很清晰的自我存在感,就会鼓励孩子走向独立。但假如严重缺乏自我存在感,不知道自己是谁,那么当孩子离开自己时,自己就会有严重的恐惧,甚至会觉得自己要死去。所以,这严重缺乏自我存在感的父母,会想尽办法阻挠孩子走向独立,他们也不想孩子和自己有任何界限,他们在追求一种幻觉——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NRY3*  
:,"dno7OQ  
杨元元不仅想去大连,而且想学海商法。对海商的追求,象征了对宽广世界的渴求。 r@FdxsCnGM  
t+Kxww 58  
至于法律,法律的世界是清晰的,法律有依据,有边界,而不像心理世界那么模糊,可以随意被侵占。并且,法律的对立面,在杨元元心中,也许并不是非法,而是道德。道德是模糊的,道德大棒很容易被用来侵占自己的权利,而自己还没有申辩的空间。但是,法律是不同的。 geU-T\1[l  
9 tkj:8_  
在我们这个社会,延续了几千年的一个道德律条就是孝道。孝道要求孩子对父母无条件忠诚,因而,当一个母亲向女儿要求存在空间时,女儿似乎无处可逃而只有服从。 +jYO?uaT  
LSb 3w/3M  
因为孝道,当杨元元之死中最诡异的细节是母亲与女儿同睡在大学一张床时,这个细节的诡异之处仍可以被忽略,甚至还被描绘成女儿尽孝的一种伟大的表现。 K];nM}<  
_Z+tb]  
“孝”这个字,拆开来可以理解为“砍孩子一刀,并将孩子埋在土中”,真不明白它为何就一直被奉为伟大的存在。
除了你自己的内心,没有人可以是你的权威。
我是佳佳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地下室  发表于: 2010-01-12   
那么,为什么身体健康、有生活能力和退休金的杨母非要和杨元元住在一起呢,而且是用和女儿挤在学生宿舍同一张床的方式?这是杨元元的尽孝需要还是杨母自己的需要? zy`4]w$Lj+  
;KJJK#j  
也许心理学一个术语——共生——可以很好地解释杨母的这一行为。所谓共生,指两个人无法离开彼此,他们之间或许会有很多痛苦甚至仇恨,但两个人就是无法离开,而要紧密的、病态的地纠缠到一起。 (q`Jef  
Onb*nm  
比较常见的共生现象多见于情侣和亲子这两种亲密关系。所不同的是,如果是情侣关系,它是相对平衡的,因两个成年人的力量是相匹敌的,但如果是亲子关系共生,那这常常是失衡的,这首先会是父母的需要,父母从心理上离不开孩子,假若孩子离开就像失去自我一样,会空虚,找不到存在感,所以会死死抓住孩子不放。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常常意识上会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但他们的内心中会非常痛苦,他们内心中会很渴望走向独立,但他们意识上会认为这是错误的,甚至他们自己都不接受自己走向独立的动力。 \DBoe :0~  
u\=gps/Z  
从杨元元的人生经历来看,离开母亲走向独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动力。1998年高考填志愿时,杨元元想去大连海事大学读海商法,但被母亲拒绝了,望瑞玲拒绝女儿的理由是,考武汉的大学可以省些路费。 +*'   
/tRzb8`  
这个没有完成的愿望成了杨元元一个心结。11月25日,自杀的前一天,据杨母说,女儿和她聊天时把从小到大的事情都细细回顾了一遍——全盘回顾人生是自杀者自杀前常做的事情,并大胆对母亲说,如果当年你支持我报考大连海事大学,现在一切都好了。同时特意说起她做家教时认识的一个15岁女孩,仅仅因为学习压力就从28楼跳楼自杀了。 11}sRu/  
_?>!Bz m  
对于女儿这些话,杨母不知道该说什么好。那么,她是否能理解女儿为什么要报考大连海事大学的海商法呢?
[ 此贴被我是佳佳在01-12-2010 05:33重新编辑 ]
除了你自己的内心,没有人可以是你的权威。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