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了一个龙应台的访谈节目, 记者是针对龙应台新出的书《亲爱的安德烈》和龙应台谈教育孩子的问题。(书的链接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atalog.php?book=79464)
}UO,R~q~ `j(+Y 龙应台和记者主要聊的内容是和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和孩子沟通时的心态,做母亲的不易等等。
hD,-!R 其中,她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不同的教育方式,会有不同的对孩子影响的效果。
JxvwquI 她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看到乞丐时都会有这样教育“你若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会像他一样。”但我们其实还可以这样教孩子“你想想以后要怎么样才能做点事情,可以使得他这样的人都可以得到照顾而不必乞讨过生活。”
,S5#Kka~a wH`@r?& 她的话让我感触颇多。
1y@- 家长两种不同的说法,孩子都会有种向上的动力,但是,明显有不同的责任感在后面。
:J~j*_hZ 前一种,孩子会努力,但他是带着恐惧的心情。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或当他知道因为父母的原因,他不可能会变成乞丐时,他可能就失去了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e7qT; 后一种孩子则不同,他会有社会的责任感,以努力改造世界为目标。可以想象,只要有乞丐存在,他都会想到他的使命,不放弃他的努力。
:D,YR(]) B@=Yj_s 这样想来,
iY($O/G[+ 教育孩子其实考验的是父母的高度。对孩子好的引导远远高于对他们的压制和禁止。
7&QVw(:)M 对孩子来说,父母跟他说这样做更好,是建议是鼓励。和孩子说这样不好那样不行,是批判是禁止。只有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时,引导孩子盯住高端的目标,孩子才会有长久的动力。
yp4G"\hN9 而只有得到空间的孩子才有发展的前途。
GmHsO/ ;?[~]" 龙应台的大智慧教我想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