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N,;5{y1;J
——摘自《亲爱的安德烈》 #~l(]h@
) Ksy -e{n “鸥,喜欢妈妈吗?”“不喜欢,”一顿,响亮地:“——爱!”这是儿子大鸥小时我们常做的游戏,彼此乐此不疲。我们、严格说是我,把“爱”当作了“喜欢”的更高呈现:喜欢不一定爱,但爱必定首先得喜欢。
h?;T7|^ UmclTGn 在《亲爱的安德烈》里作者龙应台说,她知道她的儿子安德烈爱她,“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更为尖锐的是她进一步又说,“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Gch[Otq]% Ndcg/d 我们都没有错。分别只在我当时面对的是幼子,龙应台面对的是成年的儿子。
@>)r}
b h_T7% #0 安德烈的父亲是德国人他本人是德国籍,龙应台在他十四岁时由德国只身赴台湾任职,任职四年再见儿子发现她与儿子之间有了一座无形的墙,她感到儿子“爱”她却不“喜欢”她,她问“我的可爱的安安哪里去了”?
6DuEL=C 8'4S8DM 电话中我说给在美国读书的大鸥听,想听听他有何高见,他说,十四到十八?太关键的四年啦!十四岁的安德烈和十八岁的安德烈根本就可能是两个人。结论是,龙应台错过了儿子的成长。
"0cID3A$ 7TDy.] 龙应台却说:“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她采用与儿子写专栏通信的方式沟通,《亲爱的安德烈》便是龙应台、安德烈三年通信的集结,书中双方在梳理自己的同时努力探询对方向对方靠拢。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母亲的顽强和能力。做父母需要能力,以为是父母就拥有了天然的教育资格和教育能力并且终生拥有,是一个大大的误解。所谓青春期叛逆,我认为惟一的原因在于,家长没有能力跟上孩子的成长。没有能力的家长不如干脆放弃自以为是的教育资格,朴朴素素做单纯的衣食父母,那样至少,可使孩子免受干扰或者误导——此系题外话了。
6w(6}m.L^ zOa_X~!@ 总之,我喜欢《亲爱的安德烈》——其中涉及政治的部分除外,那固然是龙应台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放在这里头稍显生硬突兀——在这本书里,母亲基本是坦诚的,儿子是相当努力的——指其以写作的方式表达传递——这书我是一字一字读下来的,其间怀着一种类似窥探的隐秘心理时时跟大鸥在电话里提及。
3YFU*f, _G.>+!"2/
书中龙应台最后一封信让我兔死狐悲的伤感油然而起:从十四岁就与母亲分开的安德烈同弟弟到上海做暑期实习,龙应台“兴高采烈地把自己的研究行程安排到上海来。一个母亲的快乐想象:母子三人共处一室,在上海生活一个多月,多幸福。让我来引导你们认识中国大陆,多愉快。”不料遭遇儿子们拒绝,他们甚至不与母亲同住一个酒店。母亲:连一个周末都不肯?儿子:一个周末都不!龙应台把这归咎于价值观的不同,她奉行“亚洲价值”认为孩子这个月应当同她一起,孩子们奉行“欧洲价值”一个月的自由独立都不愿放弃。
< !dqTJos \8 h;K>=h 我在电话中着重详细跟大鸥说了这事,很想知道他怎么想,说白了就是,我想知道将来他会怎么对待我。大鸥听完干干脆脆道:没你们想得那么复杂,其实挺单纯的,他们就是想自己玩一玩,High一High,到处跑跑看看,不想按照他们娘的想法去认识什么中国大陆看长江黄河,说白了就是玩兴冲突而已,你想他们玩时身后拖着个老太太,多无聊啊。
By9*1H2R KjE+QUa 我觉得也是。
^WNrGF Q&eQQ6b^Ih 见过很多同居一室却因家长没有能力致使彼此无法沟通的家长和孩子,有个高中男孩儿信中跟我说他和他父亲已好久不说话了,后来他父亲用写纸条的方式来教育他,令他看了有一种“拉不出大便的感觉”——这里头流露出的情绪不仅仅是鄙夷了。
<c,u3cp )_i
qAqkS 也见过因分居两地导致亲情淡化的家长和孩子,比如龙应台和安德烈。前面我之所以说龙应台“基本坦诚”是因为她没有说,当她决定离开才十四岁的孩子去台湾就职时奉行的是什么价值,欧洲的还是亚洲的?智慧如她般的母亲不会想不到,她这一去对未成年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对今后的母子关系意味着什么,亲子关系的形成哪里是仅靠精神沟通就能够的?但她还是选择了离去。在安德烈《藏在心中的小镇》里——顺便说一下,这是我认为安德烈文字表述最出色感情传递最真挚的一封信——安德烈直言,他概念中的“家”里,没有母亲。固然母亲可以说“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亡羊补牢补比不补肯定要好,却终究是,失去的就是失去了。孩子的每一天都是他生命中的惟一,生命不可复制。
cQ"~\ kT!9`S\ 我和大鸥生活一起直到他二十岁时赴美国读书,二十年里我们也一直保持着很好的沟通关系,但当听他说“身后拖着个老太太多无聊”时我虽伤感却一点都不意外,这对我一直以来的认识不过是一个印证:即使亲密如我们母子者,也是,也应该是,各有各的人生。
FcYFovS _oUHJ~&
, 自父母去世后大鸥就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主角,男一号。从没想到孩子的成长会如此迷人,从无知到有知从幼弱到强大,给我的生命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充实和欢乐。都说母爱无私我不认同,因她在付出的同时已然得到了超值的回报;当人们歌颂为救孩子牺牲自己所谓母爱的伟大我也不认同,这种歌颂太过主观,焉知对母亲来说那不是一种在丧生和丧子之间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本能反应?
9uBM< V` 1/SQX 现在大鸥二十岁多了并有了谈婚论嫁的女友。我手机上贴的是他的照片他手机上贴的是那个女孩儿,无声告诉着我人生的真谛是什么。那天,送他去美国的那天,当高高大大的他背着双肩包消失在机场海关人群深处时我就明白,他从此后就算永远的离开了我,踏上了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旅程;当然他还会再回来,但那时的回来就是“常回家看看”的回来了。至时我只企盼,他的回来不是迫于“亚洲价值”的孝,而是因为他喜欢家中的那个老太太。
[ 此贴被水做的鱼在03-23-2009 21:5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