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朋友经营了10 多年婚姻之后,最近宣布分道扬镳。我的这对朋友,两人都曾是人大高材生,女孩高雅美丽,温柔而活泼;男孩健硕挺拔,高傲倔强。两人10 年前去美,一同经历了求学、工作、换身份等等磨难。现在住上了独门洋房,开上了名车,本以为他们会同舟共济,白头偕老,到如今却没了感觉,令人惋惜。
人们常说爱情婚姻是需要努力地小心经营的,因为爱情婚姻实在是个"两面派"。
一方面,为了爱,他/她可以牺牲一切,等待一生,钟情一生……。
而另一方面,人们之间的爱情婚姻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伙伴关系而不是血缘关系。"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爱情和婚姻的纽带有时又脆弱的不堪一击。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又个性张扬的时代。人们往往还变着法儿地给自己制造各式各样的“大难”。甚至达到无“难”不快的地步。就像喜欢自残的人,用自残来判断自己是否还活着。
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其中的奥妙在于一个"修"字。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在文章中抛开了所有爱的教条,只是简单告诉人们,“白头偕老”是夫妻间“修”来的那种彼此的“怜惜”,那种人性本质“善”的揭示和回归,而不是漫无边际的爱的豪言壮语。
怜惜应该是那种不是血缘胜似血缘的亲情吧。夫妻本是实实在在的独立个体,生活数年之后,当爱情被责任义务,工作压力,日常琐事等等笼罩的时候,夫妻之间因为共同生活的岁月而滋生出的怜惜,应当是最为珍贵的了。
怜是爱怜,是深深的同情,惜是爱惜,是珍视。
有哲学家说:“爱在本质上是一种指向弱小者的感情。”而世上的人们谁又不是弱小者呢?
怜惜应该是这种最本质的爱吧:一种发自内心的,愿为对方付出的心态;一种不由自主地想把对方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提供情感和身体保护的强烈的冲动,因而心疼她(他),不管事实上自己是否比对方更强大。这种怜惜的表现不以人的地位、财富、学识为基础, 每个人都有被怜惜的一面。因此为不同“层次”人之间提供了怜惜的机会。
笔者常常提到张贤亮的作品“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绿化树”,里面揭示的就是这个淳朴的道理。男主角是右了派的高级知识分子,女主角是善良的村妇。那种相互的“怜惜”我不多说你也能猜得到。而恰恰就是这点“怜惜”使“右派”不但不认为漫长的劳改岁月多么困苦,反而觉得真正享受了人生。
一个真实的例子就是笔者在国内时的一个金融单位处长,高大英俊、声音朗朗,而他的妇人中学毕业、也不俏、也不美,就是个二大娘。处长是否贪污腐败咱不知道,但我们和他开玩笑时,他总会说:和老婆一起下乡、回城、结婚生子,我工作忙,她即要上班还要操持家,她不容易。处长的可贵之处在于:把人人认为里所当然的容易事情,说成对老婆的“不容易”,这不是怜惜是什么?别和他们谈什么爱的壮语,他们真的没那么浪漫,也不懂。
怜也是宽容的延伸,给予对方一个长久的机会去改变 去适应。而在爱的挈言里一句“感情不合”就解决了,没了机会。
怜惜不是怜悯,怜悯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带着一点优越和施惠的满足,而怜惜是从尊重和欣赏出发的温柔的呵护和给予,是无条件的,无私的。
怜惜是爱人摸着你脸上皱纹时的轻轻叹息,怜惜是爱人口渴时递上的一杯水,怜惜是出门时的一句叮咛,怜惜是爱人哭泣时张开的怀抱,怜惜是匆忙回家的路上脑中闪过的“如果我不回家,她就会睡不着”的念头,怜惜是爱人病痛时恨不得替她(他)去痛的一种心情,怜惜是“只要她(他)开心,我愿意做一切”的固执,怜惜是把她(他)看做世界上最脆弱、最需要呵护的人,无论她(他)在外面表现多么强大,有了怜惜之心再也不会追求所谓的新鲜和刺激。带着怜惜的爱不虚饰,也不夸张。
在婚姻中怜惜应是双方共同的心态修炼,而不是一方的怜悯或一方沉闷的忍让。
爱真是太笼统、太广大、太神秘、太微妙、太难掌控了。其实,在漫长的婚姻中没必要加上那么多负担。彼此问一下自己,你怜惜她(他)吗?你曾经怜惜她(他)吗?
答案自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