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我有丁香,我有海”—— 品读小平的诗(1,2,3)
c方远 离线
级别: 连长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7-01-01   

“我有丁香,我有海”—— 品读小平的诗(1,2,3)

“我有丁香,我有海”
—— 品读小平的诗


题记:“我有丁香/ 我有海/ 我有/写不完的诗——”小平的诗向来以迷离深邃著称,然而就是这几句与她诗风相悖,平实的几近于口语的诗行,读过之后却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中,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 脑海中还每每浮现出这样一幅情景:从大海的万顷波涛上,从戴望舒寂寥悠长的雨巷里,款款地走来了这样一位诗意盎然的小平……

   
   朱光潜曾说:“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 也有时不可互相渗透。在可互相渗透时,彼此不劳唇舌,就可以默然相喻。” 读小平的诗,我便时常被她迷离的意象,奇特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出人意表的语言,以及深邃的哲理内涵所震撼, 从而不由自主地体会到一种渗入灵魂的感动。

   小平的诗是很前卫新派的。无论是从她的遣词造句,风格形式,立意各方面来讲,都给人一种脱颖而出的新奇感。 她摆脱了传统诗歌韵律整齐和造词的传统,更多地接受了西方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大胆地在形式上,风格上,内涵上进行了创新探索,体现了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反动。

   粗略地说,每一首诗,大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其艺术性(或曰形式),一是其思想性(或曰内容)。 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细分的话,艺术性又涵盖语言,结构,形式,技巧,风格等等,思想性包括诗歌的内涵,立意, 悟性,深度等等。 本文拟就从这两大方面探索性地走进小平的诗意世界,品读她的诗。

   小平诗有一个很突出的语言特征,那就是她善于将两极对立的东西,顺手拮来,将正反两面串在一起,随意之间就组成奇特的意象,在给人以极大心理冲击的同时,又引人深思, 促人回味,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感染力。

有些记忆,如质感柔软的绸,
在风中漫舞,
一个千年,又一个千年;
狂泻于热力四射的沉默。

----《老妇人》

在此,“热力四射”与“沉默”是一动一静比较对立的两个词。删去次要的修饰成分,主要的结构是:记忆狂泻于热力四射的沉默。 这里以“狂泻”作谓语,以“热力四射”来修饰“沉默”,这是一种怎样鲜活跳动又含蓄压抑的记忆呵。突兀对立的两极,就这样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多么新奇特异的语感,你可以真切地感到诗歌内在意蕴的张力与爆发力!

无语,如一勾月,
完美夜色的残缺。

-----《放弃》

“完美”与“残缺”也是矛盾对立的。然而,钩月的确不完满, 而有钩月的月夜也的确很美。此时,诗中的“无语”,既令人遗憾,又有无可言喻的美。

向阳花也在夜里盛开
夏天总是将远未远
七月的晚风反反复复
把昨日的爱情
剪成“是夜月如钩”
   ----《或者不止七夕》

向阳花居然在夜里盛开,多么越出常轨的想象! 然而就是这种与常理相悖, 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语言,把对“昨日爱情”的美好记忆和留恋的某种情愫悄悄地传给了读者……

北方的大雪开始不断繁殖
分娩出的寒冷像只打碎的花瓶
被黑夜稀释的呓语
形态完整地站在流光溢彩的碎片里

-----《似非而是》

“完整”与“碎片”,一对意义相反之词。“呓语形态完整地站在碎片里”,抽象的语义借助矛盾对立的词,呈现出意味独特的意象,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再创作的想象空间,所谓“画留空,诗留白”,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这就引出了小平诗歌风格特征上的第二个特色——

意象丰沛,时而优美抒情,时而灵动跳跃, 时而迷离扑朔。 小平在语言方面极有天赋。 她充分运用娴熟的语言技巧, 既可以轻易把读者带入意境,又可以很随意地用一堆似是而非的隐喻让读者如坠云山雾海中, 充分张扬了诗歌柔美抒情,含蓄迷离的魅力美。

  没有细雨
  却意外地想起晚唐
  惆怅的烟树
  在千年后的今夜
  仍旧错落有致
  床前的月色
  在缠绵中半梦半醒
    ——《十月,仍然选择抒情》

  这一段极为抒情,小平用了这样几组抒情的意象群,如晚唐惆怅的烟树,错落有致的月光,和缠绵的月色,很轻易地就将读者带入一个优美柔婉而又弥漫淡淡的忧伤的抒情境界……

  今夜,我祈祷变成一束月光,
  轻轻地落在你的肩上,
  倾听你心的柔和,
  亲吻你额际的苍凉。

  今夜,你听到一曲皎洁的箫声吗?
  那是杨柳枝梢伸展着春的极色,
  也是玫瑰登临春的尽处,
  和一汪澄澈的---交响。

  今夜,在这弦语里,
  你可以打造一叶梦的扁舟,
  用一支百合花蕊做锚,
  泊在我宁静的源头。

  今夜,在这隐隐的雨雾中,
  我不能走进你,我无法走进你,
  远方的葱绿斑斓,却
  无法走出这漫长的夏季。

  今夜,故乡的月色如水,
  早已漫过我记忆的小窗,
  飘缈的云,你身在何处?
  想你,是一阙爱情翩然,并不是忧伤。
     
        ——《今夜,想你--不忧伤》

  大地的朋友一定很熟悉这首诗吧。“如水月光,皎洁箫声,杨柳枝梢,春天玫瑰,澄澈交响,梦的扁舟,百合花蕊,隐隐的雨雾,远方的葱绿斑斓,漫长的夏季,记忆的小窗,飘缈的云,爱情翩然”, 光是这一组组如歌如画般的优美意象,就让人深深沉醉其中。网友们的争相朗诵, 很能说明这首诗是如何打动人心的。

  以上只是小平诗中一些相对比较浅层意义上的唯美意象群,大部分读者不用费力就可以领会其意旨的。小平的诗中,更多的是那些是具有某种内在深度指向的意象群。也正是这些意象群构成小平诗歌灵动跳跃,扑朔迷离的内涵美,笔者认为这是小平诗最大魅力之一。这方面既属于语言风格又牵涉到思想内涵,我想放到后面思想内涵部分再作祥细探讨,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诗的语言是感情的一种外在符号。人的感情有喜怒哀乐,诗的语言就必有抑扬顿挫, 就必然讲究内在的节律,张力和爆发力。如果用传统的诗歌语言特征来要求衡量小平的诗是不大合适的。她的诗完全突破传统诗歌讲究韵律,分句成行的形式, 挥洒自如,或连或断,或长或短,甚至单字成行,融入西方诗歌语言特点。
   
  无话、无话可说
  任凭黄昏漫上来、星光漫上来、
  任凭爱
  漫上来
  欲取欲求
    ——《九月无话》

  读着这样的重歌复沓的句子,你似乎会体会到那种内在的爱的感动,这种句式上的重复排列,强烈地表达了情绪上的层层递进。两次“无话”和三次”漫上来”的重复用词不但加强了语气,增强情绪的递进感,而且还加强了诗歌的内在节奏感。

  叶,落着
  以不断翻滚的动作
  使绝望
  倾城
  而
  下

    ——《十月,仍然选择抒情》

  才知道有一种绝望竟然可以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如此生动, 如此富于爆发力。“叶,落着”——〉具象,平铺直叙,“以不断翻滚的动作”——〉拟人的具象,开始凝聚着张力,“使绝望”——〉抽象,继续凝聚张力,“倾城/而/下”——〉终于爆发, 将抽象的思维具象化。这种句式可以说是明显受到西方诗歌的影响的。这是美国实验派或称判逆派诗人E.E.Cummings式的句式。Cummings 在写作中可以将诗歌创作排版图案化。如诗句“l(a/le/af/fa/ll/s)/one/l/iness”, 整句是"a leaf falls:/oneliness.", 译为一片叶子落下,(那是)寂寞(的感觉)。他将一个单词 leaf , 拆成两行le/af排列。这首诗将抽象(寂寞)与具象(落叶)相结合,廖廖数语,就将寂寞有如落叶的感觉传达出来了。虽然人们对他诗歌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他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写作形式。

  总是要面对
  这些厚重而妖娆的夜色
  偶尔
  我们成了迷路的孩子
  一路走着
  走着
  走
  着
  就会撞进永远

   ——《夜的高度》

  这种长短参差不齐的句子,读起来却有一种特别的节奏感。三个“走着”分四行排列,也是一个张力的凝聚过程,“就会撞进永远”形成最后的爆发力, 力透纸背。

分明有音乐响起
在夜的边缘
在孤独的边缘
在风声的边缘
在一生的黄昏与清晨


   ——《ForEverAutumn》

“在……”四个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不但富于内在节奏美, 而且在内涵上层层递进, 传达着一种旷远苍凉的感觉, 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艺术感染力。

小平诗在语言上的另一特点是,突破语法上的框框条条。思绪飞扬,想象超凡。她善于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并将各种感官感觉错位变形,互换运用,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表现力,给人新奇独特的审美体验。

今夜,你听到一曲皎洁的箫声吗?
那是杨柳枝梢伸展着春的极色,
也是玫瑰登临春的尽处,
和一汪澄澈的---交响。

   -----《今夜,想你--不忧伤》

皎洁——〉视觉,箫声——〉听觉;一汪澄澈的——〉视觉,交响——〉听觉。都是以视觉修饰听觉。完全错位的感官体验互换,很出人意表。诗人完全可以循规蹈矩地按照正常的思维罗辑去写,但那样也只给人平平无奇的感觉。用“皎洁”来修饰“箫声”,是一种感性体验,它的留白部分是需要读者自己进行理性再创作的。所谓“画留空,诗留白”,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皎洁的箫声”,不妨可以再创作为,如皎洁月光般的美好箫声,“和一汪澄澈的---交响”不妨可以再创作为如一汪澄澈春水那般动情的交响乐。

手里捧着
花开花落的声音,
大把大把的暗香
开成了曼陀罗。

——《六月无题》

手里捧着(触觉)——〉花开花落的声音 (听觉),大把大把的暗香(嗅觉)——〉开成了曼陀罗 (视觉)。这里小平试图要传达的是一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感觉。可以说,这种错位几乎让相当一部分读者难以接受的, 因为它绝不是来自于中国传统诗歌语言,而是一种小平式的创新。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变形的语言,它可以是越出常轨,超规范,超常态的, 但它却必须具备某种内在的逻辑和某种内在的感人的穿透力,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时如果硬是牵强附会地去解读,反而会收到弄巧成拙的效果。

张扬所有的沉默,和秋天遗落的歌一起,
抵达月色里一扇窗的忧伤。
细数清辉里滴落的鸟鸣和星光下菊色的柔弱,
从此,再也走不出这个冬季。

数字不可以计算距离,
你我之间是这一半夜的遥远。
眼中涌出的海,没有鸟儿可以越过。
梦里桃花零落,摔碎累累伤痕的幽香,
你睡满夜色浇灌后的遥不可及,
而我,宁愿采摘古曲里的一丝爱情。
     ——《Only for you》
“清辉里滴落的鸟鸣”,好美的诗句!“滴落”——〉视觉,“鸟鸣”——〉听觉。将声音视觉化,滴落的鸟鸣竟有说不出的贴切。韵味十足。这让人想起美国现代派诗人爱米丽. 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诗句。Dickinson也是这样诗思独特,想象丰富,她可以把月光比作毛绒绒的羽毛,可以把黄昏比作是手里拿着帽子的陌生人,可以将夜比作来访的邻居…….这种奇思异想的语言风格奠定了她作为美国现代诗先驱者的地位。她也是小平最喜欢的诗人之一。再看,“梦里桃花零落”-——〉视觉,“摔碎”——〉动作, “累累伤痕“——〉视觉, “幽香”——〉嗅觉,“摔碎……的幽香, 睡满夜色浇灌后的遥不可及, 采摘古曲里的一丝爱情 ”, 这些诗句通过视觉、动作、 嗅觉的这种不拘一格,天马行空式地错位表现,将那种忧伤无奈,同时又“哀而不伤,忧而不怨”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自2004年起,小平开始陆续在网络及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前后大概有一百多首。如果将她早期的诗和近期的诗歌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她诗歌内容风格上的一些转变。她早期诗歌风格是比较偏向抒情唯美的,如《写给中年》,《吻》,《风。云》,《翅膀》,《生命》,《并非爱情》,《曾经年少》,《夜的妻》,《千年孤独》,《半梦半醒的太息》等等……。 而后期诗歌除了在句式上有所加长,更富节奏感外,还增强了哲思的力度。 娴熟的技巧之外,还展示了心灵层次的深邃内涵及哲人感悟,充分张扬了小平的独特个性。如《曾经花样》,《等待花开》,《夜的高度》,《别太留恋告别》,《拉长昨天》,《似是而非》,《或者不止七夕》,《跨越叹息》等等。
在内容选题方面,小平通常从日常生活切入, 题材涉及时间,生命,爱情等等。她带着细腻的女性特征,在心灵层次上对这些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严肃探讨。 不过,小平细腻,却并不柔靡, 她有丁香般的忧郁情怀,却又深怀大海般的豁达胸怀。她的诗《ForEverAutumn》前面几段流露了一种伤秋的情怀,或者这个“秋”并不是实意上的秋,而是某种情愫的代名词。

果实迷失了成熟后的忧伤
叶子进而变黄或红
以秋的意义飘落
还没来得及拾起那些破碎的什物

已经尽了

2。
总是在沉寂而无色彩的月夜
被梦;被呓语
记起那些熟悉的剧情
爱,过去了
四周被虚构得一片安宁
   ——《ForEverAutumn》

       “秋”也好,“爱”也好,总是弥漫着一种对逝去的美好的怀念情怀。而最后一段,“我在其中/放牧满天的夜色”, 依然是这种怀念的意味,但却被赋予了空旷博大的情怀,真是神来之笔,这就是小平丁香与大海奇异组合的个人特色。

小平的本专业是数学系的,这奠定了她斟密思维的基础。 同时她又酷爱哲学,这就给她的诗歌带来了一份哲人的深思。

烛光的影子顺墙而下
哑者在探讨失聪之人合奏的
“萨拉萨蒂的《吉普赛之歌》”
盲者以哲性的欣赏踉跄出完美:
“哦,多么伟大的作品,多么苍凉﹗”
暮秋此时随一片叶落下。。。

去揣测,去寻找,去思想,
有足够绵长的黄昏
可以延续至黎明,
一条叹息之河就此矗立---
从上古到未来,
男人们在夕阳里沉默着
苦思飞渡的遥远,
如卡夫卡哀叹中的“一生下来便是老人”。

一曲片断被激昂在顶峰敲碎
除了月色,今夜,天空黑暗得冷静。
我开始认识了一些土地,
飞鸟们背负了夜色一半的秘密,
以至高无上的讽刺丰满羽翼
开始沉默着跨越叹息。
——《跨越叹息》

“去揣测,去寻找,去思想”, 于是“一条叹息之河就此矗立---”,而最后则是“开始沉默着跨越叹息”。人生就是一串串生生不息的叹息,能跨越叹息不能不说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了。如果说这是一首在哲学意义上去严肃思考人生的诗, 那么《老妇人》, 则是从生活意义上去进行人生探讨的……

如某种莫名的守望
无论是雾起,或暮归,
她总是静静的;镶进两颗太阳,
步履婆娑;一颗晨初、一颗日落。

剪影般的面容
被岁月烘烤得愉快而成熟。
石化的岁月,
在眼底、琥珀透明。

软软的情怀,
舔瘦了曾经散漫的河流。
有些日子就这样被钉住了,
那些午后,那些黄昏,睡得那么安宁。

几条深巷,毫无预测地
延伸,至每一个表情。
夏夜里,柔柔的笛声情头意合,
或许偶然,或许必然的结合。

有些记忆,如质感柔软的绸,
在风中漫舞,
一个千年,又一个千年;
狂泻于热力四射的沉默。

      -----《老妇人》

“几条深巷,毫无预测地/延伸,至每一个表情。”, 这“深巷”, 外在的指向是皱纹,内在指向是记忆的深巷,老妇人对过往岁月的怀顾, 记忆中的美好被唤起,被沉淀,被永远地定格了……

和大多数诗人一样,小平也有一颗善感的诗心, 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即使是澎湃的激情,在她的笔下所呈现出的意味,也是一种冷静的理性。她总是带着一种理性的目光去审视这份感情,中国古典文学中所崇尚的“哀而不伤,忧而不怨”的境界在她诗中得到了极致地表现。如《今夜,想你--不忧伤》, 又如新近的诗《黎明不再来》:

  没有来回
  江水的方式浅薄
  只向东
  流
 
  一切忧伤都是突兀的
  黄花从未消瘦
 
  在暗影里
  潮湿的情怀闪亮
  杨柳仍旧依依
 
  坚持不懈的日子
  不长不短
  盼望的奥妙
  固守着一份昂贵的柔情
 
  亚细亚的早春
  过于细腻
  瓦尔登湖的清凉
  无法冷却滚烫的思念
 
  我已在高速中抵达
  以“黎明不再来”做开场白
  于是
  一幕幕闹剧被人疼爱
 
   诗中不乏“潮湿的情怀,依依的杨柳,昂贵的柔情,细腻的早春,滚烫的思念”这些煽情字眼,然而诗人自己却只是一个旁观者,她隔着一定的距离,既感性又理性地审视着这人间永恒的主题——情。

读小平的诗是需要灵性的。有些诗的意象跳脱留转,让人无所适从,但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它并不是无迹可寻的。

这样的日子很长
等待的路上
我甘愿做一粒谦卑的尘土
十月的晚秋
把眺望挂成金黄

童话失去结局
所有的对白毫无意义
其实只要一个剧情
石头就会绽放出花朵

起风的时候
黑夜拒绝失眠
即使选择迎风而起
可怎么知晓
风,到底往那个方向吹?

我在找你
我在路上
。。。。。。
   ——《等待花开》

这首诗写得是一种寻求等待的心情,等待过程的无奈,谦卑,期待还有一丝迷惘。近期的另一首诗《曾经花样》,则写的是一种怀旧的情思。

另一部分诗,便是颇有争议的部分。其思诗内涵深邃,难以用一种标准答案来解读。“岁月随手遗落情怀,/道路便走成了月光。”(《又一次冬季》)“沉重悬浮的时刻,可以熄灭/即将来临的安静?”(《来自深秋的意义》), 又前面引过多遍的《似是而非》末段,“北方的大雪开始不断繁殖/分娩出的寒冷像只打碎的花瓶/黑夜稀释的呓语/形态完整地站在流光溢彩的碎片里”, 等等,我相信这些诗句都是有其内在深度指向的,意即具有多义空间,并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解读的,其实,“诗无达诂”,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修养,思维惯性来作不同的解读。 “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小平对现代诗很有自己的见解,她提出了自己的“第三度审美空间”说。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复赘述了。大家以后自己看小平的论著吧。

小平的诗很耐读,读完后,像是橄榄留香余味悠长。我以为,如果小平在题材的开拓上能够将视野再扩大,更多地从个人题材转到现实历史社会上,那么她的诗就会更上一个层次。 另一方面,写诗歌是一种灵感瞬间的闪光,语言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当诗人如刻意为技巧而技巧之时,就不免有一些雕琢的痕迹,一旦雕琢便晦涩难懂……

总而言之,小平的诗很值得一读,她的丁香情怀,她的大海胸襟,都是让人如此难以忘怀……
   

后记:小平其人

先引一段小平的简历:

祖籍中国天津,毕业于天津师大数学系,学习数学N年,但心系文字N+1年。

1997年旅美,现定居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为生计做过电脑工程师,中文教师,数学教师等。虽为人师多年,但仍在学海里快乐地以苦作舟。

为了不把中文漂白成“两粒包子”、“一颗西瓜”、“晚餐不要吃家吃外头”这等水平,坚持写字。近年来开始文学创作,并在《创世纪》《美文》《侨报》《美洲时报》《明报》《今晚报》《西子湾》等多家中国大陆、台湾以及北美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纪实、小说多篇。

我的补充:

小平堪称多才多艺,除了诗歌小说方面颇有造诣,她还擅长书法,朗诵,音乐, 甚至自编自演过话剧。她的朗诵和她的歌声,抒情柔美, 让人过耳难忘。

http://www.bachinese.com/forum/thread.php?fid=46

http://www.cross-land.net/CYZY.ASP?UD=365&AID=小平&TD=Y&SU=N&PP=N&PN=1

   
注释:
1. 朱光潜《孤寂:诗人永恒的感伤》。
2. Edward Estlin Cummings (1894/10/14 –1962/9/13):Cummings is best known for his poems and their unorthodox usage of capitalization, layout, punctuation and syntax. There is extensive use of lower case; word gaps, line breaks and gaps appear in unexpected places; punctuation marks are omitted or misplaced, interrupting sentences and even individual words; grammar and word order are sometimes strange. Many of his poems are best understood when read on the page. When read in the correct fashion, his poems often paint a syntactical picture as vita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m as the words themselves.
3.   爱米丽•伊丽莎白•狄金森(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 1830—1886) 美国现代诗的先驱者。 她生平创作了诗稿 1,775首。 她的诗歌在语言和形式上常常违背逻辑和常理, 富于独创性。
4. “诗无达诂”:源自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三《精华》,“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和解释, 意思是诗歌并无一种确切固定的解释。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学理论,强调诗歌鉴赏中的审美差异性。
5.“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西方就读者而论,审美差异的说法。
[ 此贴被c方远在02-22-2007 21:05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清空我的评分动态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3条评分记录
卡拉 威望 +5 2007-01-01 -
小平 威望 +5 2007-01-01 -
小平 财富 +5 2007-01-01 -
隐藏评分记录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44楼  发表于: 2007-04-26   
所以,我认错!我悔过中啊!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lili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43楼  发表于: 2007-04-26   
谁说这么有才的人是蓝的?

看看小平是怎么把坛子里的姐妹带到死胡同的。。。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42楼  发表于: 2007-03-21   
我的情都动到七克拉的钻戒上了,分心乏术也。

[ 此贴被小平在03-21-2007 17:21重新编辑 ]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Ling1984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41楼  发表于: 2007-03-21   
引用
引用第40楼小平于03-21-2007 13:19发表的  :
这篇文字确实不错,我为之动容。


小平只动容?  方远要伤心了  怎不是动情?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40楼  发表于: 2007-03-21   
这篇文字确实不错,我为之动容。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小幺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9楼  发表于: 2007-03-20   
额的神啊,解读得可真好。俺奏是角着小平姐的诗写得美,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方远(为啥前头还有个C?)却能从艺术性的角度欣赏之后再上升到思想性,俺显然是文中所说的“大多数”。。。sighing.....

小平姐真应该出本诗集,方先生的这篇可以做序了。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8楼  发表于: 2007-02-27   
又怦然心动一回。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7楼  发表于: 2007-02-27   
方先生的最终定稿。

方老师辛苦,大作将近日发表。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6楼  发表于: 2007-02-27   
“我有丁香,我有海”
—— 品读小平的诗

作者:方远

题记:“我有丁香/ 我有海/ 我有/写不完的诗——”小平的诗向来以迷离深邃著称,然而就是这几句与她诗风相悖,平实的几近于口语的诗行,读过之后却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中,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 脑海中总是每每浮现出这样一幅情景:从大海的万顷波涛上,从戴望舒寂寥悠长的雨巷里,款款地走来了这样一位诗意盎然的小平……

   
   朱光潜曾说:“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 也有时不可互相渗透。在可互相渗透时,彼此不劳唇舌,就可以默然相喻。” 读小平的诗,我便时常被她迷离的意象,奇特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出人意表的语言,以及深邃的哲理内涵所震撼, 从而不由自主地体会到一种渗入灵魂的感动。

   小平的诗是很前卫新派的。无论是从她的遣词造句,风格形式,立意各方面来讲,都给人一种脱颖而出的新奇感。 她摆脱了传统诗歌韵律整齐和造词的传统,更多地接受了西方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大胆地在形式上,风格上,内涵上进行了创新探索,体现了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反动。

   粗略地说,每一首诗,大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其艺术性(或曰形式),一是其思想性(或曰内容)。 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细分的话,艺术性又涵盖语言,结构,形式,技巧,风格等等,思想性包括诗歌的内涵,立意, 悟性,深度等等。 本文拟就从这两大方面探索性地走进小平的诗意世界,品读她的诗。

   小平诗有一个很突出的语言特征,那就是她善于将两极对立的东西,顺手拮来,将正反两面串在一起,随意之间就组成奇特的意象,在给人以极大心理冲击的同时,又引人深思, 促人回味,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感染力。

有些记忆,如质感柔软的绸,
在风中漫舞,
一个千年,又一个千年;
狂泻于热力四射的沉默。

----《老妇人》

在此,“热力四射”与“沉默”是一动一静比较对立的两个词。删去次要的修饰成分,主要的结构是:记忆狂泻于热力四射的沉默。 这里以“狂泻”作谓语,以“热力四射”来修饰“沉默”,这是一种怎样鲜活跳动又含蓄压抑的记忆呵。突兀对立的两极,就这样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多么新奇特异的语感,你可以真切地感到诗歌内在意蕴的张力与爆发力!

无语,如一勾月,
完美夜色的残缺。

-----《放弃》

“完美”与“残缺”也是矛盾对立的。然而,钩月的确不完满, 而有钩月的月夜也的确很美。此时,诗中的“无语”,既令人遗憾,又有无可言喻的美。

向阳花也在夜里盛开
夏天总是将远未远
七月的晚风反反复复
把昨日的爱情
剪成“是夜月如钩”
   ----《或者不止七夕》

向阳花居然在夜里盛开,多么越出常轨的想象! 然而就是这种与常理相悖, 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语言,把对“昨日爱情”的美好记忆和留恋的某种情愫悄悄地传给了读者……

北方的大雪开始不断繁殖
分娩出的寒冷像只打碎的花瓶
被黑夜稀释的呓语
形态完整地站在流光溢彩的碎片里

-----《似非而是》

“完整”与“碎片”,一对意义相反之词。“呓语形态完整地站在碎片里”,抽象的语义借助矛盾对立的词,呈现出意味独特的意象,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再创作的想象空间,所谓“画留白,诗留空”,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这就引出了小平诗歌风格特征上的第二个特色——

意象丰沛,时而优美抒情,时而灵动跳跃, 时而迷离扑朔。 小平在语言方面极有天赋。 她充分运用娴熟的语言技巧, 既可以轻易把读者带入意境,又可以很随意地用一堆似是而非的隐喻让读者如坠云山雾海中, 充分张扬了诗歌柔美抒情,含蓄迷离的魅力美。

  没有细雨
  却意外地想起晚唐
  惆怅的烟树
  在千年后的今夜
  仍旧错落有致
  床前的月色
  在缠绵中半梦半醒
    ——《十月,仍然选择抒情》

  这一段极为抒情,小平用了这样几组抒情的意象群,如晚唐惆怅的烟树,错落有致的月光,和缠绵的月色,很轻易地就将读者带入一个优美柔婉而又弥漫淡淡的忧伤的抒情境界……

  今夜,我祈祷变成一束月光,
  轻轻地落在你的肩上,
  倾听你心的柔和,
  亲吻你额际的苍凉。

  今夜,你听到一曲皎洁的箫声吗?
  那是杨柳枝梢伸展着春的极色,
  也是玫瑰登临春的尽处,
  和一汪澄澈的---交响。

  今夜,在这弦语里,
  你可以打造一叶梦的扁舟,
  用一支百合花蕊做锚,
  泊在我宁静的源头。

  今夜,在这隐隐的雨雾中,
  我不能走进你,我无法走进你,
  远方的葱绿斑斓,却
  无法走出这漫长的夏季。

  今夜,故乡的月色如水,
  早已漫过我记忆的小窗,
  飘缈的云,你身在何处?
  想你,是一阙爱情翩然,并不是忧伤。
     
        ——《今夜,想你--不忧伤》

  十分唯美抒情的一首诗。“如水月光,皎洁箫声,杨柳枝梢,春天玫瑰,澄澈交响,梦的扁舟,百合花蕊,隐隐的雨雾,远方的葱绿斑斓,漫长的夏季,记忆的小窗,飘缈的云,爱情翩然”, 光是这一组组如歌如画般的优美意象,就让人深深沉醉其中。网友们的争相朗诵, 很能说明这首诗是如何打动人心的。

  以上只是小平诗中一些相对比较浅层意义上的唯美意象群,大部分读者不用费力就可以领会其意旨的。小平的诗中,更多的是那些是具有某种内在深度指向的意象群。也正是这些意象群构成小平诗歌灵动跳跃,扑朔迷离的内涵美,笔者认为这是小平诗最大魅力之一。这方面既属于语言风格又牵涉到思想内涵,我想放到后面思想内涵部分再作祥细探讨,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诗的语言是感情的一种外在符号。人的感情有喜怒哀乐,诗的语言就必有抑扬顿挫, 就必然讲究内在的节律,张力和爆发力。如果用传统的诗歌语言特征来要求衡量小平的诗是不大合适的。她的诗完全突破传统诗歌讲究韵律、分句成行的形式,挥洒自如,或连或断,或长或短,甚至单字成行,融入西方诗歌语言特点。
   
  无话、无话可说
  任凭黄昏漫上来、星光漫上来、
  任凭爱
  漫上来
  欲取欲求
    ——《九月无话》

  读着这样的重歌复沓的句子,你似乎会体会到那种内在的爱的感动,这种句式上的重复排列,强烈地表达了情绪上的层层递进。两次“无话”和三次”漫上来”的重复用词不但加强了语气,增强情绪的递进感,而且还加强了诗歌的内在节奏感。

  叶,落着
  以不断翻滚的动作
  使绝望
  倾城
  而
  下

    ——《十月,仍然选择抒情》

  才知道有一种绝望竟然可以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如此生动, 如此富于爆发力。“叶,落着”——〉具象,平铺直叙,“以不断翻滚的动作”——〉拟人的具象,开始凝聚着张力,“使绝望”——〉抽象,继续凝聚张力,“倾城/而/下”——〉终于爆发, 将抽象的思维具象化。这种句式可以说是明显受到西方诗歌的影响的。这是美国实验派或称判逆派诗人E.E.Cummings式的句式。Cummings 在写作中可以将诗歌创作排版图案化。如诗句“l(a/le/af/fa/ll/s)/one/l/iness”, 整句是"a leaf falls:/oneliness.", 译为一片叶子落下,(那是)寂寞(的感觉)。他将一个单词 leaf , 拆成两行le/af排列。这首诗将抽象(寂寞)与具象(落叶)相结合,廖廖数语,就将寂寞有如落叶的感觉传达出来了。虽然人们对他诗歌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他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写作形式。

  总是要面对
  这些厚重而妖娆的夜色
  偶尔
  我们成了迷路的孩子
  一路走着
  走着
  走
  着
  就会撞进永远

   ——《夜的高度》

  这种长短参差不齐的句子,读起来却有一种特别的节奏感。三个“走着”分四行排列,也是一个张力的凝聚过程,“就会撞进永远”形成最后的爆发力, 力透纸背。

分明有音乐响起
在夜的边缘
在孤独的边缘
在风声的边缘
在一生的黄昏与清晨


   ——《ForEverAutumn》

“在……”四个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不但富于内在节奏美, 而且在内涵上层层递进, 传达着一种旷远苍凉的感觉, 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艺术感染力。

小平诗在语言上的另一特点是,突破了传统语法上的框框条条。思绪飞扬,想象超凡。她善于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并娴熟自如地将各种感官感觉进行错位变形、互换运用。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表现力,给人新奇独特的审美体验。

今夜,你听到一曲皎洁的箫声吗?
那是杨柳枝梢伸展着春的极色,
也是玫瑰登临春的尽处,
和一汪澄澈的---交响。

   -----《今夜,想你--不忧伤》

皎洁——〉视觉,箫声——〉听觉;一汪澄澈的——〉视觉,交响——〉听觉。都是以视觉修饰听觉。完全错位的感官体验互换,很出人意表。诗人完全可以循规蹈矩地按照正常的思维罗辑去写,但那样也只给人平平无奇的感觉。用“皎洁”来修饰“箫声”,是一种感性体验,它的留白部分是需要读者自己进行理性再创作的。所谓“画留白,诗留空”,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皎洁的箫声”,不妨可以再创作为,如皎洁月光般的美好箫声,“和一汪澄澈的---交响”不妨可以再创作为如一汪澄澈春水那般动情的交响乐。

手里捧着
花开花落的声音,
大把大把的暗香
开成了曼陀罗。

——《六月无题》

手里捧着(触觉)——〉花开花落的声音 (听觉),大把大把的暗香(嗅觉)——〉开成了曼陀罗 (视觉)。这里小平试图要传达的是一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感觉。可以说,这种错位几乎让相当一部分读者难以接受的, 因为它绝不是来自于中国传统诗歌语言,而是一种小平式的创新。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变形的语言,它可以是越出常轨,超规范,超常态的, 但它却必须具备某种内在的逻辑和某种内在的感人的穿透力,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时如果硬是牵强附会地去解读,反而会收到弄巧成拙的效果。

张扬所有的沉默,和秋天遗落的歌一起,
抵达月色里一扇窗的忧伤。
细数清辉里滴落的鸟鸣和星光下菊色的柔弱,
从此,再也走不出这个冬季。

数字不可以计算距离,
你我之间是这一半夜的遥远。
眼中涌出的海,没有鸟儿可以越过。
梦里桃花零落,摔碎累累伤痕的幽香,
你睡满夜色浇灌后的遥不可及,
而我,宁愿采摘古曲里的一丝爱情。
     ——《Only for you》
“清辉里滴落的鸟鸣”,好美的诗句!“滴落”——〉视觉,“鸟鸣”——〉听觉。将声音视觉化,滴落的鸟鸣竟有说不出的贴切。韵味十足。这让人想起美国现代派诗人爱米丽. 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诗句。Dickinson也是这样诗思独特,想象丰富,她可以把月光比作毛绒绒的羽毛,可以把黄昏比作是手里拿着帽子的陌生人,可以将夜比作来访的邻居…….这种奇思异想的语言风格奠定了她作为美国现代诗先驱者的地位。她也是小平最喜欢的诗人之一。再看,“梦里桃花零落”-——〉视觉,“摔碎”——〉动作, “累累伤痕“——〉视觉, “幽香”——〉嗅觉,“摔碎……的幽香, 睡满夜色浇灌后的遥不可及, 采摘古曲里的一丝爱情 ”, 这些诗句通过视觉、动作、 嗅觉的这种不拘一格,天马行空式地错位表现,将那种忧伤无奈,同时又“哀而不伤,忧而不怨”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自2004年起,小平开始陆续在网络及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前后大概有一百多首。如果将她早期的诗和近期的诗歌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她诗歌内容风格上的一些转变。她早期诗歌风格是比较偏向抒情唯美的,如《写给中年》,《吻》,《风。云》,《翅膀》,《生命》,《并非爱情》,《曾经年少》,《夜的妻》,《千年孤独》,《半梦半醒的太息》等等……。 而后期诗歌除了在句式上有所加长,更富节奏感外,还增强了哲思的力度。 娴熟的技巧之外,还展示了心灵层次的深邃内涵及哲人感悟,充分张扬了小平的独特个性。如《曾经花样》,《等待花开》,《夜的高度》,《别太留恋告别》,《拉长昨天》,《似是而非》,《或者不止七夕》,《跨越叹息》,《习惯距离》,《黎明不再来》等等。
在内容选题方面,小平通常从日常生活切入, 题材涉及时间,生命,爱情等等。她带着细腻的女性特征,在心灵层次上对这些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严肃探讨。 不过,小平细腻,却并不柔靡, 她有丁香般的忧郁情怀,却又深怀大海般的豁达胸怀。她的诗《ForEverAutumn》前面几段流露了一种伤秋的情怀,或者这个“秋”并不是实意上的秋,而是某种情愫的代名词。

果实迷失了成熟后的忧伤
叶子进而变黄或红
以秋的意义飘落
还没来得及拾起那些破碎的什物

已经尽了

2。
总是在沉寂而无色彩的月夜
被梦;被呓语
记起那些熟悉的剧情
爱,过去了
四周被虚构得一片安宁
   ——《ForEverAutumn》

       “秋”也好,“爱”也好,总是弥漫着一种对逝去的美好的怀念情怀。而最后一段,“我在其中/放牧满天的夜色”, 依然是这种怀念的意味,但却被赋予了空旷博大的情怀,真是神来之笔,这就是小平丁香与大海奇异组合的个人特色。

小平的本专业是数学系的,这奠定了她斟密思维的基础。 同时她又酷爱哲学,这就给她的诗歌带来了一份哲人的深思。

烛光的影子顺墙而下
哑者在探讨失聪之人合奏的
“萨拉萨蒂的《吉普赛之歌》”
盲者以哲性的欣赏踉跄出完美:
“哦,多么伟大的作品,多么苍凉﹗”
暮秋此时随一片叶落下。。。

去揣测,去寻找,去思想,
有足够绵长的黄昏
可以延续至黎明,
一条叹息之河就此矗立---
从上古到未来,
男人们在夕阳里沉默着
苦思飞渡的遥远,
如卡夫卡哀叹中的“一生下来便是老人”。

一曲片断被激昂在顶峰敲碎
除了月色,今夜,天空黑暗得冷静。
我开始认识了一些土地,
飞鸟们背负了夜色一半的秘密,
以至高无上的讽刺丰满羽翼
开始沉默着跨越叹息。
——《跨越叹息》

“去揣测,去寻找,去思想”, 于是“一条叹息之河就此矗立---”,而最后则是“开始沉默着跨越叹息”。人生就是一串串生生不息的叹息,能跨越叹息不能不说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了。如果说这是一首在哲学意义上去严肃思考人生的诗, 那么《老妇人》, 则是从生活意义上去进行人生探讨的……

如某种莫名的守望
无论是雾起,或暮归,
她总是静静的;镶进两颗太阳,
步履婆娑;一颗晨初、一颗日落。

剪影般的面容
被岁月烘烤得愉快而成熟。
石化的岁月,
在眼底、琥珀透明。

软软的情怀,
舔瘦了曾经散漫的河流。
有些日子就这样被钉住了,
那些午后,那些黄昏,睡得那么安宁。

几条深巷,毫无预测地
延伸,至每一个表情。
夏夜里,柔柔的笛声情头意合,
或许偶然,或许必然的结合。

有些记忆,如质感柔软的绸,
在风中漫舞,
一个千年,又一个千年;
狂泻于热力四射的沉默。

      -----《老妇人》

“几条深巷,毫无预测地/延伸,至每一个表情。”, 这“深巷”, 外在的指向是皱纹,内在指向是记忆的深巷,老妇人对过往岁月的怀顾, 记忆中的美好被唤起,被沉淀,被永远地定格了……

和大多数诗人一样,小平也有一颗善感的诗心, 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即使是澎湃的激情,在她的笔下所呈现出的意味,也是一种冷静的理性。她总是带着一种理性的目光去审视这份感情,中国古典文学中所崇尚的“哀而不伤,忧而不怨”的境界在她诗中得到了极致地表现。如《今夜,想你--不忧伤》, 又如新近的诗《黎明不再来》:

  没有来回
  江水的方式浅薄
  只向东
  流
 
  一切忧伤都是突兀的
  黄花从未消瘦
 
  在暗影里
  潮湿的情怀闪亮
  杨柳仍旧依依
 
  坚持不懈的日子
  不长不短
  盼望的奥妙
  是固守着一份昂贵的柔情
 
  亚细亚的早春
  过于细腻
  瓦尔登湖的清凉
  无法冷却滚烫的思念
 
  我已在高速中抵达
  以“黎明不再来”做开场白
  于是
  一幕幕戏剧被人疼爱
 
   诗中不乏“潮湿的情怀,依依的杨柳,昂贵的柔情,细腻的早春,滚烫的思念”这些感性的诗句。“亚细亚的早春/过于细腻/瓦尔登湖的清凉/无法冷却滚烫的思念”,凸现那份细腻的情怀和那份滚烫的思念, 然而诗人自己却只是一个远距离的旁观者。她带着感性更带着一种超然的理性来审视着这人世间永远不衰的主题——情。

读小平的诗是需要灵性的。有些诗的意象跳脱留转,让人无所适从,但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它并不是无迹可寻的。

这样的日子很长
等待的路上
我甘愿做一粒谦卑的尘土
十月的晚秋
把眺望挂成金黄

童话失去结局
所有的对白毫无意义
其实只要一个剧情
石头就会绽放出花朵

起风的时候
黑夜拒绝失眠
即使选择迎风而起
可怎么知晓
风,到底往那个方向吹?

我在找你
我在路上
。。。。。。
   ——《等待花开》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寻求等待中的心情,以及等待过程的无奈,谦卑,期待,还有一丝迷惘。“你”,可以指某个人又不仅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种形而上的精神追求。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感知和认同。 近期的另一首诗《曾经花样》,则写的是一种怀旧的情思。

  夜;在沉默中盛开
  风;如冬日,仍然选择
  不期而至
 
  梦;被吹得萧条
  并成为回去的唯一路径
  不需要理由,
  笔直地穿过整夜
  穿过努力坚持的忘却
 
  记忆却如此坚硬
  莫名的伤感
  早已被刻划成一种习惯
  即使年华终身静止
  即使朴素的细节依然枝叶茂盛
 
  此刻凋谢的月色
  无可比拟
  也无从比拟
 
  被痛饮或被打翻的陈年往事
  使深锁且沉淀的柔软
  抑或迷醉,抑或
  粉碎
 
----《曾经花样》

曾经的花样年华中, 一定是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想要忘却,却无法忘却! 即使是沉默的夜里,冬日的风中,萧条的梦里,这记忆都带着伤感不期而至。凋谢的月色暗喻曾经的花样年华, 是如此无可比拟,也无从比拟……
 
另一部分诗,便是颇有争议的部分。其诗思内涵深邃,难以解读。小平在这类诗中,将自己飘忽不定的潜意识,直觉,情感,思想等等如泉涌般向外溢出,渗透于诗中。

在那里
我们攀登夜的高度
并扯着一根岁月的长线
稍稍一丝牵挂
便会有几只白鸽折翅而归
我们需要倍加小心
等待清脆的脚步声
踏响
另外的高度

我们应该约好,应该总是一起攀援
同时,在每次递升的高度上
涂满色彩
并记下来时的路和
这首诗
然后,在梦里
离开一会儿
你去寻找你温度适中的世界
我呢,可以走进我漂白的沉默

   ----《夜的高度》

夜的高度,似有所指?如何理解才是正确?又如,“岁月随手遗落情怀,/道路便走成了月光。”(《又一次冬季》)“沉重悬浮的时刻,可以熄灭/即将来临的安静?”(《来自深秋的意义》), 又前面引过多遍的《似是而非》末段,“北方的大雪开始不断繁殖/分娩出的寒冷像只打碎的花瓶/黑夜稀释的呓语/形态完整地站在流光溢彩的碎片里”, 等等,我相信这些诗句都是有其内在深度指向的,意即具有多义空间,并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解读的。其实,“诗无达诂”,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修养,生活经历,思维惯性对所读的诗来作不同的解读。 “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小平对现代诗很有自己的见解,她提出了自己的“第三度审美空间”说。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复赘述了。大家以后自己看小平的论著吧。

小平的诗很耐读,读完后,像是橄榄留香余味悠长。我以为,如果小平在题材的开拓上能够将视野再扩大,更多地从个人题材转到现实历史社会上,那么她的诗就会更上一个层次。 另一方面,写诗歌是一种灵感瞬间的闪光,语言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当诗人如刻意为技巧而技巧之时,就不免有一些雕琢的痕迹,一旦雕琢便晦涩难懂……

总而言之,小平的诗很值得一读,她的丁香情怀,她的大海胸襟,都是让人如此难以忘怀……
   


后记:小平其人

先引一段小平的简历:

祖籍中国天津,毕业于天津师大数学系,学习数学N年,但心系文字N+1年。

1997年旅美,现定居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为生计做过电脑工程师,中文教师,数学教师等。虽为人师多年,但仍在学海里快乐地以苦作舟。

为了不把中文漂白成“两粒包子”、“一颗西瓜”、“晚餐不要吃家吃外头”这等水平,坚持写字。近年来开始文学创作,并在《创世纪》《美文》《侨报》《美洲时报》《明报》《今晚报》《西子湾》等多家中国大陆、台湾以及北美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纪实、小说多篇。

我的补充:

小平堪称多才多艺,除了诗歌小说方面颇有造诣,她还擅长书法,朗诵,音乐, 甚至自编自演过话剧。她的朗诵和她的歌声,抒情柔美, 让人过耳难忘。

http://www.bachinese.com/forum/thread.php?fid=46

http://www.cross-land.net/CYZY.ASP?UD=365&AID=小平&TD=Y&SU=N&PP=N&PN=1

   
注释:

     朱光潜《孤寂:诗人永恒的感伤》。
   Edward Estlin Cummings (1894/10/14 –1962/9/13):Cummings is best known for his poems and their unorthodox usage of capitalization, layout, punctuation and syntax. There is extensive use of lower case; word gaps, line breaks and gaps appear in unexpected places; punctuation marks are omitted or misplaced, interrupting sentences and even individual words; grammar and word order are sometimes strange. Many of his poems are best understood when read on the page. When read in the correct fashion, his poems often paint a syntactical picture as vita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m as the words themselves.
   爱米丽•伊丽莎白•狄金森(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 1830—1886) 美国现代诗的先驱者。 她生平创作了诗稿 1,775首。 她的诗歌在语言和形式上常常违背逻辑和常理, 富于独创性。
“诗无达诂”:源自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三《精华》,“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和解释, 意思是诗歌并无一种确切固定的解释。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学理论,强调诗歌鉴赏中的审美差异性。
“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西方就读者方面而论的审美接受差异论。

附录:
文中所引小平的部分诗歌:

《别太留恋告别》

告别的时候
容易柔软而没有特质
路,确实很长
还没来得及打点心情
告别将重新开始

剧情无关紧要
既不能储存过去又不能铺垫未来
虽然
浮华的词藻此刻泛滥成灾

多是离愁的调子
不曾预谋
多年后风韵的记忆
这时含苞待放

选择傍水而居
是源于与海有关的细节
如果再次告别
不要等到花开
把去年揉碎的玫瑰肆意抛下
沿着流水无情的方向
爱情将被继续传唱

10/19/2006

《夜的高度》

总是要面对
这些厚重而妖娆的夜色
偶尔
我们成了迷路的孩子
一路走着
走着


就会撞进永远

在那里
我们攀登夜的高度
并扯着一根岁月的长线
稍稍一丝牵挂
便会有几只白鸽折翅而归
我们需要倍加小心
等待清脆的脚步声
踏响
另外的高度

我们应该约好,应该总是一起攀援
同时,在每次递升的高度上
涂满色彩
并记下来时的路和
这首诗
然后,在梦里
离开一会儿
你去寻找你温度适中的世界
我呢,可以走进我漂白的沉默

10-18-2006

《秋天的重复》

秋天依旧又瘦又长
家乡的梨花
在远隔重山遥隔复水的窗下
盛开
漫山妩媚的红叶哟
我几乎成了你的情人
金色的远方
是永恒温暖的话题

我多么想
像一棵树那样
站在这里等你
与你一起看
鸟儿飞过
与你一起播种
鸟儿撒落的种子

那些可以飞翔的
种子
必定在多年后的秋季
收获茂密的相思
即便我们老了
重复的秋天依然可以
在枯萎的红尘里
如痴如醉

10/16/2006

《ForEverAutumn》
1。
分明有音乐响起
在夜的边缘
在孤独的边缘
在风声的边缘
在一生的黄昏与清晨



果实迷失了成熟后的忧伤
叶子进而变黄或红
以秋的意义飘落
还没来得及拾起那些破碎的什物

已经尽了

2。
总是在沉寂而无色彩的月夜
被梦;被呓语
记起那些熟悉的剧情
爱,过去了
四周被虚构得一片安宁

继续沿用生活的名义
让阳光平凡而柔软
子夜渺小
不再容纳风声水起
秋月淡然
无边的暮色里
充分置身于想象
巨大的陌生和荒芜
如此纯粹洁白

我在其中
放牧满天的夜色

10/12/2006


《逢2006年中秋佳节》废话诗

《逢2006年中秋佳节》

原本的题目是《每逢佳节》
原本特别想说的是
每逢佳节倍思。。。
但许多的。。。开出的花儿
可能
早就开始或已经开始
枯萎或憔悴

早晨的天色灰得可以
谁知道今晚的夜色
特别是
今晚的月亮
能不能把诗人们招惹得
“对影成三人”

坐在这儿,
这儿是2006年中秋的早晨
可我想得最多的是
明年是
下个月是
明天是
今儿下午

不是没想起那些,比如儿时;
比如那条挺臭的河;比如小剑,云子,洁;
比如大学图书馆阅览室里的
你侬我侬
还有食堂里2分钱一碗的稀饭

甚至想起隔壁的老太太
想起老院儿
想起小娟,想起白老师,也想起了扬奶奶。。。
还有
从不用想起
永远没法儿忘记的那些

这太多,想一遍就会接到下一个中秋
还是想想怎么独上西楼
挂一条红色的
裙子,权当月真的可以如勾
但李白非说这夜的月是园的
苏轼说月有时候阴晴有时候圆缺
但他很肯定这事儿古难全

也许
我们被诗人们暗算了
我们每逢这个日子
都会彻夜回望那些个永不可回返的东西,
望家乡;望旧情;望过往的
冬去春来
最后,我们便在诗人们的伤怀里
被月色打击得
遍体鳞伤

10/06/2006 晨,天色灰

《九月无话》

日子隐进绿色后
面对九月的脸
无话可说

晚风终究可以裁剪一些心事
而后,把秋末
或更晚
挂在枯萎的枝头

尽管十月必定会以
随心所欲的姿态
打开早已封闭的欲念

无话、无话可说
任凭黄昏漫上来、星光漫上来、
任凭爱
漫上来
欲取欲求

9/5/2006

《日子》

1。

日子很浅,这么一转身
就由
今夜的沉默
循着漂泊的守望
洞穿无遗

2。

曾经有半个雨日,
把整个夏天浸湿
年轻的忧郁被一只鸽子啄走
镂空的微笑拧干了丝丝想念
那年,便
折成了一首诗

3。

昨日有雪,皑皑地
把青丝染白
有些人已经散去
有些事已经远离
思念因此,而
落地有声

《之外》

烟里雾里云里曾经
飘摇过的名字
海之外水之外梦之外的潮湿
整整一个六月的期待

阳光如此简单
从夜晚的碎片开始
不曾拒绝
眼里耳里口里波澜起伏的
幻觉
整整一个六月的矜持

开始分享告别
戏剧性的伤感,使
旧日温暖的目光如此洁白
“梦里不知身是客”
我的影子与心重合
纸上的往事
击破六月里最后的坚守

之外
昨天被你牢牢握紧

7/15/06 子夜

《拉长昨天》

拉长昨天,从而有足够的遥远可以
往复折转,
在青春的弯角:我们的声音可以
共舞;用琐碎的抒情击打节拍;
踢踏出夏夜清凉的晚风;于是,
所有的语言被吹散。。。
四下里,洒满遗忘的种子,
在路旁梦幻的阴影里,
企图等待黎明的滋养,然后,
悄悄生根发芽?

我沿着情绪的方向踱步,
无意迈向你,只想
伸出手,揽住一个冬季:使
雪可以冷静,并且洁白所有的距离。。。
我喜欢那眼清泉,每次过往,
都必与一些诗行驻足;
把没有色彩的思想
一段一段地附给水珠,只需沉默,
那些泛黄的朗诵,便会以喷雾状,在我的
凝视里,反复---

反复一段古老情节里冗长的,
没有你,

没有我的
叙述。。。

8/25/2004 午后

《似非而是》

七月的寒冷身藏某处
在梦里,夜晚病着--高烧、重咳。。。
不得不放弃忍耐和误会的白昼
高温并不使种种可能变暖
我开始想念南方
那些多雾的面孔和晦涩的沉默

你的名字总是牵着叹号
在我的诗句里收尾
去年或前年的温热梅雨季节
在杯型的掌中变冷
乡村的雨水摇曳
中世纪被你嗅出些许温柔

北方的大雪开始不断繁殖
分娩出的寒冷像只打碎的花瓶
被黑夜稀释的呓语
形态完整地站在流光溢彩的碎片里

07/21/2006 子夜


《或者不止七夕》

多年以后
会有一些飞鸟的影子
把今晚的月色
扑打成遥远的朦胧细雨

向阳花也在夜里盛开
夏天总是将远未远
七月的晚风反反复复
把昨日的爱情
剪成“是夜月如钩”

躲不过自己的是自己的目光
该如何描述这又一次的星光灿烂

不再残留蜇伏的想念
当梳理整洁的光阴纷纷坠落
在银色的河岸边
在寒鸭远去洞啸听雨的日子里
与你,我的爱人
并肩而坐,坐成两块妩媚的石头

08/01/2006
《午后,有一些》

是--风,
掀起午后的一角,
便有一些--惆怅,玲珑剔透;
百媚千姿。

我选择给你
一个--如水的日子,
因为这个午后,
有一些--温馨柔软,
泊进了暮色的码头。

一只蝶儿,
驮着半山的阳光,
展翅;展-翅;展-翅-;
就有一些--心音,被撩起了。

潮湿茂密的情怀,
窗里窗外,
长发般延伸。

我被奔跑而来的月光
带走,
走进落雪的方向。

06-15-2006

《六月无题》

一滴
明朗而尖锐的情愫
浸入宠辱不惊的涟漪,
你醉了,
六月,也醉了。

手里捧着
花开花落的声音,
大把大把的暗香
开成了曼陀罗。

妻哦
被优雅地拥成情诗
时间之书的此页
便被翻成了女性。

天很蓝,日子也很蓝,
经过你缠绕黑夜的睡梦,
偶然泼洒的月色
是否依然,很蓝,很蓝?

6/22/2006

《老妇人》

如某种莫名的守望
无论是雾起,或暮归,
她总是静静的;镶进两颗太阳,
步履婆娑;一颗晨初、一颗日落。

剪影般的面容
被岁月烘烤得愉快而成熟。
石化的岁月,
在眼底、琥珀透明。

软软的情怀,
舔瘦了曾经散漫的河流。
有些日子就这样被钉住了,
那些午后,那些黄昏,睡得那么安宁。

几条深巷,毫无预测地
延伸,至每一个表情。
夏夜里,柔柔的笛声情头意合,
或许偶然,或许必然的结合。

有些记忆,如质感柔软的绸,
在风中漫舞,
一个千年,又一个千年;
狂泻于热力四射的沉默。

6/05/2006

《做为主妇》

做为主妇;
不为了什么,
不等待什么。

阳光在窗子以外,
在女儿们以里,
我属于文字的根部,只是活着,
有土壤,水,空气和阳光。

院子里,我低首
追随酱色农民的足迹。
有两支兰花偷窥落日后的裸露,
清晨即理性又智慧。

米饭的香气坦然穿过历史,
不明不暗,不偏不倚。
只有做为主妇,
你才有能力走进稻的原初。

人在家里,
无痕迹的日子渐渐发黄,
立体主义般呈现。

《打碎些什么》

如此漂泊;
把我的年轮慢慢拉长,
东西横亘;
拉长,拉长,再拉长。。。

周围都是阳光,
很暖,很暖,那么温暖,
石头开成了花朵,
坚硬和柔软界限模糊。

把自己挤进一页稿纸,
质感随风起风落;
两行诗句,
在曲线里把握运筹;
今年进城的时候,
把去年带回来。

《放弃》

让我的仰望, 亲爱;
放逐   与日夜奔流的岁月;
一起淌吧。

无语,如一勾月,
完美夜色的残缺。

亲爱;咖啡色的叹息很热;很长,
我爱你,这是确切无疑的。

涤荡的明天忽隐忽现,
昨日,早已没有尽头。

在这硕大的已被染蓝的天空下,
我所爱的人们啊,
循矩蹈规地踩蹋着未来,
我,并不例外。

他们笔直地穿透日子,
丢失了弃逃的历史;
手中握着,花粉和泥土,
这仅剩的混合物。

种子是孤独的;颈项也是孤独的;
叶子和果实,还是孤独的;
只有花,忍受季节的拥裹,起伏颤动,
即开即落。

请让诗句,像夜晚一样,睡吧。

9/12/2005

《今夜,想你--不忧伤》

今夜,我祈祷变成一束月光,
轻轻地落在你的肩上,
倾听你心的柔和,
亲吻你额际的苍凉。

今夜,你听到一曲皎洁的箫声吗?
那是杨柳枝梢伸展着春的极色,
也是玫瑰登临春的尽处,
和一汪澄澈的---交响。

今夜,在这弦语里,
你可以打造一叶梦的扁舟,
用一支百合花蕊做锚,
泊在我宁静的源头。

今夜,在这隐隐的雨雾中,
我不能走进你,我无法走进你,
远方的葱绿斑斓,却
无法走出这漫长的夏季。

今夜,故乡的月色如水,
早已漫过我记忆的小窗,
飘缈的云,你身在何处?
想你,是一阙爱情翩然,并不是忧伤。
8/24/2004 子夜

《Only for you》

张扬所有的沉默,和秋天遗落的歌一起,
抵达月色里一扇窗的忧伤。
细数清辉里滴落的鸟鸣和星光下菊色的柔弱,
从此,再也走不出这个冬季。

数字不可以计算距离,
你我之间是这一半夜的遥远。
眼中涌出的海,没有鸟儿可以越过。
梦里桃花零落,摔碎累累伤痕的幽香,
你睡满夜色浇灌后的遥不可及,
而我,宁愿采摘古曲里的一丝爱情。

可以看见时光匆匆,把你我截成片断,
一些向西,一些向东,
与别离拥挤成飞溅的落日。
从指间滑落的清醒,蔓延着一生的错过,
演绎早已坚硬如石的故事,
只为你,有一片春的影子随风而过。

《又一次冬季》

怀念了一秋的春夏
依旧幽寂绵长,
我们曾经约定吗?在这个子夜---
你/又一次以清白雨色动情绽放。

我的诗消瘦了这个冬的冷,
在千年潮湿的蓦然回首中
无力托起你---
这些遥远的孤单和雪白。

所有的意向凝眸,刹那感动;
梦里只有落叶,
纷纷扬扬着朦胧,似星星无语。
平凡,也因此曲折而繁重。
岁月随手遗落情怀,
道路便走成了月光。

1/6/2006 午,阳光很好。

《人间四月》

确定黯然过往的四月
早也植根于土壤根部,
于是,泛白的故乡
以绿色缓慢爬出,
被凝炼后的昭华折叠成幼芽,
有春的辞藻网罗几声轻轻的我爱

抓一把旧时的泥土,便捧起一些情愫
揉入今夜的月色;
在断句的游戏里,所有清脆的叹息融化,
籍此,永远---稀释于多年后的清晨或黄昏。

其实兀立的未必是你。
有些影子剥落四季,它们弯曲而摇摆
涂抹人间为绿色,
四月的日子从此不被挖掘。

唯有云,以动态存活,
故乡的春开始漂浮,卷舒。


6/20/2005

《千江水月》

这是女人的夜,
世界尖叫着俯身于跌宕的调情小令,
我重新以女人和你对视;
此时,你妥贴的如一条偈语。

我怀揣着莫名的孤独和你对视,
留连于指尖的
是千江里一弯水月的心酸:
顾盼与固守混沌为郁郁寡欢。

你终将和一些词语结识并结合,
与昨日夕阳抖落的黄昏共同赞美;
赞美溢满船舶的苦难:不负重载的船,
你没有高达云际的桅杆;没有,
更不能比似含情留连的白帆;
你只能把自己颠覆成
某一行诗
拿来挥霍。这陌路里相识的
爱,我已熟知了这些膜拜的面孔
似冷艳的傲慢。
于是,以不动声色赋予你博大的沉默,
以脱缰的自由渲染泪光的变奏曲。

请你纯粹为一弯月,
在雄性的夜风里慢慢舒展成情诗,
以高贵的旋律来合奏每一个段落,
直到你在我的千江里粉碎。

5/24/2005 无意义

《Meaning of the life》

这里总是秋色,是的,金黄的;
从而可以把握时光的镰,
收割远离;
收割的号子响着,真的,
吹起了我整个黄昏,
乃止曾经镂刻过的名字。

飘落么,被烘干被折叠的日子,
就这样,每个风花雪月枯萎着走进收获。

可能有些真理,像秋高后
天空里硕爽的星星,倒挂着尽可能的光,
以至和黑夜里的眼睛之间没有距离。

我相信,我们的遥远
就是这首诗。
有足够的文字堆垒成满树的梨花,
只需半份缘一朵香。

带些阳光的简单给我,
把所有的神思向往落定,
在我祈祷的掌里,
握住,握成金色。

05/06/05

《跨越叹息》

烛光的影子顺墙而下
哑者在探讨失聪之人合奏的
“萨拉萨蒂的《吉普赛之歌》”
盲者以哲性的欣赏踉跄出完美:
“哦,多么伟大的作品,多么苍凉﹗”
暮秋此时随一片叶落下。。。

去揣测,去寻找,去思想,
有足够绵长的黄昏
可以延续至黎明,
一条叹息之河就此矗立---
从上古到未来,
男人们在夕阳里沉默着
苦思飞渡的遥远,
如卡夫卡哀叹中的“一生下来便是老人”。

一曲片断被激昂在顶峰敲碎
除了月色,今夜,天空黑暗得冷静。
我开始认识了一些土地,
飞鸟们背负了夜色一半的秘密,
以至高无上的讽刺丰满羽翼
开始沉默着跨越叹息。


10/02/2004 午夜

《曾经花样》
 
  夜;在沉默中盛开
  风;如冬日,仍然选择
  不期而至
 
  梦;被吹得萧条
  并成为回去的唯一路径
  不需要理由,
  笔直地穿过整夜
  穿过努力坚持的忘却
 
  记忆却如此坚硬
  莫名的伤感
  早已被刻划成一种习惯
  即使年华终身静止
  即使朴素的细节依然枝叶茂盛
 
  此刻凋谢的月色
  无可比拟,
  也无从比拟
 
  被痛饮或被打翻的陈年往事
  使深锁且沉淀的柔软
  抑或迷醉,抑或
  粉碎
 
  11/27/2006
 


《黎明不再来》
 
  没有来回
  江水的方式浅薄
  只向东
  流
 
  一切忧伤都是突兀的
  黄花从未消瘦
 
  在暗影里
  潮湿的情怀闪亮
  杨柳仍旧依依
 
  坚持不懈的日子
  不长不短
  盼望的奥妙
  固守着一份昂贵的柔情
 
  亚细亚的早春
  过于细腻
  瓦尔登湖的清凉
  无法冷却滚烫的思念
 
  我已在高速中抵达
  以“黎明不再来”做开场白
  于是
  一幕幕闹剧被人疼爱
 
  2-16-2007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c方远 离线
级别: 连长
显示用户信息 
35楼  发表于: 2007-02-01   
引用
引用第32楼小平02-01-2007 18:53发表的“”:
老方,T妹妹你可要小心,鱼妹妹你也要警惕。。。

凡是妹妹,你都得。。。


本来我还在想这下玩笑开大了,还正想穿上长袍儿,一揖到底给各位姐妹们赔罪,可是平妹妹没有放俺一码的意思,

T妹妹, 鱼妹妹, 别听她的!方远才不是那号人腻。

又,T妹妹, 有鱼妹妹的话,我对你100%信任了, 以前多有得罪,还望海涵。。
水做的鱼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4楼  发表于: 2007-02-01   
引用
引用第32楼小平02-01-2007 18:53发表的“”:
老方,

凡是妹妹,你都得。。。


“给偶离远点儿!”

小平,俺的注解对不对?

方远,别怪我没有给你说明白啊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水做的鱼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3楼  发表于: 2007-02-01   
引用
引用第28楼c方远01-31-2007 20:31发表的“”:


鱼MM瞎起什哄,你知道她的底细吗?嘿嘿


了解的不多,就差掐着她的脖子亲一口了。

不过知道上帝造出这种文理兼修,秀外慧中的尤物是让俺们这些平常女子惭愧的。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2楼  发表于: 2007-02-01   
老方,T妹妹你可要小心,鱼妹妹你也要警惕。。。

凡是妹妹,你都得。。。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Troublemaker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1楼  发表于: 2007-01-31   
引用
引用第29楼c方远01-31-2007 20:35发表的“”:


要联手先得告诉我上次改贴前写什么。 不过,你的ID我看了有点怕怕的。。



这就对了!

借用前总理的一句名言:我知道,可我就是不说.

C先生开始变得有点那意思了,以前有些只可远观,不可近瞧的劲儿.属大师级的哈



c方远 离线
级别: 连长
显示用户信息 
30楼  发表于: 2007-01-31   
引用
引用第17楼小平01-30-2007 00:30发表的“”:
谁?是是是。。。哪位蟀蝈蝈?

咋不早说,也好和老方两相PK一下,以供俺选拔。。。


外,想推我出局呵,没门儿!
c方远 离线
级别: 连长
显示用户信息 
29楼  发表于: 2007-01-31   
引用
引用第21楼Troublemaker01-31-2007 00:05发表的“”:
方远先生啊,

您还是要继续操练哈, 了解小平同志的道路是漫漫兮且修远的

要不下回, 咱们联手那什么..一回?


要联手先得告诉我上次改贴前写什么。 不过,你的ID我看了有点怕怕的。。
c方远 离线
级别: 连长
显示用户信息 
28楼  发表于: 2007-01-31   
引用
引用第26楼水做的鱼01-31-2007 18:57发表的“”:



要的,要得!俺就盼着那一天呢!


鱼MM瞎起什哄,你知道她的底细吗?嘿嘿
c方远 离线
级别: 连长
显示用户信息 
27楼  发表于: 2007-01-31   
引用
引用第25楼水做的鱼01-31-2007 18:55发表的“”:


呵呵,好像看到方先生一揖到底的样子。hey,你穿不穿长衫啊?


一般地说,不穿。 不过一年有那么几天, 还是会穿一穿的,好笑吗?

你忘记了我们的约定,鱼MM, 叫我方远。。
水做的鱼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6楼  发表于: 2007-01-31   
引用
引用第21楼Troublemaker01-31-2007 00:05发表的“”:
方远先生啊,

您还是要继续操练哈, 了解小平同志的道路是漫漫兮且修远的

要不下回, 咱们联手那什么..一回?



要的,要得!俺就盼着那一天呢!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