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刊载一则消息,说的是一位中国父亲将国内被老师视为差生的儿子送到美国教育,结果被美国老师称为天才.该父亲由此发出了"在国内,儿子被教育成了水泥脑袋"这样的感慨.
对这位父亲的感叹,我不以为然.自古就有"南方为枳北方为橘"的说法,说的就是适应性问题.有些孩子无论在中国在西方都是佼佼者,比方说拿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的那些孩子,他们也是中国的老师培养出来的,与外国学生在一起丝毫不逊色.有些在中国很优秀的孩子,到了国外不适应,跟不上学习,脱离集体生活,孤僻,自杀,甚至杀人也是有的,难道是美国的教育系统的问题?
个案不能代表全部.这个家长有些吹毛求疵.也许,这个孩子根本不必远赴美国,就换一所学校,或者换一个城市,甚至换一位老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把"天才"当成一个赞美的词.事实上,很多天才也许是生活的弱者,比方说"雨人",其实就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他有很强的数字能力,但在语言或行为上,是低能儿.我不是说文中的孩子有自闭症,而是说,一味追求天才教育是极其偏颇的教育方法,是一种失败.
比方说,我就不赞成国内的少年班.少年班的孩子很可怜,他们搞不清楚自己的归属,从智力上人们把他们归于成人甚至超过成人,而在体力上,他们无法参与同班的体育活动或者一些动手能力因为年龄的限制而显得技不如人.这些曾经在大家眼里是"天才"的儿童,在经过少年班的锤炼以后,真正能够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师级人物,几乎没有.大多数人"泯然众人矣."
"泯然众人矣"不是一件坏事.孩子应该在一个正常的环境成长,即便他有什么特殊的才能,那也只是一方面,而作为社会的人而言,他需要的是生存能力,与人沟通技巧.一两项特长并不代表他就拥有超能力.
对于全人类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天才.而此类天才,纵观历史,各行各业里屈指可数,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几乎是全部,都是尘埃.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位母亲,我更希望我的孩子是一个正常的人,一个能被社会认同接受,一个在大众眼里健康积极向上的人.
至于他是否有超能力,我并不在意.只要他努力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