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求助(女性独身是时尚还是无奈?)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6-08-03   

求助(女性独身是时尚还是无奈?)

谁知道在美国的中国女性独身的大概比例? m|=H#  
多少打地起奏不想结婚的?或想昏没人跟她婚的? =,Dqqf  
或其他原因造成没昏成的?或昏了以后又离婚的?。。。晕! NX |v=  
)yTm.F  
大概数字就可以。给个信息或连接即可。 B>GE 9y5  
d/ bEt&  
乡亲们,拉兄弟一把!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6楼  发表于: 2006-08-09   
多谢卡兄,很有帮助! Gm(b/qDDe  
T}"6wywM  
有美国的数字吗?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5楼  发表于: 2006-08-08   
广东进入第四次单身潮 文化程度越高离婚率越高
来源: 国际在线 z}{afEb  
# g_Bx  
未婚人口“老龄化”与离婚人口“年轻化”并存 ppFe-wY  
l'\pk<V  
  ●15岁以上广东人3成未婚 <<i3r|}  
2Sh  
  ●广东未婚男性多过未婚女性 }S3qBQTYL  
BM(]QUxRd  
  ●65岁以上终身未婚者,男性大大超过女性 ]ut5S>,"  
:%sXO  
  ●男性离婚高峰期在40~44岁之间 w^LuIbA  
8Goh4T H  
  ●女性离婚高峰期在35~39岁之间 t 0-(U\  
j Lpc Zb,  
  时报讯 (见习记者 吴瑕) 广州某著名跨国广告公司的公关经理黄小姐今年已经33岁了,然而她的感情生活却还是一片空白。几次相亲下来,黄小姐感到十分无奈:“条件相当的人,永远有更高的目标,对我有好感的人,我又没感觉。” 8HRmQ  
6e _dJ=_  
  “广东省人口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表示,广东目前已进入第四次单身潮,“未婚人口老龄化”与“离婚人口年轻化”并存,未婚率和离婚率逐渐上升,分别达到31.9%和0.53%。 "R3d+p  
~t^eiyv  
  文化越高离婚率越高 CE" JS-S?  
2D:fJ~|-[  
  据了解,近期的一组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经冲破百万。该课题组在对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15岁及以上未婚人口达到2063万,占同龄人口的31.9%,远远超出了10年前的23.8%。未婚人口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其中男性未婚人口为1096万,占同龄男性人口34%;女性未婚人口968万,占同龄女性人口30%。65岁以上终身未婚人口比重,男性大大超过女性。 Ma+$g1$  
L~I hsiB  
  研究同时指出,广东离婚率缓慢上升,经济发达地区离婚率较高。15岁以上人口中,离婚人口数为34万,占同龄人口0.53%,其中男性离婚高峰期在40~44岁之间,女性则在35~39岁之间,文化程度越高,离婚率越高,在相同的文化层次上,女性离婚率要高于男性。初步调查显示,广东的离婚率正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 |]aE<`D  
ed:@C?  
  “单身潮”乃全球趋势 M?[h0{ ^K  
e'=MQ,EWd  
  昨日,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左晓斯指出,目前的“单身潮”不只是我国的独特现象,而是全世界的一个趋势,国外亦有研究称这种现象为“逃避主义”。广东省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生活节奏的加快,都是导致这一地区人们不愿选择婚姻的主要原因。 m+#iR}*1L  
rtL}W__  
  此外,左晓斯还指出,现在的人们思想自由,“非婚内”的交往也可以达到过去人们对于婚姻的需要,如婚前性行为等,婚姻的必要性对于现在的人们已大大降低。 zkO<-w  
TOoQZTI  
  专家:不必太过紧张 xCYE B}o9r  
bd<m%OM""  
  “对于‘单身潮’现象,社会没有必要过于紧张。”左晓斯指出,单身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选择,而非“自身条件困难”。“单身潮”现象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一定时间以后社会自然会“回归”到一个理性的层面,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 k%E2n:|*  
dlG=Vq&Y  
  相关链接 前三次“单身潮” H)>@/"j;  
]ix!tb.Q  
  新中国第一次单身潮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革命年代,很多人无暇顾及个人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是遵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1950年5月,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随之而来的是波及全国的离婚潮。 z8 [yt282  
#'q<v"w  
  上世纪70年代末,第二次单身潮来袭。“文革”结束后,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市里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龄单身青年,其中主要是女性。因为很多男知青在下乡时接受了当地的女青年,恋爱成家。可从大城市来的女青年却很难接受当地的男青年,宁肯单身也不愿“下嫁”。 #?XQ7Im  
XXh6^@H=  
  “第三次单身潮”(有部分学者并不认同这个时期的“单身潮”的说法)是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当时,追求自由、快乐的思潮在青年男女中爆发,1980年《婚姻法》修改后,“感情破裂”这种很难量化定性的指标可以作为离婚的合适理由,离婚人口突然剧增。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麦芽儿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14楼  发表于: 2006-08-05   
引用
引用第12楼小平08-04-2006 15:00发表的“”: EZYBeqv  
NHl|x4Zpw  
=i(?deR  
麦麦在美国哪里啊?
A.D{.a  
o}<4*qlI  
texas啊
我忍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3楼  发表于: 2006-08-04   
引用
引用第8楼小幺08-04-2006 10:09发表的“”: PC qZNBN  
so far我只认识一个过了适婚年龄还独身的JJ,不是找不着,是她在婚礼的前几天落跑了,因为她说她更想要的是个soulmate,这一独就是N多年。 @?[1_g_'P  
8kbY+W%n  
我出国前,一在美国的同学就跟我形容女生受欢迎的程度:一听说学校来个女生,呼啦一群人围上来。再一听结婚或有BF了,就又呼啦一下子散了:) $ -c!W!H  
#_B-4sm  
我的感觉,在美女生独身的好像不多,不像男的那么不好找LP,女的顶不济还能嫁个老外呢,嘿嘿。(咱这儿没有嫁老外的吧,我只是开个玩笑,没有offending的意思) t!2(7=P30(  
.......
!sRngXCXk?  
HBY.DCN [Z  
要写篇作业。我这人只会写现象,不会下结论。愁啊!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2楼  发表于: 2006-08-04   
引用
引用第10楼麦芽儿08-04-2006 10:23发表的“”: @m?QR(LJ  
我咋感觉女生不好找老公呢?我身边single的好mm挺多,available的好gg就不多见啦. 结婚不结婚是个人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理由,当局者迷,旁观者有时更迷,尊重个人选择吧,没啥别的看法, 都是好孩子们.
VqE~c  
TyKWy0x-3  
麦麦在美国哪里啊?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1楼  发表于: 2006-08-04   
引用
引用第9楼lotus08-04-2006 10:16发表的“”: |e a~'N1  
在美女生独身的好多,不像男的顶不济还可以回国娶。 7?v#'Ie s  
~w</!s  
支持伍大哥,“如果有个怎么看的问题,首先就把人家当成另类了。”
^ZM0c>ev=l  
/cK%n4l.y  
妹妹,可否再仔细聊聊?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麦芽儿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10楼  发表于: 2006-08-04   
我咋感觉女生不好找老公呢?我身边single的好mm挺多,available的好gg就不多见啦. 结婚不结婚是个人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理由,当局者迷,旁观者有时更迷,尊重个人选择吧,没啥别的看法, 都是好孩子们.
我忍
lotus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9楼  发表于: 2006-08-04   
在美女生独身的好多,不像男的顶不济还可以回国娶。 Y:ldR  
b.O9I TR  
支持伍大哥,“如果有个怎么看的问题,首先就把人家当成另类了。”
我随你
小幺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8楼  发表于: 2006-08-04   
so far我只认识一个过了适婚年龄还独身的JJ,不是找不着,是她在婚礼的前几天落跑了,因为她说她更想要的是个soulmate,这一独就是N多年。 3K@@D B6  
j%V["?)  
我出国前,一在美国的同学就跟我形容女生受欢迎的程度:一听说学校来个女生,呼啦一群人围上来。再一听结婚或有BF了,就又呼啦一下子散了:) 39 Y(!q  
B$?qQ|0:=  
我的感觉,在美女生独身的好像不多,不像男的那么不好找LP,女的顶不济还能嫁个老外呢,嘿嘿。(咱这儿没有嫁老外的吧,我只是开个玩笑,没有offending的意思) GFk1/ F  
z NSu  
小平J要写paper吗?写完给咱搂搂?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7楼  发表于: 2006-08-04   
引用
引用第6楼伍胥之08-04-2006 07:11发表的“”: !5}l&7:(MN  
IgL_5A  
mgZf3?,)  
不怎么看,爱结不结,是人家的自由。 WqrgRpM{  
如果有个怎么看的问题,首先就把人家当成另类了。
CY?G*nS?iK  
zVv04_:  
看来是司空见惯了。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伍胥之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6楼  发表于: 2006-08-04   
引用
引用第4楼小平2006-08-04 14:19发表的“”: 0WxCSL$#I  
0_<N c/(P  
w5~i^x  
多谢多谢,你对不结婚的女人怎么看? q<=: >?  
= Rc"^oS  
R -elIp  
不怎么看,爱结不结,是人家的自由。 D>T],3U(H  
如果有个怎么看的问题,首先就把人家当成另类了。
杺栫杣杊椌柮栬,䒴蓉艿芖。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5楼  发表于: 2006-08-03   
卡兄,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下室  发表于: 2006-08-03   
引用
引用第1楼麦芽儿08-03-2006 14:18发表的“”: >2-F2E,  
数字不知道,但是我身边就不少啊,可能也因为大家还比较小吧,25左右(其实也不小了)。。。我倒是觉得吧,这优秀的女生一把一把的,好像都找不着合适的优秀的男士啊。好点的男同胞都结婚了,要不就不available了。男生的问题好解决啊,还能回国找一个。我知道的就有在网上聊天认识,放假回国就结婚了的,效率那叫一个高啊。女生回国带一个的就不多了。单身很时尚么?遇到合适的人,就没有单身的必要了吧。哦,对了,我这单身的定义是说没有男朋友的啊,有男朋友的就不算单身了。在国外的中国人大部分还是喜欢和中国人在一起玩,圈子相对就比国内要小多了。而且哪里比得上国内现在五光十色,机会那么多。 F$6? t.@J  
废话太多,似乎没有提供啥有用的信息,小平想开婚姻介绍所么。。。。?
;lfWu U%R  
.;Y x*]  
多谢多谢,你对不结婚的女人怎么看? !ng\` |8?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板  发表于: 2006-08-03   
中国城市人群婚恋研究报告:60%对婚姻感到失望
来源:中国新闻网 U}P,EP%p  
1Kc^m\  
新婚不足三年,就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如果可以重来,将不再与现任配偶结合。昨天,嫁我网(marry5)和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人群婚恋心理研究报告》披露了这一惊人的数字。 IKm&xzV-  
N~#D\X^t.  
这项由北京零点调查公司执行的大规模婚姻匹配度调查在国内尚属首次。研究范围涉及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沈阳等10个省会城市的5018对夫妇,成功样本1073对。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大约95%的人相信自己的配偶;但近1/4的妻子和超过 1/5的丈夫都对婚姻表示失望。其中,10.2%的丈夫和妻子认为如果有重新生活的机会,会选择“与另一个人结婚”;更有12.3%的丈夫和14.3%的妻子选择“完全不结婚”。曾经动过“但愿没结婚”这样念头的丈夫和妻子超过了六成。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06-08-03   
老外看中国:“中国遭遇第三次单身危机”
来源:环球时报 5RhF+p4  
Y1r ,2k  
相约浪漫七夕,成了有情人的一个心愿。不过,今天的中国社会正遭遇第三次单身危机。第一次危机是上世纪50年代初,男性单身居多,当时多以组织手段干预解决;第二次危机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1985年,女性单身居多,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返城,新择偶方式兴起,舒缓了这一危机。当今的单身危机开始进入社会公众视野,学者称之为第三次单身危机。 VO9f~>`(  
1mUTtYU  
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单身人群正在扩大,1982年单身户174万,1990年800多万人没有婚配;1990年北京单身男女20万人,2005年仅南京就达40万人,北京和上海都已突破100万人。 R7aXR\ R  
qC j*>D  
这一次单身危机呈现出的特点与前两次有所不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婚恋观已过气,不再受社会认可,不少单身人士由被动单身到主动单身;此外,白领单身占了相当大比例,他们往往长相不错,收入不低,谈婚眼光高,论嫁要求高,因学业和工作忙碌,错失了最佳择偶机会,无奈地成为单身贵族,他们成了婚恋场上的“弱势群体”。 U)~#g'6:8  
XJFnih  
真说不清从哪天开始,父母为儿女相亲成了一股潮流,在公园练拳脚的退休父母,手拿着儿子的履历、女儿的照片,四处吆喝。上海人民公园每逢周六就有一个自发的“相亲会”,原本为晨练老人准备的两个大雨棚,成了相亲“楼台”。这“相亲会”已经存在快一年了,最多时有上千人。 $N\ +,?  
rF8 hr  
操劳了半辈子的老爸老妈,为家有单身族犯愁,其实大可不必。子女成年了,有独立行事的自由。单身族尽可继续寻觅理想对象,而喜欢独身也不必有心理负担,尽可享受单身生活。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麦芽儿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6-08-03   
数字不知道,但是我身边就不少啊,可能也因为大家还比较小吧,25左右(其实也不小了)。。。我倒是觉得吧,这优秀的女生一把一把的,好像都找不着合适的优秀的男士啊。好点的男同胞都结婚了,要不就不available了。男生的问题好解决啊,还能回国找一个。我知道的就有在网上聊天认识,放假回国就结婚了的,效率那叫一个高啊。女生回国带一个的就不多了。单身很时尚么?遇到合适的人,就没有单身的必要了吧。哦,对了,我这单身的定义是说没有男朋友的啊,有男朋友的就不算单身了。在国外的中国人大部分还是喜欢和中国人在一起玩,圈子相对就比国内要小多了。而且哪里比得上国内现在五光十色,机会那么多。 ,C!n}+27  
废话太多,似乎没有提供啥有用的信息,小平想开婚姻介绍所么。。。。?
我忍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