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辉大概是三四岁的时候,母亲把苏辉送给了舅舅家。
H@OrX hA&j?{ 母亲说这是外婆的遗愿,在苏辉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外婆抚着母亲的大肚子说,你这胎若是生个儿子那是极好的,若是生个女儿就与你哥家的小儿子调换一下,这样你们两家都儿女双全了。
UGezo3} H_xQ>~b 外婆以为她的儿子她的女儿生的孩子都是她的孙子,跟舅舅还是姑姑家里都一样,都是亲生的。
a`GN@
8 但是外婆没有等到苏辉出生就撒手人寰,易子而养也就耽搁了。
E:LQ! _tWfb}6;Zb 苏辉就跟着父母多待了几年,待到吃饭穿衣都能够自己操作的时候,母亲才把苏辉送给舅舅家,那时候母亲已经生了弟弟,舅舅家的儿子当然也不用过来了。
)SlUQ7f> jQw`*Y/, 舅舅和舅妈有两个儿子了,是想要一个女儿的,所以对苏辉还是蛮不错的。
\I`=JKYT 没多久,苏辉在舅舅家生病了,父亲去看望了女儿,走的时候听着孩子哇哇大哭,走了很远的父亲,不忍心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啼,又回头把苏辉从舅舅家领走了,带回了自己的家。
6>P 8{U]ATx'( 母亲后来念叨多次说那天父亲领回来的苏辉,简直是看得恶心,苏辉头上生了一个脓疮,脓疮上面扣了一个棉桃盖子,打开一看,里面都长出了一窝小虫子。
D+@/x{wX2 母亲说不知道舅妈是怎么照顾孩子的,不知道那时候的苏辉是怎么忍受那种疼痛的,或者是麻木了吗?
7o 83|s.Bm 母亲赶紧给苏辉清洗了头,擦了药,后来慢慢就好了。母亲也就不愿意再把苏辉送给舅舅家了,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别人还是不如自己会心疼。
?Sd~u1w8K <LOx.}fv 父亲说,一滴露水一棵草,咱们能把孩子养大,养大了自有她的出路。
d%[`=fs]|m 苏辉终于留在了父母身边长大。
AU${0#WV_ 即使父母有些偏心弟弟,但父母对她也有爱的。苏辉想。
MSrY*)n!>O v;NZ"1=_ 苏辉小时候经常跟弟弟打架,母亲总是会斥责她不懂事儿,要她让着弟弟。
6#lC(ko' 弟弟不肯吃饭,母亲经常会给弟弟开小灶,单独熬一罐罐米饭追着弟弟喂饭。
$=S'#^Z 1zEZ\G 有一次苏辉跟弟弟上茅厕,那时候农村的茅厕是一个大坑,上面盖了半截茅草,弟弟把她推到茅厕里,还乐吱吱地笑,母亲发现了跳进半身高的茅厕把苏辉摸起来了。
cxF?&0[mY UVQ a
af 后来苏辉又不小心掉进茅厕一次,也是被母亲救上来了。
xSMp[j 母亲常说,你这条命呀,要不是我,都死了几次了。
SBYMDKZ 母亲希望苏辉感恩戴德,好好听话。
k(vEp] o
)}< 苏辉后来嘀咕,我这命本来就是母亲给的,母亲不救我,不生我,本来就没有我了。若世上本没有我,我也就没有这些灾难了。
3T.M?UG> olQ8s* 姐弟年岁相差不大,苏辉儿时还是经常和弟弟打架,弟弟那时候被父母宠爱的也很胆大,有一次打架弟弟用刀在她的头上划出了伤口。
odn97,A 后来又一次苏辉跟弟弟打架的时候,也把弟弟推倒了,撞击在一个碎碗片上,头上也被割出了伤口,母亲以为苏辉在还击自己头上那个伤口之仇,责骂苏辉说,你这个娃真坏啊,连亲弟弟你都要报仇。母亲抱着弟弟心疼不已,完全不会顾及同样受到身体和心灵伤害的苏辉。
JCU3\39} 4q2=:"z4 苏辉恨屋及乌。心中对万恶的旧社会充满了仇恨,发誓要跟这腐朽的重男轻女的糟粕思想一刀两断。
O'yjB$j BafzQ' 苏辉从小记事起就觉得自己是家里多余的,上有姐姐,下有弟弟。
M&BM,~ 弟弟是严重超生第3胎,把家里原本四个人的土地没收了一个人土地,家里五口人就只有三口人的土地了。
~jCpL@rS 母亲说,苏辉和弟弟都是没有土地的人。
8BoT%kVeJv b&V]|Z( 直到后来过了很久很久,苏辉想着纳闷,明明家里四口人的时候有四口人的土地,生了弟弟为什么收走的土地是苏辉头上的?弟弟超生的责罚为什么是要苏辉来承受?
$'mB 8 S 但是她没法辩驳,父母就是一直是那样说的,说后面这两个孩子都没有土地。所以苏辉就认为自己是吃白饭的。
I}]@e^ ~ +8@`lDnr 苏辉不像姐姐那么懂事能干,姐姐三五岁的时候既会照顾弟弟妹妹,又会煮饭干农活,还会跟人尖牙利嘴争取自家的利益。
&l!{!f4 姐姐没有吃白饭,即使生下来如小老鼠一样弱小,但后天的生命力顽强,成长得也很健壮,姐姐像母亲一样吃苦耐劳,为家分忧都是做的极好的。
lXL7q?,9 ?}lp o; $ 弟弟不是吃白饭的,弟弟可以吃香喷喷的白米饭,弟弟是家里香火的传承。
O%q;,w{prW O|7
{%5h 只有苏辉觉得自己多余吃闲饭的浪费粮食了。
[ 此帖被洋洋在07-12-2023 16:4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