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克《詩意的運河之都》研討會在江蘇淮安舉行
吉狄馬加莫言胡占凡夏潮邱華棟徐粵春丁帆等以線下線上等方式參會
七月流火,相約酒鄉;嘉賓鹹集,詩意蒸騰。2022年7月4日至5日,當代詩人、文藝批評家沙克的詩集《詩意的運河之都》研討會在江蘇省淮安市舉行,全國文學界、文藝評論界領導和大家名家吉狄馬加、莫言、胡占凡、夏潮、邱華棟、徐粵春、張德祥、李少君、王山,以及丁帆、劉旭東、張清華、耿占春、向陽、胡弦、聶權、蔣登科、張德明、祁智、何同彬、李國富,特邀嘉賓徐培晨,包括《詩意的運河之都》作者沙克及淮安詩人專家等有關人士共50多人,以線下線上等方式出席或參與會議。
一部為大運河立傳的詩集
《詩意的運河之都》是淮安市委宣傳部創優作品,淮安市大運河辦與沙克簽約於2020年出版的重點作品,江蘇省作家協會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的扶持作品,是一部書寫祖國、故土與河流的詩集,也是第一部書寫運河文明、千古淮揚的個人主題詩集,其中的單篇作品在全國各大主流報刊和文學雜志發表,也在海外的漢語和外語報刊雜志上發表,贏得過廣泛的海內外讀者。從文學史常識可知,由一位詩人書寫出版一部關於大運河與淮安地域的專題詩集《詩意的運河之都》,至今沒有先例。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第九屆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國際著名詩人吉狄馬加評價說,沙克“是在用詩歌的方式為一條河流——大運河立傳”。《詩意的運河之都》中的作品,滲透了淮安的山水景色、風俗民情、文化精神,即使是題材開闊的家國記憶篇,也涵蓋著淮安生活的現當代史。
吉狄馬加在《詩意的運河之都》研討會上發表講話說,沙克是當代詩人包括60年代以後出生的詩人中創作非常活躍的重要詩人之一。近幾年沙克的文學寫作,重要的一方面是為運河立傳而書寫一系列詩歌。我知道,任何詩人的成長都和他的生活環境和影響他的地域及文化有關系。淮安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詩歌文化傳統,歷代人才輩出,在江蘇和全國都是有影響的地方。運河流域以及淮安成長出詩人沙克,重要的一點是,這絕不是偶然的出現,沙克從開始寫作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歷程。沙克很長時間把自己歸為“新歸來詩人”,我對他說,你從來沒有離開過詩歌,永遠生活在詩意的土地上。“新歸來詩人”,是詩歌界在對當代特別是60後詩人的閱讀研究方面,提出的一種詩人群體的客觀認定。
他認為沙克的這本《詩意的運河之都》,確實是在為大運河立傳,沙克是為大運河立傳的詩人。長城、都江堰、大運河等偉大工程,刻錄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是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沙克為大運河立傳寫詩,實際上是在構築一種夢想,實現大運河物質、精神文明的集中再現和藝術化提升,拓展現實與未來的文學發展空間,這也是沙克包括大運河兩岸詩人們的文化責任。 沙克勇於承擔這樣的責任,用幾十年的時間為大運河立傳,變現了詩人的社會責任感。他圍繞大運河兩岸的歷史風物,進行廣泛的書寫,作品切口很小,從微觀入手,把從少年到現在的人生和命運深刻地寫在裡面,其中也有一些詩寫得很古樸很開闊很遙遠,體現詩人在不同階段對詩歌價值的遞進追求。今天舉辦沙克《詩意的運河之都》研討會,讓我想到現在有很多的詩人也在寫運河,沙克的《詩意的運河之都》在歷史上從母題關聯、體量純度來看,稱得上是有關大運河的第一部詩集。
他總結沙克的詩歌創作說,沙克的詩歌是有根的寫作。我們60年代之後的一批詩人,在中國當代詩壇一直是主力,沙克是其中的重要一員。沙克《詩意的運河之都》的寫作,與運河流域及這片土地的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在研究中國百年新詩歷史的時候,針對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開始寫作的詩人,會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有顯著的特點。對於詩人沙克,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是一位有根,有著深厚的本土文化情緣的詩人。這次研討的《詩意的運河之都》,與大運河文明有著清晰的緊密的聯系。這次研討會,不僅是對沙克本人作品進行學術上的分析、梳理和一些方面的總結,也是對當下的整個詩壇特別是60年代以後出生的詩人及物寫作的深切關注。
吉狄馬加說,我為《詩意的運河之都》 寫過序言《以詩歌的方式為河流立傳》 ,已經把我作為一個詩人對這本書的感受認知寫在裡面,其中也深深地表達了我的思想。世界上許多偉大的民族,包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都與偉大的河流有關系,世界最長的大運河也蘊含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史,在本質上指向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向往,存在著無數的先賢志士的思想。放在廣闊的歷史空間看,大運河對中華民族歷史精神的延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們和沙克一樣,需要思考、書寫,需要努力地建設,向歷史文明的像征大運河致敬。
從自發、自覺到自在的詩歌寫作
以線下線上等方式參會的評論家、詩人作家,在會前閱讀《詩意的運河之都》後撰寫了評論文章。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學會會長,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原主席、文學理論家丁帆(《活下去,並要記住》),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詩人作家邱華棟(運河文脈長,詩歌意境深——賞讀沙克地方性寫作的《詩意的運河之都》),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中國文聯評論中心主任、文藝評論家徐粵春(《運河詩人的文化吟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張清華(《”分析性生活抒情詩”的一個典範》),西南大學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新詩研究所所長蔣登科(《以詩為志:沿著運河的文脈走進淮安的深邃——沙克,<詩意的運河之都>中的人文地理》),嶺南師範學院文學教授、南方詩歌研究中心主任張德明(歷史書寫與鄉土反芻——讀沙克詩集《詩意的運河之都》),《中國文藝家》雜志社總編輯向陽(《從未離場的新生態詩學——由<詩意的運河之都>論新歸來詩人沙克》),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劉旭東(《沙克,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詩人——評<詩意的運河之都>》),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揚子江詩刊》主編、詩人胡弦(《一部有力量有深度有情懷的詩集》),以及淮陰師範學院文學教授、淮安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焦亞東(《“我歌頌生活中的吉光片羽”——評沙克詩集<詩意的運河之都>》)等,向研討會提交了論文,就《詩意的運河之都》的文本,從題材內容、歷史地理蘊含,語言風格、詩學主張、流派演變和寫作經驗歷程,以及文化含量、精神向度和價值旨歸等多種角度進行了批評分析。
大家認為,這是史上首部書寫運河主題、淮揚文化、淮安地域的個人詩集,其寫作時間跨度為41年,歷經了當代詩歌從朦朧詩、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詩歌的完整階段,寫作精神從朦朧青澀、自我覺醒、置身日常、自主反撥,到藝術至上的低溫敘事和正反抒情,以及生命、自由、美與愛的現實之在和哲學之思,呈現出從自發、自覺到自在的寫作狀態,形成自我詩學的特立獨行的脈絡路徑,附帶對主體意識形態的獨特闡釋,可以直白如口語自白,可以隱喻至靈異幽光,在語言原創性、思想先鋒性、技法獨到性、敘事細節性與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過程中,締結成《詩意的運河之都》裡非沙克莫屬的命運和人生。
專家們指出,閱讀《詩意的運河之都》首先必須在時在境,既要用作品寫作年代的生存處境和審美標准去閱讀理解,又要用當下的生活方式和語言運行規律去回探審視,這樣才能品察出作品的運行價值和未來價值的可能性。另外,對於詩集中的反思諷批類作品和主體歌頌類作品,都需要從詩人的現實生活與生活方式的雙重角度去考量,比如蘊含主體價值觀念的《懷裡的祖國》《日常頌》和家族舊史敘事類的作品,需要去作特別的體察,這是否真實的事物,是否自覺的書寫,是否詩意的書寫,是否真誠的“希望客體如此”的書寫;田漢的《義勇軍進行曲》未必符合當代詩人的詩學觀,而在那個年代和今天詩人們都在心裡唱詠,這是沒有疑問的,那麼沙克的此類書寫也是選擇性的主客觀存在,且其語言藝術相當高超。正如吉狄馬加在會議期間談到《詩意的運河之都》時所說,要進入詩集的文本做語言分析和價值判斷,而不是從標題和概念去尋找現成的結論。《詩意的運河之都》肯定不是沙克詩歌的全部,卻是浸淫在運河文明中的那個沙克的大部分。
富於現代性體驗下的人文良知和使命擔當
一些評論家、詩人作家,以視頻的方式參會,或給研討會發來賀信點評。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第十屆中國文聯副主席、文藝評論家夏潮以視頻的方式向研討會發來賀信點評,“作家、文藝評論家沙克的詩集《詩意的運河之都》研討會在周恩來總理的故鄉江蘇淮安召開,這無論是對於淮安文藝界還是對於詩歌界來說,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淮安是大運河腹部的歷史文化名城,聞名天下的運河之都,舉辦關於大運河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作品研討會,在國家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熱潮中具有先行價值和特殊意義。
“書寫出版一部關於大運河與淮安地域主題的個人詩集,此前可能還沒有先例,《詩意的運河之都》中的作品,滲透了大運河流域特別是淮安的風光景色、鄉俗民情、歷史人文精神和現代文明氣像。作者沙克是當代知名詩人,兼及散文、小說寫作的作家,沙克的這部詩集,是他向哺育他成長的運河、向他的家鄉淮安捧出的一顆滾燙的心。沙克不僅是傑出的詩人和作家,他還是一位優秀的文藝評論家,其文學創作與文藝評論齊頭並進,著作豐厚,成果卓著,獲得過許多全國性的獎項。作為淮安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沙克為推動基層文藝事業的發展開拓創新,爭先創優,做了許多出色的工作。他耗時十年進行全國地方性文藝評論的基礎性問題調查研究,發表《論當下地方文藝評論的結構性缺失與對策》的重要成果,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及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所重視、采納。”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莫言在賀信點評中說:“《詩意的運河之都》是一部書寫祖國、故土與河流的詩集,其中的每一首詩都是藝術化的現代通用語言,它們既是運河流域的,與運河沿線地域直接相關的,又是豐富深厚、無邊無界的,與詩歌文化傳統及人類的尋根語境相承接。作品文本的思想藝術純度,差異化的角度手法和語言打磨,體現了一位當代詩人的鮮明風格,也具有對主流文化的獨特闡釋,富於現代性體驗下的人文良知和使命擔當。
莫言認為,沙克是新時期以來直至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當代詩壇的一位重要詩人,擁有廣泛的讀者群。他是一位勤學博學而不斷反思不足的作家,坐得住文學創作的冷板凳,竭力求索哲學深處的生命體驗和文本品質。他的寫作範圍涉及到小說、散文、文學藝術評論和其他文體,創作成果豐碩,殊為可欽可貴。”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第十屆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電視台原台長、格律詩人胡占凡在賀信中點評道:“江蘇是文學大省,詩歌重鎮,湧現出像沙克這樣傑出的詩人是時代的召喚,也是文學發展的必然規律。
“沙克是一位具有獨特美學個性、文本風格的詩人、作家和文藝評論家,數十年致力於漢語新詩的探索實踐,在海內外發表出版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忠於職業、事業的文藝工作者,為詩壇所熟知,為讀者所喜愛;沙克也是一位腳踏實地的忠於職業、事業的文藝工作者,在長期從事報刊文藝編輯及基層文藝協會工作的同時,他以一名當代作家、文藝評論家的身份,兼任《中國文藝家》雜志副總編輯、藝術總監,策劃組織海內外文藝交流、詩歌交流,開展國際性漢語詩賽活動,促進詩歌與國畫藝術的交融互動,為文藝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地努力和貢獻。
“《詩意的運河之都》,覺得這是一部贊美河流、土地和民族、故鄉的精美詩集,其中佳作力作薈萃,讀來讓人愛不釋卷。“
邱華棟在賀信點評中說:“《詩意的運河之都》出版以後,它給予我的總體閱讀感受是,這是一部懷鄉尋根連帶精神履歷的著作,凸顯著典型的地方性寫作內容和特質。其中的單篇作品都在全國各大主流文學雜志和報刊發表過,也曾在海外的漢語和外語報刊雜志上發表,贏得過廣泛的海內外讀者。這些精選出來的作品,滲透了大運河流域的山水景色、名勝古跡、家國歷史、風俗民情和人文精神,直接間接地通達著華夏歷史、民族血脈的時間隧道,是歷史性、當代性、思想性、藝術性及詩學價值充分融合的詩歌集萃。
“我知道這幾十年來,有眾多的海內外作家詩人、學者和藝術家,包括我在內,因為與沙克的文朋藝友之緣而來到過淮安,讓大家深切地記住了這塊土地上的韓信、枚乘、吳承恩、劉鶚等歷史文化人物,更為現當代中國出現周恩來這樣的歷史巨人而對這塊土地心生崇敬。
“大運河流域及運河之省江蘇、運河之都淮安,成長出沙克這樣傑出的中國當代詩人,絕不是偶然的,那是歷史、時代、故土和文學的自然造化和必然選擇,我為此深感欣慰和驕傲。非常遺憾,因為事務繁忙我不能親身參會,但是我的內心與詩意同在,與遠方的大家同在。”
徐粵春以視頻方式的書面致辭《運河詩人的文化吟唱》,參與《詩意的運河之都》的研討,“《詩意的運河之都》是第一部描寫淮安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人文意蘊,以運河文明為主題的個人詩集,凸顯著典型的地域性寫作的內容和特性。沙克以文化詩人的眼光書寫鄉土、懷戀故鄉,運河流域的花草樹木、湖光山色等自然景觀成為他筆下的書寫對像,他力圖通過具像的事物形塑運河地域的品格,飽含著對這一方土地和人民的深沉熱愛。沙克不僅關注大運河的自然景觀,還在歷史的縱深處勘探,他用平實的語言記述厚重的歷史,歌頌為這片土地撒下汗水與熱血的子孫民眾,以詩歌的形式生動講述運河文明的社會分化與歷史變遷……”
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詩人作家祁智以視頻方式參會作題為《運河淮安段是沙克的》的發言,“沙克的詩歌是個人的。既是他本人,一個被運河養育的人;也是他和他的父老兄弟的,一個個生於斯、長於斯直至老於斯的人。因此,沙克的詩歌,不是敷衍的,不是虛假的,不是干癟的,不是世俗的。沙克的詩歌,是親人的,是飽滿的,是隱秘的,是生命的。”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畢飛宇,《詩刊》社主編李少君,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汪興國,《中國作家》雜志社主編程紹武等文壇領導和作家詩人向沙克《詩意的運河之都》研討會表示祝賀。河南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研究員、詩評家耿占春,《詩刊》社編輯部副主任、詩人聶權,《詩刊》社辦公室副主任張志剛,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畫大家徐培晨,南京詩人采禾等參加了研討會並作發言。
總結、答謝辭及品鑒朗誦會
耿占春教授對研討會作學術總結:“討論會已經進行了四個多小時,因時間所限,每個詩人學者都做了高度概括性的發言,我無法一一加以評述,只能說一下總體印像。我個人認為,沙克表現自身內心生活的詩作如《我》《在母語中生活》等則更深刻地折射出社會歷史變遷,及其通過自我質疑所表現出的理性思考。
“正如吉狄馬加所說,沙克的《詩意的運河之都》是以詩的方式為運河立傳之作,是一部有根之作。不少詩人和批評家談到,作為一部運河史傳意義上的詩作,沙克的詩將個人生活史融入到淮安的地方史及其人文地理景觀之中,並通過富有想像力的修辭進行了美學升華;將一個詩人對時代的沉思、思辨與對生活世界的熱愛協調起來,保持著理性與抒情的詩學張力。同時也有不少批評家建議,以沙克在生活和詩學上的積累,期待詩人在未來能夠寫出一部更為完整的運河詩傳。”
參加《詩意的運河之都》研討會的淮安文化、文藝和高校等方面的人士有,荀德麟、金厚勛、施軍、王維國、李萍、季軍、郎躍明、李亞夫、許芳紅、沈軍、孟愛民、王仁梅、戴書昌、孫萬軍等。淮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網信辦主任曾業桃出席會議,並代表淮安市委宣傳部致辭,充分肯定召開《詩意的運河之都》的意義和價值。
研討會的最後由《詩意的運河之都》作者沙克致答謝辭。
“河流和水域,是生命發源生長的原始依據,也是人類及其文明發展的根本能源。大運河及其連通的水系,通達海洋和世界,成為地球的血液,滋養一方生態。長期身處這樣的河域,不可能不為它歷史性的存在、作用和意義而感動、促動,不可能不因它而受惠、不為它而付出 。我雖然出生在長江南岸,成長讀書、工作居住在不同城市,但我長期工作生活在淮安,成人後我不管處在哪裡,耳朵裡都沒有中斷運河的流淌之聲。從1979年學習寫作直到2020年,我把寫作運河流域主題的詩歌彙集起來,成了詩集《詩意的運河之都》。一些專家認為這是首部專門書寫運河的個人新詩集,甚至是史上首部專門書寫運河的個人詩集,是否是第一部可以探究清楚,即使如此對我來說並不重要,‘第一部’只具有外在的速度和空間的符號性,而未必具有時間的持久意義,是時間在改變速度和空間,只接納沉浸在生命延續中的純粹事物。
“專家同人們對《詩意的運河之都》的批評意見中包含著溢美之詞,我雖然覺得很受用,內心卻冷靜而清醒,這樣的集中誇獎是人為的、善意的、熱忱的,應該是愛詩及人的鼓勵吧。我本身也做現代詩研究和批評,對中國新詩坐標系的百余年發展史並不陌生,我理解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背景下,一位當代詩人關注什麼、書寫什麼、怎麼表達,那都是基本的、自覺的最後是自在的行為。我不會為一場研討會而沾沾自喜,文學作品尤其是精粹的詩歌,其價值訴求在於文本自身的創造性、審美性、豐富性與矛盾性,它必須走在生命、自由、美和愛的時光維度中。一滴水無論怎樣激蕩,最多膨脹成一杯泡沫,然後消失一空。一脈涓流彙入運河這樣的流域,必然進江入海徜徉到世界各地。幾十年來我的詩歌和其他作品,能有幸發遍全國報刊、走向海外國外讀者,是因為我努力在做一脈自我方式的靜謐的涓流,天長日久便可能彙入時光的無界無限,同時決不淹沒自己身為一名中國詩人的審美個性。我會堅持下去。”
《詩意的運河之都》研討會由中國詩歌學會、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作指導單位,淮陰師範學院、淮安市文聯、淮安市大運河文化研究會主辦,承辦單位是淮安市文藝創研室、淮安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支持單位為淮安市大運河辦、民進淮安市委、淮安市安東文化研究會。研討會由淮安市文聯主席王維國和淮陰師範學院副校長、江蘇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淮安市文藝評論家協會顧問施軍教授主持。
研討會結束後的7月5日晚上,今世緣酒業集團作為此次研討會活動的獨家贊助單位,舉辦了“全國文藝名家品鑒朗誦聯誼會”,與會詩人作家和文藝評論家參加,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顧祥悅出席。詩意與醇香交融,國緣牽結著機緣,大家在詩神文化與酒神精神中相遇。中國詩歌學會書記、常務副會長王山,劉旭東、耿占春以及淮陰範學院文學院院長許芳紅教授等朗誦了詩集《詩意的運河之都》中的《大運河簡史》《酒鄉行》《在母語中生活》《還鄉的人》的單篇佳作。沙克朗誦了吉狄馬加的詩歌《時間之外的馬車》。素有海內外畫壇“東方猴王”之稱的徐培晨教授,向今世緣集團贈送了他創作的猿猴畫精品,將晚會推向高潮。
(周中詩)
https://www.yzs.com/zhongshitoutiao/1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