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N%f" W&ci 作者:耿直哥
#-YbZ 2016-04-03
}SWfP5D@ legWY)4D; A>gZl)c 罗玉凤又火了,因为不久前美国官方电视台“美国之音”对她的专访视频。 I+
|uyc
.fzyA5@l
而在过去几天里,这段专访视频不仅在网上不断地被热传,一些人还用“励志”、“榜样”这样的词语,形容了这位在网络上被大家称为“凤姐”的人。 :0y-n.-{
那么,"凤姐"到底是谁呢?她又为什么会成为一些人口中的“励志偶像”呢? AVjRhe
Mrk3r/
8w ▲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的凤姐
s;bGg m~Pk]~j 由于凤姐上一次火爆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大多数人要么不知道她的事迹,要么早已模糊了对她的记忆。那么,耿直哥先用最简单的语言给一个“凤姐”的简历:
{ 8 K ,mm97I “凤姐”名叫罗玉凤,来自重庆下属的一个县城,后来因为不愿意在老家当乡村教师,来到上海打工,成了一名收银员。之后,在2009年年底,她在上海街头公开征婚,表示非北大清华硕士生不嫁,从而炒红了自己,并于2010年底去了美国,从此一直在美国“发展”...
bj
i#ID2]%
#Q
=73~
乍一看,这段经历确实挺“励志”的:一个农村走出来的毫无背景、各方面条件都极为一般的女子,不仅在美国生活了5年多,如今还成了美国官方电视台的专访嘉宾。这样的经历,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rZk^/
' @\F7nhSfa 然而,魔鬼总在细节中。如果我们仔细剖析凤姐过去几年的经历,就会发现“励志”和“榜样”这两个词,用在她身上,简直是一种讽刺....!
ynA_Z^j o`n8Fk}i 为啥?我们不妨采取倒叙的手段,先来说说几天前“凤姐”与【美国之音】的那段专访视频。
:4
zPYG o Xd:{.AXW 在这次专访中,“凤姐”对采访她的美国记者控诉说,因为自己的女性性别,自己的农民阶级,她在中国饱受“歧视”,来到美国才感受到了“平等”。
XcoX8R%U
&C
MBTY#u 其中,她还特别重提自己当年在上海街头公开征婚北大清华硕士生的事情。她说征婚事件后,她不仅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与祝福,反而遭到人们鄙视。原因则是她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家庭出身】,学历是【社会最底层的大专学历】,工作是【社会最底层的收银员】。她说,这种底层人是没有人权的,只能被欺负。
$Zyuhji^ ,5zY1C==Ut 她还告诉采访她的美国主持人说,中国的农民家庭,从来就无法翻身,只能被压迫。
K{_~W yRF
B`QF;,3S 如果是美国人,乍一听,凤姐的经历也确实挺可怜的,也完全符合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穷人的认知。另外,以美国梦的政治正确来说,一个来自农村的姑娘,怎么就不能找北大清华的硕士了?为什么要嘲笑她呢?就因为她是农民,是底层人么?而且这么看来,她能摆脱这样的一个“吃人”的社会,来到美国,更加是不容易了!
sd\}M{U Vw w 211 不少2009年时已经接触网络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当年10月,在上海街头,一个自称“凤姐”的女子,不仅在街头公开征婚,扬言“非北大清华硕士不嫁”,而且她还宣称自己“9岁博览群书”、“前后300年无人能超越”...
d"n>Q Tn\
RCTqV.L 之后,这段征婚的事情更被证明完全是一次炒作。
|5(un# PFpFqJ)Cs" 不论是那些充满炒作意味的话语,还是炒作事件本身,都没有任何人逼过凤姐,完全是她自己自愿。证据就是:在2011年7月8日的一条微博里,凤姐自己也承认,当年她在上海街头的征婚,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炒作】。
_XZK2Q[
!X7z y9 问题是,在她之前,一个名叫“芙蓉姐姐”的人,已经因为这种"恶趣味"的“审丑炒作”,引起了社会的反感。所以,当“凤姐”再“如法炮制”的时候,大家对这种炒作的反感终于到了临界点,很多人明确地表示“受够了”,呼吁社会批判并抵制这种“搏出位”的成名套路。
E&J<qTH9 Kv*
1=HES 所以,明明是“凤姐”无聊的炒作,惹得大家反感,可她为什么要在美国的电视台上,控诉这是自己因为“出身不好”而被“歧视”的结果呢?
K7C
<}y
--y,ky# 这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因为她自从2010年底拿着旅游签证“黑”在美国后,就一直企图通过“政治避难”的方式申请美国的绿卡,甚至为此不惜加入了反华组织,然后对美国的移民法官宣称自己只要回国就会被迫害。因此,当她面对一个美国官方电视台的专访时,为了能留在美国,她说出那种颠倒是非的话,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SHYekX
0z \KI?kd 所以,耿直哥想问:这样为了自己的私利,就能毫不脸红地撒谎的行为,应该被当做榜样吗?
LIG@` TFb7P/g 当然,有人会说了,至少凤姐现在在美国有发展了,不论她用了什么手段,她都成功了。这难道还不够“励志”吗?
uH$hMg 5P<"I[" 确实,虽然主流社会中很多"三观端正"的人,很厌烦“凤姐”,但“凤姐”确实是红了。对于很多人来说,一个既不甘心在重庆的县城老家当农村教师、也不愿意仅仅只在上海做一个收银员的年轻女子,依靠因为炒作所得的一些经济收益,攒钱去了美国...这应该就算成功了吧。
{Yxvb** ^
q ba<#e 想的美。
8US35t:M e*'bY;8lo 从2010年底到今天,在这近6年的时间里,凤姐一直只是混迹在美国社会的底层,从当年中国上海的售货员,成为了如今纽约街头的美甲店的小工。如果这也叫“成功”的话,那这就是在侮辱“成功”这俩字...
5)f 'wVe
|rJN 那么她的事业是什么呢?除了勉强打工养活自己,她似乎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发微博上,取悦着那些和她一样的“屌丝”,依然寻觅着靠出名再成功的机会。
#8t=vb3 huv|l6 这里耿直哥得强调一下,“屌丝”一词仅指那些【自己不努力,却将自己的不济都归咎给社会】的人。而“凤姐”,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
gtH^'vFZ D>jtz2y=D 如果她当初在上海努力工作几年,同时勤奋地找机会念书补充知识。那么,在上海那样一个充满机会的大城市,她又怎么会没有一个不错的出路呢?
e/Z{{FP%6 2#$7!`6K 但这不是凤姐的路。
iyCH)MA
,2!7iX ▲凤姐当年在国内给美容院打广告
[cDDZ+6 mH;t)d
T 而如果当她到了美国后,能一边努力地打工,一边学好英语找机会读书,然后学成后回国创业,那倒也可以算是一段佳话了。
'KmM%tN pRjEuOc 可这不是凤姐的路。5年里她的英语几乎没有什么长进,更别提改变境遇了...
Lfx a^0 ]uhG&:
} 她一直在寻找“捷径”。只是,当她面对美国人时,可以扯谎将自己在中国的种种不济归咎给什么人权问题,歧视问题。可如今她在“平等无歧视”的美国5年也毫无长进,她又能把锅甩给谁家的体制问题呢?
xKL(:ePS ]u|FcwWc3 其实,凤姐的套路很容易拆穿:她早年在国内无下限的炒作自己,是为了出名,是为了自己;她近年在国外撒谎假装被中国迫害,是为了留在美国,也是为了自己;她最近在微博上发一些看似“深明大义”的段子,是为了转发热度,也是为了自己。
LiHJm-
a`yCPnB( ▲当年罗玉凤借温州动车事故炒作自己,称丧生的35条生命死得其所,因为他们都知道“凤姐”。在遭到全社会抨击后,她又宣称调侃死者是她的权利...
!N+{X
\+ qDGx(d
ww
%c+O/ ▲凤姐几天前在微博上给某APP打的广告...
@; 9KP6d uD{-a$6z 你看,果然就有网站找她来当主笔了,要把她当励志榜样了。
:@
&e~QP( < k(n% 说实话,本来耿直哥并不想写“凤姐”这个话题。因为我觉得文章会被“凤姐”当做炒作的资本。
$o+@}B0) @8J*vY =e 可我看到最近网上一些营销账号不断地在转发她那个专访的视频,然后不断地要将她树立为“励志榜样”的时候,耿直哥就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K
@&c
A?HDY_u 我只想让大家知道,我们的社会上有那么多家境普通的孩子,有的甚至比凤姐的出身还要惨(比如下图这位知乎网友),可人家都凭借自己的勤奋精神、“脚踏实地”地走“正道”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些人中有的成为了优秀的学者,有的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就是这些通过努力上进改变自己命运的普通人创造的。
Ow?~+)
4
=UO7!vr;[ 但是,网络世界就是这么魔幻,在那些信奉"得屌丝者得天下"的网络媒体上,并没有真正励志者的声音,反而是"凤姐"这样的人,却被捧为了“励志偶像”。
]NaH *\q
1y[~xxgE 那家请她为主笔的网站的一个编辑,曾在知乎上给出一个理由: “凤姐”真诚不装逼,有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影子。但搞笑的是,就在这个获得9000个点赞答案的旁边,就是一位网友逐条打脸揭露“凤姐”的帖子,并获得了4000多个点赞。
I|*<[/)]y x!I@cP#O 其实,“真诚不装逼”的说法,无非就是 “自私不要脸”的装逼说法,凤姐代表的那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影子,其实是普通人自己都随时警惕的放纵和堕落。
N@0/=B[n
/b{@'] ▲知乎上另一个获得众多点赞的对于凤姐的看法
t_I-6`8o]
rY Puo 所以,总结一下耿直哥这篇文章的观点,就是您如果想找一个励志的榜样去学习,请您去找“人品端正”和“勤奋上进”的,而不是一个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还将自己的错误都归咎给别人的“屌丝”。
dj0
84q7 |7|'JTy 而对于国内某些崇尚“屌丝经济”、还想从“凤姐”身上再挖掘一些变现价值的人,耿直哥想说:这个社会有很多正在奋力挣扎没放弃的年轻人,有时候,用“凤姐”推他们一把就是自暴自弃,用“杜拉拉”拉他们一把就是自强不息。
Kc]
GE#~g "=]'"'B: OkQ<
Sc http://china.huanqiu.com/article/2016-04/879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