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谈吃喝,说说工作中一件小事和我的体会(注:好好工作,为了更好地吃喝)。 ,FQK;BU!lh
O'DW5hBL0
从虎年到兔年,都在忙碌公司的一本专业技术手册的编辑制作,内容涵盖中英文解析和图片演示。这中间包括了文字图片资料搜集、整理和汇编的晕眩案头奋战日夜,还有和制作公司关于物质(价格)与非物质(设计)的电话往复与碰头会议无数。 _GoVx=t
#exss=as/
终于,在正月即将结束之前,手册可以送到印刷厂生产了。我也可以松一口气,享受点“临产”的喜悦了。可是才偷欢片刻,一个邮件立马又让我神经绷紧。 .tXtcf/
Pz"`MB<'Ik
印刷前的小样需要颜色校对,价格都是按照页数算的。之前签署报价时,考虑到手册内页相同的居多,没有必要每页都作,所以我们确认价格后,特别注明按照最后实际选择页数来算。经过讨论,最后确认的页数是12页,于是制作公司发来页数确认邮件,同时附带一份最终结算价格的报价单,让我们再签一次。参照前面签订的那份报价单,马上就发现这份价格单把颜色校对单价向上浮动了5元。我当然明白页数多价格就优惠,页数少价格就相对高一点,这是很简单的批发和零售的区别嘛(估计菜场大妈都清楚的道理,再不懂,就真是个吃货了) kQv*eZ~
t?)pl2!A
但是鉴于这个合作伙伴平时经常出错,我还是先入为主地认为对方打印错误,电话过去好意提醒。没想到对方的解释就是零售和批发的区别,对此我提出异议,因为单价白纸黑字确认在先,不是儿戏,如何能够说改就改?请联络员小弟反映情况,请示他的报价大哥再回复我。 E]} n(
}1H=wg>\
今天早上联络员小弟电话过来回复,还是反复强调零售和批发的差别,丝毫没有更改的意思。我提醒他这次的差额仅仅是60元,单价确认在先,当时他们公司没有特别说明最低限量或者数量不同单价有所浮动;每一次价格的更改都会有原因,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就得到认可,那之前我们双方的签字确认,将没有效力;因为60元,在老总那里落下一个不靠谱的印象,对于我们之间的长期合作,是否划得来?请他们斟酌。 C>QIrZu
l!~
mxUb
不到5分钟,对方的老总电话过来。他人很好,每次特别很拗口地主动和我说普通话,弄得我不知道该对他说普通话还是英语,常常很困扰他是否完全明白我的普通话。这次因为60元这片鸡毛,我特别放慢了语速和他交谈,他无非还是重复零售和批发的区别,我还是重申之前确认的合同报价,并好意而委婉地提醒此类问题,完全可以在今后的报价中加以备注来规避风险(例如,最低页数限额,或者是单价会因最后选择确认页数而有所变动等),但是对方不知道是否理解,反而答说要是这样那需要写很多文字,他相信这是共识,如果把这个报价拿给我们的老总,我们老总也不会计较这60元的。言外之意就是我太斤斤计较。对此,我没有过多解释和反驳,因为该说的都说了,我只是对他强调,老总当时特别加注要最后选择页数,就是要控制价格;之前几次价格确认了,最后因为这样那样原因变动的事情,他都说过不要再发生;60元很小,我们个人都能掏得起,老总未必介意,但是他对此有更多想法与否,我们不得而知 A(d5G^
Bl;KOR
闻此,电话那头讪讪地总结,他们同意保持原价,这次他们吃亏了。 r':TMhzHq?
g:#dl\k
放下电话,我开始思索自己的处理是否妥当,还有更好的方式吗?我是不是给对方的印象太过于较真呢... ...如果直接把报价给老总,重复对方的原因,让他来定是否接受价格改动,将会是怎样的局面? bGXR7u
&K
/Cr/RG:OX
1.老总理解零售和批发的区别(外加:对合作伙伴印象好,当天心情好,等等),60元又实在是小数目,于是他大笔一挥,万事 OK; v"Jgw;3
a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