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和权: 谈非马的三首诗
非马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1-02-01   

和权: 谈非马的三首诗



  
 
       多年来,从诗刊报志上读到不少非马的诗,常受其冲击而为之低徊不已。
       久想收集非马的著作,却苦无机会。直到最近,蒙诗人远从芝加哥惠寄『非马诗选』、『非马集』及『白马集』三册,喜出望外,经细读玩味后,深深钦佩他在诗艺上的努力与成就。
       非马说:「一个字可以表达的,绝不用两个字:前人或自己已使用过的意象,如无超越或新意,便竭力避免。」由这段话,可以察知他写诗的态度是如何审慎,对诗之语言是如何严格要求锻炼、精简与创新。
       他的诗多取材于现实,具有现代意识,同时又具备精确性与象征性。非马是一位研究科学的核工博士,却醉心于现代诗,能够掌握时代的脉搏,关切现实,秉持仁民爱物的「诗观」’不断地写出富于哲理思想的小诗。
       非马本名马为义,广东人。一九三六年在台湾省台中市出生,同年全家返回广东省潮阳县乡下。一九四八年再到台湾,就读于台中光复国小六年级。在台北工专念书时曾与同学创办『晨曦』月刊,用「马石」为笔名发表诗作与散文。毕业后曾在屏东糖厂工作。
       一九六一年,非马到美国去留学,次第取得机械硕士及核工博士学位。一九六七年,开始在台湾『笠』诗刊上发表诗作,并译介英、美、法、意、波兰、俄、澳、犹太、希腊、拉丁美洲等国现代诗人的作品。听说他译成中文的各国现代诗不下七、八百首。非马着有中英对照的诗集『在风城』(笠诗刊社出版。一九七五年),『非马诗选』  (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九八三年),『白马集』  (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一九八四年),『非马集』  (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一九八四年),此外尚有英译白萩的诗集『香颂』(一九七二年),『笠诗选』  (一九七三年),和中译『裴外的诗』(一九七八年)。
      非马现住芝加哥,任职美国阿冈国家研究所,从事核能发电研究工作。曾得台湾吴浊流新诗文学奖及笠诗社翻译奖及创作奖。
      非马之所以饮誉诗坛,备受各方的重视,乃是因为他的诗充满了魅力,耐读叉耐玩味。他一直遵循着自己的创作原则,不作假,更不作无病之呻吟。他对现实有深刻的观察,在他敏锐的笔尖下,好诗源源而出。这些震撼人心的诗皆有鲜明的意象、饱满的象征、强韧的张力、透明的意义,以及准确而凝炼的语言。
      非马追求「新」,但反对标奇立异。他所极力追求的「新」,实是发掘事物之「新」的意义。
      他用字平实,诗中少有冷僻的字眼和晦涩难懂的句子,往往能以最少最清晰的文字,深入浅出地表现事物之多重性意义。
      他的诗多是知性的短章,社会性异常强烈,他善用反讽,对比与突变的手法,每在矛盾的语法中孕育深刻的意义,使人读后心中惊诧,回味细想。
      下面举非马发表于台湾『联合文学』第十一期的诗「一千零一夜」,予以介绍赏析:
 
听一个故事,杀一个妻
杀一个妻,听一个故事
这样的天方夜谭
幼小的我
竟深信不疑
 
人,总有长大的时候
 
诵一段经,杀一批异教徒
杀一批异教徒,诵一段经
这样的天方夜谭
现在的我
才深信不疑
 
人,总有长大的时候
 
      此诗,作者把幼小时听到的杀人故事与长大后闻见的杀戮事件作一对照,显示现实的丑恶。
      所谓「听一个故事,杀一个妻」实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而已,作者幼小时,竟然深信不疑,「人,总有长大的时候」,长大后,当然不再相信捏造的故事了。问题是,诗人现在却深信世上真有「杀一批异教徒,诵一段经」的事情,因此他说「这样的天方夜谭,现在的我,才深信不疑」,因为「人,总有长大的时候」 ,显然主述者已阅历世事,并且人生经验丰富,对于「杀一批异教徒,诵一段经」这类事,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怪了。而今,诗人当然深信有「这样的天方夜谭」。
      此诗,以对比的手法,造成诗的张力,也造成反讽的效果。
      杀人的事情,以「幼小的我」  「竟深信不疑」和「现在的我」「才深信不疑」相比,令人惊诧,同时感到极大的悲哀。历来宗教战争不断,日日夜夜发生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死人无数,能不令人感到悲哀?而二十世纪科学时代,尚有这种「愚行」,该是多么大的讽刺!
      首段主述者传达了自己年幼时的天真无知,「竟」会深信「这样的天方夜谭」,二段则显示年岁增长后的阅历,「才」会深信「这样的天方夜谭」。在此,「竟」和「才」都是凝炼准确的字眼。
      这首诗,前后两句「人,总有长大的时候」 ,具有不同的意义。第一句表示出诗人否定了他所「深信」的;相反地,第二句则表示出诗人更加肯定自己所「深信」的。
      这是一首充满了诗趣的诗。全诗使用精炼的口语,表达由浅入深。用轻淡的笔调,把现实世界尖锐地反映了出来。值得细品。
      再看他的另一首诗「咳!白忙」:
 
柳树
弯腰忙了半天
才把池塘
擦拭得晶莹夺目
 
一群泥脚的野鸭子
便大摇大摆
聒聒走来
 
      这首诗写于一九八二年,收入『非马集』。作者用「柳树/弯腰忙了半天/才把池塘/擦拭得晶莹夺目」,这一连串的动作,把柳树拟人化。
      第一段,是「景」与「象」的传达,其主题动作是「柳树弯腰」 「擦拭池塘」,暗示出水面本来并不晶莹夺目,而且表示出对「洁净」的渴望之情,以及努力求之的态度。在这里「风」是看不见的,却可以感到,正如诗中主述者的心情之可以感到一样。「风」也暗喻诗人积极的思想,故「柳树」会有「弯腰忙了半天」这种实际的举动。
     「池塘」终于「擦拭得晶莹夺目」了,可是「一群泥脚的野鸭子/便大摇大摆/聒聒走来」,出入意料,却充满了诗趣。
     第二段提升了诗的境界,同时点出主题。「泥脚的野鸭子」一旦落水,那岂不是前功尽废了吗?对联想力丰富的读者来说,许会立时想到现实生活中诸种相同的遭遇。「大摇大摆」「聒聒走来」的意象动作,也可象征一股破坏者可憎可厌的形态,而野鸭子的「泥脚」,则象征着他们的「肮脏」,意味着他们所到之处皆遭其「污染」。我们都经验过奋斗之后,却有出人意料之外的失败境遇,所以「泥脚的野鸭子」也可象征人生不测的「命运」。
      这首诗,负有多重意义和象征,诗人的思想情怀,藉「景」精简扼要地表达了出来。宋人张炎在『词源』中云:「情景交炼,得言外意」,此诗已达到这种境界。
      再看非马另一首也是写于一九八二年,收入『白马集』的「龙」:
 
没有人见过
真的龙颜
即使
恕卿无罪
抬起头来
 
但在高耸的屋脊
人们塑造龙的形象
绘声绘影
连几根胡须
都不放过
 

      开头第一段,叙述传说中的「龙」,根本没有人真正「亲眼目睹」。第二段则描述人的荒谬、虚假。
      首段第二行的「龙颜」,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指的是传说中的龙之形貌;二、指的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之「尊容」。为什么说真的「龙颜」「没有人见过」呢?作为中国人,无不耳闻过「龙的故事」,但走遍大江南北,踏遍千山万水,甚至跑遍整个地球,谁见过「龙」来着?而「即使/恕卿无罪/抬起头来」跪在底下的人,倘若敢于举头上望,也见不到帝王真正的面目。古往今来,许多为人君主者,皆有深沉的城府,所谓「天威难测」,嘴角闪现的微笑,未必代表帝王心中的欢喜。聪明如韩信者,何曾见过刘邦「真的龙颜」?故诗人说「没有人见过/真的龙颜」。
      「恕卿无罪/抬起头来」,是君王的口气,让人联想到帝制的古国,以及许多残酷君王的故事。同时让人联想到现代专制者,及奴隶社会。
      第二段,讲人在高耸的屋脊,绘声绘影地塑造「龙」的情景。常常可以看到国人的建筑物,有「龙」张牙舞爪地塑造在屋脊,而且塑工精细:怒眼、裂毗,连「胡须」「都不放过」。其实,塑造者从来不曾见过「龙」 ,他们根据什么来塑造龙的形象呢?其行为之荒谬,是显而易见的。「高耸的屋脊」是「明显的地方」,故,在该处塑造龙的形象,益见荒谬。
      或者此处我们可以把「龙」当作中国的象征。在海外有不少对中国一无所知,却为了赶时髦或达到某种目的,而在大庭广众间「绘声绘影」谈论中国的人。这首诗也许能使我们更看清他们的面目吧!
      综观非马的诗,不但「惜墨如金」,而且几乎每篇都能精警地展现主题,打动读者,发生共鸣,他对现代诗艺的努力与追求,实在值得习诗者效法。
 
原载:『和权诗文集』,和权著,王国栋文艺基金会丛书(十),陈琼华主编,2010年9月
 
作者简介:和权,原名陈和权,生于菲律宾,主编菲华现代诗研究会《万象诗刊》二十年,出版诗集《桔子的话》、《你是否抚触到衣襟上被亲吻的痕迹》《落日药丸》、《我忍不住大笑》,诗评集《论析现代诗》(与林泉、李怡乐合著),《和权文集》(诗)等。曾获多种诗奖。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