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7F:T[
X5$ Iyis
注解: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YPk fx
;dgp+
dkTX
以前知道“过犹不及”这个词,但给孩子讲少儿版《论语》的时候,看到上面这段,有些感触。 z46~@y%k
-C]5>& W
什么事情不能过,‘过’和‘不及’的效果是一样的,以前真没意识到,想到自己平时处事待人,经常就‘过’了。 QlU8uI[dk
}|NCboM^_
太在意是‘过’了,太执著是‘过’了,太纠结也是‘过’了。觉得自己平时对人苛刻的时候少,但是对人太好也是一种‘过’了。 :':s@gqr
bK&+5t&
‘不及’和‘过’中间的那个度是什么,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心境,是一种坦然淡定,是一种随遇而安,那真的是一种境界。 e6$W Qd`O
WW~sNC\3`(
引申一下: HQhM'x
什么样的性格做什么样的事,想想自己平时做饭,最明显的是,每次油炸东西的时候,经常怕不熟而炸过了火,炸过火了自然不好吃,炸轻了不熟会吃坏肚子,不轻不重,火候正好才好吃。怎么能不轻不重火候恰到好处呢,不断尝试,掌握火候、时间、材料的薄厚等等,次数多了自然就掌握了。 M!^az[[
6O! 2P
处事上其实也是一个道理,也得掌握一些个火候,有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最不好掌控,也许只有经历的事情多了,吃一堑长一智,慢慢的就能品出一些个味道,才能趋利避害,逢凶化吉。 Ai3*QX
?%[@Qb=2
好象说着说着,跑题了,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还用了孔老先生那么大一个‘帽’,虎头蛇尾,乱想乱讲。 VjZ|$k
c`w}|d]mC
tg4pyW<
}W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