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MY7j}
朝酒晚舞,酒桌即中国!酒精不燃烧,不能搞社交(图) 新周刊 j!:^+F/
lU[" ZFP
“你可以瞧不起我,但你不能不喝这杯酒。。。。。。。” '
-7rHx
[Q2"OG@Q
酒精不燃烧,不能搞社交。 Gd8FXk,.!
6RLYpQ$+
喝酒可大俗,可大雅,可论国事,可谈风月,可攀交情,可见性情,可怡情,可乱性,可养生,可伤身,可豪饮,可小酌,只是不可无酒。 M3U*'A\
* Jy'3o
无酒不成席。 ~S, R`wo
k_hV.CV
酒是催化剂,桌是能量源。酒桌不是PK台,是PR场。 |
aovZ/b4
YxUC.2V|7$
在中国,酒是文化、礼仪、历史、风俗;最后酒酒归一,酒是关系,酒桌即中国。 :q0TS>l
W5^m[,GU'
情在口中,话在杯中,各地酒桌不同酒风。《新周刊》遍约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东北和香港的资深酒徒,谈不同城市里的酒桌、不同酒桌上的人情世故、不同人情世故里的中国社会酒规则。 _Fz]QxO
jLRh/pbz4
公款吃喝9000亿,是国防开支的5倍、医疗投入的4倍,这叫“酒桌经济”。抛开利益局,纯扯淡、纯聊天,开怀畅饮、放浪形骸,这叫“酒肉朋友”。“酒桌经济”难免,“酒肉朋友”难得。更多的是我请你喝酒、你帮我办事,喝酒成为一种工具理性。 l$~3_3+
$&Ntdn
今天,你喝了吗? %|:Gn) 8
eI7
FbOze
pp#xN/V#a
必须买醉的中国人 `"/s," c:D
uwcm%N;I"
中国朝酒晚舞 ,33[/j
?B"k9+%5ej
酒是“前啜”,桌是“后啜”。酒和桌构成中国人精神与话语交流的阵地,也是面临各种社会压力的逃避之所。 8AK=FX&@&
$6evK~
文/胡赳赳 R>iRnrn:-
}9GD'N?4
王朔在《新狂人日记》中描述过一个叫“三哥”的,大家每天都顶着“三哥”的名目吃饭:周一,三哥要去天津了;周二,三哥又不走了;周三,三哥真走了;周四,三哥回来了。王朔说:“剩下的就全周末——必须的。” '*~_!lE5
#
~(VOcRI
+ S^OzCGk
这个三哥是典型的饭局达人,最“骇人”的一次是在某次聚会上,7个人互相介绍后发现,彼此全叫“三哥”,这几率真是小之又小,愣让王朔给碰上了。 `H.~#$
AUm"^-@x#>
吃饭其实很累,但再累也得吃。所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革命了,不就剩下“请客吃饭”么。美食专栏作家沈宏非说:“一周一个饭局是正常人,一天一个饭局是大红人,一天三个饭局是交际花,一天很多饭局,是餐厅服务员。” J7`f
ve
j<-#a^jb
经济学家茅于轼长期以来有个观点,中国的粮食最起码够全中国再吃20年,所以他赞同退耕建房,这样房价就下来了。中国人的现状说到底是“吃穿住行”只解决了吃穿,没解决住行。基本温饱、略微小康、虽有中产、塔顶特权是社会的写照。住,房价太高,行,交通太堵。吃和穿则蔚为大观,钞票化做饭票、布票仍是主旋律,于是往死里吃、往出格中穿。 '
R!pc
&]'{N69@d?
酒、桌的中国形态 M6 W{mek
]c.1&OB7o
喝红酒加电脑桌,从微博上接入世界;喝白酒加麻将桌,从领导处搞好关系;喝洋酒加谈判桌,从客户处套取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