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ew.news.qq.com/a/20081128/000006.htm最新消息:孟买恐怖袭击已造成125人死亡
综述:为什么受伤的是印度
深圳特区报 陶短房
孟买袭击事件并非印度第一次遭逢类似的恐怖袭击,包括首都新德里、电子产业中心班加罗尔在内的诸多重要城市,都曾发生过连环爆炸事件或闹市袭击事件。恐怖活动的分布,从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到西部重镇艾哈迈德阿巴特,几乎遍布印度全国。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印度?
的确,地处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因其独特的文化、宗教和民族性,一向给外界以和平安谧的印象。然而在这一印象的背后,却是一系列新疴旧疾,内忧外患。
印度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和宗教占据主导地位,独立以来,这种民族、宗教间的冲突矛盾曾几次激化,并导致过阿姆利则金庙事件和英·甘地总理遇刺等重大事件,虽然在各方努力下,这种冲突在多数时候显得较隐蔽、较克制,但一旦因故被激发,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传统的印度文明版图上,如今并存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它们在独立后不长的几十年里互相敌视,曾爆发过多次大规模战争,如今仍是相互猜疑,虎视眈眈。印度向以南亚盟主、印度洋霸主自居,和周边邻国关系紧张,且时常因领土等问题爆发激烈冲突,并引发包括恐怖行为在内的彼此更多的伤害。印度对斯里兰卡内战的干预,导致拉吉夫·甘地总理的遇刺,而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长期争端,又酿成双方境内无数次恐怖袭击的祸根。
印度近年来经济、军事的发展十分迅猛,但国内种姓问题和阶层对立痼疾始终不能消除,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非但未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减,反倒因分配不公而愈趋尖锐。在阿萨姆邦等许多地区,包括武装斗争在内的大规模反抗运动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由此导致的极端主义行为,同样严重威胁着印度社会的安定。
随着国力、军力的增强,印度近来愈来愈不加掩饰地表现出地区野心,并屡屡主动出击,在海外显示“大国的力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印度的这种表现固然增加了其国际影响力,却也令其站在国际争端的风口浪尖,成为许多国际恐怖组织新的袭击目标。显然,新兴的印度并未像美国、欧洲等国那样,积累有丰富的国际反恐和安保经验,很容易成为这些老谋深算的恐怖组织“避实击虚”的靶标。
即时分析:孟买恐怖袭击凸显印度反恐滞后
新京报 徐飞彪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孟买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伤亡惨重。此次袭击,方式罕见,体现多处新特点。恐怖分子采取多点式立体进攻,目标直指“软目标”,英美人士成重点“清除对象”。显示出印境内恐怖活动的“本土化”新趋势。
11月26日晚10:33(北京时间27日凌晨1:30),一自称“德干圣战者”(Deccan Mujahideen)的极端组织悍然在孟买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导致至少10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截至目前,恐怖分子和警方仍在对峙之中。这个事件显示印度反恐怖斗争形势的进一步复杂化,值得关注。
此次袭击,方式罕见,体现多处新特点。一是公开发动武装袭击,表现超常强悍。纵观印度近期各恐怖袭击案件,恐怖分子多使用简易炸弹(IED)发动爆炸袭击,而此次恐怖分子则手持武器,向目标直接发动武装攻击,甚至与军警对峙,其性质和程度已达到小型军事冲突的层次。二是利用多种手段,采取综合方式袭击目标。使用手段包括武器攻击、投放炸弹以及劫持人质等。三是多点式立体进攻,目标直指“软目标”。所选择的袭击目标全是人员密集、难以防御的“安全软肋”,如泰姬酒店、欧白罗伊饭店、卡玛医院、大都市影院等。四是英美人士成重点“清除对象”。对于外籍人士,恐怖分子在问明国籍后一律对英美人士“就地枪决”。
然而,恐怖分子是谁?恐怖分子自称为“德干圣战者”组织,此前很少有人听说过,印度有关部门至今仍不能明确对方身份和背景。但从恐怖分子的意图、袭击目标、袭击方式等方面看,还是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来。首先,恐怖分子应为伊斯兰极端分子。该组织宣称此次行动是对印当局“虐待穆斯林妇女和儿童”、武装围剿伊斯兰武装分子和侮辱伊斯兰教教长的报复行动,并要求当局释放伊斯兰极端分子。其次,从圣战分子作案手法、袭击目标看,他们应是印度本土新型极端势力。武装分子为20岁出头的青年,其装束具有印度本土人特征。
事实上,孟买恐怖袭击案凸显印境内恐怖活动的“本土化”新趋势。据统计,自年初至今,印度已发生近800起恐怖事件,超过前3年发生恐怖事件数的总和。除传统恐怖势力外,新生本土化的恐怖势力逐渐成印度“恐怖舞台”新主角。受“基地”及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影响,印度国内圣战组织纷纷成立,比如“印度圣战者”组织等。自2007年末以来,该组织已发动多次大规模恐怖袭击案,如北方邦法院袭击案、斋普尔案等。这些组织公开强调自身“绝非外来力量”,而是本土的圣战组织。对此,印度总理辛格在9月16日公开发言中首次表示,当前印度面临的最大恐怖威胁不是外国极端势力,而是“来自本土的武装分子”。
但是,面临日益严峻恐怖形势,印度反恐措施显得滞后。一是反恐法律建设与现实脱节。印度2002年制定了《恐怖主义预防法》,但因政治斗争于2004年废除,导致反恐法缺位。二是党派斗争以及中央和地方政权纷争,严重限制反恐效率。各党派对反恐认识不一,各地方政府由不同政党掌权,影响全国反恐行动。近期,印度当局多次宣称要强化反恐行动,印度能否有效根治恐怖主义这一社会“恶疾”,人们拭目以待。
深度解剖:贫富分化埋下动荡的种子
燕赵都市报 洪庆明
作为世界上三个最大的国有经济体之一,印度看到了中国和俄罗斯的开放,1991年也进行经济改革。印度也造就了一批超级富人,他们的老练或奢华丝毫不亚于西方富人。印度首富普雷姆吉,在《福布斯》富人排行榜上排名第58位。《福布斯》杂志说,最富有的5名印度人总资产累计(248亿美元)要高于英国前5富(242亿美元)。
但在孟买以北200公里的帕蒂帕达村,贫困落后举目可见。每家几乎都有一个腹部鼓胀四肢瘦弱的儿童。来自这个村庄的一名教师说,今年有3个孩子饿死了,在邻近地区还有另外的30个孩子都因饥饿而死。附近医院的公告牌上也诉说着同样的故事:2004年8月23日这一天,到中午时,已有23个来这里的孩子患有三级营养不良,这意味着他们只有正常体重的50%-60%。另外15个孩子还不到正常体重的50%。据官方的统计数字,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间,孟买周边乡村共有9245名孩子死亡。虽然当地政府否认这些孩子因饥饿而死,但医院医生说许多都是饿死的,官方则强迫他们在死亡书上填上其他致死原因。
这里与孟买犹如两个世界。印度目前有3亿人口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占世界绝对贫困人口的1/4。世界银行印度分行的经理M·卡特说,这个国家同时占据着“两个世界:第一个是经济改革和社会变化已开始生根立足、经济增长已改变人民生活;另外一个是,公民几乎完全被公共服务、就业机会和光明前景忽略。弥合这两个世界或许是这个国家当今面临的最大挑战。
贫富分化已给印度埋下了动荡的种子。2004年5月份议会选举中执政的人民党失利就是人们愤怒情绪的宣泄。新上台的国大党政府把弥合两个印度的鸿沟作为优先的任务。在印度中部农村地区控制着一个“国中之国”的纳萨尔派武装分子,就试图利用日渐上升的社会不满情绪进行冒险。这一年的11月25日,纳萨尔派武装分子在一次伏击中打死了17名警察,这或许是该组织重新聚集力量的信号。该组织的首领在一份声明中宣称:“只要穷人愤恨压迫性的政府,我们的战斗就会继续下去。”瓦奈克教授说,穷人正在觉醒,农村中的不满情绪和年轻人的期望值危机正在加剧。展露的财富让他们看到他们想要的那种生活,但他们旋即意识到,这种荣华富贵的梦想对他们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印度富人知道如何去分配他们的财富,这种社会动荡或许会趋向消弭。但正如啤酒大王马尔雅承认:“印度没有集体利益,只有特定利益。”当然,在马尔雅的法则之外也有“特例”,譬如普雷姆吉就在教育方面投入了成百上千万美元。但无论如何,印度政府的行动能力,因新富人阶层在税收上的欺诈行为而大大地削弱了。印度慈善事业的最大捐助者,不是印度任何一位富豪,而是美国人比尔·盖茨。
在一些走向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制度、文化和环境等因素,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只有少部分人口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社会阶层之间矛盾累聚。富裕人口生活方式穷奢极欲,缺乏对整个社会的责任心。相反,他们时常动用已有的经济优势和政治权力贪婪地攫取财富;而占大多数的贫困人群生计艰难,由于社会资源被前者独霸封堵了他们向上流动的路径,前途渺茫。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社会怨恨情绪不断酝酿和膨胀,社会犯罪率呈恶性上升趋势,导致整个社会面临着失控与崩溃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