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浪读书看到的,摘了一些章节贴在这,更多的大家看以下链接吧!
na"!"C
s3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atalog.php?book=60951 T"<)B^8f Qqs1%u
;e8 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层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取下来成固定位,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杂物;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I&31jn_o
/ o4wSt6gBcJ 1. 自己的家是否安全
CP0'pL=; AQmHa2P (1) 对房屋进行必要的除险加固,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gIE$rt-~W 216$,4i (2) 固定好衣橱、餐具、橱柜、电冰箱等,防止倾倒。
@w`wJ*I4, O8SE)R~ (3) 检查水、电、气以及灭火器。
9Vo*AK'&U {`,)<R>} (4) 在家具、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横飞。
YoBe!-E ZJ.an%4 (5) 用安装合叶方式固定橱柜、壁橱门,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
$sS~hy* u@CQ+pnf:( (6)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n2EPx(~
W/AF (7) 准备好较厚实的拖鞋,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
!-%XrU8o3 *if
z@8C } (8) 注意家具的摆放位置和方式,确保安全。
2_y]MXG+% keFH
CC (9) 整理、重置危险物品,要特别注意煤油取暖炉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I Zw [c;#>UQMf (10) 找好家中安全避难处。
h9/fD5 FRQ0t!b<M1 x0WinLQ 2. 紧急备用品准备好了吗
%D5F7wB
"%\hDL; (1) 饮用水、食品、婴儿奶粉等(至少够用3天的量)。
A+3SLB _54gqD2C,
(2) 急救医药品(绷带、消毒液、双氧水、消炎药、止痛药、止泻药、纱布等)。
0[e!/*_V :
]+6l (3) 便携式通讯设备(手机等)、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铁锤、胶布、口哨、绳子、工具刀等。
kDI?v6y5 cnI5G! (4) 现金、贵重物品。
s^K2,D]P O1bW, n( (5) 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9lUKL AI`k
}sA~ cvG*p|| 3. 如何检查和加固住房
xiDgQTDz H2+b3y-1a] (1)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情况。
B(k tIy cqSXX++CS, (2) 查看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5OzEY7K) 4QTHBT+2` (3) 查看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笨重的装饰物应拆掉。
}>d gKQV99 4. 如何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WKa {M5t)-
(1) 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
I]E 3&gnC |<5F08]v (2) 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Hr{f jl{ -J8Hsqf@ (3) 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
j(._`8%a *3rs+0 (4) 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kwL|gO1L Od)y4nr3~ (5) 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o+7)cI {ywwJ (6) 加固睡床。
y^ |u'XK D}LM(s3li7 5. 如何保证家中水、电、火的安全
6 dV )pJd JWI Y0iP (1) 准备消防设备,以应对地震后可能发生的火灾;留意灭火器的有效期限。
;81,1
Ie<~ 8-Y*b89 (2) 定期检查燃气、电线管路,煤气罐应予固定。全家人均应清楚总开关位置及关闭方法。
(:HT|gKoE 8-B7_GoJ+B (3) 水、电、气等设备使用后应及时关闭。
tH44\~ ]%FAJ\ 6. 住家附近哪些场所和单位需要特别留意
-5 D<zP/ "~^0 (1) 熟悉住家环境,清楚哪里是最好的避难场所,预先设计好逃生路线。
gXJBb+P
zX4RqI (2) 家人间互相约定震后如何联系及会合地点。
N+@ Ff3M yCvtglAJ4 (3) 记住附近医院和公安、消防部门电话号码。
d?T!)w xcU!bDV 12. 临震应急准备要点
q\]X1N ?5J# 在已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的地区,应按照政府公告要求,做好以下10个方面的应急工作:
oJ\g0|\qwe J E7m5kTa (1) 备好临震急用物品:检查前面准备的食品、水、药品和日用品,放到一个结实方便提携的“地震包”中,以供随时带走备用。
_io'8X2K% 6{Q-]LOc[. (2) 建立临震避难场所:可临时搭建防震、防火、防寒、防雨的防震棚。各种帐篷、农村储粮的小圆仓等都是很好的抗震房。
849,1n^ q]I aRho (3) 划定疏散场所,转运危险物品:城市人口密集,人员避震和疏散比较困难,为确保震时人员安全,震前要按街、区分布,就近划定群众避震疏散路线和场所。震前要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资及时转运到城外存放。
kM{8zpn #[bL9R5NC (4) 设置伤员急救中心:在城内抗震能力强或空旷开阔的场所,或在城外设置急救中心,备好床位、医疗器械、照明设备和药品等。
>%om[]0E )38%E;T{X (5) 暂停公共活动:得到正式临震预报通知后,各种公共场所应暂停活动,观众或顾客要有秩序地撤离;中小学可临时在室外上课;车站、码头可在露天候车。
fg3Jv* }`g-eF>p (6) 组织人员撤离并转移重要财产:如果得到正式的临震警报或通知,基层政府和单位要迅速而有秩序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撤离房屋。正在治疗的重病号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对少数思想麻痹的人,也要动员其到安全区。农村的大牲畜、拖拉机等生产物资,临震前要妥善转移到安全地带,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车辆要开出车库,停在空旷地方,以便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作用。
M{{kO@
P"9 !@F { FR (7) 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市发生地震可能出现严重的次生灾害,对化工厂、煤气厂等易发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单位,特别要加强监测和管理,设专人昼夜值班。
_eOC,J<-~ hHU=lnO (8) 确保机要部门的安全:城市内各种机要部门和银行较多,地震时要加强安全保卫,防止资产损失和机密泄漏。消防部门的车辆必须出库,消防人员要整装待发,以便及时扑灭火灾,减少经济损失。
t4[q:[1 V<W;[#" (9) 组织抢险队伍,合理安排生产:临震前,各级政府要就地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救人、医疗、灭火、供水、供电、通信等)。必要时,某些工厂应在防震指挥部的统一指令下暂停生产或低负荷运行。
%,_ZVgh0 ]JYE#F (10)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在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制订一个家庭防震计划,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
[Hx(a.,d w9G|)UDib ① 检查和加固住房:对不利于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对于笨重的房屋装饰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应拆掉。
BZ1wE1 t :sJ7Wok6~ ② 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层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取下来成固定位,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杂物;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hI!mo nOvR, 6
③ 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包括食品、水、应急灯、简单药品、绳索、收音机等在内的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ds9'k. W.MZN4= ④ 选择避险避难场所:选好家里适合避震的地方和撤离通道,并在住家附近地区选好避难场所。
j2<+[h- G
rp{
. ⑤ 进行家庭防震演练: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以及“一分钟紧急避险”练习等。
CqlxE/| .R)P
|@z L 1. 大震来临时如何避震
ZBK0`7#&EH _&BK4?H@b 大震来临时避震应掌握三个原则:
Cl<!S` i7XY3yhC (1) 因地制宜,正确抉择。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YM:sLeQ~c M7cD!s@'I (2) 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t.oGd@N <1l%| (3) 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能安然无恙。但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C$TU
TS
Hf?@<4
2. 地震时来不及撤离建筑物时怎么办
HS/.H,X :J]'c} (1) 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uBx\xeI TA-2{=8 (2) 选择合适的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y>aO90wJ $|- Lw!)D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降低重心;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枕头等物品或双手护住头部;保护眼睛,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防吸入灰土、毒气等。
JM|HnyI = IRot 专家建议,在以楼房为主的城市中,居民采取以下策略较为合适:
JM,%|
E d
X cbS< (1) 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国际通用的避震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
*VsVCUCz5* B[GC@]HE (2) 避震位置至关重要。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结实的家具下和承重墙根都可作为临时避震场所,最好找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地方(如厕所)或金属管道密集的地方。
V;xPZ2C; Q_0+N3 (3) 特别要牢记不能滞留在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更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电梯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灾。
8%#8P
LB2 fq6Obh=A# 5. 地震时撤离建筑物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z&amYwQcI eTvWkpK+ 地震时,已经撤离建筑物的人,不要以为没有危险了。狭窄的街巷,高大的建筑物旁,随时可能掉落建筑材料、玻璃碎片、广告牌、霓虹灯等,都有可能对行人构成威胁。此外,不要靠近河堤、水渠、陡壁、悬崖、桥梁,要远离高压电线、变压器,尽可能到公园、操场、田野等开阔的地方。
E6TeZ%g =wdh#{ '7sf)0\:<p 12. 避震时应采取什么姿势最好
0BlEt1e2T
x2"1,1%H7 (1)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MUiK5: x?{UWh% (2)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防止地震时的晃动让自己摔伤。
4 k<o eV|N@ (3) 如果时间允许,用被子等厚软的东西保护头颈,用湿毛巾、湿衣服等保护眼睛,掩住口鼻,防止管道破裂,导致有毒气体中毒。如果时间不允许,直接用手臂抱头。
Op ar+|p\ Lc{arhN 有条件时,以上三点均要采取。
D
OKe.k RTcxZ/\"# 16. 地震时被重物压住受困了怎么办
'NhQBk Y:ly x-lj 地震最直接的危害是建筑物倒塌,屋梁、大块木头、墙壁等重物压在受灾人员身上。如果真的遇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wWb>V&3 |6JKB' (1) 保持镇定,要有坚定的生存信念,灵活运用平时掌握的救生知识。相信党和政府决不会忘记受困民众,一定会帮助脱离险地。
$lJcC |* .cHgYHa (2) 不要声嘶力竭地呼救,如果周围没有人,乱呼救只会浪费体力。要等看到或听到救援人员到场后,尽量用敲击声求救。被压后,保持体力是最重要的事。
`xLsD}32 eyD V911 (3)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呼吸畅通。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牢靠的倒塌物、悬挂物等,以免被再次砸到。
l5{60$g ["EXSptB (4)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ZyUcL_ w5HIR/kP (5) 不要随便使用明火,如用火柴、打火机等点火照明。通常地震后会有燃气泄漏,此时使用明火,易发生爆炸事故。
sip4,>,E $:F+Nf
8
(6)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以防中毒。
0w3c8s. BqNeY<zB* 特别提醒:
>0{}tRm-P& ?l/6DT>e ·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dgkS5Q$/ U.Mfu9}#: · 牢记,一定要保持体力,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pD%(Y^h? wS*r<zj 15. 避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PlzM`g$A b?i+nhqI 地震时,除了地震导致建筑物倒塌可造成人员伤亡外,还存在许多特殊的危险。
q>2bkc GY# d^aVP (1) 燃气泄漏: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千万不要开打火机、开电灯、点燃灶具等;地震结束后,如有可能应立即设法转移场所。
hTX[W%K o{
sv<$ (2) 毒气泄漏: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要尽量绕到毒气泄漏源的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千万不要向毒源下游顺风方向跑。
g8##Be ls^Z"9P (3) 发生火灾:立刻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的地方转移。要注意,要匍匐前行,并逆风行进。
eut2x7Z(c "CJ~BJI% <#C,66k %;k Hnl 17. 地震后应采取哪些紧急处理措施
pX SSh
U# 9E2iZt] 地震过后,如果没有被压倒或者砸伤,活动自如,此时也不能只顾着匆匆往外逃生,下面这八条震后紧急措施不可忘记:
w+R/>a(] 1 P
!)4W (1) 检查周围的人是否受伤或者被压,如有必要,应帮助其解除压迫或实施急救。
6e+'Y"
v z3+@[I$ (2) 检查家中水、电、煤气管线有无损害,将门、窗打开,如有损害,立即向有关权责单位报告,同时撤离现场,转移至空旷、安全的地方。
#uhUZq >9&31wA_ (3) 尽快离开受损建筑物。一定要记住,转移时不可使用电梯,要从安全通道撤离。
Ds">eNq DO*U7V02 (4) 带上收音机并打开,以了解紧急情况指示及灾情报导,从而做出正确的灾后生活安排。
e
Wux lA5Dag' (5) 撤离前保持冷静,尽可能穿着方便奔跑的皮鞋,以防震碎的玻璃及碎物伤脚;可能的情况下,携带一些衣物、食品和水。
W\~^*ny
P6 smf"F\Ws (6) 撤离后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示疏散,并注意余震发生。不要轻易返回受损现场,以防房屋延迟倒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Ik0g(-d V%oZT>T3 (7) 地震后常常会有海啸等次生灾害发生,因此要远离海滩、港口以防海啸侵袭。
$ZBYOA \"a{\E,{; (8) 受灾人群应团结互助,发动自救和互救,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救灾同时,应严防歹徒趁机抢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