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安顿 o+if%3
采访时间:2007年11月2日——2007年11月30日 )+jK0E1
采访地点:北京华腾大厦上岛咖啡/北京嘉里中心星巴克 6k@% +<1
马晓丹,女,40岁,北京人,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曾留校任教,后到该校出版社任职编辑,现在某机关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g6[/F-3Qlf
Ov~S2?E8
I:uQB!
)$gsU@H -
不管后来我们俩一度多么淡漠,挤汽车这个情景让我一辈子想起来都觉得温暖 S`GXiwk
`>`K7-H
我在找你之前,成天在你的博客里转,我总是想,我要跟你说的东西你能接受吗?你会不会觉得我和我老公都不是好东西?一对坏蛋?但是我特别想说。我觉得我们俩这些年达到现在这个境界的生活,也许对一些夫妻感情正在触礁的人有帮助,那也是想治病救人对不对? giPhW>
3]:p!Y`$
有一点挺可怕的,就是我知道我这个“故事”会出现在你的版面上、博客里,报纸还好说,看报纸的人在家里看完了,觉得不好,最多把报纸扔了、撕了。博客就不一样了,匿名都可以发言,看得不高兴了,上来就骂的人也不是没有,我不怕人骂我,敢做就敢说,可是这种事儿会让人心情不好不是吗?所以我也犹豫了好一阵子才下决心来。 4'}_qAT
DWm;&RPJ
你知道吗?我和我老公从35岁第一次写离婚协议,写了好多个版本,用了好多种格式,都写腻了,最后还是没离婚。也有过要死要活的时候,都过去了。现在两个人在法律上还是夫妻,感情上非常自由,生活上互相帮助,对孩子都很尽心,在外面也都有异性知己,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的,相反,我觉得我们对待婚姻的态度越来越健康了。 S5*~r@8h
"lv:hz
我们俩的故事要从头说还挺长的。 Z?.p%*>`T=
&9RW9u "
1987年,我们上大学,在同一所学校,他学经济法的,我学管理。我们学校是全国招生的,北京学生不多,他和我都是北京的。当时我们学校北京学生不住校,都是走读的,每天早晨7点半左右,都有一批我们这样的走读生在同一个车站相遇,大伙儿玩儿命往公共汽车上挤。我们俩就是在挤车的时候认识的。那是我们大学二年级的下半学期,都快到夏天了,衣服穿得很薄了,挺大的大姑娘,就那么背着破书包去跟那些大小伙子挤,我不愿意。所以,一看见车特别挤我就不上去了,等下一辆,等这些走读生都被运走了,我再上车,可是这样,我就会迟到,那时候我经常赶不上第一节课。就是那年的这个季节,我也想不起来是从哪天开始的,我身后多了一个人,就是他。连续好几天,他跟着我把一辆辆车放过去,最后迟到。我知道他是经济法系的,我们学校的北京学生都特“引人注目”,因为少,也因为有优越感。他也知道我是学管理的。可我们不说话,互相看着,谁也不搭理谁。几天后的一个早晨,下雨了,站在车站等车才下起雨来,我这个人懒,早晨出门没有雨,我就没拿伞。雨点儿掉在我身上,没几滴,我头顶上多了一把伞。他说,别等了,一会儿我冲上去给你抢个座儿。我没说话。车来了,他拉了我一把,我们俩一举冲到了车门边上,他一推我,我就跳上去了,紧跟着他也上来了,我们本来可以坐一个双人座位,他偏把我推到一个单人座位上,他站在我旁边,双手分别拉着我的作为靠背上和前面座位的扶手,这样就像把我包起来了似的,谁也别想挤到我。他就是这么细心,那时候。他说这样能给别人留个座位,还能保护我。后来我们俩之间还有很多让我感动的事儿,但是挤汽车这个情景让我一辈子想起来都觉得温暖,真的忘不了,而且,我觉得他本性善良,不管后来我们俩一度多么淡漠,我不觉得他是坏人,因为我不怀疑他善良。 p5twL
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