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壹周》
作者:本报记者 项斯微
2007年07月16日
7月8日晚,当作家(自称只是网络写手)六六,拖家带口地站在上海话剧中心门口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人知道,还有10分钟就要开演的话剧《双面胶》的原著作者,就是眼前这个烫着卷发、戴着眼镜的女子。
黄牛在四处询问有没有人要退票,已经问到六六的边上——可见,这是一场火爆的演出。六六看的这场,已经是第八场了。加上电视剧《双面胶》的热播,六六的回国,7月上旬的上海掀起了一个《双面胶》的小高潮。
话剧结尾时,六六的爸爸已经和她站在一起,被感动得潸然泪下,一些观众是在热闹的人群之中认出了六六,并且微笑地给她让出路来。
这就是作品的力量。
非上海籍的女主角们
电视剧女主角,丽娟的扮演者海清是南京人。
话剧女主角, 丽娟的扮演者钱芳是湖北人。
《双面胶》之母六六,居住在新加坡,爸爸是安徽人。
南京离上海不远,钱芳在上海呆了七年,六六的妈妈是上海人,她也会说上海话。但这都不是关键。电视剧导演滕华涛接了无数个电话,大多是抱怨女主角海清根本不像上海媳妇。海清也不出面了,躲了。
“之前同很多上海演员沟通过,但都因为档期等问题没有合作成。海清并不是北方姑娘,她是南京人,用她之前我也仔细看过她的表演,觉得她完全有能力把上海媳妇演好。”
这是导演对海清的评价,并不代表民意。海清在电视剧里,处处都留下了为上海人诟病的痕迹,比如她的口头禅是“知道啦”、“好不啦”,语气助词过于刻意,上海话也不够标准。
“其实,海清的戏好。”六六也努力为海清辩护。她也是这部电视剧的共同编剧之一。让非上海籍演员来扮演上海女人,不能算是一个根本的错误,但让她开口说上海话,绝对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错误。
六六的小说之前也因为这个问题受到质疑。女主角丽娟的上海味道在小说里并不浓,让人怀疑六六的身份。但六六还是觉得自己对上海很了解,毕竟她的妈妈是上海人,她也会说上海话,“只是平常我不说罢了。”
常年和先生呆在新加坡的她,逢年过节都会到上海来看看。这一次,7月1日到上海后,她已经默默去过好几次寿宁路吃小龙虾,“吃到满脸包,我太喜欢那里了,那里才有上海的感觉!”
话剧导演何念才算真正看透了,“其实小说里,丽鹃就有点新上海人、新女性的味道。所以我找钱芳,没有让她刻意去说上海话之类的。大概电视剧里,海清就是因为这个才被批评。上海人不接受,觉得把上海人刻薄化了,这是可以理解的。拿到东北去演,可能东北的观众也不答应。”
电视剧《双面胶》虽然一直备受争议,但收视率不错,不断有观众发短信表达自己的看法。而话剧则是:“有一天,一个卡车不知道从哪里拉来了80个中年妇女。他们在台下议论的声音比我们在台上演的还要大。有一些妇女很有经验,前一场戏,丽娟跳到亚平身上,然后熄灯了,后一场丽娟披着衣服凄惨地从外面回来,就有妇女大声先叫出剧情:看看看,肯定孩子没了吧。”
非统一的结局
小说的结局是,亚平在盛怒之下,失手掐死了丽鹃。
话剧的结局是,亚平在盛怒之下,失手去掐丽鹃,同时,得了癌的爸爸在里屋去世了……灯光熄灭,最后一幕是,房子被卖掉了。一对年轻男女前来看房子,男生还对女生说:“你看,下面有个小屋子,咱爸咱妈来的时候,可以住在那里。”
电视剧的结局就更多元。导演滕华涛拍了两个:一个是婆婆病了,丽鹃抱着孩子到婆婆床前去看她。另外一个,他要保密,会在7月12日播出,但结尾仍然是开放式的。播出完毕后还有特别节目:男主角涂松岩和李明启一起到现场,再加上节目组找的假“丽鹃”,一起按照观众投票的意愿,在现场演一个圆满的结局。
所有的这些考虑,都是因为原小说过于惨烈,而观众却大多喜欢圆满的结局。
和很多年前《义不容情》第一次给内地观众带来让人难以容忍的开放式结局相比,观众渴望圆满的念头,越来越容易被满足。这其实有些奇怪,过于迎合了一点。但六六的考虑不止这些,“当初我把结局写成这样,是因为我急着要结束。”
那个时候她被小说的人物带着走,急于要把脑子里的都写下来,还想写完赶快出去玩,就立马干脆地结尾了。但是在做《双面胶》的特别节目,和编剧王丽萍对谈了之后,她的想法已经在逐渐改变:“当时我是网络写手,觉得自己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是现在已经逐渐意识到,一个作品有了大众基础,就该起到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果让我重新结尾,我肯定不会再这样写。”
虽然参与了电视剧的编剧,但六六并不清楚电视剧的结局究竟是什么,“我负责提供故事的素材,不写分镜头。后来导演把最后一集发给我的时候,我出去玩了,所以很相信导演,就没看。我自己也给了一个结局,就是妈妈没有生病,最后亚平站在中间,一边是老婆,一边是妈妈,真正形成了一个双面胶的局面。”
这和记者从电视台得知的第二个结局有点类似,不知道能不能获得认可。巧的是,话剧导演何念最不满意的地方,竟然也是自己的结局,尽管已经弱化了,但仍然有不少观众打电话来对开放的结局表示不满。
“我觉得这样转有点硬,但是没办法。这部小说,太不阳光了。”钱芳在话剧开场前一刻曾对记者说,“说真的,我都不敢请我男朋友的妈妈来看这场话剧了。”她的言下之意,有点害怕把未来的婆婆给吓着了,“把我想成女主角,怎么办呀。”
评论:
《双面胶》不如《新结婚时代》经典
当电视剧《双面胶》轰炸上海时,《新结婚时代》还在很多卫视播出。何建国和顾小西成为了经典,但亚平和丽娟不会。
当然,海清和涂松岩的外形本身就有太多限制。在这部电视剧里,出彩的应该是扮演东北婆婆的李明启和扮演上海丈母娘的潘虹。当第一集里潘虹顶着发卷在上海的里弄里张扬时,想必上海的观众们都激动得快要爆炸,那真的就是一幅上海的市井画面,永远热闹而可爱。而剧中最好看、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他们两人,各自为了儿女少干点活、少吃点亏的交锋。
可惜,潘虹只是友情客串。所以,剧情一路发展,一路气势不继。
这部戏的观众群定位应该是25岁以上,比《新结婚时代》更老一点。但是导演偏偏又很后现代主义地加入了男女主角的幻想,当两个妈妈在激烈的争吵时,女主角海清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两个妈妈穿着古装在打斗的场面,让人啼笑皆非。
为了丰富小说的剧情,导演又在电视剧中加了一些新的家庭、新的关系,无端显得多余。倒是在话剧舞台上,抢吃红烧肉、流产、请客等基本情节都保留了,没什么拖沓之感。这应该是更适合《双面胶》的艺术形式。
所有主角都应该各打五十大扳,没有人会获得更多的同情。这是六六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