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Aits<0 作者:耿直哥
CA#g(SiZ 2016-04-03
<ww D*t Mqr]e#"o ^/#+0/Bn 罗玉凤又火了,因为不久前美国官方电视台“美国之音”对她的专访视频。 e_b,{l#
(
}b~}X9
而在过去几天里,这段专访视频不仅在网上不断地被热传,一些人还用“励志”、“榜样”这样的词语,形容了这位在网络上被大家称为“凤姐”的人。 X
H%pV
那么,"凤姐"到底是谁呢?她又为什么会成为一些人口中的“励志偶像”呢? /[TOy2/;%b
o(ow{S@=4 ▲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的凤姐
?J2{6,}O*. wNi%u{T 由于凤姐上一次火爆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大多数人要么不知道她的事迹,要么早已模糊了对她的记忆。那么,耿直哥先用最简单的语言给一个“凤姐”的简历:
44e]sT.B pwN2Nzski “凤姐”名叫罗玉凤,来自重庆下属的一个县城,后来因为不愿意在老家当乡村教师,来到上海打工,成了一名收银员。之后,在2009年年底,她在上海街头公开征婚,表示非北大清华硕士生不嫁,从而炒红了自己,并于2010年底去了美国,从此一直在美国“发展”...
2BC!,e$Z
&6\&McmkX 乍一看,这段经历确实挺“励志”的:一个农村走出来的毫无背景、各方面条件都极为一般的女子,不仅在美国生活了5年多,如今还成了美国官方电视台的专访嘉宾。这样的经历,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m=GS[= VVQ~;{L 然而,魔鬼总在细节中。如果我们仔细剖析凤姐过去几年的经历,就会发现“励志”和“榜样”这两个词,用在她身上,简直是一种讽刺....!
;"&?Okz 8
sj2@d 为啥?我们不妨采取倒叙的手段,先来说说几天前“凤姐”与【美国之音】的那段专访视频。
k5< n:dS P8c_GEna 在这次专访中,“凤姐”对采访她的美国记者控诉说,因为自己的女性性别,自己的农民阶级,她在中国饱受“歧视”,来到美国才感受到了“平等”。
0'd@8]|H
[6TI_U~ 其中,她还特别重提自己当年在上海街头公开征婚北大清华硕士生的事情。她说征婚事件后,她不仅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与祝福,反而遭到人们鄙视。原因则是她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家庭出身】,学历是【社会最底层的大专学历】,工作是【社会最底层的收银员】。她说,这种底层人是没有人权的,只能被欺负。
\>S.nW b=Nsz$[ 她还告诉采访她的美国主持人说,中国的农民家庭,从来就无法翻身,只能被压迫。
D#<y
pJR
oVw4M2!"K 如果是美国人,乍一听,凤姐的经历也确实挺可怜的,也完全符合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穷人的认知。另外,以美国梦的政治正确来说,一个来自农村的姑娘,怎么就不能找北大清华的硕士了?为什么要嘲笑她呢?就因为她是农民,是底层人么?而且这么看来,她能摆脱这样的一个“吃人”的社会,来到美国,更加是不容易了!
%ZoJu /K!)}f(6 不少2009年时已经接触网络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当年10月,在上海街头,一个自称“凤姐”的女子,不仅在街头公开征婚,扬言“非北大清华硕士不嫁”,而且她还宣称自己“9岁博览群书”、“前后300年无人能超越”...
St?mq* ,
D:9
^^uVp 之后,这段征婚的事情更被证明完全是一次炒作。
d_
=K (}eR v.W! 不论是那些充满炒作意味的话语,还是炒作事件本身,都没有任何人逼过凤姐,完全是她自己自愿。证据就是:在2011年7月8日的一条微博里,凤姐自己也承认,当年她在上海街头的征婚,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炒作】。
a >fA-@
.45wwouZkc 问题是,在她之前,一个名叫“芙蓉姐姐”的人,已经因为这种"恶趣味"的“审丑炒作”,引起了社会的反感。所以,当“凤姐”再“如法炮制”的时候,大家对这种炒作的反感终于到了临界点,很多人明确地表示“受够了”,呼吁社会批判并抵制这种“搏出位”的成名套路。
gp9O%g3' ZTTA??}Y 所以,明明是“凤姐”无聊的炒作,惹得大家反感,可她为什么要在美国的电视台上,控诉这是自己因为“出身不好”而被“歧视”的结果呢?
HJr/N)d
6teu_FS 这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因为她自从2010年底拿着旅游签证“黑”在美国后,就一直企图通过“政治避难”的方式申请美国的绿卡,甚至为此不惜加入了反华组织,然后对美国的移民法官宣称自己只要回国就会被迫害。因此,当她面对一个美国官方电视台的专访时,为了能留在美国,她说出那种颠倒是非的话,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L~ax`i1:"
P{dR
pH| 所以,耿直哥想问:这样为了自己的私利,就能毫不脸红地撒谎的行为,应该被当做榜样吗?
^U~Er'mT
HVvm3qu4 当然,有人会说了,至少凤姐现在在美国有发展了,不论她用了什么手段,她都成功了。这难道还不够“励志”吗?
9-n]_AF`0 N,w6 确实,虽然主流社会中很多"三观端正"的人,很厌烦“凤姐”,但“凤姐”确实是红了。对于很多人来说,一个既不甘心在重庆的县城老家当农村教师、也不愿意仅仅只在上海做一个收银员的年轻女子,依靠因为炒作所得的一些经济收益,攒钱去了美国...这应该就算成功了吧。
VQ!4(
<XD m LajiZ Bf 想的美。
rX$-K\4W _A]jiPq 从2010年底到今天,在这近6年的时间里,凤姐一直只是混迹在美国社会的底层,从当年中国上海的售货员,成为了如今纽约街头的美甲店的小工。如果这也叫“成功”的话,那这就是在侮辱“成功”这俩字...
*?Eu{J){7%
]yKwH 9sl 那么她的事业是什么呢?除了勉强打工养活自己,她似乎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发微博上,取悦着那些和她一样的“屌丝”,依然寻觅着靠出名再成功的机会。
wp:$Tq a$ f #h0O3 这里耿直哥得强调一下,“屌丝”一词仅指那些【自己不努力,却将自己的不济都归咎给社会】的人。而“凤姐”,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
&K]|{1+ X:Y1g)|K 如果她当初在上海努力工作几年,同时勤奋地找机会念书补充知识。那么,在上海那样一个充满机会的大城市,她又怎么会没有一个不错的出路呢?
:C;fEJN
+]t9kr 但这不是凤姐的路。
>kAJS??
1%M^MT%& ▲凤姐当年在国内给美容院打广告
#~j $J 4`~OxL 而如果当她到了美国后,能一边努力地打工,一边学好英语找机会读书,然后学成后回国创业,那倒也可以算是一段佳话了。
,dba:D=l R@WW@ Of 可这不是凤姐的路。5年里她的英语几乎没有什么长进,更别提改变境遇了...
/,7#%D *Iw19o-I 她一直在寻找“捷径”。只是,当她面对美国人时,可以扯谎将自己在中国的种种不济归咎给什么人权问题,歧视问题。可如今她在“平等无歧视”的美国5年也毫无长进,她又能把锅甩给谁家的体制问题呢?
r;f
\^hVy blz#M # 其实,凤姐的套路很容易拆穿:她早年在国内无下限的炒作自己,是为了出名,是为了自己;她近年在国外撒谎假装被中国迫害,是为了留在美国,也是为了自己;她最近在微博上发一些看似“深明大义”的段子,是为了转发热度,也是为了自己。
BfCib]V9C
?Zv5iI ▲当年罗玉凤借温州动车事故炒作自己,称丧生的35条生命死得其所,因为他们都知道“凤姐”。在遭到全社会抨击后,她又宣称调侃死者是她的权利...
|QzJHP @ akw:3+`
a:|]F| ▲凤姐几天前在微博上给某APP打的广告...
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