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夜晚,独自坐在房间面对电脑,夜已深,听着音乐,心情就象守夜人对着夜色那样的平静。有时就这样读着郭敬明《在爱与痛的边缘》,心里觉得奇怪,这个毛孩子怎么会使用那样的文字和语言,他懂什么?
回想起我的少年时代,却是与苦难相依,与憧憬与梦想相连。我一直以为我是个理性的人,但是,这些年来,我无一夜不做梦,午睡也在做梦。那些无数的梦,我似乎都能记得。梦境是一种奇怪的体验,我有时感觉我是两个人,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清醒的我,活在此在的世界里,另一个是梦中的我,在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场景中切换,有不同的思想、盼望和感受。此在的我已经渐渐长大,也渐渐陷入现实,被现实所牵制,在不久的将来,此在的我同世上的人一样,将慢慢老去、死掉,但梦中的我,似乎永远是坐在家门口那棵苦楝树下的孩子,展望自己的将来,永远不老,永远有无限的向往和时间。在这个城市,我虽然已经呆了很多年,但自始至终一直感觉自己是个过客,没有一种归宿感。去年秋天,我把毕业后第一次富余的钱拿回去修老家的破屋,房子修成后,睡在新屋新床上,我感觉我心中的“家”已经没了。我成了彻底的流浪儿。
人人都有向往和憧憬。12年前我离开家乡去异地求学前的那个夜晚,我站在家门前的路上来来往往地徘徊。月光皎洁,万籁俱寂,让我的心灵对未来充满想象和希望,对自己的前途有万千种打算。我们村里的孤儿,小四,此时也站在我身边,静立不语,我问他,你在想什么?他说,明天我将去工地找我的表哥,干些活挣些钱,建两间房,然后请人做媒娶一房媳妇。在全村人心目中,小四是个异类,他衣衫不整,口歪眼斜,整日流着口水,疯疯癫癫,每逢有月亮的夜晚,他常在村中的大路上痛哭,让心慈的妇女跟着流泪,让老人们叹息。这两句对话,时至如今,依然恍若眼前,他回答我时的神态也这样地栩栩如生。我至今感谢我接受的教育,它让我的命运比孤儿小四好上一千倍,同时,也让我比他痛苦一千倍。后来的一个秋天,我再次遇见小四的时候,他正在一个办丧事的人家帮忙,其实就是帮哭。哭,对于小四来说,是不需要酝酿情感的,隔了许多路都能听见小四在灵前扯着嗓子嚎叫。而我,却常常是坐在象这样寂静的夜色里,听着音乐,心情既平静又波浪起伏,反复折磨着自己的灵魂,不知道梦中的我今夜又将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