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数说北京的坏处,而不是它的好处,似乎更容易:体量大而无当,不人性化,沙尘暴,气候失常,老建筑消失殆尽,商业不发达,生活不方便,服务差,吃得粗糙,生活太贵,闲情逸致太少……
然而,正如北京的房地产界名人潘石屹所说:北京的房价是江西的6倍,可还是有这么多人愿意往北京跑。
说到底,一个城市的魅力也许就在它的不可替代性上,那些细小的,不经意的,甚至不可言说的种种,却构成了一个城市的魅力,使人眷恋不去,以致心甘情愿忍受诸般不如意,唠叨着,抱怨着,矛盾地、愉快地生活下去了。
异国小馆子
西班牙菜、意大利菜、日本菜、泰国菜……在上海或者广州的大酒店尽可以找到口味正宗的,但餐厅也带着大酒店的冰冷与豪华,说话都不会大声的,更不用说尽兴一醉了。只有北京有这么多的异国口味的小馆子,吃日本菜的牛屋,吃西班牙菜的斗牛士、阿仙蒂,吃泰国菜的金象苑,往往是在当地生活过的中国人回来开的。最吸引人的是那种小馆子的气氛,有点乱哄哄的,成群结队的外国人笑嘻嘻地进来了,坐下就脱外套,特别有吃家常菜的亲切感。人在放松的时候胃口总是好一点的,也比较愿意喝上两杯,这一点是大酒店永远不能及的。
名人沙龙
再没有哪个城市像北京聚起了这么多的各界名人,演艺明星、作家、IT名人、导演、艺术家……而且他们常去的地方是极有规律的,比如艺玛影视公司旁边的乡老坎饭馆,装修设计号称京城最酷的藏酷酒吧,时尚名人李东田开的东田造型的发型中心,你知道在哪里能遇见哪个名人,或者哪个名人圈子。这些地方就像不挂牌的名人沙龙。名人常去的地方并不一定贵,你我都去得起。比如三里屯酒吧南街有家芥末坊,又小又破,做出的牛肉面却一流,崔健、张元一帮人都爱半夜去吃。常常看见名人是一种乐趣,尤其是看见了又不动声色,一副“我见多了”的死相——这是北京人最拿手的。
处处星巴克
真好,口味被认为是“咖啡里的麦当劳”的星巴克终于扩张的速度也快赶上麦当劳了。以前只在丰联、国贸有那么有限的几家;现在,国贸、嘉里中心的一公里内就有3家。
有几个顾客会专业到挑剔星巴克的ESPRESSO不及小咖啡店的正宗呢?尤其是在这个本地商业相对迟钝的地方,你知道随时可以一头撞进星巴克,叹叹冷气,看看书,见见朋友,要一大杯加浓浓奶油的美式咖啡当下午茶,简直是一种欣慰。
司机的幽默感
拎着满满四五个购物袋从超市出来,吃力地扬手叫车。天杀的超市门口居然不许出租车停车,虽然那儿明明是一个大公共汽车站。10米外就有流动交警盯着呢。一辆又一辆空着的出租车过去了,不敢有一点停车的意思——一个司机在车里大笑着向你挥手、摇头,很无奈的样子。于是你也笑了,虽然还是要拎着东西吭哧吭哧地走出几十米,到能停车的地方。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有很多可气的地方:喜欢绕路,夏天不开冷气,不帮乘客拿行李,往窗外吐痰,把收音机开得大大地听评书,但是不包括这种幽默感。
三联书店
比起“三联韬奋购书中心”,三联书店其实是更适宜的名字,上下三层楼,大小适当。一层进门处是最新的书和三联推荐的书,几乎每周更新;二层的学术和文学书,却有许多是常销书,以前在别处错过的,还有希望在这儿找到。拼凑起来的垃圾书,封面粗俗的畅销书,出版社不知所谓的名著,一切让读书人感到刺眼的少之又少。对一个书店,坏书少和好书多是一样重要的。通往二层和地下一层的楼梯边,永远坐满了专心致志的读书人,而且永远不被打扰。一个城市得有一家这样的书店,有一家这样的书店就够了。
逝者
五道口卖盗版碟的小街拆了,生意还是继续做着;北大小东门的书店和咖啡店已经迁移了,要去万圣、“雕刻时光”得换地儿了;三里屯酒吧街一直嚷嚷着要拆,一直也没拆,朝阳公园新的酒吧已成气候了……对于在北京生活的年轻一代,值得凭吊的倒不是圆明园与美术馆东街22号,而是这些朝不保夕的小街,在他们最穷的时候,最苦闷的时候,对自己最没信心的时候带来过精神安慰的地方。因为都是民间自发兴起形成的,在地方规划之外民间建设,保不齐哪天一声令下,就会消失。在动荡的地方生活惯了,也不能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有得去的时候赶紧去,没得去的时候就留在记忆里吧。
北京男孩的声音
在北京长大的男孩,家里不一定是地道的北京人,不知道为什么,常常有一把异常好听的声音,温文、清朗、和悦,带一点点磁性,一点点内敛,一点点孩子气,真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如果只是通电话,脑中就会出现一个高、瘦、白皙、玉树临风的形象——当然,还是不证实的好,走遍天下美男不多。
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女孩,以后离开了,走到哪里,都会比较计较男人的声音,若是一把公鸭嗓这在南方太普遍了,长得再好也没用。
小剧场
几年下来,人艺的小剧场居然抢了大剧场的风头,也是不可思议。一开始,小剧场的随意性、娱乐性绝对是压倒一切的,那些有着强烈原创性、反叛性、透着北京人的幽默感、聪明劲儿的小剧场话剧给编者和观者都带来极大的愉悦,商业化了,刻意了,附庸风雅了都是以后的事。
小剧场只能是小剧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挪到大剧场里就完全变了味儿,简直不忍卒睹。小剧场的观众也是最不压抑的,听不出交响乐的好坏还看不出小剧场话剧的好坏吗不耐烦的时候立刻破口骂了,再牛B的导演也别想混过去。
美女如云
如果以在上海看美女的经验,以为在高级百货公司门口、中产阶级酒吧里就能等到美女,恐怕要失望。北京美女的最高水平也不体现在白领身上,这是和上海最大的差异。
在另外一些你完全想不到的场合,比如BEATLES新唱片的发片会上,《切.格瓦拉》开场前半小时的人艺小剧场的门口,那些分分钟为BEATLES和格瓦拉疯狂的女孩子才令人惊艳。她们有人有着小鹿般的长腿,梳着马尾,穿着男人的白T恤,有的化着最入时的酷妆,吊带衫和牛仔裤之间露出一截腰,但几乎个个都神情不羁,毫无脂粉气。她们身边的男人或许其貌不扬,但必定才华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