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20世纪德国最有创见的哲学家,他宣扬无神论存在主义,是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1927)中第一次提出了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这一称谓,并促使存在主义理论系统化、明确化。对于“人是如何存在”的问题,他指出,作为“存在”的人,面对的是“虚无”,孤独无依,永远陷于烦恼痛苦之中。他认为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同他的自下而上条件相脱节,面对着的是一个无法理解的世界,即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人永远只能忧虑和恐惧。正是忧虑和恐惧,才揭示人的真实存在。他提出,人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忧虑、恐惧使人通向存在,只有存在,才谈得上自我选择的自由,它与光明和快乐相联系。
*********************************************************
海德格的《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探究的中心問題是「What is the meaning of Being?」。海德格的所謂Being有它的特定意思。Being翻譯自德文的das Sein,是to be的意思。老師說這大草的Being可以理解為「有」,有些人則喜歡翻譯成「存有」。
「Being」和「存在物」並不相同。存在(existing) 物可以泛指所有佔據時空的東西,如一張桌子、一隻狗或某一個人。「Being」,卻是一種狀態。海德格認為,我們太過集中在個體事物(存在物)的特殊狀態上,如其特質、用途等,可是卻沒有注意所謂「有」(度)的狀態,認為「有」是理所當然;只有當我們面對如死亡等大變故,或見到壯麗的大自然景象時,Being的問題才會直逼到面前,我們才會問:為何有存在物,而不僅僅是無?Warum gibt es ? berhaupt Seiendes und vielmehr nichts?(Why there is Is, why not otherwise?)為何我會存在呢?這個世界為何會出現,而不是一片渾沌?
海德格的進路,其實很直觀,是直接從經驗出發。按我的理解,海德格所問的,其實就是「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裡的所謂意義,和功能、用途無關:一枝筆的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可以書寫,它的存在意義便是它的功能;但如果我問作為一個人的存在意義是什麼時,父母說我的存在意義便在於可以在將來供養他們,老闆說在於我可以令公司賺大錢,則我會覺得這些答案都很不足。我們要求一種超出功能的人生意義。而我們追索意義這件事本身,按海德格的說法,就是一種意識到「有」的樣態。海德格稱人的這種「有」的樣態為Dasein(人的存有)。按李天命的說法,「Dasein」其實就是「海德格給『人』的別名。」
海德格以Being-in-the-world來形容人的存有。他認為,人生活在世界的牽連之中,不是一種孤離的東西。每個人會將焦點放在某一些東西上但卻會無視別的一些與他沒有關係的東西。事物的意義因此是流動的,總是隨著他的目標/方向而轉移。每個人都有一個以他為主軸的世界。另一方面,人永遠不是孤立的,他總和別人在打交道。唐君毅將Dasein譯為「人生」,將Being-in-the-world譯為「人生在世」,雖有缺憾,卻能傳神。
海德格提出人的存有(即Dasein)有三種基本情態。在李天命著的《存在主義概論》中有清楚的描畫(第83頁,節錄):
人的存有有三種基本情態,事實性、存在性和墮落性。
(一)事實性
人與他的世界恒是在一。當我們一生下來,我們已經是一種被投擲在世界中的存在。沒有商量的餘地,我們會發覺自己已經處於一定的情境中,而這個情境並不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它早已經是這個樣子,我們亦只是赤裸裸地「在那裡」而已。存有中的一個存有,很多既成事實中一個事實。
(二)存在性
人的存在雖然有事實性,但除此以外,人又是他所能夠成的,即人又是他所可能的是的。一方面,人發現他是一種已被投擲在世界中的存有,另一方面,人又能夠體驗到自由和責任,從而改變他的世界。(人有種向外擲出去的特性,能投射出未來。)人的生命就是一種超越,朝著將來而行進,朝著開放的,充滿可能性的將來而行進。
(三)墮陷性
我們常不經不覺間被無關緊要的事物吸引開去。我們將自己的生命虛耗在無意義的事務上,在莫名其妙的追求上。我們只是機械地工作,玩樂,讓情緒控制著自己。Dasein這種墮陷,表示出人在他目前的事物中喪失了自己。他見一日過一日,只有現在,遺忘了將來,遺忘了他可能成為什麼的可能性。他沒有過去,目前的瑣事是他所關切的,過去的歷史是他所忘記的。
以上三點,分別對應了時間的三種模態:already-being-in-the-world、in-advance-of-the-world和being-concerned-with-things-encountered-in-the-world。
可惜的是,身邊的朋友大都是在墮陷之中,環境令人完全看不到將來有何幸福可言,信心變得何其奢侈。畢竟世界真的讓人好生失望。陷入第三種型態的人,海德格稱之為Das Man。Das Man在這在年代就成為人云亦云、羊群心理、隨波逐流、八卦的「一般人」,一種最容易找到的人種。
如老師所言,海德格的哲學,很像母親的訓勉話,只不過將之用哲學的語言重新說一次罷,但這不表示它是沒意義的。人被投擲到一個處境,只是一個開始,因為人懂得張望出去,展望未來。
有关海德格尔的网站 (in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