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推荐]意想不到的佛经 毗卢遮那佛咒
pool1989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5-02-21   

[推荐]意想不到的佛经 毗卢遮那佛咒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我要你们 幸福微笑......
pool1989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5-02-21   
lili军长哪里去了? (Wn'.|^%  
contractor找好了吗? l ;uEw  
给乖乖女换的石头楼梯换好了吗? XvdhPOMy  
q}jf&xUWzH  
记得lili与佛相当有缘,这贴也就送lili了吧~~~
我要你们 幸福微笑......
pool1989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05-02-22   
持诵经咒 |zMQe}R@%  
5h1j.t!  
  这是简易可行的最佳法门,无论贫富均能为之。但非有“信心”和“恒心”不可! *u }):8=&R  
  持诵经咒,要有诚心,亦要有信心,更要持之以恒,积月累年,不可中途而废。这样才有效果,持诵越久,效果越大。 FyEl@ }W  
  经咒是佛菩萨渡世之法船,持诵经咒即是上法船,可由此岸达彼岸。 (`xc3-,  
  经咒之法力是无形的,持诵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为他人持诵,久之亦可消除他人之罪孽,使他人获福。经咒之力,可以化解一切横祸凶灾,亦能消除疾厄痛苦,更能转化坎坷之滞运,成为坦顺之途。 pK4)>q  
  各种经咒,多数都有佛菩萨的誓愿,持诵的人只要虔诚专心,久而久之,自能感应,佛菩萨自会依照他自己所立的誓愿,来成就持诵人之所求。 B.?yHaMI[  
  经咒之法力是不可思议的,世人的运途种种阻滞,究其根源是造下了“恶因”之后的报应。而经咒之无穷法力则能够化解种种“恶因”的循环,因而自自然然就能将恶运转化为顺运。这是彻底根治的法门之一。 Li2)~4p><  
  持诵经咒的方法,最好是每日清晨漱洗后,焚香虔诚诵念。(在未有进食之前晕腥五浊之气未染,较为清净)。若家中有供奉神佛者,可在神位前焚香跪念,亦可选择一清净之地焚香跪念,但最好到附近佛堂去念。持诵之人暂勿吃牛肉狗肉(食牛犬肉,血口诵经,罪孽深重)。最宜每月朔望持斋,或每月十日持斋(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月小改加二十七)。或每月六日斋期(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月小改加二十八)。 =%L^!//c  
  持诵之人可自己选择一二种经咒作为长久奉持,不要贪多种。念时心静气和,双手合掌,垂目专心不要贪快,可小声念,亦可默念,自己一面静念,一面要静听,将自己所念一句一句听回心中,做到“出口、入耳、印心”。如此久之,咒力印心,速获感应。念完之后精神爽利,心中充满祥和之气,情绪特别开朗愉快。 ZeO>Ag^  
  注意念时要尽量排除杂念,初持诵之人,定力不足,杂念纷纷。要逐步训练自己,日久自能达到“心咒合一”。如果是“有口无心”或“口是心非”的念诵,喊破喉咙也不会得到丝毫效果的。 vF,l?cU~  
  经咒有《金刚经》、《阿弥陀经》、《心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地藏菩萨本愿经》、《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经》及《文昌帝君阴骘文》、《七佛灭罪真言》、《准提佛母神咒》、《往生咒》、《六字大明咒》等等,皆可选诵。 P*SXfb"HC  
W5 p}oN  
---------转自莲翰居士  J{y@ O  
J:5n/m^A  
DQ)SMqOotw  
积善立命(行善积德创造好命运) i ,'~Ds  
o;.-I[9h]  
  一个平常人,不能说没有胡思乱想的那颗意识心;既然有这一颗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阴阳气数束缚了;既被阴阳气数束缚,怎么可说没有数呢?虽说数一定有,但是只有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 oC [g  
  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他的命数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他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 dY,'6 JzC  
  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因为极恶的人,尽管他本来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成为贫贱短命。(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ezn>3?S  
  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从前各种诗书中所说,实在是的的确确,明明白白的好教训。佛经里说:一个人要求富贵就得富贵,要求儿女就得儿女,要求长寿就得长寿。 KJd;c.  
只要做善事,命就拘他不住了。因为说谎是佛家的大戒,那有佛菩萨还会乱说假话,欺骗人的呢? \ *2IU"R  
  六祖慧能大师说:所有各种的福田,都决定在各人的心里。福离不开心,心外没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只要从心里去求福,没有感应不到的! TO.NCO\x  
能向自己心里去求,那就不只是心内的道德仁义,可以求得,就是身外的功名富贵,也可以求到,所以叫做内外双得。换句话说,为了种福田而求仁求义,求福,求禄,是必有所得的。 $sJn: 8z  
一个人命里若有功名富贵,就是不求,也会得到;若是命里没有功名富贵,就算是用尽了方法,也求不到的。 luMNi^FQ  
  所以一个人,若不能自己检讨反省,而只是盲目地向外面追求名利福寿;但得到得不到,还是听天由命,自己毫无把握。这就合了孟子所说,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的两句话了。 RA6D dqT~  
  要知道纵然得到,究竟还是命里本来就有的,并不是自己求的效验,所以可以求到的,才去求,求不到的,就不必去乱求。 HIF] c  
  倘若你一定要求,那不但身外的功名富贵求不到,而且因为过份的乱求,过份的贪得,为求而不择手段,那就把心里本来有的道德仁义,也都失掉了,那岂不是内外双失么?所以乱求是毫无益处的。(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VV  
  当知有福没福,都是由心造的。有智慧的人,晓得这都是自作自受;糊涂的人,就都推到命运头上去了。 B:4u 2/!5  
  譬如这个世上能够拥有千金产业的,一定是享有千金福报的人;能够拥有一百金产业的,一定是享有一百金福报的人;应该饿死的,一定是应该受饿死报应的人。比如说善人积德,上天就加多他应受的福。恶人造孽,上天就加多他应得的祸。上天不过就他本来的质地上,加重一些罢了,并没有一丝毫别的意思。 xn"g_2Hi  
  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对人和气慈悲,一定要替人包含一切,而且要爱惜自己的精神。从前的一切一切,譬如昨日,已经死了;以后的一切一切,譬如今日,刚刚出生;能够做到这样,就是你重新再生了一个义理道德的生命了。我们这个血肉之躯,尚且还有一定的的数;而义理的、道德的生命,那有不能感动上天的道理?书经太甲篇上面说道:上天降给你的灾害,或者可以避开;而自己若是做了孽,就要受到报应,不能愉快心安地活在世间上了。  89paR[  
  诗经上也讲:人应该时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不合天道。很多福报,不用求,自然就会有了。因此,求祸求福,全在自己。 Vr*t~ M>  
只要将本来就有的道德天性,扩充起来,尽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积一些阴德,这是你自己所造的福,别人要抢也抢不去,那有可能享受不到呢?  51j  
易经上也有为一些宅心仁厚、有道德的人打算,要往吉祥的那一方去,要避开凶险的人,凶险的事,凶险的地方。 Cv|:.y  
  如果说命运是一定不能改变的,那末吉祥又何处可以趋,凶险又那里可以避免呢?易经开头第一章就说:经常行善的家庭,必定会有多余的福报,传给子孙。(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ew(6;}+^/  
')BQ 0sg  
本文选自《了凡四训》 <LJ$GiU  
sR6 (8  
ld $`5!Z  
积善之方 +3C S3fTq  
URAipLvN  
  凡是有财有势的人要立些功德,比平常人来得容易,但是容易做,却不肯做,那就叫做自暴自弃了;而没钱没势的穷人,要做些福,都会有很大的因难,难做到而能做到,这才真是可贵啊!我们为人处事,应该遇到机缘,就去做救济众人的事。不过救济众人,也不是容易的事,救济众人的种类很多,简单的说,它的重要项目大约有十种: Y'-Lt5SCS  
6voK{C4J  
第一、是与人为善。看到别人有一点善心,我就帮他,使他善心增长。别人做善事,力量不够,做不成功,我就帮他,使他做成功,这都是与人为善。 CqoL5qt  
4g 1h:I/  
第二、是爱敬存心。就是对比我学问好,年纪大,辈份高的人,都应该心存敬重。而对比我年纪小,辈份低,景况差的人,都该要心存爱护。 k=@Q#=;*[W  
j- A|\:   
第三、是成人之美。譬如一个人,要做件好事,尚未决定,则应该劝他尽心尽力去做。别人做善事时,遇到了阻碍;不能成功,应想方法,指引他,劝导他使得他成功;而不可生嫉妒心去破坏他。 ?]t8$^m,;  
7,1idY%cy  
第四、是劝人为善。碰到做恶的人,要劝他做恶绝对有苦报,恶事万万做不得。碰到不肯为善,或只肯做些小善的人,就要劝他行善绝对有好报,善事不但要做,而且还要做得多。做得大。 tT7$2 9  
` G'V9Xs(  
第五、是救人危急。一般人大多喜欢锦上添花,而缺乏雪中送炭的精神;而当遇到他人最危险、最困难、最紧急的关头,能及时向他伸出援手,拉他一把,出钱出力帮他解决危急困境,可以说是功德无量,但是不可以引以为傲! Z8 T{Xw6%  
Ur`v*LT}~  
第六、是兴建大利。有大利益的事情,自然要有大力量的人,才能做到,一个人既然有大力量,自然应该做些大利益的事情,以利益大众。例如,修筑水利系统、救济大灾害等等。但是没有大力量的人,也可以做到的。譬如,发现河堤上有个小洞,水从洞里冒出,只要用些泥土、小石,将小洞塞住,这堤防就可以保住,而防止了水灾的发生。事情虽然小,但这种功效也是不可忽视的。 g@QpqrT  
c:0$ M w=  
第七、是舍财作福。世人的心总爱钱财,求财都来不及,还愿意去舍财济助他人吗?因此,能舍财去消除别人的灾难,解决他人的危急,对一个常人而言,已不简单,对穷人来说,则更加了不起。如按因果来讲,“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不得,舍不得,不舍就不得。”;做一分善事就会有一分福报,所以不必忧愁我们会因为舍财救人,而使自己的生活陷于绝路。 M(|gfsD  
5?b9[o+ D  
第八、是护持正法。这种法,就是指各种宗教的法。宗教有正,有邪,法也有正,有邪,邪教的邪法最害人心,自然应该禁止。而具有正知正见的佛法,是最容易劝导人心,挽回善良风俗的。若是有人破坏,一定要用全力保护维持,不可让他破坏。 rLwc=(|  
6"DvdJ0MB  
第九、是敬重尊长。凡是学问深,品德好,职位高,辈份大,年纪老的人,都称为尊长。自己都应该敬重,不可看轻他们。 a-3~HH  
#'T|,xIr-Q  
第十、是爱惜物命。凡是有性命的东西,虽然像蚂蚁那样小;也是有知觉的,晓得痛苦,并且也会贪生怕死,应该哀怜爱护它们。 BXdT;b"J(  
U| zW_dj  
本文选自《了凡四训》 1Jahu!c?  
rdb%/@.-  
+,MzD'(D  
几种简单易行可以做到的大善事。 SBEJ@&iB~  
R9W(MLe58  
   mK4a5H  
  第一个方法:放生。  en    
  放生是积德造福的好方法。 <ESAoY"RPN  
  放生不仅是给动物死里逃生机会,在冥冥中也为自己本身安排了一条“绝处逢生”之路。在消罪解孽和积善种福方面来说,其无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对于患有顽病怪疾,或求寿求子求健康之人士来说,“放生”更为重要。 J.-#:OZ  
  放生应注意的事项,如属于咸水的海鲜鱼类,则应该放回海中。如属于淡水的鱼类则应放到水塘中。鸟雀应到山林中去放。以使它们回到适应生活的大自然中去。 RwwKPE  
  放生宜选择鱼类、海龟或淡水龟、鸟雀、鹌鹑等。要常放,最好长期放。 iJYr?3nw;  
  放生并不须要花很多的钱,如果经济不富有的话,可用“积沙成塔”之方法,每日积蓄三元或五元,则每月亦可积到九十元至百五十元放生款,但要专款专用,要有恒心和信心。 O/k4W#  
vmoqsdZ/  
  第二个方法:吃素。 _ReQQti[  
  这又是一个简便的好方法,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视各人的职业和处境而异,亦视各人的意志及克服力之强弱而定。 9xWrz;tzo  
  吃素是慈悲心的体现,是简接或直接戒杀生,功德很大,而且医学证明素食对健康很有利。 %S^`/Snv"  
  吃素不一定是要终生吃素,可根据自己本身的处境来决定吃素的时间长短,有的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有的百日,有的半年,或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不等。 Dihk8qJ/6  
TX>;2S3q   
  第三个方法:直接施济孤贫;扶贫助学。 $*PyzLS  
  这个方法须付出财物,可量力而为,种无量之福。 982$d<0%  
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是亲自将善款交到孤贫者手中,捐善款时不要留下自己的姓名,施恩不图报,免得受惠者耿耿于怀,这是“无相布施”,功德更大。 #U1soZ7  
  善款之付出,可量力而为。只要种福者时时培养这种慈悲心,善款之多寡不拘,量力为之,则福德之功不可量矣。 D,hl+P{^K  
  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资助贫困生继续上学,舍财作福。 NlKnMgt~  
  亲自到当地市的希望工程办事处进行一对一指定结对捐助,助学款一般是几百元起,多多益善,少少无区,以后捐助人可以随时查询助学款落实情况和了解到受助人情况。 Ev()2 80  
  如果不放心可亲自到当地或邻近贫困地区,亲自把学费交给有需要资助的没法完成学业的贫困生所在学校财务科,你和受助人各保留一份收据,方便以后适时查询助学款落实情况。  &]euN~y  
  或者用手机(只限中国移动通信)发短信捐助: 1kpI?Plki  
  你若愿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捐出2或30元钱(每月上限60元),可写短信2或30,发送至8858,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代表所有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衷心感谢您! ;'h7 j*6  
   @ +7'0[y?  
  第四个方法:探访老人院。 < W?,n%  
  善款不拘多寡,量力自便,将善款全部买食品,如水果、饼干、奶粉、衣服棉被、日用品等,然后送到老人院,分给老人。 )S%mKdOm $  
  老人院(或安老院、护理院)里的老人,多数是六亲无靠,孤独无依,更不少是身患疾病的,内心的寂寞和悲哀是可想而知的。她(他)们需要亲情、温暖和照顾。由于人体筋骨气血的衰老退化,她(他)们手脚不灵活,行动、穿衣、饮食等种种不便。尤其是“护理院”里的老人,大多数是病人,穿衣参差不齐或倒翻,须人帮忙,饮水喝汤流出嘴角,流湿衫襟,须人照顾,尤其是心灵上的寂寞和悲哀,更加需要得到温暖的慰问。因此,探访慰问老人是无量的善德,可种无量之福田。 r[gV`khka  
  如果你有探访老人的经历,在分送礼品食物之时,见到她(他)们蹒跚前来,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食品,两眼噙着感动的泪花,面露笑容,有的迫不及待用颤抖的手剥开果皮,将果肉放进脱落牙齿的嘴巴里。目睹这些喜悦的镜头,在分享老人的欢乐之余,你将体会到自己的善举有多伟大! xH=&={  
HZ|6&9w e  
  第五个方法:探访孤儿院。 {[$p}#7Y  
  携带物品范围较广,食品、玩具、衣物、益智儿童读物等等,在探访时间内前往,分给孤儿。 !yxb<  
  孤儿们失去了父母的扶养,得不到普通儿童所拥有的母爱和家庭温暖,生下来就饱尝孤苦伶仃的辛酸,在童稚的心灵上受到了永难平复的创伤,他们的境遇是人生一大不幸。他们需要母爱般的怀抱,心灵上的安慰和良好的教育。 MT9a1 >  
  我们用一些物质上的布施,加上一颗“爱心”,使孤儿们得到心灵上所需要的温暖,在无形中已经种下了福因。 EU+sTe>  
  感受着孤儿们的欢笑和自己心灵上的快乐,不是种福的最好引证吗? C{c (K!  
{>z.y1  
  第六个方法:见义勇为,救死扶伤。 cq0jM;@d  
  通常在社会上都会见到贼人抢劫,打劫房屋,小偷扒钱包,发生火警、车祸……等等,机警地及时制止,大声呼救,引众人群起制止罪恶,尽快报警捉贼救灾,见到受伤人员上前救应,叫救护车……等,诸如此类救人危急事件我们伸出援手,帮人帮己,救人救己,则善功德无可限量矣。 {*|yU"  
Xbz}pAnj  
  第七个方法:慈善点击。 A$5T3j'  
  在网上偶然访问过这个“点击救灾民”的系列站点后,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打开计算机的第一件事就是参与这个活动,想到自己坐在电脑前不费多大力的每日点击一下鼠标已经为世界不知名的角落的几百个灾民提供了免费的食物,心里感到很欣慰。 #C +0m`   
  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来参与,对方采用了COOKIE,每台电脑每天最多只能有一次有效点击,多点无效,只有更多的人参与才能有更多的有效点击。   :>,d$f^tqE  
lj[Bd >  
  第八个方法:捐印经书善书。 xpV8_Gz;  
  经书善书是诸佛菩萨济世渡人、救苦消灾的苦海慈航。推动经书善书的传播流行,是宣扬诸佛菩萨的慈悲心肠,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因此,捐印经书善书是广种福田的最佳方法之一。 H1l' \  
  经书善书宣传因果报应规律,能抑制人类的作恶心理和行动,能使恶人循规蹈矩,使社会减少罪恶。又能鼓励人们增加友善的信念,互相让步和忍耐,增进社会祥和的气氛。[以上是转贴] ?XHJCp;f  
?FA:K0H?zl  
u%|VmM>  
$Ec;w ~e  
《了凡四训》大意 SQeQ"k|P%  
lu>>~vy6  
  明朝有一位改善命运的高手,姓袁名了凡,他以长期不断的行善积德,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后世尊崇的改善命运的圣哲。 i->sw#  
  袁了凡是明朝万历年间人,家住江南吴江地方。年少之时,家境清贫,习医谋食。有一次行到慈云寺内,遇到一位姓孔的长须老者,相貌不凡,飘飘欲仙,精于“皇极数”算命之术。于是袁先生请他回家,先以家人的八字请他算,果然灵验如神。又以自己的八字请他详批终身。 snyx$Qx(  
  孔术士一点也不含糊,算定袁先生明年县考童生,得第十四名,府考得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又算定某某年考取廪生,某年考取贡士,而且算定袁先生不能登科第,只可做三年小官,寿至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终于正寝,且无子息. toQn]MT  
  到了第二年,孔术士所算的三个考试全部应验。 7DI8r|~  
  又过了二十年之久,孔术士所算的种种吉凶又完全应验。 F/!C=nS  
  因此,袁先生深信人生进退祸福,都是命中的定数,丝毫不可勉强。从此不作任何妄想,一切任由命运安排。 =Xp 3UNXg  
  后来因事往南京栖霞山中,遇到一位高僧云谷禅师,为袁先生解说“善恶因果循环”之报应,又详细解说了“命由我造,福自己求”的改命原理,并且鼓励袁先生不要做“任由命运摆布”的凡夫。 P`"dj@1'  
  经过了云谷禅师的开导,袁先生大有所悟,下定决心创造自己新的命运。于是他先跪在佛前,将往日自己之罪过尽情发露,以至诚之心,一一忏悔。然后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并将自己所言行的善恶之事,每日登记起来。 U'\\(m|  
  不到两年,虽然三千善事未满,但已经中到举人,以前孔术士算定的命数已经不验了。但因袁先生未能严谨自持,所行之善事,有时将功抵过,故此经十年时间才完成三千善事,而袁先生也已经由举人中到进士,官任直隶宝坻县令之职。他已深深领悟到勤积善德之益处,于是又立誓许三千善行,以求子嗣,果然不到半年时间,生下一子。其妻袁夫人也非常贤淑,尽力助夫行善,或施济贫病,或买物放生。袁先生日日念经拜佛,广行善事,后来继续行善不停,而至万善。未有求寿而至七十四岁高龄。他的儿子袁天启也中到进士,官授广东省高要县令之职。 sST6_b  
  这就是袁了凡先生勇于反省自过,长期不停勤行善德,将原来先天“注定”的命运完全改变过来的圣绩,给予后世研究宿命哲理的人一个最大的启发。也说明了广行善事是可以创造自己新的命运![转贴] 6G(  k{S  
x[vX |oE!A  
v9<p@GY"\  
7 724,+2N  
转贴民间经典善书《太上感应篇》 ) QX9T  
04( h!@!g:  
Ad"::&&Wk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B^6P 6,  
`Q{k iy  
(人的祸福,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 -du+iOe?  
善恶的报应,就如同影子跟著身体一样;人到那里, Yux7kD\c  
影子也就跟随到那里,永远都不分离啊!) {_ #   
DF|qN X  
46 77uy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X@(>b{  
  [X-Q{c4  
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BFMM6-Ve  
  'n=FBu ^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Wmpj  
  E J 9A 4B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   `xtN+y F  
  r2Q"NVw  
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v!x=fjr<  
.D7\Hao  
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   vv3dr_l:  
  /O8'8sL5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   lFB Ka ,6  
  3{:d$- y  
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LW9$[H  
  !0w'S>e  
勿以恶为能,勿忍作残害;勿阴贼良善,勿暗侮君亲;   akNJL\b  
  .$q]<MK8  
勿慢其先生,勿叛其所事;勿诳诸无识,勿谤诸同学; d>(dSKx  
 ztTpMj  
勿虚诬诈伪,勿攻讦宗亲;勿刚强不仁,勿狠戾自用;   _ p?q/-[4  
  IlaH,J7n  
勿是非不当,勿向背乖宜;勿虐下取功,勿谄上希旨;   KR{kn[2|Q  
  sx/g5 ?zh  
勿受恩不感,勿念怨不休;勿轻蔑天民,勿扰乱国政;   0^.q5#A2  
  ? 56Zw"89  
勿赏及非义,勿刑及无辜;勿杀人取财,勿倾人取位;   SkK=VeD>8  
  :cOwTW?Fj  
勿诛降戮服,勿贬正排贤;勿凌孤逼寡,勿弃法受赂;   bT8BJY%+  
       UWu|w  
勿以直为曲,勿以曲为直;勿入轻为重,勿见杀加怒;   Vbwbc5m}  
  p}j{ <y  
勿知过不改,勿知善不为;勿自罪引他,勿壅塞方术;   ~:JKXa?  
  ^m5{:\ Xk  
勿讪谤圣贤,勿侵凌道德。勿射飞逐走,勿发蛰惊栖;   5B(|!Xq;I  
  0AaN  
勿填穴覆巢,勿伤胎破卵;勿愿人有失,勿毁人成功;   5Wn6a $^  
^c=@2#^\  
勿危人自安,勿减人自益;勿以恶易好,勿以私废公, x.d9mjLN8m  
js>6Du  
勿窃人之能,勿蔽人之善;勿形人之丑,勿讦人之私;   C&"8A\we  
  02SUyv(Mt  
勿耗人货财,勿离人骨肉;勿侵人所爱,勿助人为非;   ?"L>jr(  
      87*R#((  
勿逞志作威,勿辱人求胜;勿败人苗稼,勿破人婚姻;   @]cpPW-b  
    Tp9LBF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Jcy`:C\Ay  
/ {A]('t  
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D$j`+`  
MxCs0::w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U yw7  
(V | P6C  
勿暗侮君亲: FMR0?\jnT  
:}E*u^v K  
勿诳诸无识,勿谤诸同学: oVLz7Y[JE  
: \.v\.wm  
勿攻讦宗亲: MY0Wr%@#0  
{xOu*8J  
勿向背乖宜: MM^tk{2?.  
OnG!5b  
勿诛降戮服: <1hwXo  
1z8.wdWJ}  
勿入轻为重:  R z[-  
ZI5UQH/  
勿见杀加怒: /1O6;'8He  
7C&`i}/t  
勿壅塞方术: atPf527\`  
,x_g|J _Y  
勿发蛰惊栖: ;aD_^XY  
bjR&bIA:  
勿讦人之私: (=p}b:Z  
& ??)gMM[  
勿毁人称直,勿骂神称正: Y}4dW'  
I{M2nQi  
勿指天地以证鄙怀,勿引神明而鉴猥事: 1pcSfN:"1  
F9d][ P@@  
勿力上施设: A^g81s.5  
!'+t)h9^  
勿秽食餧人: D-[0^  
mNV4"lNR  
勿短尺狭度,勿轻秤小升: &*0!${ B  
X-t4irZ)  
勿跳食跳人: X.JB&~/rO  
[TNYPA> {  
勿晦腊歌舞,勿朔旦号怒: bf}r8$,  
O *jNeYA  
勿八节行刑: `5>IvrzXrK  
C@KYg/nYw  
勿唾流星,勿指虹霓,勿辄指三光,勿久视日月: | WDX@Q  
Bw{W-&$o  
勿春月燎猎: RzyEA3L'  
  V,2O `D%  
勿苟富而骄,勿苟免无耻;勿认恩推过,勿嫁祸卖恶; }}ogdq  
u_mm*o~)g  
勿沽买虚誉,勿包贮险心;勿挫人所长,勿护己所短;   =r GkM.^  
  ~>{<r{H"S  
《文昌帝君阴骘文》 S-v9z:M3  
|px4a"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剪碍道之荆棘,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赀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X_=oJi|:  
  8l?]UFM>C  
勿乘威迫胁,勿纵暴杀伤;勿无故剪裁,勿非礼烹宰; ."3 J;j  
jP+4'O!s[  
勿散弃五縠,勿劳扰众生;勿破人之家,取其财宝;   4$_8#w B1&  
  /AWHG._  
勿决水放火,以害民居;勿紊乱规模,以败人功; "b2Mk-qP  
u D . 0?*_  
勿损人器物,以穷人用。勿见他荣贵,愿他流贬;   89WuxCFS  
  ==IL63  
勿见他富有,愿他破散;勿见她色美,起心私之; ^\x PF5  
2wu 5`Z[E  
勿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勿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b cOX/  
  V @8X .R>  
勿见他失便,便说他过;勿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勿见他材能可称而抑之。 1P6~IZVN  
F@?QVdY1q7  
勿埋蛊厌人,勿用药杀树;勿恚怒师傅,勿抵触父兄;   \f._I+gJ  
  0{Tf;a<  
勿强取强求,勿好侵好夺;勿掳掠致富,勿巧诈求迁;   ]ImS@!Ajjx  
  1AhL-Lj  
勿赏罚不平,勿逸乐过节;勿苛虐其下,勿恐吓于他; |rNm_L2  
J\2F%kBej?  
勿怨天尤人,勿呵风骂雨;勿斗合争讼,勿妄逐朋党;   4,)=r3;&!  
  bk5~t'  
勿用妻妾语,勿违父母训;勿得新忘故,勿口是心非; N\H(AzMw  
W[YcYa_tQ  
勿贪冒于财,勿欺罔其上;勿造作恶语,勿谗毁平人;   dLjT^ 9  
  m  81\cg  
勿毁人称直,勿骂神称正;勿弃顺效逆,勿背亲向疏; I</Nmgf  
+LrW#K;  
勿指天地以证鄙怀,勿引神明而鉴猥事。勿施与后悔,勿假借不还;   !3Pl]S~6!  
  R4{}ZT  
勿分外营求,勿力上施设;勿淫欲过度,勿心毒貌慈; }P^n /  
sz}Nal$AC  
勿秽食餧人,勿左道惑众;勿短尺狭度,勿轻秤小升;   fV[xv4D.  
  p-ry{"XA  
勿以伪杂真,勿采取奸利;勿压良为贱,勿谩蓦愚人; _&yQW&vH#  
&9^c-;Vs  
勿贪婪无厌,勿咒诅求直。勿嗜酒悖乱,勿骨肉忿争;   :?lSa6de  
  k"AY7vq@!P  
勿男不忠良,勿女不柔顺;勿不和其室,勿不敬其夫; `7'(U)x,F  
^GL0|G=(1  
勿每好矜夸,勿当行妒忌;勿无行于妻子,勿失礼于舅姑;   hI/p9 `w  
  QI!:+8  
e _, _:|t  
  g |2D(J  
毗卢遮那佛即是法身佛,佛有三身,第一是法身,清净法身,犹如虚空,圆满周遍,十方世界。毗卢遮那意译为遍一切处。第二是报身佛即是卢舍那佛,是佛智慧积聚,是惑尽智满之意。第三是化身是佛功德积聚,有无量无边之功德。能以妙观察智,观机施教,随类现化,普度众生。 bXtA4O  
在《华严经》中有说:“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华藏玄门,地一真法界的大总持法门。是如来藏心的妙庄严海。众生皆有佛性,也一定能成佛,将来必定证得同一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V1(eebi|  
  .}j @(D  
H#6J7\xcS  
  i3f/ {D/  
勿轻慢先灵,勿违逆上命;勿作为无益,勿怀挟外心; #He:p$43  
/>]/At  
勿自咒咒他,勿偏憎偏爱;勿越井越灶,勿跳食跳人;   ,m0=zH4+:  
  mD|<qsY)  
勿损子堕胎,勿行多隐僻;勿晦腊歌舞,勿朔旦号怒; S$V'_  
v^KJU +  
勿对北涕唾及溺,勿对灶吟咏及哭;勿又以灶火烧香,勿秽柴作食;   KX*e2 /0  
  `.><$F  
勿夜起裸露,勿八节行刑;勿唾流星,勿指虹霓;   R$PiF1ffj  
  zu*h9}  
勿辄指三光,勿久视日月;勿春月燎猎,勿对北恶骂,勿无故杀龟打蛇…   .]8 Jeb  
  1no$|n#  
南无阿弥陀佛! ^QXUiXzl  
P^&+ehp  
--溧阳佛教协会一居士   c bS8~Xmj  
  ?5Lom#^  
vn|X,1o  
R|tjvp-[}  
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 q!Nwf XJM  
1OJ:Vy}n  
(还有许多利用自己的威势而横取他人钱财的,也多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和家人在计算;然而司命之神,也正在计算他的妻子和家人,以报应他的贪恶,使得罪报能够相当。若是渐渐到了恶贯满盈寿命尽了的时候,自身也就不免死丧;若是幸而罪恶稍轻,尚不至于死丧,就会有水灾火灾、盗贼偷抢、遗失器物、疾病医药、口舌官司等等许多的祸事发生,以当原来妄取他人钱财的总数。)   &0Nd9%>  
  NH|v`rO  
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 *6k (xL  
GT'%HmQI  
又有冤枉而杀人的,就像换刀相杀一样啊! 6`EyzB%.$  
6~D:O?2  
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rJZ-/]Xf!6  
l1YyZ^Z  
凡是贪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像是去吃那屋漏水浸到的肉,去喝那鸩鸟毛浸过的酒一样;这种的漏脯鸩酒都是含有剧毒,不但不能够获得暂时的醉饱,而且死期也马上就到了啊!   M~3(4 ,  
  ]%NCKOM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y5l4H8{h}  
' Bdvqq  
这个心起了善念,善虽然还没有去做,就已经感动了吉神,跟随著护卫,希望他善行圆满而多方的赐福;或是心中起了恶念,恶虽然还没有去做,就已经感动了凶神,跟随著监察,等待他恶贯满盈而多方的降祸。   @ /c{gD  
  {K:/(\  
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悔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8B\,*JGY2  
[?;oiEe.|  
若是有人曾经做过恶事,后来自己忏悔改过,并且必须要断除一切的恶事,奉行一切的善事,这样行之久久,必定就能够获得吉祥喜庆,也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啊!   =(zk-J<nY  
  {>5c,L$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b$g.">:$  
en#W<"_"  
所以勉励力行众善的吉人,因为他的语言善,视善,行为善,在一天之中,就有了三件的善行;等到三年满了,他的善行也就圆满了;上天必定会赐福给他,增长他的寿命;而常做诸恶的凶人,因为他的语言恶、视恶,行为恶;在一天之中,就做了三件的恶行;等到三年满了,他所造的恶也到了恶贯满盈的时候,上天必定会降祸于他,减除他的寿命啊!所以人为什么不肯勉励力行众善,以转祸为福呢?
我要你们 幸福微笑......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