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四大利益集团 )iYxt:(,
syaPpM
Q-
[转贴 2005-06-17 17:45:57 ] 发表者: 可可了了 {u#;?u=|
H."EUcE{
普通获益者集团的人数在减少利益受损集团的人数在迅速增加如果多数人的利益受损改革便非常难以推进如何增加中间阶层的人数是关键问题 ~]nSSD)\
j@SQ~AS
经济学的核心是解决效率问题,社会学的核心是要解决公平问题。经济学强调提高效率,但效率提高的同时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这样社会学就来解决这些问题,核心是要实现社会公平。公平本身也与效率有关。社会资源分配如果太不公平,就会影响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7bV#JP
W3MU1gl6k{
改革开放至今,从社会集团利益角度来看,原来的社会分层结构全都变了。时代我们讲“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 " 这些基本社会群体,如果今天还用这个群体结构的框架去分析,肯定有很大问题,因为现在每个群体都大大分化了。比如农民这个群体,里面也有很多百万富翁,知识分子这个群体近来分化也很厉害。所以笔者试着从改革以来利益结构变迁的角度,把社会群体分成这样 4 个利益集团 : Dp)=0<$y
M luVx'
第一个集团 : 特殊获利者集团 KwPOO{4]g
Tk5W'p|6f
这个集团在改革 20 年中是获利最大的,比如民营企业家、老板、经理、各种工程的承包人、市场上的各种经纪人、歌星影星等明星,以及与外资、外企结合的外企层等等。 /atW8 `&
l)Crc-:}4j
改革早期的那些“万元户 " 现在已经从这个集团退出去了,现在这个集团里主要是大企业主、外资企业的雇员,都是些获利很大的人,收入水平相当高。 VU&7
P/\f%
/ro=?QYb
从 8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这个集团的心态还算稳定,但是现在这个集团感到了制度环境对他们的威胁,离散倾向很重,这是很奇怪的现象。这个集团在这场体制变迁中获利最大,本应在改革中动力最强,但是他们现在对改革存有很大疑虑,不少人手里都有外国护照,一旦有什么问题,他们马上就出去。 @\f^0^G
thifRd$4
当然这也与产权明晰有关,产权不明晰时,他可能还感到有自己的利益和动力在里面,一旦明晰了,倘若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证,离散倾向就更严重。 ] lr
Wgm
,n3a
gkPO>
这个利益集团也包括国企的老总们。表面看,国企老总的收入相对是低的。为此老总们的抱怨很多,褚时健的例子比较典型,这个集团本来对改革的贡献很大,但没有得到法律认可的回报。所以这个集团一方面获得了很大利益。另一方面也对现状不满。 4lKq{X
5<
"Y~:|?(@-
第二个集团 : 普通获益者集团 Dey<OE&
wVEm:/;z&
过去的研究证明,这个集团非常大,它包括各个阶层的人,其中有一般干部、一般工人、农民、职工等。笔者在 1996 年做过一个问卷调查,让被调查者比较从 1986 年到 1996 年的生活水平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结果城市居民中 83.6 %的人填答“上升很多 " 和“上升一些 " ,农村居民中 88.7 %的人填答“上升很多”和“上升一些”,填答“下降 " 和“较大下降”的比例很低。与此同时,在东欧做同样的调查,所得数据却完全相反。可见那时中国有一个很大的普通获益者集团。 (oEC6F
";3zXk[#
1995 、 1996 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普通获益者集团的利益开始受损,收入增长开始停滞,很大一部分人开始从此集团退出去。本人 1994 年的调查还能证明,绝大部分国企职工还是属于普通获益者集团的,但是 1995 、 1996 年以后的调查却证明,很大一批国企职工开始从这个集团中分离出去,进入了下面的一个集团 : “利益相对受损集团”。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运行出现危机,经营不景气愈来愈严重,突出的表现就是出现了大批失业下岗职工。 ioYGZ%RG#
xx#zN0I>-y
随着失业下岗问题的严重,普通获益者集团中一个大的群体落入下面第三个集团,其表现之一是在流行语言中,“职工层”“工薪层”成了低收入层的代名词。此种变化也是影响今天市场销售、造成市场不景气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sj HrPs e
X*{2[+<o
80 年代中期以前,社会的最主要消费群体是城镇的职工阶层。职工阶层是当时票证制度的主要获益者,他们从城镇或单位获得各种票证,手持票证到市场上积极地购买各种消费品,特别是大件耐用消费品。而今天,这个集团由于经济地位的衰落已经不能积极地消费了,这是很值得忧虑的。 w8U&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