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海外独生军团”大揭短
走在西方国家的街头,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稚嫩的中国脸庞。他们是出国热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暂且将他们称作“海外独生军团”。
这些80年代出生的留学生,基本上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他们有高中毕业证书,没有接受(或仅仅接受很短期的)高等教育便依靠家中的支持,跨出了国门。20出头的年纪,在老外看来,他们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人,而在中国父母眼中,他们还是毫无社会经验的孩子。
一下子“飞出牢笼”,“海外独生军团”能不能适应国外的种种不同?从笔者碰到的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例来看,他们其实还是很让人捏一把汗的。
症状一:我总是有理
“海外独生军团”的孩子们在国内一般都“凡事不操心,凡事不动手”。一旦跨出国门,面对挫折,他们很少想到是不是自己能力欠缺,总认为自己有理。
小雷有一天双眼红红地找到我说,“我不干了,什幺破工作啊!”我连忙问她怎幺了。她嘟囔半天终于道出原委。原来,小雷来法国留学1年了,过了初级语言关后,便在一家鞋店打工。这一天,店里来了位夫人,东挑西选看中了一双男式军靴。她问营业员小雷,军靴是不是牛皮的。小雷随口说道“是”。夫人又问,那鞋里子呢?“也是。”鞋底呢,夫人又问到,“不知道。”不知道?这位夫人说,那你帮我问问吧,这是给我儿子的礼物。小雷说她当时不太高兴,怎幺老问不完啊?于是就说,“鞋上有说明,你自己看吧!”这一下,可惹恼了法国夫人,立刻告到老板那里,说她态度不好。可小雷却眼泪涟涟地说自己很委屈,我问那老板怎幺说。“老板?当然不向着我了!还说我应该知道。一生气,我当时就把老板给炒了!”
小雷显然还沉浸在气愤中,嘟囔着:法国人就是坏!怎幺那幺苛刻!在国内,谁能这样对待我啊?
谁能这样对待你?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这样对待你,因为这是你的工作!这也就是老板雇佣你的原因!然而看看小雷不服气的模样,我打消了“教育”她的念头。生活会告诉她很多的,我想。
一位在家中被视为“公主”的留学生在一次和同学发生争执后,居然蛮横地说:得罪我就是得罪整个中国!你等着瞧,回国让我爸来收拾你!真是霸道。原来,她的局级干部的父亲平时在国内就经常“罩”着她,于是她便“不知天外有天”。只是不知道有一天,她若是和法国同学发生了争执后,是不是也会如此“教训”对方呢?而对方又能不能理解呢?
症状二:应变能力差
有一种说法:考不上大学(或是好大学)的才出国!不能说这种说法绝对有道理。但就我所遇到的一些事例表明,“海外独生军团”中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人基础知识不牢固、外语能力不高、应变力也不强。
5月的一天,我到机场送一位朋友回国。朋友办完手续入关后,我转身准备离开。就在这时,听见有人叫我。赶忙四下张望,看见不远处,小文急急忙忙地向我跑来,旁边还有一个和她年纪相仿的男孩。
我有些奇怪,前一天晚上我还接到小文的告别电话,说是第二天下午乘德国航班回国。按时间推算,此时她应该已经在天上飞了近3个小时,怎幺回事?这时,小文跑到我的面前,不待我问便着急地说道:“我们找不着飞机了!”说着,眼圈就红了。
原来,小文和同行的男生中午办完登机牌后,在免税店里溜达了一会儿,便向登机口走去。可等上了飞机,两人被告之所登飞机开往柏林,并不是他们要去的北京。他们刚来法国3个月不到,法语不太听得懂,而在国内,他们也没好好学英语。结果,德航工作人员用英、法两种语言说了一大通,两人只明白是上错了飞机,至于该到哪里找飞中国的班机,他们就听不懂了。
顾不上多说,我赶忙带着他们向汉莎航空公司办事处跑去。待我大概解释了一下发生的事情,那位汉莎公司的办事人员、一位金发碧眼的小伙子睁大眼睛,问道:“你的两位朋友有发音障碍吗?”发音障碍?我突然反应过来,回答道:“他们会说话,但只是中国话。”这位小伙子紧皱着双眉,边摇头边说着,“不可思议!耽误了3个小时,这两个年轻人!”他赶紧查询小文的航班。大约2分钟以后,他抬起头来,对我说,“很抱歉,由于你两位朋友的迟到,飞机延误近1个小时才起飞。不过,他们的行李被留下了。”“那他们今天还能走吗?”小伙子说他得联系一下,说着进屋去打电话。
趁这会儿工夫,我向小文他们翻译了刚才的对话,两个人不好意思地低着头,只挤出一句,“你生活在法国,居然还能说英语。多好啊!”我吃惊之余,只好问道:从初中开始英语不就是必修课吗?
终于,小伙子出来了,告诉我们可以联系到2小时后起飞的中国航班。听到这个消息,小文长出了一口气。待两人重新办好登机手续,他们已经在戴高乐机场延误了整整4个小时!
症状三:永远认为自己是孩子
“海外独生军团”的心理普遍比较幼稚。
在西方社会,一名18岁的年轻人很少有愿意留住在父母家中的。他们大都外出租房,经济上独立,遇到事情自行解决,或找朋友解决,很少依赖父母。20岁的年纪,你很难自称是个小孩,别人也不会把你当孩子看,不然就是对你的不尊重。这一点,从他们的称谓上体现得最明显:除非在家族亲属间,如果碰到父母的朋友或是同事,西方人不会像中国父母一样对孩子说,“快,叫叔叔(阿姨)!”让孩子在心里有一种“我是小辈儿”的意识。西方孩子在称呼父母、朋友和同事时,大多只是在他们的名字前面加上“先生”或是“夫人”,以表尊重。称呼者和被称呼者均没有感到什幺不自然。
不要小看这例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它使中国的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个很难打破的“孩童心理”。
不少出国的留学生,连学历证明等文件的公证程序都不清楚。家长们觉得出国留学是孩子的事,而做留学准备工作则是家长的活。于是,家长们代劳了。可仔细想想,你的孩子如果连一些基本的独立办事能力都没有,又如何能适应国外生活呢?
症状四:除了专业知识,什幺知识都“恶补”
如果说,挣脱家长束缚的年轻留学生刚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时,表现得还比较好奇和含蓄的话,随后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连西方人都瞠目结舌的。
首先是性。
我曾采访过一批20名由中介介绍过去的学生,到法国一周之内,就自动分为10对“速配”。其成功率之高,连《非常男女》、《玫瑰之约》一类知名速配节目都望其项背!学校老师在出游前经常会善意地提醒学生,尤其是男孩子们要带好避孕套,以防“后患”。中国留学生一听,便认定这是老师的鼓励,便赶快找班上的女同学,准备体验一把。还有的外国老师说,学外语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外国女(男)朋友,便有留学生把它当成了“金科玉律”。但对于因性解放带来的性病泛滥,特别是艾滋病,可能很多小留学生都没有防备意识。
第二是吸烟。
都说年轻人学东西快,此话不假。留学生们一出国,看到新鲜的事物就赶紧学。一时间,男女孩儿以吸烟为时尚。笔者做过一个小规模的统计,在20名留学生中,15名有过吸烟经历。其中除3人出国前就尝试过吸烟外,其余12人都是出国后出于赶时髦的心理学的。在国外,一包烟的价格是国内的二三倍。如果仅仅是吸烟还好,更可怕的是吸毒。虽然目前涉足吸毒的中国留学生很少,但在允许吸食大麻的国家(如荷兰)及其周边国家,中国留学生能不能控制自己呢?
症状五:缺乏自制能力
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工作的乔先生说,最近几年,自费留学生越来越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缺乏相应的自制能力。这些“体制外学生”往往较难管理,毫无疑问,他们的状况令人担忧。接着,乔老师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对中国知识分子父母举债30万人民币送一子一女出国。然而现在,两个人一个在精神病医院,一个在监狱,父母则在赶往巴黎的路上。起因是女孩到法国留学后和一名有家室的餐馆老板发生性关系,并染上了性病回国治疗。当她再次回法国后,提出和餐馆老板结婚,对方不同意,女孩一激动,动手伤了人并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女孩的哥哥见妹妹出去两天未归,便到使馆请求援助。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向法国警察局报案后,他喝下一瓶酒,冲动之余到餐馆找到老板理论,没有达成协议,男孩朝对方连刺6刀,被送进了警察局。
其实,早在女孩回国治病时,她的父母便发现她神思恍惚,可“盼女成凤”心太切的父母还是把她送回了法国。就此,一出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发生了。说到这里,乔老师叹息:如果做父母的多多注意子女的身心发展就好了! (申江服务导报)
申江服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