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IW H9P7 记者:周标 方宜山
N':d
T d5LL(
" c_ 1. 沈阳军区某装甲团取消“豆腐块” [ dVRVm0N J72kjj&C 近日,根据上级通知精神,沈阳军区某装甲团将内务设置中关于床铺设置的内容重新进行了规范。新规范中要求,
军被由折叠改为平铺,床上物品铺放整齐有序,
由下至上依次为床垫、皮褥子、褥子、被子、军毯。中国军营里特有的““豆腐块”在这个团里见不着了。
)hA)`hL
F W6*5e{ 这项新规定引起该团官兵的热烈反响,他们充分利用早上不需要叠被子而省出的时间学习、锻炼。该团政委告诉笔者:“叠被子这一内务从我军建军一直延续到现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如今实行改革,被子不叠了,但传统精神不能丢。我们将引导官兵把以往对待被子的认真态度和标准运用在其他工作中,将叠被子的韧劲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运用到学习和训练中来。”
` NvJ ]mO7O+ H8qAj J]*?_>"#8 很多人对于人民军队的第一印象,就来自被叠得像豆腐块一样棱角分明的被子。而这个小小的被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内务工作中的普通的环节。能不能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已经成为一名合格军人区别于老百姓的重要标志。而“豆腐块”中所体现出的严谨、整齐划一的作风,已经化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一批批走进军营的军人,并伴随他们的军旅生涯。
@q" #.?>s
5&U?\YNLa 沈阳军区某装甲团的内务改革引起了我们对叠被子这一小小举动的关注:把军被叠成“豆腐块”的规定源于何时?“豆腐块”中包含了哪些精神内涵?将被子叠成“豆腐块”的要求对中国军人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为此,本报军事周刊的记者采访了军事科学院政工研究所副所长公方彬。
JHVesX >Cr'dKZ} 问:公副所长,您是哪年当的兵?
<
M3&\ ~m7?:(/lb 答:我是1980年底进的部队,到现在当兵已经26年了。
a=^>A1= ^''3}<Ep 问:您第一次走进军营,看到叠得像“豆腐块”一样的被子有什么感觉?
g31\7\)Ir h5H#xoCXp 答:我在当兵以前从来没进过军营,第一次进营房看到什么都觉得很新鲜,其中,“豆腐块”给我的印象最深,我当时觉得它体现了军人身上那种整齐划一的作风。
zv\T ;_ pEGHW; g7LS kvt"7;( 问:在当新兵的时候,您学习叠被子顺利吗?您每天早上需要花多长时间能把被子叠成标准的“豆腐块”?对这项要求,您开始有没有过抱怨和不理解?后来,您是怎么样慢慢适应的?
ZoKX ao .)=j~}\ 答:当新兵的时候,我为了叠被子没少吃苦头。我的被子本身不太好叠,而且我学得比别人慢,所以班长就总是盯着我看。他越盯着我,我越觉得紧张。
cC`PmDGq j =b-Y 开始的时候,我确实不太理解,觉得在叠被子上花那么多时间没必要。如果遇到内务评比,我早上就要用将近20分钟来叠被子。我当时觉得,这些时间用在看书和学习上不行吗?打仗靠的是技术又不是靠叠被子。
l)
)Cvre+ R?,XSJ 后来我逐渐感觉到,军人最重要的就是统一,就是步调一致。你就是要去遵守这种规则,无论这个规则是否完全合理,在它没取消之前,你就是要按照规则去办。叠被子这件事给我的影响很大,也可以说,它成了我的“军营第一课”。
i'Q 4touy ( v=Z$#l 问:公副所长,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沈阳军区某装甲团对内务设置中关于床铺设置的内容重新进行了规范,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取消了原来把军被叠成“豆腐块”的规定,把军被由折叠改为平铺。据您了解,要求把军被叠成“豆腐块”的规定源于什么时候?当时,出台这项规定的初衷是什么?
+JFE\>O :?gk=JH: 6x_D0j%^] 7}e{&\0=l 答:首先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军队特有的以叠“方块”被子为基本内容的内务整理,并非由《内务条令》所规范,被子的折叠方式和标准,也没有全军统一的规范。可以说,叠“方块”被是一种建立于传统基础上的、由部队经验和习惯构成的做法。换句话说,这种做法虽然全军通行,具有相当的刚性特征,但却非条令条例所规范的内容。
CM%;r5 TbR
Ee;1 我们从老军人那里得知,叠被子是战争年代延续下来的一种做法。之所以能够持久坚持下来,甚至化为一种特有的传统,就在于这种将被子折叠起来的方式有利于执行紧急任务,
特别是采取宽三长四的折叠方式,便于折叠和捆扎,能很好地保证背包带不脱落,有利于行军打仗。
`Yu4h+T ^w}BXVn 至于发展到今天的在实用基础上的美观,甚至走到追求极致的程度,大概是上世纪60年代后的事情。当时曾经开展了一个全军学习空军内务卫生的活动,各单位到当时被誉为亚洲最干净的营区的空军大院参观学习,而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叠被子。再后来,这种内务整理、评比便逐渐被作为一种部队基层管理、基层建设的基本内容保留下来,以至发展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FVHR { r8H5X 问:您提到向班长学习怎么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成为您军旅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课。我想,对于无数的普通战士而言,同样是如此。以您自己的经历以及您从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几十年的实践来看,“豆腐块”这一课的意义是什么?
0_map z a*@4W3;7 答: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一个社会青年走到军营中来,并不是因为他穿上了那套国防绿,即证明着他已经成为合格的军人。能够穿上军装,所证明的只是他在法律范围内具备了穿军装的权利和义务。要保证其转变成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很好地履行使命的军人,还需要一个必要的过程。
<m?/yREK2 8nRxx`U\q ~c
GH+M@ y"0!7^ 如何才能实现一个普通社会青年向肩负崇高使命的军人的转变呢?我认为将一代代老军人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军魂接受下来很重要,将一代代老军人以智慧和劳动创立的军人行为规范继承下来也很重要。这其中就包括从军第一课:叠被子。
*3Ci4\E
w 9d,2d5Y 也正是这样一课,使刚刚跳出父母提供的庇护所,还未完全实现心理“断奶”的青年,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由此而和从前不一样了,并且这个不一样并非仅表现于角色和职责的变化,还包括接受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变化,包括行为方式的变化。所以说,叠被子虽然属于一个并非大到哪里去的生活内容,但的确折射和反映着深刻的内涵。
.sPa${ 0R?LWm
j 问:您刚才提到,为了这项规定,您吃了不少苦头。而和您一样,每一茬新入伍的战士都没少为“叠被子”吃苦头。那么,为什么这项规定仍然会被保留?它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Xu5^ly8p9q
(>x_fDv 答:应当承认,叠被子在有些部队是走向了极端,也就是你所说的,为了一种附加价值,而异化了被子原本具有的基本功能和价值,这其实与其他方面的异化相似,都是形式主义在作祟,必须予以去除。
2`/p V0 ZEU
/6.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需要去除的是形式主义思想在叠被子方面的表现,而非叠被子本身。叠被子属于不属于形式?应当承认这是一种形式,但却是拥有一定必要性的形式。许多情况下内容是需要形式来反映的,同时形式也会强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观念,即形式在许多情况下是必要的传达思想信息的载体。
M}F)
P&Y 5./(n7d_ 举例来看,我们的升国旗仪式,就是一种形式,否则完全可以把旗帜永久地挂在旗杆上,而不必操心费神地每天升旗。然而正是采取了这种形式,成就了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当一批批顶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广场的人们,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往往在心中荡起一种平时不易感受和体验的对祖国的情感涟漪。那种在庸碌的生活中沉寂久了的心灵,为这情感的轻轻一撞,而升腾起一股热流,一种崇高的情愫。正是在此时,我们才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原来并没有麻木,也非把满足物欲视为一切,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原本就有着一种圣洁。
|f&=9% ..ht)Gex 诸如此类的形式可以化作物质力量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军人上战场前的誓师大会,那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激发军人热情的形式,是这种形式更强化了军人义无反顾奔向战场的决心,哪怕面对的是死亡。
PHn3f;I `OyYo^+D|. 问:有人认为叠被子已经成为军营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您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a<Ptm(, KA0_uty/T 答:我赞成这种看法。我一直认为,军营文化是有特定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的。举例来说,军人组成的行进队列,只要是处在齐步与正步行进状态,转弯时一定不会走捷径,而必须走直角。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因为这不符合效率最大化的原则。然而在军队里这却是天经地义的,原本军队的价值标准就与社会有着差异,原本军人就不能以等价值交换关系规范军事活动,原本世界上就没有生命进行等价值交换的物质。
Q(YQ$i"S a
s?)6 正是因为有了叠被子,有了直线行进、直角拐弯,才产生和构成了军队与军人生活中的“直线加方块”的韵律美,以及蕴涵着的雄壮美。实际上,一支军队的力量和特征并不仅仅来自那身服装和手里的武器,还来自文化,即包括以叠被子等内容构成的军营文化。
cLnvb!g'# {{4Sgb 问:公副所长,通过和您交谈,我感觉到,
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内务要求,它本身已经承载了很多象征意义。您是否同意我的这种理解?
>9]i#So^ ZNbb8v 答:确实如此。和内务改革这件事情性质相似的还有我军的服装改革。从今天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变化,我军服装的样式和原来是大不一样了。但是,最早的军服中所包含的精神,却没有因为服装的变化而被湮没,而是被一代代穿着不同军服的军人所吸收和继承下来了。
9"k^:}8. iX'#~eK*< 更准确地说,“豆腐块”中不仅有很多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从“豆腐块”中传递给了我们军人大量的信息。随着我军的发展和变革,这种形式可能会被替代,但“豆腐块”中所包含的这些信息仍然会存在,仍然会被未来的一批批军人所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