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妹妹啊,
P& -Qc V0.vQ/ 不好意思,还没从那“不差火候”的战士的“沉重打击”中苏醒过来,所以,脑子还时有混沌的时候,如果再因为说话制造出新的麻烦,你请多包涵, 我先给自己抱个歉哈。(我怎么这么爱抱歉?)
{xB!EQ" vB|
hZTW 但话还是要说的,我自己是从来就不怕麻烦。
as4;:
Tc
&z: 外国人的题材,我个人就是以外国人的心态来揣测。
suiS&$-E tla
5B_ 1,以前山东电视台做过一个系列《天南地北山东人》,记录的是各色海外打拼的山东籍人士。节目的创意就是基于国内的人想通过真实的生活原生态来告诉观众活在他乡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另外从本土人士的真实经历入手,反观异地生活的各种冲击,可以让观众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震撼。所以,如果你的朋友想做中国的节目,这可以是一种形式。追踪几个不同的有特点的德国家庭或是各个领域各个不同地区生活的德国人士,客观地展现,以期德国当地观众有所共鸣。
oiT[de\S cyv`B3} 2,分主题,分领域,分层级进行各自独立的报道,可以做成系列,在播出的过程中了解观众的反响,再进行比较深入的挖掘,在相近的主题上作详尽和更深入的报道。比方说:“中国的婚俗和当今的婚礼面面观”。这个别说是外国人,就是我这根正苗红的中国人都想系统了解一下。因为婚礼的基础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传统的综合反映,形式可以很有效地反映内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认知及表现形式。很多情况下,一场婚礼就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实质。这个题目可能有点滥,原因是这个内容很容易掌控,找到几个有代表性的婚礼也不难,新婚的,年轻人二婚的,老婚的,少数民族的,大城市的,农村的等等。但从哪里着手,想通过这个形式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就见仁见智了。我们刚看到连结婚照都异彩纷呈了。。。
# 0Q]dO {Y=WW7:Qx 类似的题目还有“夕阳红还是日薄西山----老年人在中国”,老龄化是全球关注的,但看看国内公园的老年秧歌队啥的,那一定被老外视为一大景致。
JZ*/,|1}EC 1&evG-#<: “是皇帝还是花朵----独生子女政策下的中国新一代”我还没看到比较权威的人士就此问题写成的影响重大的书籍,可能大家在这个敏感的问题上都比较慎重,但迟早这个问题将会很困扰我们中国,甚至世界。我遇到的好多老美也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但这个报道的角度和力度都需要精确地把握,还要很巧妙地争取中宣部的认可。
=llvuUd\n 6x[}g 3,按区域制作节目。比方说按照中国大的地理分区,华东,西南等。每个不同的大区找几个比较奇特的主题。 这个比较大,做起来需要制作人有大智慧,要从各地的风土人情中找到外国观众要的东西。比方说:自行车(台湾叫脚踏车)在中国大陆的盛行, 应该也是一景。或者扩而大之,直接说说中国的交通。选一个上海,再选一个中等城市,一个小城镇,还有农村,还有西部的某个荒漠地区,像是去拉萨的路等。
ujq=F m6&~HfwN 美国这边做的有关中国的片子都很好看(我看到的那些,没看到的不知道。)有一次是介绍一个已经进入国家队的练体操的小女孩。片子自始至终很平静,很唯美。忠实地记录非常普通的家境里出来的小女孩每天的生活,画外讲述一些她的背景,和爸爸做了什么,妈妈做了什么,他们又希望孩子做什么。偶尔会穿插一段记者跟小女孩的对话。小孩甜甜的,很纯真的讲她的故事和希望,有时听在观众耳里很酸楚,很心疼。但片子非常客观非常直接,给观众很多的余地去思考,但同时也让观众基本了解了中国培养体操运动员的大致状况。我的感觉是跟国内的片子基调就不同,没有任何人为的痕迹。
0c'<3@39k| 以前还在我孩子的教科书上看到过一个中国“北京孩子XXX的XXX” 的文章,也是通过一个普通城市孩子的日常生活反应中国社会的一角。
Eo
g0TQ+* l2rd9-T 我觉得制作者还要对当地的观众有个基本定位,要知道是什么样的人会看,这些人最想知道中国的什么方面,什么层面。
yyRiP|hJ u4F5h PO] 我曾经问过我们这里的老外,有些根本不关心中国有多大,中国在哪边,就想知道中国的PANDA是不是很多,是不是哪里都能看到。还有人以为中国人都很有钱(汗一个, 因为是硅谷吧,早期有的移民一大把CASH摔出去买房,吓得那些经济人都哆嗦),是不是讲话都很大声,是不是都随地吐痰, 是不是中国人都讲那种“GONG HEY FA CHOY”的话。
[ 此贴被Troublemaker在11-17-2007 10:5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