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载自:美女攻略
http://book.sina.com.cn/nzt/1088667656_beautyguide/index.shtml yqpb_h9 yNk9KK ) 中国大陆100年来美女标准的变迁 x,Im%!h qg;[~JZYKi 1900-1909 O
-a`A. mVYLI!n}0# 美丽标准: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世纪之初,洋货、传教士、大众传播媒介把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一本倡导女权运动的书《女界钟》应运而生,该书不仅措辞激烈,极力攻击缠足,而且主张妇女“剪发、读书、参政”。这是一个新陈代谢期,至少在青年人的心中,崇洋与爱国之间是可以划上等号的。
S[o_$@|
e]\{ Ia 美丽人物:赛金花。这个直到21世纪还能为娱乐界“爆料”的奇女子,如果不是有了早年随夫出使西洋的资历,又怎能有日后十里洋场上海滩的艳帜高扬。及至那段被野史笔记写滥了的“以身救国”,一个一厢情愿的“石榴裙抵挡八国联军”的神话故事,塞金花之所以成了一个美丽动人的谜,美丽是根本,“西化的美丽”则是催生剂,在那个年代格外有效。
Fe(qf>E &j@i>(7 图片:赛金花
I("J$ SwESDo) 1910—1919 -[kbHrl& LoHL}1BG- 美丽标准:在世纪之初稍微开了个头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始深入人心。妇女解放运动首先从自由恋爱、自由婚姻始,新式婚礼在都市里流行开来。“新文化运动”对这个时期的女性影响很大,这个时期的女子着装多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裙,下穿黑色长裙,衣衫比较朴素,簪钗、手镯、耳环、戒指等饰物少用。这种装束,时人送它一个专有名词:“文明新装”。
&n%
3rC5{ jgLCs)=5hV 美丽人物:杨步伟。这个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获医学博士的女孩子,毕业后在北京开私营的森仁医院,同时宣扬自己“终身不嫁”,为风气之先。虽然这个誓言不久就被尊为“汉语言学之父”的语言学家赵元任的求爱攻势打破,但收敛的美丽、不凡的事业、惊人的独立,让这个不媚不俗的素朴女子光彩照人。
pN+lC[C Bc{#ia 1920—1929 u!([m;
x| l<7)uO^8 美丽标准:有身段的才女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五·四”运动就像一阵清劲的风,一下子给曾经压抑沉闷的社会注入了新鲜空气。新诗人刘半农就是在这个年代之初,开创性地将“她”这个汉字增添进中国文字,那首为了宣传“她”字而创作的白话新诗“叫我如何不想她”,成了这个时代的音符。虽然刘海粟使用裸体模特引得舆论大哗,但节育、避孕
]M|Iy~
X 、“天乳运动”依然有一大帮的追随者。女人们往日被紧身褡或小背心强压下去的双乳,敢于骄傲地挺立在开始充当日常服装的旗袍之下。
c&Pgz~iP 7`^]:t 美丽人物:林徽因。因为与浪漫诗人徐志摩的一段扑朔迷离的恋情,80年后美丽高雅、多才多艺的林徽因重新被演绎成一代新偶像。其实,20年代以一位大家闺秀的美丽和才华,她就红极一时,因为她有着那个时代所认定的完美:出身世家、见多识广、才华横溢、美丽高雅、妙龄,而且懂得进退。
QI@!QU$K& d%$'Y| 图片:林徽因
+DwyMzeE
6?U2Et 1930—1939 < PoRnx anj*a<C< 美丽标准:中西合璧名女人。巴黎的新款飘洋过海,几个月的功夫上海就开始流行,其后,全国其它城市也开始流行。各大报刊杂志也开辟了服装专栏,请著名画家配画时装插图,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图更是为文明新装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服装式样变化最快的是旗袍,几乎是一年流行一个款式,搭配方式也是中西合璧,旗袍外配西式大衣或西式服装。衩高及臀、且腰身也变得紧窄的旗袍使中国女性第一次展露出服装中的性感成分。三四十年代,西方审美眼光对上海女性妆饰的影响已涉及女性整体形象的重塑:化妆品的使用以皮肤美白头发润黑为目标,冬季有雪花膏,夏季用雪花粉、爽身粉、香水,护发则有生发油、凡士林等。
Z3K~C_0Cnu 9aw- n*< 美丽人物:胡蝶。胡蝶的形象,符合中国民间传统的美女标准。除了脸若银盘明眸皓齿肤如凝脂之外,双颊上的一对酒窝是她的招牌。也许是因为胡蝶的缘故,那个年代,有酒窝的女子都有被冠以美女的幸运。较之30年代另一个出名的美人阮玲玉,胡蝶有一种传统的、委婉的气度,骨肉均匀温柔敦厚,是人们几千年来所谓“全福全寿”的长相。胡蝶参加过好几次上海本地举行的“时装发布会”,展示的基本上是西式服装,从连衣裙到晚礼服,非常准确地演绎了30年代上海中西合璧的精髓。
;>o}/h kLKd
O0 图片:胡蝶、阮玲玉、张爱玲
0&1!9-(d V$Y5EX 1940-1949 z}'*z
B> hP4*S^l 美丽标准:政治之花。40年代是很难界定美丽标准的,是因为战争。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使上海也无可避免地陷入战争的艰难之中。在物资贫乏,人心仓皇的时候,又谈什么时尚或时髦?战争使生命轻于鸿毛,连美女也不例外。
em
@\S
4Fr0/="H 美丽人物:宋美龄。虽然20年代她结婚时的一袭婚纱,引发了上海滩上的“婚纱热”。可是真正让这个女人的美丽大扬于天下者,还是战争和政治。对日抗战结束后,宋美龄到美国周游,为中国大陆的战后重建争取美国支持,她以优雅的英文在国会两院联合会议发表演说,风靡美国。
`[JX}<~i neGCMKtzlJ 图片:宋美龄
$7{V+> M[ea!an 1950—1959 9}`A_KzFx u$c)B<.UR 美丽标准:奉献青春。新中国建立,女人成了半边天。一大批女性走出家庭桎梏,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些女性受到社会的一致赞誉。同时,另有一类女性则更受舆论褒扬:她们不仅有自己的事业、工作,而且不慕虚荣、不爱打扮,愿意把青春和美丽奉献给最可爱的人。不计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工作环境、个人志趣而愿意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军人、工人或者农民的女大学生形象,也成了时代的美丽形象。
f#:7$:{F1 hSmu"a,S 美丽人物:喀秋莎。这个梨花下唱着情歌思念远方爱人的模糊形象成了50年代人的一个集体情结。喀秋莎已经在歌声中幻化成远方的她,灿烂、健康、忠贞,
W&[}-E8<Y L0{ehpvM 成为50年代中国的大众情人。
'kW' e Ly?yWS-x 1960—1969 b??k|q JFx=X=C 美丽标准:比男人还男人。
@0`
Q *)c,~R^ 6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激情的时代,世界从二战的阴影中恢复过来,转而生出一派无拘无束的性感。不过那都是在国门之外。在国内,60年代是一派的整齐划一,甚至整齐到没有了两性区别。男女的关系简化为“同志”、“战友”、“阶级关系”,美丽女性已经被“铁姑娘队”、“女子采油队”这些词来替代。虽然冠以“姑娘”之称,但她们已经成了没有性别的人。除了“一副肩膀两只手,一根扁担两条腿”地“誓叫大地换新颜”,她们从来不在乎自己的容貌和个人情感。她们是那个时代的偶像,也不幸成了那个时代的祭品。
F=C8U$'S jI$}\*g 美丽人物:邢燕子。短发,皮肤黝黑,结实而强壮。仅从外型上讲,邢燕子足以体现整个60年代中国人审美标准的男性化趋势,从1958年开始,邢燕子这位天津女青年便告别大城市的舒适生活去到农村参加农民劳动,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突击队事迹名扬全国,而邢燕子本人也因其十足的“铁姑娘”形象成为60年代初青年们的偶像。
Z6<vLc oWVlHAPj 图片:邢燕子
EM+_c)d} pIh%5ZU 1970-1979 ~Tv
%6iaeE
j|f$:
j 美丽标准:禁忌。美丽、爱情、感情生活……这些词汇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禁忌,阶级斗争,是此时中国的惟一时尚。爱情也在大众生活中完全绝迹。当被扼杀的男女情爱后来在知青群落中慢慢苏醒,其标志是爱情歌曲与爱情诗的流行。从1969年以后,传唱爱情歌曲、传抄爱情诗歌一直都是知青群落中的时尚。但是,那是秘密的。
2nOoG/6
E CqVh9M.ah 美丽人物:邓丽君。邓丽君的出现可以说是物极必反的结果。虽然样板戏中的女人(方海珍、江水英等)成了当时审美标准无可替借的正统典范,但邓丽君的“靡靡之音”,让多少青年甘愿冒“品德败坏”之骂名而四下传唱。还没有人知道她的容貌其实和她的曼歌一样的甜,仅仅从她的歌声中,他们感叹什么叫做女人。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而言,她的歌声里所流露出来的小家碧玉式的温润、柔美、柔情蜜意,具有摧毁的力量。
4
|$|]E _zQ3sm $wa )e 图片:邓丽君
&Y2mLPB ?@
ei_<A{ 1980—1989 iVM{ L zT|]!', 美丽标准:张扬。乞丐衫、巴拿马裤、蝙蝠衫、吉他、马海毛这些廉价的时尚过去以后,联合利华重返中国,“力士”香皂唱起了主打歌。“物质文化”开始显现其力量,时尚第一次有了不菲的标价。一些长久以来被认为“崇高”的东西遭到嘲笑和轻蔑。崔健的《一无所有》太沉重,领导潮流的是王朔和他的顽主们。东方美女不再追求简单的讨人喜欢,与身俱来的个性与魅力才是最厉害的武器。
DCfV 4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