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冰花《十七岁》被翻写成元曲
冰花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5-05-16   

冰花《十七岁》被翻写成元曲

冰花《十七岁》被翻写成元曲

文/王颜铸
2015年04月26日,星期日
华府邮报, 2015年5月9日
提倡学作元曲以收新手进入古典诗歌领域之效。元曲是古典诗歌的最新版本和一切新古典诗歌的滥觞。从这里得以发展新观念、新领域及新尝试。由于元曲里面没有入声,说普通话的都可以直接作曲,不会感到在写近体诗的时候那种入声带来的困惑与难题。由于当代职场生涯紧迫,人们空余时间越来越少,写长篇诗歌的条件不再如同农业社会那样完备;他们适合写元曲,因为元曲一般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声调悦耳,抑扬顿挫不减诗词而意境隽永间或更有过之。从元曲里吸收古文修辞造句知识——学习古典诗歌中最为浅显的部分,然后由简入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上溯诗歌源流,这就会使得他们兴趣盎然,轻装待发,因为写曲犹如说话一般容易。
陈小青诗友曾经举例说明徐志摩便深有古文的造詣。这或许因为他身受元曲的熏陶吧。
沙扬娜拉——致日本女郎  
徐志摩作于1924年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是徐志摩和一位个日本女子告别时的一幕场景,描写这个女子告别时温柔娇羞的神态,意思是两人告别时,日本女子温柔谦恭的本色就是低头鞠躬,这个动作使徐
志摩想象到一朵在凉风中飘摇的莲花,然后两个人互相说珍重,这一声珍重里有相识的甜蜜和分别的忧愁。作者抓住最富有日本女性特点的温柔娇羞的神态来描画,表现了对日本女郎的由衷赞美。这首诗写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这是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音译。
散文和散文诗的最大区别应当在于声调和韵脚这两个方面。散文诗而没有平仄来协调声调就会失去近体诗及词曲的意味;如果也没有韵脚,那就更不成其为诗了。
安排二者具备最好,否则广义诗的意和情就会大打折扣了。古体诗可以没有严格的格律,但是仍然有韵脚,以便保持在每句一定字数下得到的美感。长短句则非靠平仄的协助不为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须要自定新的词、曲牌(及其平仄谱)的原因。如果不编写声调谱,就很难说是一首散文诗、词、曲。总之,韵律是诗的基本特征,即使徐志摩的: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象一朵水莲花不甚凉风的娇羞,
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也是遵循着简单的平仄声调和出对句之间的对称美的。如果因为追求自由度,而将平、仄单挑,例如仄平仄平仄..,那就显然失去了格律的帮助,从而失去诗的音乐美。我试着把徐诗的平仄谱标识出来,然后加以利用。这两句中他使用十一尤平韵,没有换韵。
接下去就是: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仄仄平平去,仄仄平平去,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沙扬娜拉不!
平平仄仄平!
这里为了谐韵脚,我在最后加一平字并入韵。
现在让我们这样规定这只暂且叫作【[沙扬娜拉]】的曲子: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去,仄仄平平去,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其中包含四个平声韵和两个去声韵。如果再进一步,用它来缩写或“翻写”另一位诗友——冰花的《十七岁》:
十七岁        冰花作
过往的情愫如同翡翠
铺陈在心灵的最深处
在岁月彼岸泛着幽绿的光
穿粉裙的女孩
带着朦胧的心
常漫步于岸边那片草坪
纵使期盼与憧憬
却永远也走不进
那扇攀满常春藤的门
日光与星光更替
泪珠滚落于琴弦之上
晶莹、咸涩、静默
花季的永恒倩影
踩痛了人生的草坪
十七岁的芬芳终究要萦绕一生
由于原作使用八庚平韵,所以入词韵第十一部,八庚、九青、十蒸通用;去声二十四敬和二十五径通用;元曲没有入声,不避重字。于是就可以把这首散文诗《十七岁》翻写成为一首徐志摩韵调的元曲了。
首稿如下:
【[沙扬娜拉]  十七岁】
岁月岸泛幽光是深情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粉女步岸朦胧犹自期登入青藤
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日去星来并,泪洒琴弦净
仄仄平平去,仄仄平平去   
倩影十七永忆踩草坪痛人生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芬芳缭绕情
平平仄仄平
这个例子很清楚地说明:元曲是最适合散文诗作者关注的古典诗歌形式。如果掌握好传统的元曲声调谱,并熟读元曲经典作品,那么从白话诗起步,然后进入古典诗歌领域是很合适的写作过程。
散文诗属于自由诗体,写作的自由度极大(当然也不是没有限度);然而给读者共鸣的享受却难于把握,读者也难于记忆,往往不能朗朗上口。古典诗歌属于格律体,写作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度虽然存在,但是毕竟受制于格律,不能如同散文诗那样任意发挥;不过熟悉格律的读者易于琢磨古典诗歌作者的深意,共鸣的获取效果比较实在,容易记忆并朗朗上口。古典诗歌作者是比较“无私的蜡烛”,他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处处为读者方面着想。正因为这样,所以写作是困难的,需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即便如此,往往仍然不能取悦于读者群众。这只要回顾一下诗歌二千年以上的历史,就会了然的。古往今来的诗歌创作何啻千万计,但是在他们的诗歌中间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却不成比例地少——十万首而已,甚至更少。原因何在呢?问题就出在创新上面。随着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旧有的写作风格和陈旧的思维方式,而要求诗歌新而颖、出类拔萃、避免俗套。这就是为什么诗歌必须结合时代思潮,除旧布新,才能作韵文文学发展前锋的基本原因。我们写诗绝不是要复古,而是要借助古典文学的优秀遗产,为现实、时代和读者群众在古为今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及开辟新的道路。
关于元曲基础知识方面,多年前在下曾经有过涉猎,读者可以参考附件如《元曲简述》、《元曲曲谱》、《曲韵简编》等。
为了用举例作为协助写作的方式,兹附在下日前曾经翻写过的另一首散文诗:
【雨後黃昏】陳小青作   Sat 3/21/2015
帶淚舒笑顏
轉眼忘憂怨恨
煙紗半邊輕遮面
羞出風情無限
才撒滾龍珠
已收七彩練
憐天下佳麗俱爭寵
奈一個她
豈肯追奇鬥艷
留清新萬般空濛遠
漸掩簾籠人不戀……
有一首元曲小令叫天净沙,只有28个字,包含三个平韵,一个上声韵和一个去声韵(元曲没有入声)。使用起来很现代化。最脍炙人口的天净沙 是元曲大家马致远写的《秋思》。这只翻写的曲子可姑且叫做《暮美人》,合称:
【[越调•天净沙]暮美人】
 枯 藤 老 树昏鸦, 小 桥 流 水人家,  古 道西风瘦 马,  夕阳 西 下,   断 肠 人 在天涯。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去 [上],平平[平]去,  [仄]平[平]仄平平。  泪 颜 愁 雾罗纱, 忘 忧  初 霁残霞, 灰 夜珠星暗 花 ,  庄姝梦 罢,   绝 尘 休 上仙楂。 注:楂 chá 〈名〉(1) 水中木筏 [wood raft] 穷岸有盘楂。——何逊《度连圻》(2) 同“槎” [stubble] 古代的宇宙船,据说可以到达天河并来回。 平仄识别法: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上表示上声,去表示去声;[仄]表示本仄可平,
[平]表示本平可仄,[上] 表示本上声韵可改押平韵 ,粗体表示韵脚。  查看词韵第十部六麻和九佳平韵的一部分如:涯、佳、娃、蛙、哇、娲、蜗、鮭、緺、騧、俳可通用。上声二十一马。去声十卦一部分和二十二祃通用。 【雨后黄昏】大概有六十个字,可浓缩成28个字。学马致远的精鍊写作法,尽量使用名词,少量形容词,动词、虚词基本不出现。使用麻佳韵为好,因为有个准绳,参考起来,比较有效率。主要的工作是把握好意境。秋思是立意于一个断肠人天涯奔波,孤独无依,是凄美的写照。黄昏里的佳人又何尝不是凄美的倾诉?【天净沙】似乎适合作为这种凄凉而美丽意境的表现形式。古往今来,英雄落魄、美人迟暮都是人间憾事,这首姑且叫做《暮美人》的曲子跟秋思很有些联系存在。可以着意于暮、美、人三个字,按照这些重点予以发挥。在这之前,先把第十部词韵多琢磨几遍。放弃第七部的十五删韵,全面使用麻韵。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一般而言读者熟知秋思的曲艺,所以读这只同韵曲子,就觉得顺口,也是一种借前人的艺术成果发挥自己的优势并讨好读者的一箭双雕的好办法。当然如果嫌【天净沙】字数太少,可随意选取其他曲子(请参看《元曲曲谱》)。
注:
发表题目:
与新人谈诗词的学习与创作
__推荐元曲: [沙扬娜拉]十七岁及[天净沙]暮美人
(王颜铸作于2015年4月15日星期三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http://blog.sina.com.cn/m/binghuablog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