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将命题理解为 situation-specific communication style,并将从 social psychology 的角度出发论证。
L>Fa^jq5 86=}ZGWd 我想,我们的美女主持人,水鱼,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陷入了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跟不同的人讲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是不是很没有原则的一种表现?是不是应该反省(红眉姐,你这个词儿真好使)?
h-`? {k&e <L8'! q} 于是,作为沙龙的特约嘉宾(各位,是不是很13?哈哈哈,狂笑),the always existing expert,本人,将从论证此种行为方式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开始。
#lL^?|M
mn"G_I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8;RUf~q?
,is3&9 话说交流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相互理解,所以 clarity ,也就是清楚明白,应该是责无旁贷的第一原则。可是很多研究表明,未必如此;尤其是在咱们这种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且相互关联的集体主义国家。其实,社会形态不是重点,这个“集体主义”,更是渗入骨髓的文化底蕴。比如我们,几千年来,强调的都是君臣父子,伦理道德,说白了,你那个“自己”,更多的是由你的社会关系体现出来的。像我自我介绍的时候一般都加上一句:66,那个,是我姐们儿。就是这个意思,凭这个,咱们也算是半个圈内人,明白了吧?
0ypNUG} 2*laAB 由于这种特性,我们对情境(context or situation)的敏感度更高,讲话的方式也就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了。
&5B'nk" qN9(S:_Px 我们的近邻,一般叫一衣带水的那个,也有这样的秉性。有研究表明,日本人那见人说人话见鬼讲鬼语的功夫,比咱们,估计是有过之无不及的。直接比较中国和日本的报道我没有读过,所以说估计。我读的那篇,是说日本男人可以一边是多么阳刚的丈夫(这个是self report,改成老婆评估,不知道会怎么样,嘿嘿),一边是多么孝顺的 mummy's little boy。
3u+T~g0^ 3
/g~A{ 相反的,更加个人主义的文化产生更加直接的交谈方式,对情境不那么敏感。一个美国人,和兄弟说话,和朋友说话,和路边一个陌生人说话,用的语言,表达的方式,都没有特别的不同。换句话说,他们的 cross-situation variation 比我们小了很多。
y51e%n$ V^bwXr4f 注重情境,其实是因为我们注重他人的感受。我们从小被要求的都是别强加意志给别人,说白了别让别人难受,所以,我们讲话的方式被训练的含蓄。因为我们的社会是建立在“集体”的基础上,我们不能打破平衡,不能冒险让个人的利益凌驾在“集体”之上。因为每个别人都是集体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管跟谁说话都挺注意的——这个目的,和谐,是我们待人处事的最高标准。咱伟大光荣的党,这个口号提得到真的没错儿。
2DrP"iGq5 u}macKJmp\ 但是,难道鬼子就不注意听者的感受么?其实不是。
p>v$FiV2N 7x|9n 困了,且听下回分解吧。。。
[ 此贴被不用心在10-14-2008 19:1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