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海归心系何处?找准定位中国新加坡是"天堂" by 联合早报
姍姍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3   

海归心系何处?找准定位中国新加坡是"天堂" by 联合早报

据中国官方统计,目前有7000多新加坡人长居在上海,其中不乏原籍中国、后来移居新加坡的新移民。他们为了生活穿梭新中两地,对国家的情感依归是哪里? j,:vK  
Pl2ZA)[g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沪上童装店老板娘赖勤(36岁)不久前带女儿到海南岛度假,没想到三岁的小女孩一入住当地的酒店,劈头就问:“妈妈,这是新加坡吗?” ~Vh< mt  
Zt3Y< 3o  
  原来,小女孩四个月大时就随家人从新加坡前往上海,对她来说,“新加坡”这个概念就是家人度假的地方,相等于酒店和无数的百货商场。赖勤说:“我时常告诉女儿她是新加坡人,我不想让她感到混淆,她现阶段的生活应该简单些。” 'aLTiF+  
TOH!vQP  
  尽管没有具体资料显示像赖勤夫妇持有新加坡护照的“海归”究竟有多少人,但多名在上海工作的新加坡人告诉该报,身边不乏入籍后辗转回大陆工作的人;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后才决定回到上海者,人数相信更多。他们当中,多数人的年龄介于30来岁到40几岁之间,从事不同职业,以在跨国企业任职者居多。  y5oC|v7  
VMa \?`fT  
  据中国官方统计,长居(至少一年)上海的新加坡人已从2003年底的3000多名增加到目前的7000多名,上海如今已成为最多新加坡人旅居的中国城市。 PG@Uygahu  
$7\!  
  赖勤认为,新加坡、中国和欧洲社会属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她打算让女儿完成小学教育后,就送女儿到新加坡求学,迟些再送她到欧洲去。 P LH iQ:  
;ty08D/  
  中国发展空间较大 *3A`7usU  
d5 U?*   
  上海石窟门建筑和弄堂里数也数不清的小商店,激发了赖勤创业的念头,使她决定放下跨国企业的优差,开了童装店。店里的设计都出自她手,还把创造题材交给美术学院的学生画成一幅幅画,在店里出售。 y9/x:n&]  
Hu4\4x$?  
  她坦言,与新加坡不同,中国让人感觉“空白”很多,不是每个人都得按一个成功的模式去发展。中国小商铺租金低廉,制造商网路庞大,便于创业。  OhNEt>  
a,>`ab%>  
  赖勤夫妇或他们的女儿的生活经历,都诠释了“世界是平的”的道理:四处留下足迹,却又没有一处可真正称为“家”。 /b ]Yya#  
c5vi Y|C^  
  7月中旬、新加坡国庆日之前,该报刊登了一则有关狮城“新移民”的评论,文章质疑新移民的“本土意识”,指出不少新移民成为新加坡公民时,考虑的几乎都是物质上的回报,例如孩子上学能节省多少学费,为自己和家人节省多少医药费,是否能买建屋局的新组屋,能够得到多少津贴,节省多少组屋提升的费用等等。 qj$6/V|D  
_s(izc  
  文章也指出,一些新移民要让家中的女孩成为公民,却保留了男孩永久居民的身份,到了服兵役的年龄,男孩就放弃永久居民的身份,到其他地方去。 GxFmw:  
zQPQP`  
  文章一经刊登,引发了针对新移民国家认同感的讨论。新移民是否只把狮城当跳板?他们最终的情感依归是哪里?那么,“海归”的国家认同不就构成一道更复杂的问题吗? J%|n^^ /un  
wO>P< KBU  
  对此,赖勤认为,“海归”对祖国中国的情感因人而异。至于她本人,出外念书和居住了这么多年,她觉得一些观点都有了改变,与在老家南京的父母以及一些朋友的沟通有了些障碍,反而外国人的想法与她更接近。对她而言,“精神家园”更为重要:“打开一本书,就可以是我的家。”  ^nPk;%`0  
 ,m"0Bu2  
  新加坡市场小发展受限 e#R'_}\yj  
Y2Z<A(W  
  “对孩子当兵的认同,很多人还是没有的。”持新加坡护照、任职于跨国化学投资企业上海分公司的高彤博士认为,这是一些“新移民”家庭离开新加坡,到其他国家定居的原因。 oZ CvEVUk  
-~PiPYX  
  44岁的她有三个女儿,就没这方面的顾虑。不过,她还是接受了公司派她到上海的决定,正如她当初毅然前往新加坡一样。 _T8o]  
.YYLMI  
  高彤生长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英国深造,后来找到的工作要求她前往狮城。她坦言,当初是基于持新加坡护照方便出行才入籍。尽管她很推崇狮城“居者有其屋”和以公路电子收费(ERP)控制汽车流量等政策,两个孩子还是在新加坡出生的,但狮城市场和人才库毕竟太小,使她与家人于2003年10月到上海发展。 :h(r2?=7  
/E%r@Rui3$  
  高彤说,在新加坡时,二女儿被测出IQ高,阅读能力也胜于同龄小孩,但有关当局就是不愿意破例让她念较高的班级。她觉得,新加坡可以更灵活地执行一些政策。 948lL&  
KV1/!r+*  
  华人社会是最终归属 xoT|fgb  
`fL81)!jI#  
  此外,她也认为新加坡本身就是个品牌,应该把更多诸如交通管理、食品加工和净水技术等输出。“新加坡政府花了很多精力吸引外来人才和国际大公司,但国际大公司不把总部设在新加坡,新加坡也还是可以跟它们合作。如果海外有新加坡中心,我们也非常乐于作出贡献。” R=/^5DZ}  
f>i" j  
  至于国家认同,她认为,唱国歌等同形式,强烈的新加坡感觉并不重要。高彤的丈夫沈志军(45岁)及三个孩子都持有英国护照,但沈志军强调,他的归属是华人社会,而不是狭窄地限于某个国家。“对比英国和新加坡,我们在新加坡就觉得自己是主人,不是二等公民。”  *|OP>N  
bOvMXj/HV=  
  同为新加坡籍“海归”,也同样是40岁的杨建国和瞿晓媛,都因为到了狮城工作后,喜欢上这个安全、稳定的国家,而决定入籍。他们也同样因为工作需要重返中国。 J/-&Fa\(  
?H30  
  找对发展定位 两地都是“天堂” jE.yT(+lW  
- JMlk:~  
  在新加坡上市公司就职的杨建国时说,经常被要求比较新中两地。“刚开始时,由于瞭解还不深,总是恭维所处的地方和人,来个‘皆大欢喜’。随着在两地生活时间长了,就很坦然回答:两地其实都有优胜的地方,任何人只要找对自己发展的定位,两地都可以是‘天堂’。” n91@{U)QJ3  
EKr#i}(x<  
  杨建国出生于广州,他说,个人计画大都依附公司的计画,没给自己定下在上海逗留多久的期限。“在中国的大街上,没人认为我是外国人;新加坡朋友来看我,我认为他们至少认同我是‘半个跟他们一样的新加坡人’,所以我在感情上并没有特别偏向中国或新加坡。我还没想好今后停留的地方,新加坡、上海都可能是我的选择。” 8D)I~ 0\  
rhr(u Cp/  
  至于瞿晓媛,她特别欣赏新加坡实事求是、不需要很多人际关系就可谈成生意的作风。她目前在沪上打理由国际医疗专家(大部分为新加坡人)管理的医院,希望把新加坡好的做法推广开来,包括详细地向病人分析病情及鼓励病人定时检查身体。 AbXaxt/[g?  
q-k~L\Ys  
  尽管家人都在中国,祖籍宁波的她早把新加坡当作家和退休的地方。 x!@3.$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username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8-10-13   
以新加坡本土人的生育精神来看, 尤其是本土华人的生育精神。  我是新加坡政府也不想新加坡变成印度的一个邦,印度移民也很勤奋滴说。  ,[j'OyR  
;`(l)X+7  
其实有什么所谓了, 人口流动其实对一个国家是好事,尤其是新加坡这么小的一个国家。  新加坡吸收的中国移民都不是笨蛋,长远来说对新加坡其实是好事。  我太血统论了, 面壁肿。
username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08-10-13   
我猜啦,当然我不是住新加坡的中国移民,所以我是猜的。  大部分这种移民都是为了小孩,希望小孩在海外能够受到比较系统的英文教育, 这类中国小孩对中国的认同能够有多少了。  新加坡毕竟已经不是英国殖民地了, 我知道的是新加坡现在也非常强调本土认同,和以前老华侨中国是我家的悲壮教育不可同日而言。  最重要的是,到了这一代的小孩再生小孩的话, 对中国的认同能够剩下多少了?? 
pool1989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地板  发表于: 2008-10-13   
个人觉得新加坡很小,风险很大 ar#Xe;T!  
]'%Z&1 w  
属于那种"钱多人少好抢"那种 }qk8^W{  
;%/Kh :Vg  
从国家地理位置上讲,绝不能算是天堂 555*IT3b  
2/coa+Qkv]  
如果我选,宁愿选加拿大这样地方 e 2@{Ab  
7/:C[J4GTN  
一人之言~~~~~~~~
我要你们 幸福微笑......
echozhang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地下室  发表于: 2008-10-13   
引用
引用第2楼username于10-13-2008 14:31发表的  : ^/H9`z;  
我猜啦,当然我不是住新加坡的中国移民,所以我是猜的。  大部分这种移民都是为了小孩,希望小孩在海外能够受到比较系统的英文教育, 这类中国小孩对中国的认同能够有多少了。  新加坡毕竟已经不是英国殖民地了, 我知道的是新加坡现在也非常强调本土认同,和以前老华侨中国是我家的悲壮教育不可同日而言。  最重要的是,到了这一代的小孩再生小孩的话, 对中国的认同能够剩下多少了?? 
Y<"BhE  
63EwV p/|  
我觉得不用等小孩再生小孩。 YaWZOuxm  
{ !;I4W%!  
中国移民这一代的小孩,生于新加坡,长与新加坡,如果还能对中国产生强烈的认同,就已经可以算是个奇迹了。
第一要真诚,其次要善良,最后要我们永不相忘
echozhang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5楼  发表于: 2008-10-13   
引用
引用第3楼pool1989于10-13-2008 17:59发表的  : K TQy pv  
个人觉得新加坡很小,风险很大 |v'_Co0ki  
WaaF;| ,(  
属于那种"钱多人少好抢"那种 )$.::[pNA  
p,)~w1|  
从国家地理位置上讲,绝不能算是天堂 6w )mo)<X  
.......
9;L5#/E  
^E)*i#."4  
跟加拿大相比,新加坡对我们这一代移民来讲,是个好地方。 Exy|^Dr0  
- s}  
养小孩吧,不会丢掉母语,对中华文化能保持较多的了解。周围大多是华人小孩,自我身份认同上,不会有太大困扰。 D>U b )i  
V5ySOgzw,  
孝顺父母吧,新移民申请父母来新加坡,很容易。且华人+中文环境,对老人而言,生活上还蛮方便的。自己四处走动,去超市买东西,跟周围的新加坡邻居相处,甚至自己去政府机构办事,都不是问题。 &N`s@Ka  
=.sg$VX  
对我们自己,就业方面,至少语言不会是明显的障碍(基本的英文底子当然还是需要的)。我周围很多新移民在公司都讲中文,惬意阿。国内文凭普遍受承认,就业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不会有大的文化震撼,需要我们去慢慢调适。 f<$>?o&y  
\fk%^1XY  
当然,新加坡不是天堂,也有很多缺点。比如小池童鞋提到的地小,人少,机会少,风险高。另外还有社会福利远远赶不上加拿大。福利就算了,靠自己吧。至于国家风险,我们这一辈,出现风险的几率感觉还蛮低的。到了下一辈,他们应该都世界公民,满世界转悠了吧。
第一要真诚,其次要善良,最后要我们永不相忘
echozhang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6楼  发表于: 2008-10-13   
哦,对了,还有一点,华人占多数,不会有对华人的种族歧视的问题。
第一要真诚,其次要善良,最后要我们永不相忘
莲子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7楼  发表于: 2008-10-13   
POOL持的是向外的观点,扩张型的,属男性的。 -F-RWs{yS  
TN+iv8sT  
ECHO持的是向内的观点,自足型的,属女性的。
echozhang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8楼  发表于: 2008-10-14   
引用
引用第7楼莲子于10-13-2008 23:56发表的  : x=/`W^t2  
POOL持的是向外的观点,扩张型的,属男性的。 ^"U-\cx  
ptCFW_UV  
ECHO持的是向内的观点,自足型的,属女性的。
IQ5H`o?[B  
mr4W2Z@L  
呵呵,如果上无老,下无小,我倒是希望像有色那样,每个国家去住上几年,直到腻歪为止。
第一要真诚,其次要善良,最后要我们永不相忘
岁月无声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9楼  发表于: 2008-10-14   
说不定哪天我也到新加坡去混饭吃。
格桑花西部助学:http://www.gesanghua.org
偶像王利芬从央视辞职创办优米网:http://bbs.umiwi.com/?fromuid=23490
username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10楼  发表于: 2008-10-14   
引用
引用第8楼echozhang于10-14-2008 02:08发表的  : 0ESxsba  
e%Sw (=a  
:c*_W /  
呵呵,如果上无老,下无小,我倒是希望像有色那样,每个国家去住上几年,直到腻歪为止。
z]^u@]@NC  
没有每个国家住几年, 有很多才几个月而已。
echozhang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11楼  发表于: 2008-10-14   
引用
引用第9楼岁月无声于10-14-2008 04:45发表的  : \V1geSoE  
说不定哪天我也到新加坡去混饭吃。
csEF^T-  
EAdr}io  
嗯?有敌情。。。 oHW:s96e  
Z4"SKsJT/>  
可否透露多一点点。。。
第一要真诚,其次要善良,最后要我们永不相忘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