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官方统计,目前有7000多新加坡人长居在上海,其中不乏原籍中国、后来移居新加坡的新移民。他们为了生活穿梭新中两地,对国家的情感依归是哪里? E/M_lvQ
7hP<f}xL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沪上童装店老板娘赖勤(36岁)不久前带女儿到海南岛度假,没想到三岁的小女孩一入住当地的酒店,劈头就问:“妈妈,这是新加坡吗?” dCyqvg6u
x5}'7,A
原来,小女孩四个月大时就随家人从新加坡前往上海,对她来说,“新加坡”这个概念就是家人度假的地方,相等于酒店和无数的百货商场。赖勤说:“我时常告诉女儿她是新加坡人,我不想让她感到混淆,她现阶段的生活应该简单些。” H}hFFI)#Oo
1MlUG5
尽管没有具体资料显示像赖勤夫妇持有新加坡护照的“海归”究竟有多少人,但多名在上海工作的新加坡人告诉该报,身边不乏入籍后辗转回大陆工作的人;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后才决定回到上海者,人数相信更多。他们当中,多数人的年龄介于30来岁到40几岁之间,从事不同职业,以在跨国企业任职者居多。 #:jb*d?
!Ucjax~
据中国官方统计,长居(至少一年)上海的新加坡人已从2003年底的3000多名增加到目前的7000多名,上海如今已成为最多新加坡人旅居的中国城市。 <"N_j]wD
1CU>L[W)
赖勤认为,新加坡、中国和欧洲社会属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她打算让女儿完成小学教育后,就送女儿到新加坡求学,迟些再送她到欧洲去。 /X"/ha!=&D
{n#k,b&9B
中国发展空间较大 aNcd`
$0
o+w;PP)+=
上海石窟门建筑和弄堂里数也数不清的小商店,激发了赖勤创业的念头,使她决定放下跨国企业的优差,开了童装店。店里的设计都出自她手,还把创造题材交给美术学院的学生画成一幅幅画,在店里出售。 r3E!dTDWq
M<O{
O}t<
她坦言,与新加坡不同,中国让人感觉“空白”很多,不是每个人都得按一个成功的模式去发展。中国小商铺租金低廉,制造商网路庞大,便于创业。 !p TJ./
{8$=[;
赖勤夫妇或他们的女儿的生活经历,都诠释了“世界是平的”的道理:四处留下足迹,却又没有一处可真正称为“家”。 E`int?
C!
dZ#&YG
)?e
7月中旬、新加坡国庆日之前,该报刊登了一则有关狮城“新移民”的评论,文章质疑新移民的“本土意识”,指出不少新移民成为新加坡公民时,考虑的几乎都是物质上的回报,例如孩子上学能节省多少学费,为自己和家人节省多少医药费,是否能买建屋局的新组屋,能够得到多少津贴,节省多少组屋提升的费用等等。 5r~#0Zf*
(*}
yjUYLZ
文章也指出,一些新移民要让家中的女孩成为公民,却保留了男孩永久居民的身份,到了服兵役的年龄,男孩就放弃永久居民的身份,到其他地方去。 6!x&LoM
c'uhK8|
文章一经刊登,引发了针对新移民国家认同感的讨论。新移民是否只把狮城当跳板?他们最终的情感依归是哪里?那么,“海归”的国家认同不就构成一道更复杂的问题吗? >Y7a4~ufko
`?T#Hl>j
对此,赖勤认为,“海归”对祖国中国的情感因人而异。至于她本人,出外念书和居住了这么多年,她觉得一些观点都有了改变,与在老家南京的父母以及一些朋友的沟通有了些障碍,反而外国人的想法与她更接近。对她而言,“精神家园”更为重要:“打开一本书,就可以是我的家。” ~Q{QM: k
}KUd7[s
新加坡市场小发展受限 N6K*d` o
k.<]4iS
“对孩子当兵的认同,很多人还是没有的。”持新加坡护照、任职于跨国化学投资企业上海分公司的高彤博士认为,这是一些“新移民”家庭离开新加坡,到其他国家定居的原因。 q6Rr.A
r{\1w
t
44岁的她有三个女儿,就没这方面的顾虑。不过,她还是接受了公司派她到上海的决定,正如她当初毅然前往新加坡一样。 :Z`:nq.a
o[oM8o<
高彤生长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英国深造,后来找到的工作要求她前往狮城。她坦言,当初是基于持新加坡护照方便出行才入籍。尽管她很推崇狮城“居者有其屋”和以公路电子收费(ERP)控制汽车流量等政策,两个孩子还是在新加坡出生的,但狮城市场和人才库毕竟太小,使她与家人于2003年10月到上海发展。 dzLQI}89+k
L`f^y;Y.
高彤说,在新加坡时,二女儿被测出IQ高,阅读能力也胜于同龄小孩,但有关当局就是不愿意破例让她念较高的班级。她觉得,新加坡可以更灵活地执行一些政策。 m>USD?i
1"Z@Q`}
华人社会是最终归属 o#) {1<0vg
+#U|skl
此外,她也认为新加坡本身就是个品牌,应该把更多诸如交通管理、食品加工和净水技术等输出。“新加坡政府花了很多精力吸引外来人才和国际大公司,但国际大公司不把总部设在新加坡,新加坡也还是可以跟它们合作。如果海外有新加坡中心,我们也非常乐于作出贡献。” CTX9zrY*T
Z4<L$i;/jN
至于国家认同,她认为,唱国歌等同形式,强烈的新加坡感觉并不重要。高彤的丈夫沈志军(45岁)及三个孩子都持有英国护照,但沈志军强调,他的归属是华人社会,而不是狭窄地限于某个国家。“对比英国和新加坡,我们在新加坡就觉得自己是主人,不是二等公民。” 6+r$t#
-9N@$+T
同为新加坡籍“海归”,也同样是40岁的杨建国和瞿晓媛,都因为到了狮城工作后,喜欢上这个安全、稳定的国家,而决定入籍。他们也同样因为工作需要重返中国。 L86n}+
P\
_Zk{!
找对发展定位 两地都是“天堂” gE#>RM5D
2M#M"LHo
在新加坡上市公司就职的杨建国时说,经常被要求比较新中两地。“刚开始时,由于瞭解还不深,总是恭维所处的地方和人,来个‘皆大欢喜’。随着在两地生活时间长了,就很坦然回答:两地其实都有优胜的地方,任何人只要找对自己发展的定位,两地都可以是‘天堂’。” )?+$x[f!*
k@zy
杨建国出生于广州,他说,个人计画大都依附公司的计画,没给自己定下在上海逗留多久的期限。“在中国的大街上,没人认为我是外国人;新加坡朋友来看我,我认为他们至少认同我是‘半个跟他们一样的新加坡人’,所以我在感情上并没有特别偏向中国或新加坡。我还没想好今后停留的地方,新加坡、上海都可能是我的选择。” P-F)%T[
oSiMpQu08
至于瞿晓媛,她特别欣赏新加坡实事求是、不需要很多人际关系就可谈成生意的作风。她目前在沪上打理由国际医疗专家(大部分为新加坡人)管理的医院,希望把新加坡好的做法推广开来,包括详细地向病人分析病情及鼓励病人定时检查身体。 d->|EJP
A.<H>=Z#O
尽管家人都在中国,祖籍宁波的她早把新加坡当作家和退休的地方。 E_Z{6&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