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叶问》? Gd_0FF .
$f0u
【本报直击金像·调查】 @Kz,TP!%A
{)l Zfj}l
随着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落幕,大赢家《叶问》迅速成了“众矢之的”和最大的“问题”影片。4月20日,有关“最佳影片”的质疑甚至“撑爆”内地网站,很多媒体纷纷用“黑马”来形容《叶问》,更有影评人用“跌入谷底”和“平衡奖项”来质疑香港金像奖的公正性。本报记者现场采访了香港媒体、部分观众和金像奖董事局负责人,了解到影片《叶问》最终胜出的“内幕”。 Pz{MYw
$cHU,
香港媒体“静悄悄” v:QUwW
oI/_WY[t
在19日晚的颁奖现场,当最佳影片宣布是《叶问》时,现场记者立马呈现一条“分水岭”:内地媒体以口哨、嘘声代表质疑和不满,香港媒体的反应则“处变不惊”。现场大多内地同行表示,如果从商业标准来衡量,拥有成功票房的《赤壁》理应得奖,如果从艺术角度来判定,《天水围的日与夜》口碑更好,而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是“要啥没啥”的《叶问》。更有人质疑“是不是因为《天水围》几乎垄断大奖,所以为平衡奖项,不得已而为之。”很快,网络骂战也迅速展开,而且颇为激烈,有部分资深影评人认为,本届金像奖的形象“已跌入低谷”,在没有更多强片入围的前提下,百年香港电影和28届金像奖统统“以失败告终”。 Nh }-6|M
7P
Mz6
然而香港媒体却不这么看,除了颁奖现场的“没有反应外”,在第二天所有报纸版面上,也都表现得出奇“安静”,无论是《苹果日报》《明报》《新报》《香港商报》,还是《东方日报》《成报》《太阳报》……所有香港娱乐或是八卦媒体,就像统一了口径一样,对电影《叶问》的“最佳”奖项只字不提,也没有任何评价,反而是对张家辉和鲍起静的“称王封后”,表示出“众望所归”的一致态度。 ; _c&J&I
g:ky;-G8b
普通市民“狂追捧” V 97ORI
j \jMN*dmV
记者就影片《叶问》对香港市民做了一个简单调查:有七成市民表示喜欢,两成市民不接受采访,一成市民以不会说普通话为由拒绝回答。从结果看,《叶问》的口碑还算不错,这点从《叶问》上映三周香港票房突破2000万可见一斑,这个数字在目前的港片中应属佳绩,而且还一度出现因“一票难求”而导致影院“大塞车”的现象。 pxgf%P<7
[*p;+&+/ZM
接受采访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和先生是在中环一家影院看的《叶问》,票价不贵,60元一张,“我们觉得很好看,动作……(考虑一个适当的词)动作设置让整部片子很紧密,带观众走完全场(一气呵成看完整部),一个一个(镜头)紧扣在一起,在一个半小时里,脑袋里没有空间去想别的事情,比如中午要到哪里吃饭之类的。”吴先生说,“甄子丹很努力,演得很严肃(认真),而且他本身也有功夫在打底喽!让《叶问》很好看。” VsL,t\67
hmo4H3g!N
金像官方“爱面子” jI7 x<=
L?+N:
G
记者致电香港电影金像奖董事局负责人黄小姐处,她首先最直接的反应是“你是不是在说我们做的结果是安排的?(不公正)”黄小姐强调,金像奖的评选过程一共分两步走,“第一是先由100个专业评审评出候选人,第二再由50个人投票,但只占50%,剩下的25%是只限本行业评选(比如编剧协会代表投票只选自己行业的优秀人才),再有25%是针对所有行业(摄影行业的代表可以投票导演行业。)”黄小姐说,《叶问》得到“最佳”,是因为票数很高的结果,没有其他原因,金像奖评选是透明的。 W+1nf:AI.
:?\29j#*V
当记者询问《叶问》的具体票数时,遭到拒绝,“我们不会公开的,在金像奖二十多年的评选中,我们从来不公开票数。文隽当(金像奖)主席的两年里,也一直坚持这样做,因为很多候选人给我们一些意见,不要公开,如果你排到第五名,人家以后找你拍片,一听到是金像奖候选最后一名,对方会想说,那我找你前面的一名合作好了。这样大家就会不开心了。” //BJaWq
?D _4KFr
但是,不公开票数并不表示操作“不透明”,黄小姐告诉记者,“在颁奖之前和之后,电影公司和候选人都可以来我们这里查票,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成绩的话,可以随时来看。我们的票选都是交给一个会计室来做的,我们自己不直接参与。你自己想公开、登报也可以呀,只是我们不会主动去做这件事。”黄小姐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大家的面子,不想让人难堪。” 5>.ATfAsV
1C{0 R.
因为严格的职业习惯,黄小姐“不方便代表公司来发言”,她个人觉得《叶问》“很好啊!” eN.6l2-
<<u]WsW{C
影片内容“有内幕” N=C t3
*6` ^8Y\
在记者采访中,香港有线台的外景主持人任颖斯小姐表示,看《叶问》,能让人联想到四十多年前的《精武门》,偶像李小龙在香港很轰动,现在的“香港大道”旁边还有纪念李小龙主题商店,“看完以后很激动,很过瘾。” ) hs&?:)
%xCL&}bY
一连几日,记者都能在香港几条繁华大街上看到随处张贴、悬挂的“大海报(大字报)”,白色底纹上写明几个大字“5月15日,支持xx岛大行动。”据了解,这样的“做法”在香港极为普遍,类似活动均出自市民自愿,不带有任何强制和政府行为。有意思的是,《叶问》恰恰讲述的是,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在抗日战争之前和战时的经历,当多名昔日武馆馆主惨死后,被激怒的叶问走入与日军的格斗场……从内容而言,是一部励志爱国片。 &uRT/+18W3
jq% <Z,rh
不知道是纯属巧合,还是与此爱国情怀有关,《叶问》最终得奖。 JxtzI2
P|@[D=y
5?SE?VC=t
本报香港特派记者李霈霈 @I?,!3`jS
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