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治愈痛苦的良方  转贴
乐乐花朵 离线
级别: 连长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9-05-03   

治愈痛苦的良方  转贴

偶然发现的,我很喜欢, mK@\6GOMYP  
x #BUIi  
推荐]可治愈一切病苦的心灵良药----智慧与慈悲[祈竹仁波切] [3t N-aj [  
心灵的良药 s3/->1#i  
v-42_}  
----智慧与慈悲,可治愈一切的病苦 mr E^D|  
Vy16Co  
H Y.,f_m  
iWGgt]RJ  
因为家庭、因为孩子、因为谋职、因为婆媳关系、因为上司的性骚 扰、因为......太多的原因让大家产生烦恼。有没有治疗烦恼的方法。特推荐给大家下面的文字,这是藏传佛教高僧祈竹仁波切醒悟世人的甘露妙语: p Ic ;9  
`$G7Ia_ $]  
:NA cad  
dm)V \?b  
世界上的良药,每一种只能治几种疾病﹔心灵的良药----智慧与慈悲,却可治愈一切的病苦。 xf% ,UQ  
{~b]6}O  
  人们常常叫嚷要去寻找内心的平和,其实它一直都在,从不需要你去寻觅。当你从为欲望而劳役终日的忙碌中静下来时,自然会感到它的存在。 K34ca-~  
kH-1l>":  
  人们逃避家庭、城市、社会及自己的问题而逃至深山中去寻觅心内的平静。既然是要寻觅"心内"的平静,又怎么可能在"心外寻得呢? q qS-0U2  
  快乐只可以在心内寻得,并不在于你身外之地方。有人花费半生积蓄往外国的海滩度假,结果却败兴而返﹔有些人却可以在水灾灾区中划艇作乐,玩个不亦乐乎。 [WY NA- O  
  有人远走他方以寻觅内心的平和。但如果你心中没有平和,尽管跑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寻得到它﹔假如你心中一早有了平和,你也就没什么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了。 TLPy/,  
\dbpC Z  
  如果心中没有快乐,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远不会找到乐土﹔心中若然满足快乐,哪怕身在牢狱茅厕,一样可以悠然自在。 }Jh!B|  
{ tim{nV  
  当你的心充满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当你的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见到真理。 jEit^5^5|  
g] X4)e]  
  我们见到的世界只是自己内心的反映﹔在心情开朗时,见到的人都友善亲切﹔在心情烦躁时,碰上的人仿佛都面目可憎。 gigDrf}  
}I#;~|v~<  
  我们的心影响着我们所见到的世界。拥有一颗快乐的心的人,见到的是一个值得欢欣的世界﹔内心充满仇恨的人,见到的是一个令人愤怒的世界﹔心中满是受伤的人,见到的是一个充满悲哀的世界。 Ibd7[A\  
HP*x?|4  
  透过评批的眼睛看,世界充满了有缺陷过失的人﹔透过傲慢的眼睛看,这世界充满了低贱愚痴的人﹔透过智慧的眼睛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个人都有值得你尊重及学习的地方。 #wx0xQ~,J  
Fl(+c0|kT  
  有智慧的人----在独处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不是独处时则会管好自己的口。 1nBE8 N  
  自知为愚者的愚者并不愚蠢﹔自以为聪明的愚者却是愚者中之愚者。 &zb_8y,  
T 7Lk4cU  
  与他人相处时,是谦虚学习的好机会﹔在个人独处时,是反思自省的好机会。 ,#gA(B#  
P.&,nFIg3  
  在你的心开始懂得以智慧去观察时,生命的真谛便会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现。 [~f%z(vI  
#++MoW}'g  
  只要你仔细去看,即使一个醉汉或一个疯子,都有一两件东西值得你学习。 s/`4]B;2U  
  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导师。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横蛮的人教授忍辱之道。 @D[;$YEk  
  穷凶极恶、蛮不讲理的人是教你安忍的明师。在碰上一个这样的人时,你应该欢喜对待。你可不是每天都可以碰上学习考验忍耐的良机! O 4l[4,`  
q<,?:g$k  
  为什么我们会在与横蛮的人相处时生气呢?因为他的嗔心唤醒了我们本身之嗔恨。当你心中再无嗔心时,面对恶人并非什么受不了的事﹔事实上,你根本不再会觉得世上有任何恶人。 xO"5bj  
=WJ*$j(  
  每个人都喜欢自主。但如果你在他人对你说了句什么后就大发脾气,你就是正在把自主权托付于他﹔慢慢地,除了你自己外,每一个人都成为你心的主人。如果你向往自主的话,先去学懂主宰自己的心。 kx]f`b  
Ds&)0Iwf  
  如果你为了人家的一句话就大发脾气,或者是飘飘若仙,你的心其实是在跟着别人的话走。把自己的快乐托付在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上面,是很愚蠢的一回事。 oopTo51,a  
|1-0x%@[;  
  视处处为难你的人为你发了狂疯的至亲,不要生起忿恨,应该对他更加怜惜。 pFGdm3pV  
$-5iwZ  
  我从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视钓鱼或狩猎为娱乐。我们的生命怎么可能会透过另一个生命的结束而变得更加精彩呢? l OI(+74  
ib/&8)Y+J  
  如果有人把你的子女抓去,玩弄一会再加以杀害,而这只是为了周末有点什么娱乐而已,你会有什么感想?我不认为你会欣赏认同这些人的嗜好。同样地,我不明白为何你会视钓鱼与狩猎为娱乐,这只是无谓的杀生。当杀害生命成为你的嗜好时,你的世界是很可悲的! \1aj !)  
Vnv<]D zC  
  动物需要呼吸,你也需要呼吸﹔动物需要饮食,你也需要饮食﹔动物会高兴也会悲伤,你也会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些人说动物与人类不同,所以就可以妄加杀害,我从未听过比这个更无稽的谎言。 qNC.|R  
xg. d)n  
  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连的。在施予的时候,你实在是利益自己﹔当伤害另一个生命时,你是在伤害你自己。 3L=vsvO4  
qGl+KI  
  宇宙万物皆为一体。在你伤害大地、河川及这上面的生灵时,你其实正在伤害你自己。 |~8iNcIS  
<IK8 Ucp  
  在别人做了些有利世界的事时,若能生出随喜的心,你也就是参与了这一件善行。在别人做了伤害其它生命的事时,你的认同就等于你的参与这个恶行。 `r+e! o  
8 E.u3eS  
  随喜是妒忌心的妙药。在他人得到快乐时,若你为他心生欢喜,你就会被他的快乐所熏染。 9i,QCA  
rZ w&[ G  
  单单去祈求厄运消失并无作用﹔如果你想避免痛苦,就要避免去做招致这些果报的言行。 ]1abz:  
  如果你要做的是一种善行,你不需要向上苍祈求保佑﹔如果你要做的不是善行,怎样祈求也都没什么用处。 4LUFG  
~" }t8`vP1  
  虔诚的人会不惜走遍千山万水去朝圣来讨心目中的神明之欢心,他们却不知道:帮助自己家门前的穷者与饿者可能会更令神明高兴。如果它们的神明是无处不在的话,他们必定也就在这里,就在他们的家门外。 S%mN6b~{  
 6.KR(V  
dH&N<  
? Yy[8_(tN  
  如果问题可以解决,你没必要忧虑﹔如果问题无法解决,你再忧心也无补于事。 YOP=gvZq  
X<,sc;"b`k  
-------------------------------------------------------------------- &q``CCOF&  
+ 5sT GNG  
  居住在文明城市的人,常常埋怨生活不好,有这种那种的艰辛。要解决艰辛是很容易的﹔好好看一看穷苦国家的惨苦生活,你的所谓"艰辛",突然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ra_`NsKF}  
)nQpO"+M  
  生命的本身并不艰苦﹔艰辛的感觉只来自你的对抗与不满。 XZ Z Ml  
V8[woJ5x  
  痛苦与疾病只是病征而不是病灶。先医好你的心灵,它们便会自然痊愈。 "%qGcC8  
/_ o1b_1 U  
  所有的痛苦、疾病及障碍都源于你的贪念、嗔恨、执着、愚昧与妒忌。最有效的治疗是先医好你的心,否则你的病苦将永无休止。 jW?.>(  
.~ZNlI {K  
  正如一个武士需要对外在的环境保持警觉性来保家卫国﹔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心念时时观照来保护自己。 hb_YdnG  
G)5%f\&  
  在你做坏事时,少不免会东张西望,避免给看到。其它人看不看到其实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你的心会看到,而你没可能可以逃避自己的心。 1wE~dpnx  
3$(1LN  
  根部有毒性的树所长出的花、果及叶也都是有毒的。同样的,任何由贪执及仇恨所驱使的念头、语言或行为都只会带来痛苦的果报。 )h2wwq0]  
m`4Sp#m  
  心是所有行为及其成果的根源﹔由一个充满仇恨及贪欲的心所引发出的言语、行为及念头只会带来痛苦﹔相反地,一个慈善的心所引导的身、语、意运作皆会带来福乐。 ~?[%uGI0h  
#x':qBv#  
  你没可能打败所有的敌人,但在你打败了心中的我执时,基本上就等同降伏了所有仇敌。 Q4CxtY  
WvUe44&^$  
  我执是把我们与痛苦系在一块儿的枷锁﹔在我执被放下时,真正的解脱自在就在跟前。 HQQc<7c ",  
-UUP hGC  
  风雨并不能损大石之分毫﹔恶言及攻击并不能伤害一个"无我"的人。 %$!}MxUM  
Maf!,/U4  
  一个"无我"的人已经超越了嗔恨、愚痴、妒忌及执妄的层面。他是一个享有真正之快乐的人,因为世上的痛苦,不可能伤害一个"无我"的生命。 kTc'k  
1UyI.U]  
  放下一点点执着,你便会有一点点自在﹔放下多一点执着,你会有多一点的自在﹔在完全放下时,你便会体验到完完全全的欢喜自在。 bYgrKz@uK  
Kn=P~,FaG3  
==================================================  p&:R SO  
#*}4=  
J --9VlC'  
  很多国家尝试以战争来达致和平,我倒想知道这其中的逻辑性。 'WxcA)z0cQ  
  以战争来争取和平,其可行性和以油去灭火一样高。 l')?w]|  
  用暴力及权势争取回来的名利地位并非什么大成就。畜生所做的也不过是如此! =WFMqBh<`  
  任何以仇恨作为动机的言行,永远不可能成为化解仇恨的一种方法。 8 yB  
w KXKc\r  
  在一场纷争中,不论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宗家庭纠纷或只是一场打架,其实永没有对的一方,凡有参与的都是错的一份子。 G/N'8Q)  
Mm^o3vl  
  解除核武器并不会达致和平。当人在被嗔恨心支使下,即使用一块石头也可以杀害很多生命。只有解除嗔恨才可以达致和平。 wEQV"I  
  由心开始,从心着手,净化心灵,才是达致和平的唯一有效方法。 .OX.z~":y  
| 1T2<ZT  
  善心是唯一的和平之道。在没有善心的时候,你没可能有内心的平和﹔在连你都与自己过不去的时候,哪有可能达致整个世界的和平呢? >[O @u4  
nd'zO#"m?  
  在你完全放下嗔恨的一剎那,你眼中的世界就变得和平﹔当每一个人都放下嗔恨的时候,整个世界就会变得和平。 P]j{JL/g&  
JV(|7Sk  
  内心与外在的世界并非两回事。当每一个人心中都再无仇恨时,世界和平就自然地会展现在面前。 $@}6P,mg  
  你不一定要是英雄豪杰才能拯救这个充满暴戾的世界﹔你只需要以慈悲心对待你遇到的每一个人,这个世界就已因你的存在而变得祥和了。 x_2 [+Ol  
`[VoW2CLH+  
  要令这个世界变得美好,并不需要大声弘扬什么理念,只需要令自己成为慈与悲的化身。当心中洋溢慈悲时,你就象一盏明灯,照亮了周遭的人﹔当他们心中的慈悲之灯被燃着时,自然会再燃亮更多的生命! ?9 :{p  
y5BNHweaRb  
  慈悲心有点儿像感冒病----在你沾上了它时,你周围的人很难不受牵连传染。 cl^wLC'o  
r,L#JR w#-  
  在弘扬慈悲精神的时候,你不需要向别人灌输什么教育﹔当你的心有了慈悲之时,他们自然会察觉到,他们心中的慈悲自然会被唤醒。最有效的教育往往不需要说话。 o_b j@X  
aoI{<,(  
  当你是对的时候,你并不需要说什么﹔在你理亏的时候,不论你说什么也没用! (NScG[$}  
9_ KUUA  
有人说过:"如果你是对的一方,你没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那一方,你没资格去发脾气。",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GT|=Apnwr%  
?`,Xb.NA$K  
  来自他人的言行,并不可能对你造成伤害﹔你之所以感到受了委曲,只因为你对这些言行介怀。 Mf tX~+  
[fxAj]  
  受到他人无理的迫害,固然是你的不幸﹔但如果你以仇恨心响应,则更加加深了你的不幸。 ZK{VQ~  
  仇恨并不能伤害到被恨的人,只会伤害到自己。 qZ6P(5X  
7W5FHZd'  
  想想看:在发脾气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不太好吧!哪为什么把仇恨带在身上呢?仇恨对你与别人都没有用处,它只是一件不论带多短的时间与旅途都嫌太笨重的一个包袱。 B~jl1g|  
v&xk?F?WU,  
  憎恨一个人是一种很费神的事情﹔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人,何必为他费神呢?如果你喜欢这个人,哪又干吗要去憎恨他呢? 4F)z-<-b  
g=o)=sQd  
  在他人做了令我们不快的事时,我们往往会去憎恨他,就好象憎恨是一种报复似的。要去恨一个人需要不少精力,而仇恨只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每一分一秒都在伤害自己,却不会影响到被恨的对象,哪又有何意义呢? HGh`O\f8  
K$R1x1lc2  
  为什么没有人会对一块石头大吵大闹呢?因为石头的静默令挑舋生事者无从入手。在你可以像大石般沉默时,生事者迟早会失兴致而另去他方。 j:O=9  
~y$B #.l  
  心如如不动,不理他人对你说什么或做什么,就像是安坐于有毒的刺藤丛中一样:虽然你不能令刺藤消失,但起码不会给它刺伤自己。 }yK_2zak5i  
.v/s9'lB  
  谦卑并不等于懦弱。谦逊其实是世上其中一种最大的力量。试想想:傲慢与谦卑,哪一样较难做得到? [@uL)*o_#  
  骄慢并不会令你得到他人的尊敬﹔谦卑反而令人尊敬。 F4YCU$V  
  一个真正谦卑的人不只是对他人谦卑,即使对一条虫、一朵花,也会谦卑尊重。 !@W1d|{lu  
  最不中听的话,往往是对你最有帮助的指引。 D(@#Gd\Z@  
,Hch->?Og  
------------------------------------------------------------------- u6awcn   
mI@E>VCV[  
  对一个不明生与死的人来说,人生是一种很令人烦恼的事情。 h=EJNz>U  
K /g\x0  
  学习去思维生死----开始的时候这会令你不安,但当你克服了对它的恐惧时,思维生死只会使你的生命越来越灿烂丰盛。 R1 hb-  
;jo,&C  
  提醒自己死亡随时会来临,就是策励自己不要枉过每一天。 2oGl"3/p  
  你认为日落是一种人生美景,我只觉得它是一个提醒我,又向死亡踏前了一步的时计,叫我好好的善用剩下来的生命。 ZiSy&r:(  
q,PB; TT  
  死亡并不可怕。有生就必然有死﹔自出娘胎,我们每一分钟都在朝死亡步近。真正可怕与可悲的是:在生与死之间没有做过什么。 _udH(NC  
 [^8*9?i4  
  死亡本身并不是一件好的或者坏的事情,只是自然变幻的一个程序。对一个没枉过一生的人而言,死亡的确没什么可惧的地方。 L XJ" ct  
fS w00F{T  
  死亡之可怕,只源于你对生命的执恋。 ^ :6v- Yx  
9fzbR~s  
  对一个可以随时面对死亡而无惧无悔的人来说,生命中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伤害到他。 VkRvmKYl  
  与其抱怨不能令自己长生不死,倒不如好好令生命之旅程不枉一走。 {y`afuiB  
Y \& 4`v'  
  万事万物无不在变幻当中。把生命与快乐寄望于事物的常久不变上,无疑只会令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面对失望。 s'tmak-}|  
& WYIfx{  
  万事万物均依因缘而自然发展:先是产生,然后维持状况一回儿,最终就改变消失。尽管你大哭大闹,它们还是一样会变幻消失,这只是自然的规序,并非好的或坏的一件事。在你明白并接受了这个自然法则后,你的生命就会好过得多了。 Tsf Ood   
2%rAf8=  
  在欣赏电影的时候,我们会投入其中,全神贯注,甚至因受到剧情牵引情绪而大哭大笑。但想想电影是什么?不外乎红、蓝及绿色的变幻光束投射于白布上,再配上些声音而已,却令观众信以为真,把剧情发展视作最重要的大事。同样的,生命中之苦与乐也不过只是一系列的变幻景况,维持并不太久,只是当事人困在局中,才感到是天大的事情而已。我们当然要尽生命中之责任,却毋需过于介怀成果﹔生命也不外乎是另一场电影而已! o'D{ql  
UpN:F  
  快乐之道其实很简单----生活顺景时,要知道福乐并非永恒﹔生活不遂意时,视困境为过眼云烟。不要把这些体验看得太认真,要知道苦与乐来来去去,变幻不定。在看透这一点时,你就可以自在地旁观,世事翻腾反复而不扬一条眉毛。 r*p<7  
  在你能把宇宙万事万物皆视为梦幻泡影时,你将永不会再感受到痛苦与束缚。 T&tCXi  
zX{ [Z  
  小鸟在唱,小狗在吠。小鸟只不过鸣唱,小狗也只不过在哮吠。这些只是声音,不多不少,不好不坏!但你的心却在批述:"呀!这鸟鸣实在悦耳!", "那狗吠声真令人心烦!"。引致你兴奋或厌烦的并不是鸟声或狗声,问题出在你自己的心上!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你只需知道:"这是小鸟的鸣声,那是小狗的吼声!"就足够了。 =V/$&96Q  
%h4pIA  
  乐听赞美,不喜他人的批评﹔心欲名利,不欲失去它们﹔这些心态就像锁链一样,把我们与恒久的内心痛苦连在一起。只有在超越它们时,我们才可能体验到自在与快乐。 {h7 *a=  
O<)"k j 7  
  你的心不停在说:"我需要这个!我需要那个!"不要理会它的要求。你早已拥有你所需要的一切,但你却永没可能得到所有你所想要的。而我可以向你保证,即使没有它们,你的生命也一样可以很自在快乐。 *jCXH<?R  
|9?67-  
  过一种简简单单的生活,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快乐的秘密不过如此而已。 !FA^~  
D?) "Z$  
  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快乐的生命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两种材料: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和一颗满足感恩的心。 5A>W;Q\ 4  
  与其对不能得到的欲求耿耿于怀,倒不如对你已经拥有的满足感恩。 [8^j wnAYS  
,fT5I6l  
---------------------------------------------------------------------- Y"K7$+5#\  
H9x xId?3u  
  人生最大的财产是健康,最大的财富是心足,最大的胜利是无嗔,最大的成就莫过于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悠然自得。 &g\D-At  
kbI: }b7H  
  要令自己在生命中永不失望,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对人对事有所希求﹔在心中没有欲求的时候,生命就不会再有失落。 U*(m'Ea  
1WfN_JKB5  
  欲望与执恋是令我们感到痛苦的原素。在消除了此二者时,我们几乎没可能会不快乐自在。 vM RM/.  
%$~?DDNM  
  人总以为拥有的愈多就会愈快乐﹔事实是要求的愈少才会愈快乐。 <fJoHS  
i(a2FKLy  
  还未"拥有"的人为了争取而受苦,早已"拥有"的人为了不想失去而痛苦,你看:"有"与"没有"和快乐与否并无直接关系。但世人都穷一生去追求欲望,这其实是不是有点傻? ]O,!B''8k  
7M<7^)9  
  快乐与拥有多少物产并无关系。在你缺乏财富时。你日思夜念要得到它们。在你拥有财富时,你会日夜担心怕失去它们。你见过一个快乐的富翁吗?他们其实与穷人一般痛苦。要寻找快乐,你必须找对地方----自己的心。 A%"mySW  
)z=`,\&p:  
z%hB=V!~91  
  人们总以为财富与名气等于快乐。如果你心里已充满了快乐,你根本不需要名利﹔如果你心里没有快乐,纵管坐拥全世界的财富与名利也都没有什么意思。 f]h99T  
;k9s@e#a  
TMhUo#`I|  
  如果你只懂得终日劳碌于争取更多的金钱及保护你已有的财富的话,它们对你其实就已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处了。 - 9UQs.Nv  
kgEGL]G>  
  如果你真的想常常快乐,就不要把快乐建基于你所拥有或所缺少的事物上﹔视你的财富、你的房子及车子都是向别人借来的,好好利用它们,但不要执恋它们﹔哪你自然会享受一个简单但快乐的一生。 wbU pD(  
*QG>U[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快乐而做的,但往往是在我们放弃刻意追求快乐而做种种事情时,它才会悄悄来临。 Vx~[;*{,C9  
VWI|`O.w  
  一个火把可以点燃更多的火把而不失本身之火焰。快乐就如火焰一样,你可以不断施予别人快乐,却不会因此而牺牲自己的快乐。 71z$a  
5 dXC  
  快乐就像一盏油灯。当灯被点亮时,它不需要向黑暗说:"让我来照亮你吧!",它不再需要做其它的什么,房中的黑暗角落自然就会被照亮起来。同样的,当你的心中充满快乐时,你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什么,你周遭的生命也自然会被照亮。 >wNE!Oa*B  
(=j]fnH?  
  他人的话----不论说的人如何伟大,对你都没什么真正的益处,除非你把他的智慧变为你自己的智慧。 $83 TA> <a  
q-KN{y/  
  先弄清楚慈悲与智慧的种种,然后仔细地思维内里的深义,最后把它们用在你的生活中。你越运用它们,你就越会感到它们是达致快乐的路向。在最后,你自己变成了智慧与慈悲,你的举手投足都就是悲智的表现。 Qx>S>f  
v< xe(dC  
  我所说的对你并没有一点用处,除非你把它刻在你的心上,而不是单单记在脑袋中。在你能做到这一点时,你的所有心念、行为及谈吐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它们,你的每一句话,甚至你的举手投足都成为对整个世界的开示。这个世界将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得益! Aq^1(-g  
:y"Zc1_ E  
S_y!4;]ox  
([qw#!;w;  
w3:Y]F.ot  
=============================================== #6 e  
顶果钦哲法王 vh"zYl`  
  #c5G"^)z  
菩萨心 智慧心 u#/Y<1gn  
'%. lY9D  
Y`uL4)hR5  
不要忘记上师,时时向他祈求。 zF>| 9JU  
不要随顺妄念,时时观照自心。 gLaFIeF<+  
不要忘记死亡,时时谨守戒律。 W=M]1hy  
不要忘记有情,时时回向功德。 ]>b.oI/  
isLIfE>  
JY(_}AAu  
?>*i8*  
  佛陀的教义,目的是要我们主宰个人的心。假如你主宰了心,你也能主宰身与语,你及他人的苦难就能结束。但是,你若让心充满了消极的妄念,那么无论你做了多完美的善行,或者你说了许多良善的话语,你还是远离正途。 Zoh2m`6  
&DYHkG  
  主宰心是要全然恒久不变的注意你所有的想法及行为,一次又一次反复检查你的心。一旦消极的妄念升起,就用适当的矫正法来治疗。而当积极的正念升起,就将功德回向给所有有情众生来强化它,并祈愿他们能证悟到最后的觉知(成就佛果)。即使在日常活动中或心神烦乱时,都能从惯常的沉静洞察中保持明净的觉醒,那你终将持有这智慧心的体认。所以,随时警觉是解决轮回之苦最基本的良方。 t9Ht 5 4  
RnE=T/VZJ  
J)6RXt*!  
  戒律的实践,将引导你到达不论你是否在实践期都能保持这觉醒的境界,这就是教导的重点。没有持守戒律,无论你记颂多少仪轨或咒语、或做几千次大礼拜、乃至几千次绕塔,只要你的心是散乱的,就不能帮助你去除心中紊乱的思绪,不要忘记这是最具决定性的基础。 5sao+dZ"|  
D^E1  
|O%`-2p]p  
  就像所有的事物,总是残酷地渐渐接近其最终的归宿,你的生命亦是如此,像一只燃烧的油灯,很快就会用完。你若以为你能先把工作完成,等退休以后在来持守戒律,你有这种想法就太不理智了。你认为你能活那么久吗?死亡不也同样降临在年轻人及老年人身上?因此,无论你做什么,都不要忘记死亡,并让你的心专注在戒律上。 7i`@`0   
O'Lgb 9  
  人们总是说:「禅修,禅修!」但是,除非你对空性的概念以建立坚固透澈的了解,否则你做的「禅修重点」是什么?不能认知心的空性,就是造成堕入轮回的根源。当心不受念头影响,当下即唤醒纯然的醒觉,这无碍清明的空性就会逐渐被体认。 Q0Y0Zt,h  
;_@u@$=~  
  贪欲、嗔恨、无知、疑忌、傲慢(即贪、嗔、痴、疑、慢),这五毒常控制了我们的心。例如,我们看到仇恨将人们推向自相残杀,而国家相互开战。一旦我们不能控制我们的情绪,它们就会支配我们。但是,如果我们净下心来分析它,并探究它的本质,它们将会消失无踪,就像巨大的暴风中的云那般不能掌握,从暴风的外面来看是壮阔美丽,但仔细去透析它,却是无法感触及掌握的。而其实,这些只有在我们赋予它们重要性和力量时,它们才有重要性和力量。假如,以宽容代替狂野的念头,我们将能去除它们,而用此种方式来对治,解脱就随时在握了。 jQFAlO(E':  
nAZuA]p}S]  
隆冬时,寒冷使湖水及河流结冻,水变的如此坚硬,可以承载人兽和车辆。当春天来临时,土壤和湖水都渐渐暖和,也渐渐地解冻。这时,有什么可以留下来?坚硬的冰块?水是柔软的流动,而冰是坚硬锐利的,没有人会说它们是相同的;可是也没有人能说它们是不同的。因为,冰是水凝固而成,而水是冰溶解而成的。 HpiP"Sl  
ULIbVy7Y  
我们对外界的认知也是相同的道理,去依附各种现象的实体,去忍受各式的折磨,好感或恶感、喜悦或痛苦、获得或失去、隆盛或衰落、赞美或责备,都会在心中凝滞成一块坚石,我们必须注入自由的活水来溶解这意念的坚冰。 m*6C *M  
/[#<@o  
lM3UjR|@  
Ko] A}v\]  
yEJ}!/  
bJ*jJl x  
----------------------------------------------- |bk.gh  
^%@(> :)0  
nbj&3z,  
自我与他人 "~:o#~F6  
顶果钦哲法王 c`yLn %Of%  
  VC:.ya|Z  
自我与他人 :rnn`/L  
[[}KCND  
  我们希望自己快乐,所以我们应该也祝福别人获的快乐;我们希望自己远离痛苦,所以我们也应该祈愿众生都能免於痛苦。我们应该如是思惟:「愿一切有情众生具乐及乐因,愿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及苦因,愿一切有情众生不离无苦之妙乐,愿一切有情众生远离亲疏爱憎,常住大平等舍。」 QeuIAs*_  
zF[kb%o  
  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感到心满意足;其他人不快乐,不是我们的问题,当我们不关心的时候,我们只想尽快除掉任何让我不快乐不顺眼的东西,根本不记得也不在乎其他人可能也很不快乐,相反的,我们应该希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快乐,设身处地感受他人的痛苦。 ^w5`YI4<  
R*`A',]:9  
  用充满慈悲的心对待一切有情众生,就是圆满成就诸佛菩萨大愿的最佳方式,即使我们无法给予任何人外在有形的援助,我们应应该时时修持慈悲,直到慈悲永住於心,不退失为止。 h\Ck""&  
th}Q`vg0  
02g}}{be8  
  当我们修行,并在修道之路上有所精进时,我们必须记住,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利益他人,保持谦卑,谨记你的所有努力与广大无边的菩萨行相较,都显而轻而易举、正如父母深爱子女一般。我们绝不能认为自己已经为别人做了很多,或已经足够。即使我们最後该所有众生证悟成佛,我们也只能这么想:我们的愿望己圆满成就,绝不能有一丝想要获得回报,利益自身的念头。 Qr6[h!  
c:.k2u  
g""1f%U_p  
  超越我执,全心全意为他人奉献,即是菩萨行的精髓。行菩萨行取决於心,而非显露於外的行动。真正的慷慨是没有执著,真正的戒律是没有贪欲,真正的忍辱是没有瞋恨。菩萨之所以能够舍弃自身的一切,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完全超越了内在的贫乏,可以无条件地去实现满足他人的愿望与需要。   t4R=$ km  
; f:}gMK  
%a{$M{s  
------------------------------------ x{`>Il  
修行--顶果钦哲法王 #eD@s En  
<5?.s< y$"  
h|$.`$  
  我们最需要的开示,就是能够增强、启发我们修行的教授。获得高深的教法固然很好,但却遥不可及。选择你能够真正了解吸收的修行方法做为开始,藉此建立出离心,培养慈悲心。当你从这个修行之中获得坚定的信心之后,你终将能够精通所有高深的教法 。 _5uzu6:y  
3K c  
  仰赖一位真正的上师,是从轮回中解脱,获得证悟的唯一途径;上师就像可以让船只飘洋过海的帆。 ]R~K-cN`  
l~kxt2&  
  太阳和月亮的倒影可以立即反射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同样的,对佛法僧三宝具有坚定信心的人,一定能够获得三宝的加持,太阳平等地照射每一处,只有在使用放大镜聚光的时候,可能使干草燃烧。佛陀无所不在的慈悲之光,透过你这面具有信心与虔诚的放大镜聚光之后,加持之火必定环绕於你。 Q&}`( ]k  
ijOUv6=-  
  无论情境好坏,皆能升起烦恼障碍;但你绝不该被这些烦恼障碍威吓或击败,学著像滋养万物的上地一般,不要有好与壤的分别心,你所遭遇的困难将强化你的修行,正如强风中的营火,不但不会熄灭,火光反而更炽。 cY  ^>`  
R*3x{DNL  
  把伤害你的人视为一位值得尊敬、带领你了解何谓脱之道的仁慈上师,为他祈祷,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可以有报一箭之仇的想法。面对教育程度、能力技巧都不如你的人的伤害与奚落,犹能耐心地忍受,更是难可贵。 Q|q.~x<RQ  
2 1.;lj  
  正确地来看,你将发现受伤害的人,伤害别人的人,以及伤害本身,完全不具有任何真实性。这么一来谁还会对虚假的幻象发脾气呢?面对这些空相,还有所谓的得失爱憎吗?认清这一点,所有的一切都是虚空。 7%) F]  
e|Rd#  
  一旦你能够控制内心的愤怒,所有外在的敌人都消失了。但是,只要执著於内心的瞋恨,企图战胜外在的对手,即使你成功了,敌人也必然越来越多。即使你战胜了全世界,你的愤怒只会越来越强;被愤怒牵著鼻子走,绝对无法平息愤怒。真正无法容忍的敌人是瞋恨本身。若想要击败瞋恨这个敌人,必须专心修持忍辱与慈悲,直到它们在心中生根为止,届时就没有所谓外在的敌人了。 L=nyloz,0  
:@a8>i1&  
  问问自己在地球数亿人口中,有多少人想过人身难得?有多少人了解人身难得之后,进一步思考利用这难得修习佛法?有多少人思考利用难得的人身修习佛法之后,真正身体力行?有多少人开始修习佛法之后,从不间断?又有多少人持续修行,最后获得证悟?的确,证悟者与未开悟者之比,正如黎明时分的寥寥星子与清朗夜空的浩瀚繁星之比。 _5 Zhv-7  
4:GVZR|-  
  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没有认清人身的价值。你将白白浪费人生,当人生稍纵即逝,抵达终点之际,你将一无所成。但是,一旦认清人身所带来的难得机会,你肯定会全心全力修行佛法,最后有所收获。 ?x u5/r<  
PE4#dx^  
  如果你善用人身於正行正道,你就能在今生今世获得证悟。过去所有的成就者都是平凡人身,但是经由学习佛法,跟随一位证悟的上师,并用一生的时间专心修行所接受的教法,行菩萨的伟大事业,最后获得证悟。 d #9 \]Ul&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