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棣分享《域外闲读》新华章
2016-12-12原创 游子坊 杨扬
游子坊游子坊
游子坊
WeChat ID
Intro新闻、教育、就业、情感
在"闲话"之外,今年7月,现任美国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副主任的朱小棣和山东省实验中学的任兴华老师编著出版了《游学看美国–跟随中美青年大使体悟美国中学生活》一书,生动描述对比了中美教育的种种差异。(杨 扬摄)“中国散文随笔书话世界里的一位领军人物”——双语作家朱小棣,10日在华府华侨文教服务中心分享写作「域外闲读」心得及读书写作历程,逾30多位华府华文作家协会会员及文学爱好者到场,与其互动交流,场面讨论热络到爆。
《域外闲读》是朱小棣即将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五部散文随笔书话,该书一如既往地展现了他的个人品牌“闲”读系列。其独特风格与主旨立意,或可用三句短语来凝练总结:尘封书页,文字百味,重识中国。
善营语言氛围
讲座当日他以即将付梓印刷的新书打开话匣子,分享了他从闲读书、读书闲,到写闲话的感悟。那就是不经意地用三言两语营造出带有音乐美感的语言氛围,引人入胜。作为双语作家,他纵横捭阖于中英双语之间,两种文字技巧皆游刃有余,在中西读者中受到赞誉有加。2006年出版的英文小说Tales of Judge Dee,被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并获得法国具有百年历史的《历史》杂志提名,在所设立的第一届「历史侦探小说大奖」中获得第四名;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翻译成中文出版,译名《新狄公案》。此书在法国国家电台介绍播出,朱小棣之语言风格被法国人一语道破,评价他的作品有点到为止,隐晦曲折,吐半句留半句,但让人欲罢不能的“氛围”。
陈詠智:美文带旋律
资深音乐
艺术家、蜚声大华府文坛的诗人陈詠智表示,他对朱小棣带旋律的语言印象深刻。如朱小棣在《寻不回失去的青春》—读韩秀《寻回失落的美感》一文开头,就把人引入一幕生动的场景中,随后活脱脱地推出一位传奇美国女子:
“不久前,在华府一个小镇图书馆的小型聚会上,我姗姗来迟,方入座,就看见一个白人洋面孔,混杂在一堆说不太标准中国普通话的华人脸中。我低头擦汗的片刻,忽听得一声京片子,宛如莺啼。抬首一望,那字正腔圆、如同京剧韵白的话语,正从那位面容端庄的白人妇女口中滚滚而出,让我一惊,再一打听,原来她就是韩秀!后来翻阅韩秀的《寻回失落的美感》,又在网上查了查(包括一篇董桥的文章,提到她年轻时常常出没老舍家的客厅、听老舍讲故事,云云),才知道这位美国女子的传奇经历,包括三年略先于「文革」的「上山下乡」,以及长达九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活。再后来,又有了美国驻台湾高雄外交官夫人的身份。如今身居大华府地区,每天辛勤用汉语打字,耕耘多年,成就斐然。”
文人相见欢。左起双语作家朱小棣、诗人陈詠智、作家吴中洋。(杨扬摄) 吴中洋: 向古书学习 参加完洛杉矶第12届中美电影节,在华府停驻几日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国东北作家吴中洋与朱小棣相逢于讲座现场。吴中洋表示,听了朱小棣先生的散文化的杂文及英文小说的创作手法,让人耳目一新,没有功利地阅读,往往会发掘出书中的宝藏,一通闲话成就了一部含英咀华之作就不奇怪了。另外,朱小棣获奖小说《新狄公案》在西方的成功,为国内小说创作者打开了新思路,向古书学习,中华民族的古典之作可挖掘很多宝藏,包括小说的人物塑造,让不同的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发生,朱小棣的写作方法非常巧妙。
郑念的古董花瓶为何17年后被砸碎?在听众提问时,朱小棣坦言,他是电脑打字催生的一代作家。最初的写作冲动是上世纪90年代,他看了当年震撼全美的民国名媛郑念所著的《上海的生与死》,其中有一个情节写文革中郑念家的明代古董花瓶惨遭红卫兵砸碎的命运,引起很多西方读者的疑问?为什么1949年新中国建立伊始这个花瓶不被砸,而要等到17年后的1966年被砸,这一段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变化?作为一个红二代出身的朱小棣,他说这让他想起把父亲的30年和自己的30年写出来,加起来共60年的亲身经历回答这个郑念没有写透的问题。还有,父亲作为一个共产党抗战时期开启南京秘密战线的开拓者,一个忠诚的老中共党员,他们那一代的理想就是不惜生命为建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奋斗,但后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冤假错案,又为什么他的丧礼现场仍有那么多民众自发地前来吊唁,花圈如海。于是英文自传《Thirty Years in a RedHouse》(红屋30年)就诞生了,并且该书荣获美国图书馆专业杂志《Choice》授予的1998年度 「杰出图书」称号。
朱小棣说,他的处女作《红屋30年》面世并不顺利,写了1年,修改了数十次,5年后碰见了一位慧眼识珠的“贵人”,这部书才有机会出版。
琵琶乐声里的文字
朱小棣在诵读他的文字时让现场听众悟出了其中的音乐旋律, 为什么?相信读者一定好奇!他说他从小在一个音乐的环境中长大,儿时常在母亲供职的越剧团演出的舞台帷幕后面玩耍,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就把音乐节奏渗入到文字中了。他至今只要耳边响起竺派越剧或是张调评弹的琵琶伴奏声,无论当时在干什么,他的心房都会跟着音符一起颤动。
有位读者评价道,朱小棣的书,不失为一部书中书,尤其是带有哲思的感悟,有味道,很出彩。
华府华文作家协会会长金庆松表示,今后此类的读书写作分享活动要密集搞起来,不但请本地作家,也会请大陆名家及美国主流作家到大华府举办讲座。他本人是一位电脑专家,偶尔也跨界做文学翻译。许多会员和他一样,在繁忙
工作之余,敲打文字放松心情,并把心中的美好梦想抒发出来。
图为华府华文作家协会会长金庆松风趣幽默地开场白。(杨 扬摄)图为朱小棣现场与终于见面的网上文友冰花交换著作。(杨 扬摄)讲座圆满成功,欢喜合影。(杨 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