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ZT: 拍一拍身上的土 by 韩寒
renée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ZT: 拍一拍身上的土 by 韩寒

拍一拍身上的土(2009-12-12 01:17:43)
标签:杂谈   

        今天上午有朋友给我发短信说,我们的《刺陵》上线了,你有空去看看。

        今天下午有另外朋友给我发短信说,我们的《风云2》上线了,你有空去看看。

      于是,我去了电影院,买了一张《三枪拍案惊奇》的票。


        不得不说,我对一个拍出过《活着》的导演还是抱有期待的,尤其当这个导演选择了一个这么土的电影名字,选用了这么土的一堆演员的时候,我以为他要反时尚的玩些什么。

        看完我发现,是真的很土。而且,我认为,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奔着时尚去的,也许他们认为,这就是现阶段的时尚。

        我猜想这个电影的诞生是因为本山传媒的赵本山找到了张艺谋,两人拍一拍身上的土,坐在炕上说,艺谋,我们合作拍一个片子呗,你看,小沈阳他们这么红,你一用他票房也有保证,我这里演员也可以再往艺术的方向整一整。

      张艺谋说,这个好啊,整一个,我就喜欢科恩兄弟,这次我玩一个HIGH的。

        于是他们弄出了剧本,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张艺谋开始担心了,这未免也太土了,我们必须要加一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进去。于是张艺谋开始问身边的人,最近流行些什么啊?

        张艺谋身边的人拍一拍身上的土,说,最近流行武林外传,里面好多词都是网络流行词。

        张艺谋一想,网络好啊,这就是时尚。


        要知道,这些人们拍电影和化学家一样,最讲究的是“元素”两字,全剧组拍一拍身上的土,一思量,喜剧元素,西方元素,时尚元素,春晚元素,二人转元素,网络元素都齐了。于是,他们一头扎进了大西北的土里,开始拍这部电影。

        看完以后,不得不说,小品有的时候就是小品,当你做到了电影的长度,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品,依然不是电影。电视剧有的时候就是电视剧,当你用了电影的配置,它充其量只是一个电视电影。从张艺谋对于高速摄影机的爱不释手,我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依然固守着已经落伍十年的美术风格不放,我建议张艺谋和他的团队继续固守,千万不要多想什么与时俱进,说不定某一天,时尚的轮回还是会转到他们那里去的。

        整部电影我给的分数是1分,这一分是对于张艺谋放弃人海战术和片子中某些演员的表演还算不错的鼓励。这是一部比较适合在三线城市的县城里播放的电影。而看完电影我唯一的感受就是赵本山培养的演员都不大会走路。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清空我的评分动态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1条评分记录
柳牛牛 威望 +5 2009-12-12 -
隐藏评分记录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柴
小平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9-12-12   
太狂了。尤其这个句子:“这是一部比较适合在三线城市的县城里播放的电影。”

三线城市是什么?三线城市怎么了?三线城市土有什么不好?呵呵,太拿自己当贵族了。XX人的通病。
http://blog.sina.com.cn/xiaopingart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wenwendywen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09-12-13   
挺好。。

他人就是这样。。;狂‘在他身上没有什么不好。。。这是’个性‘。。不用抹杀。。

感恩,平安,喜乐,惜福。。。
柳牛牛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板  发表于: 2009-12-13   
我倒觉得韩寒的文字挺客观,这片子实在没有啥看头,或许是俺智商低,理会不了老谋子和赵本山的高深。如果是一纯搞笑片,那还真的不如去看武林外传。
------当我离开这房子的时候,我知道身后有一双眼睛盯着我,但我一定不会回头。我只不过想见见她,看看她的样子,既然她不给我机会,我也一定不会给她机会。
一手臭牌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下室  发表于: 2009-12-13   
为了票房弄出这么个怪胎,谋子该挨韩寒的骂。
一手臭牌打遍天下
小白兔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5楼  发表于: 2009-12-13   
没有看过电影,不能参与评论了。不过韩寒的文字读起来真是很舒服,有意思,不无聊。
renée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6楼  发表于: 2009-12-13   
        俺本来想抽时间去看这部电影的,看了这个影评,觉得不用那么急了,可以等到碟片出来的时候了
      当然,阎妮俺还是粉喜欢的,老谋子的浓墨重彩的风格俺也是喜欢滴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柴
renée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7楼  发表于: 2009-12-13   
张艺谋回应“三枪”质疑:我就二了一回
张艺谋回应“三枪”质疑:我就二了一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3日03:26  都市快报
  记者 冯泽 上海报道

  孙红雷说,同十年前自己拍第一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时相比,张艺谋真的变了很多:“十年前,他一脸的阶级斗争,板着脸,真像兵马俑!每天三四点钟就起床,和摄影师往山上爬,去看景,等着我们去工作,一直拍到很晚才收工。现在,他真的很快乐,拍戏的时候也都是让我多休息。怎么说呢?我觉得他现在心里有别人了,以前我们每个人都很难渗透进他的心,但是这次我觉得他明白了,真诚最重要,快乐最重要。”

  不知道是否真如孙红雷所说,张艺谋真的变了,还是面对影片上映后的一片质疑声,张艺谋真的怯了。昨天,带着影片全阵容亮相上海为《三枪拍案惊奇》站台宣传的张艺谋看上去真的很开心,很谦虚,也很真诚,一一回应种种质疑。

  质疑一:之前你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这部影片上马其实有点仓促?为什么仓促还上马?

  回应一:对,最早我想拍的是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但是版权比较麻烦。拍《血迷宫》其实有点灵光一闪。但是,其实,这种灵光一闪很正常,之前我的《秋菊打官司》其实也是如此,下部电影《山楂树之恋》也是。其实都是偶然,不过,我觉得无论偶然还是处心积虑,态度上都要全力以赴。

  质疑二:有人说你这是二人转喜剧或者说小品喜剧,你怎么看?尤其是其中程野和毛毛辩论那一段,和整个影片节奏都不搭。

  回应二:其实这个说法吧,我觉得就是在艺术门类上分了高低,其实,二人转我去看,觉得很优秀,艺术没有固定标准,但是会众口难调,这也是电影的特色。小品喜剧和电影喜剧也很难区别,卓别林还有憨豆,都有夸张表演,就看剧本允许不允许夸张。辩论那段就是一种独特的表演状态,当然可以正常表现,但不就是不好玩了么。

  不要问为什么,其实最重要的是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不要让他们对国产电影失去兴趣。

  质疑三:这部影片虽然有喜剧成分,但是后半部也挺压抑,你觉得适合贺岁吗?

  回应三:坦率地讲,原来《血迷宫》那个剧本还真不适合贺岁,因为科恩兄弟一向很黑色,很疏离,一开始我也确实想拍成那样,就真的不适合贺岁,不过后来老板让我用小沈阳,我就专门奔着贺岁来了,所以最后会有MV,就是主观上想凑个热闹。

  其实原来那个剧本的题材和我的形式挺风马牛的,但是我很喜欢现在这个“混搭”,很时髦的!我这影片里亮丽的色彩也是“混搭”,很时髦,可不要小看,我觉得反映了年轻人多元化的喜好,还有宽容的心态。我觉得科恩兄弟看过我这片子之后,肯定会觉得挺乐的。

  质疑四:影片南冷北热,首日票房1011万,但相比你以往的影片,好像抢钱速度慢了很多,你怎么看?

  回应四:影片在南方水土不服,那是因为我国地大物博啊!这个成绩我觉得挺好,刚才主持人不也说截至目前过了3000万了么,主创辛苦,其实都是为了人民服务。希望大家喜欢、愉快、轻松,以“平常心”来看!

  质疑五:有人说《三枪》代表着你的转型,你以后都会那么商业化吗?

  回应五:其实,我还真不知道我要往哪转,我从业20多年,转来转去,好像一直希望拍摄各种类型,《三枪》是一个尝试,但以后是否再拍同类型,还没想过。导演其实不能在家里想拍什么就拍什么,关键是得有剧本。我估计下部《山楂树之恋》,你们又得问我是不是转了一条路,其实我就是两条腿走路,传统艺术片也拍,一般意义的商业片,我也想尝试一下。

  质疑六:最后大家复活唱了一首说唱主题曲,您也参与了演唱,挺突兀的,为什么会搞这么个形式?

  回应六:就是热闹一下,贺岁啊。说起这个片尾曲,其实就是想着弄个年轻人的节奏,也不是我写的,我就是提了个要求,要年轻。后来结尾比较难弄,正好看到那个我们陕西流行的两句话“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他们就忽悠我来唱,我就二了一回。我还把这个当奖品,对小沈阳说:“你好好演,我就跟你合作,这可是我第一次,处女作。”后来录的时候,我还找不到点,录了十几遍。

  张艺谋总结陈词

  其实吧,我拍之前就想到了这部影片会有争议,因为总有观众会争论!其实电影确实可以承担很多人文价值观,那种有内涵的片子我也拍过,以后还会拍,但是娱乐商业的阵地要先保住,不能让年轻观众对国产电影失去了兴趣,现在内地已经是中国电影人最后一块阵地了,没必要再在价值观上展开无休止的争论了,再争论就有害了。

  其实,这次我真没拿自己当回事,我没承担什么厚重的命题、重大的价值观和深邃的思想,我们的演员和导演也不是为了扬名立万,我其实就是想拍一个贺岁片。套用我们片尾曲中的一句网络流行语,那就是“只是个传说”,小沈阳“只是个传说”,我的电影也“只是个传说”,评论其实也“只是个传说”,啥都是传说,住店不住店,先吃一碗面,地球离了谁都能转!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柴
renée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8楼  发表于: 2009-12-13   
        老谋子要拍《山楂树之恋》? 是原来在这里转贴过的那个吗?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柴
renée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9楼  发表于: 2009-12-13   
张艺谋携全体主演做客聊《三枪拍案惊奇》
     
  http://live.video.sina.com.cn/play/ent/chatshow/212/003.html
    不知能不能贴上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柴
renée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0楼  发表于: 2009-12-13   
三联生活周刊:张伟平《三枪》的新思路
三联生活周刊:张伟平《三枪》的新思路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0日09:55  三联生活周刊


  记者/马戎戎

  12月11日,张艺谋自2006年之后的电影新作《三枪拍案惊奇》上映。对于一部贺岁电影来说,这个档期竞争很激烈。12月9日《刺陵》首映,12月10日《风云II》上映。12月18日,《十月围城》上映。如果说前几年贺岁档电影的主打影片生存空间还有1周左右,2009年,这个空间无疑是缩小了。《三枪》没有采用传统的胶片拍摄,而是采用了高清数字技术。制作费1亿人民币左右,演员片酬控制在20%。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一部制作得很“理性”的电影。

  采访中,张伟平的思路,也和三年前的“求大”有了明显不同。

  观众娱乐消费日益务实

  《三联生活周刊》:《三枪》的制作费用中,明星酬劳成本降低到了20%。你也不止一次在传媒上说,明星对票房的号召力其实没那么大作用。你开创了用全明星阵容进行营销的先例,但现在又说明星其实对票房没有那么大的作用。您愿意描述一下这个认识改变的过程么?

  张伟平:2002年,我们做《英雄》的时候,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确切地来讲,应该是混乱的战国时期。那个时候,这么大个北京城,电影院就是首都、地质、大华。连首都电影院二层都改了,挂一彩球,挂着一小黑板,上面写着什么么“港台枪战片”。电影院里白天放录像,晚上开舞厅,这还是北京一线电影院——首都电影院,在长安街上。

  那个时候我们没办法,观众不是看电影而是看热闹、看秀,看港台明星刘德华、李连杰长什么样,张曼玉梁朝伟,看的是这个。那个时候,你做电影的营销一定要考虑市场的需求,你不能和市场拧着来,所以那个时候我只能为了满足中国观众看热闹的心理,所以在人民大会堂搞了个首映,其实那就是个走秀。张艺谋带着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他们走了把秀。——老百姓一看“我操,大明星都凑在一块儿了”。

  那个历史时期,电影市场混乱,满街盗版,没人看电影,看的都是明星走秀。所以电影营销也是为了迎合这种明星走秀,咱们没有别的招抗衡好莱坞,咱们只有一个招,就是满足老百姓看热闹心理,然后让他们到电影院看电影去。

  当时我的思路也很清楚,所以我的措施也很得力,其实就是针对市场和观众。但是其实老百姓已经不是看走秀了,现在的老百姓已经看秀,老看就没劲了。

  《三联生活周刊》:那您认为现在到了一个什么发展时期呢?

  张伟平:我觉得,中国大众有娱乐消费的需求,从过去的务虚发展到了现在的务实,所谓的务虚就是看港台的虚架子、空架子,到现在是看表演、看演技、看新人,不看老脸了,不看老黄瓜刷绿漆了。

  《三联生活周刊》:您认为中国有真正的对票房有号召力的明星么?

  张伟平:我觉得没有,这一点不像好莱坞。那天我和艺谋还在说:“我们下部片子不排除请好莱坞一线明星”。请好莱坞一线明星,他开出再高的价,比如三千万美元一部戏,那我觉得值。因为艺谋的片子是全世界买,咱们不是只卖给香港、台湾,再说香港、台湾也没有电影市场,香港人都不看自己的香港电影了,都跑这儿来了。

  我们如果请好莱坞的明星,我们考虑的就是全世界的市场。好莱坞这些腕儿,是实打实的票房号召力,搁到美国市场,他就收票房,搁到亚太市场,他也收票房。但国内目前没有这样的明星。哪个明星会是票房的保证?我的这些片子,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港台的腕儿我用遍了,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前一段的大片风潮,您觉得得失在什么地方?

  张伟平:当时我们是被逼无奈,不得不拍大片,因为我们不拍大片,就没法和好莱坞抗衡。2001年拍《英雄》的时候,家门口全是好莱坞电影,全是美国大片。中国电影根本抬不起头来,你被逼得没办法。今天,我觉得我们影片的品牌,说准确点讲是张艺谋的品牌,已经在国内外深入人心了,所以我们现在有这个实力,可以做以小搏大。要是在《英雄》的时候,坦率地说,没有那个底气,做不到以小搏大,但现在,咱可以了,所以今天才能尝试科恩兄弟的东西,才敢尝试以小搏大。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不是觉得奥运会之后和外方谈判,底气都高了。

  张伟平:对。改编权的费用高达几百万美金。坦率地说,不是张艺谋买这个东西,可能版权也不会这么高。但因为他是张艺谋,所以就随行就市。而且对方听到是张艺谋,很紧张——他多少会有些顾虑,张艺谋要改编,如果真的远远超过原作,怎么办?

  网络和90后——新的营销重点

  《三联生活周刊》:张艺谋三年没做电影,新画面停业了三年。新画面重新营业之后,产业结构和之前还一样么?

  张伟平:坦率地说,你别看一年就做一部,但挺累的,费脑子。每一次我们影片的宣传,都是不一样的,从《英雄》开始,不光是吸引眼球,也是针对市场营销的有效措施。

  比如这次做《三枪》,我五月初就组织一个科技团队开始研制“三枪”网游,这个网游纯粹就是针对电影的营销,针对百分之八十七走进电影院的喜欢电影喜欢玩网游的网民,先让他们在网络上尝试一下“三枪”麻子面馆的乐趣,然后再走进电影院。

  《三联生活周刊》:通常的做法是将网游作为电影作品的后续开发,或者是把某款走红的网游改编成电影。但你的做法和这两种都不同:根据现有的电影作品研发网游,然后网游先行。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推广手段?

  张伟平:我是反其道而行之。我现在这个“三枪”麻子面馆的网游,仅仅还是内部注册,通知的都是朋友和同事。但现在已经有120万多人注册,居然就有人现在玩到八级了。 事实上我认为网络的力量现在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网络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你随时可以看到你需要的信息,但报纸做不到,报纸有周期;电视也做不到,电视是有时间段局限的。而网络打破了这些限制。

  《三联生活周刊》:因此这次《三枪》的媒体宣传,你先给网络媒体投放了一批视频?

  张伟平:对,没错。我经常出国,只有网络能满足我随时随地能了解到国内的各种信息,但除此之外,报纸电视都满足不了。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目前有拓展新媒体业务的打算么?

  张伟平:现在还没有,我现在开发网络游戏主要是为了配合《三枪》的发布。12月1日已经上线一个网站“谋影世界”,顾名思义就是张艺谋电影的世界。那里面就会包罗万象,有游戏有视频,有文字。我会把他以前所有的作品全部放在谋影世界里面。你想了解张艺谋,你就登陆张艺谋的“谋影世界”。

  《三联生活周刊》: 在你看来传统媒体目前处在一个什么状况?

  张伟平:我觉得传统媒体,它的功能和网络相比,其影响力在不断受到限制。它如果还有价值的话,就是大家的惯性了,人们的习惯性和它的品牌性。所以这次在宣传“三枪”时,我把一手的花絮先给电视,因为电视的制作周期最长,后给纸媒,最后给的才是网络。

  《三联生活周刊》:买《血迷宫》的版权的时候,看到了剧本所具备的游戏开发的潜质么?还是传统的思路:被内容打动?

  张伟平:当时并没有考虑到游戏性。其实对于游戏的开发,五个月之后我才告诉张艺谋,之前张艺谋根本不知道。最初我本来想买《老无所依》,但它的版权所有人非常多,将近20人。把这十多个人凑齐了签个字,难度非常大。于是最终选择了《血迷宫》。

  《三联生活周刊》:你们为什么不买中国作家的作品呢?

  张伟平:没有满意的,都看了。中国编剧是“剧本荒”,很多编剧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我很有体会。中国作家考虑市场、观众太少,考虑自己的感受太多,太作者化了。所以你会发现我们有很多所谓的“著名作家”,他们的作品,老百姓并不认可,因为他们弄得那种好像很沉重很深奥。老百姓还是喜欢直白的,喜欢能够理解、易懂的。


《三联生活周刊》:那网络小说呢,现在改编的网络小说也挺多的,而且也有很大影响力。

  张伟平:网络小说有点太简洁了,不太适合拍电影。因为电影还是需要电影语言和一些特定元素。

  《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小沈阳给这个电影带来了什么?

  张伟平:小沈阳给这个电影带来一个大众娱乐的亮点。小沈阳跑到张艺谋的电影里会什么样儿?老百姓会有一个期待。因为我准备用小沈阳的时候,我见了超过五十个北上广的我那些朋友的孩子,90后的。我问他们:“叔叔问你,如果小沈阳上张艺谋大大的片子,你们有期待么,想看么?”最后得到的回答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想看,有兴趣。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这么注意“90后”的反应?

  张伟平:因为我发现电影院里很多观众是90后,已经不是80后了,80后都快三十了,更多地在琢磨买套经济适用房了。

  《三联生活周刊》:买经济适用房和看电影也不矛盾啊。

  张伟平:我明显感觉到电影院里90后居多了。因为他们经济压力相对小,闲暇时间就更多。作为制片人,我必须注意到市场的动向,不能听别人说,而必须自己去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最重要的。

  张艺谋个人品牌效应值4个亿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三枪》的票房能冲到四个亿,你是开玩笑还是严肃的?

  张伟平:我说这话一定是有道理的,而且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说。《三枪》粗剪完成后,我请全部院线的老总看片,看完片以后没有一个老总认为《三枪》是一部小片,一部俗片。咱们看结果,很快会出现的。我觉得凭我这么多年,对国产商业片市场的判断,这个数字应该没有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要是达不到呢?

  张伟平:没有什么要是。你记住了,做事的时候一定要绝对自信,没有这个自信是不行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这个数字的信心是从哪里来的?依据是什么?

  张伟平:张艺谋奥运之后,他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影响力。如果说影星后面站的是影迷,歌星后面站的是歌迷,影迷歌迷能有多少人?撑死十万。铁杆连十万都没有,包括周杰伦。剩下的港台那些上了年纪的,我看一万都费劲。所以我们刚开始就谈到明星是不是票房保证,真说到实数的时候就是未知数了,之前都是虚数。但是张艺谋奥运之后,就不是歌迷影迷这么简单了,不是歌迷影迷这点人了,这也是一个事实。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张艺谋个人的品牌效应,到现在已经可以达到四个亿了?

  张伟平:对,张艺谋这一张品牌我就有把握让它超过四个亿。小沈阳、孙红雷和闫妮的加入就是让它锦上添花。

  《三联生活周刊》:新画面有上市的打算么?

  张伟平:没有。我这个人很务实,而且我这个人最重要的是很有自知之明。我非常清楚张伟平没有这个本事带领全中国毫不相识的股民挣钱,我没有这个本事。我既然没这本事我就不能上市,我也没有这个心理承受力。我明明知道不能带着全国互不相识的股民挣钱,我上什么市。我上市就跟上吊差不多,心理压力太大了。那要么上市,要么上吊。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觉得你现在的资金筹措方式已经足以支撑新画面的运作了么?

  张伟平:足矣。人不要太贪婪,你说你这辈子,车你不可能天天换,天天换那叫得瑟,叫给别人看。有一部,安全舒适就够了。房子有一套,难道你还能住八套房子?我觉得人的一生,你能花的钱是有数的,除非作秀给别人看——买飞机也好、买游艇也好,都是给人看的。大家都心知肚明,这辈子你要真的想活得舒适,想要能够旅游就带一帮哥们去玩,那个钱也是有数的,那我觉得我现在也是有这个能力的。我何必还要干不着调的事?我没这个能力带着全国股民挣钱。所以我没有金刚钻也不揽这瓷器活儿。

  国产电影虚假繁荣

  《三联生活周刊》:下一部《山楂树之恋》,是大制作么?

  张伟平:我发现喜欢《山楂树之恋》的人,四张以上的比较多。但是张艺谋作为文革时期过来的人,他对《山楂树之恋》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作为制片人,作为张艺谋同志的铁哥们儿,我有义务成全他。但如果我自己决定拍,我肯定不拍这个。

  《三联生活周刊》:看来你对文艺片还是没有把握。国产票房在连年上涨,文艺电影的空间依然没有扩大么?

  张伟平:《千里走单骑》当年在国内票房是3200万,当时的概念,国内文艺电影也就是发几百万,包括得了什么威尼斯大奖的,得了金熊的,都是几百万的票房。《千里走单骑》我发了三千多万,已经是中国文艺片之最,但还是没挣钱,赔了有四五百万吧。

  国产电影形势大好,我觉得这个“好”是要有根据的。国内电影院目前多了,大片数量多了。但我认为这是虚假繁荣。因为首先要想到大片质量怎么样。如果质量真的好,为什么走不出去,为什么这几年,在国际市场上无人问津?为什么国际市场把目光转移到印度、韩国?为什么把以前对中国商业大片的关注转移了。

  你看这几年所谓的大片,都一窝蜂似的地拍一个题材,武侠大片。拍《三枪》之前,连江志强都和我说,“劝劝导演,拍《英雄II》”。我说“老江,不要再提这件事”,张艺谋不是那些纯商业的导演,我说“你现在跟艺谋说拍《英雄II》,他肯定烦了”,他一想人海战术,脑袋就疼。

  对大片最有发言权的就是我们俩,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大片是从《英雄》开始的,不管是政府、老百姓还是媒体,大家都公认的,所以我们最有发言权。今天再让张艺谋拍“人海战术”,他在奥运会已经玩到顶级了,一听就烦了,肯定的。所以江志强说现在拍《英雄II》肯定火啊,因为国内国外一部片子卖钱肯定就接下来一二三,但是我们没这么做,张艺谋没这么做。电影并不单纯是生意,如果把电影仅仅当生意做,肯定没好结果。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意思是目前大片主要消费群体还是在国内,还是自己消化的?

  张伟平:没错,这就是一个事实,我们的“大片”,到香港都没人看,这是一个事实。

  现在这些大片尽是赔本赚吆喝,能挣的钱非常有数。因为现在分成比例是死的,刚刚让电影局协调成我们投资商拿42%,院线影院拿58%,大头还是他们拿走了。你想42%的概念,一个亿的票房,你只拿四千多万,影院拿六千多万。而且目前大片的票房,两个亿还比较多见,三个亿还比较少见,还要包括拷贝宣传费,最多是打平的。

  《三联生活周刊》:从一个制片人的角度,你认为让电影市场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张伟平:很简单,这些国产的电影公司,这些国企,他们主要收入并不是拍国产电影,而来自国有资源的垄断,美国进口大片的垄断。这是一家独大的行为,对中国市场没有好处,钱都是赚的进口片,国产片没赚到钱。资源的垄断肯定是不合理的,国家也有《反垄断法》,这对中国电影发展一定是制约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这样说,不怕以后的片子不给你排好档期?

  张伟平:我还就不信这个邪。这个电影市场谁也别想垄断,老百姓说了算,档期也别想谁说了算。我的《三枪》根本不怕围追堵截,我一出手就让他知道,什么叫“势不可挡”。

  《三联生活周刊》:换一种方式来说,是不是你相信你和张艺谋合作的电影,不管放在什么档期上,都能有一个好的收益。

  张伟平:对,可以这么说。《三枪》是有贺岁元素的,是张艺谋奥运会之后给全国老百姓贺岁的片子,所以我选择了贺岁档。否则的话,如果时间来得及,我也不排除十一档——我献礼了。我赶上哪个档期就放哪个档期,档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全国老百姓的支持。

  《三联生活周刊》:今后你有扶植新生导演的计划么?扶植一下新生力量。

  张伟平:我说心里话,还真没想过,没往这上面想。

  《三联生活周刊》:也就是说如果张艺谋不拍电影,您也准备养老了?

  张伟平:对,全世界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呢。再等十年,胳膊腿走不动不就瞎了么。所以我想再拍十年,趁胳膊腿还走得动,艺谋不拍电影了,我就溜达溜达,带着这帮老友全世界溜达溜达。我现在连迪拜还没去过呢,帆船酒店还没住过呢。我每部片子拍完以后,就让全公司的人举手表决,最想去哪个国家,咱就去哪个国家。人生苦短,别太跟自个儿较劲。这种人生态度挺好吧?

  (感谢实习生童亮协助整理录音)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柴
renée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1楼  发表于: 2009-12-13   
羊城晚报:张艺谋究竟能变几张“脸”
羊城晚报:张艺谋究竟能变几张“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6日15:40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记者 黄辰星 李丽

  《三枪拍案惊奇》之拍案篇

  三十年多间,他多次转型,屡屡成为潮流领军人物,这一次《三枪》会让他站在顶峰,还是滑向谷底?

  在《三枪拍案惊奇》主题曲《我只是个传说》里,张艺谋“RAP”了一句“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这句歌词正好诠释了张艺谋的艺术人生:工人转摄影师、演员转导演,他的每一次转行都颇为成功;从艺术片《红高粱》到大片时代的《英雄》,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他这三个阶段的转型都引领着业内风潮。不管“三枪”之是非成败,张艺谋的品牌效应决定了,无论做什么事,他都会成为焦点。

  第一阶段:传奇初创

  从工人到导演

  惊艳佳作连连

  作品:《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

  张艺谋1968年初中毕业后,在陕西乾县农村插队劳动,后在陕西咸阳国棉八厂当工人。直到1978年,28岁的他才得以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毕业后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给张军钊导演的《一个和八个》、陈凯歌的《黄土地》、《大阅兵》当摄影师。他可算是个天才摄影师,其大胆的构图、独特的镜头设计屡屡在国内外获奖。

  1987年,张艺谋突然当起了演员,主演西影厂厂长吴天明导演的影片《老井》,连获国内金鸡奖和百花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但张艺谋的“野心”不止于此:“总是躲在别人的背后不适合我,我需要有机会站出来,让别人知道我在导演里也是最棒的!”。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将一个独特的时代刻画得淋漓尽致。之后,《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张氏出品”同样以浓烈的色彩让观众印象深刻。后来,他又拍了《活着》、《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一系列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文艺气息甚浓。

  [品牌效应]

  在这一阶段,张艺谋建立起了两个品牌:一是摄影手法以及观察社会的视角,二是挑选女演员的眼光非常独到。一个个“谋女郎”令人津津乐道,在国际上最知名的两个内地女演员都是由他捧红———巩俐、章子怡。张艺谋解释:“女演员第一是形象,第二才是能力。我比较欣赏中国式、古典式的形象,而不是俗称长得比较洋气的那种。”

  [业内评价]

  资深电影记者冯泽:张艺谋最早是有追求的,他的摄影天赋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画面,以其视觉语言树立了自己的地位。转当导演也很容易理解,每个摄影师都是想成为导演的。《活着》,是他作为导演的高峰。

  第二阶段:大片时代

  开创武侠大片

  惹来板砖满天

  作品:《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千里走单骑》

  2002年,拍电影的第15个年头,张艺谋突然挑战商业大片,召集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等一线明星,投资过亿元,打造了中国第一部古装武侠商业大片———《英雄》。

  制片人张伟平采取了许多国产影片从未采取过的营销手段,如包租公务机宣传、拍卖音像制品版权、防盗版超前点映、人民大会堂首映礼等等。该片内地票房达2.5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1.77亿美元,2004年8月在美国上映连续两周票房冠军,影片的影像制品版权卖出了1780万元的天价。

  《英雄》让张艺谋赢得当时惊人的票房,也为他招来恶评如潮。业界有评论指:商业成功掩盖不住《英雄》在艺术内涵上的缺失。但张艺谋仍在继续“创新”,很快又拍出了《十面埋伏》,后者招来的恶评铺天盖地。之后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仍然是“大投入、大宣传、高票房、高争议”的古装武侠商业大片,有人质疑他为了商业彻底迷失了方向。

  张艺谋坦然承认,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看网友对他有哪些评价,如果没人骂,反而觉得有些不正常。但他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想法:“我不管你文化界怎么批评,我就按自己的想法拍。”

  [品牌效应]

  这一阶段他只拍了一部比较有深度的《千里走单骑》,但反响远没有三部“烂片”轰动。对于大片,张伟平打了个比喻:“咱是头一家开粤菜馆。结果大家看开粤菜馆挣钱,后面跟着“哗”开了一堆粤菜馆出来!”他说,现在张艺谋已经不想再拍大片了,因为“歇了三年业,等你上班一看,旁边挨着全是粤菜馆!这样不光会把观众的胃给吃倒了,把这个市场也毁了!”

  [业内评价]

  神话东方传媒总经理虞记:后来的张艺谋不像是个艺术家,更像是商人。不可否认他是成功的,他是领军人物,也为中国电影的发展贡献了不少,但他所领导的不是中国电影未来的方向。他享受了太多的鲜花,生活在温床里的他丧失了很多创作的锐气和勇气。

  第三阶段:跨界创作

  玩转歌剧舞剧

  奥运再创巅峰

  作品:奥运开幕式、歌剧《图兰朵》、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系列

  张艺谋是个“全才”:执导歌剧《图兰朵》、《秦始皇》、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系列,拍过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的官方宣传片,给汽车拍广告,担任网络游戏《十面埋伏OL》的艺术总监……凭借个人品牌,他无论出现在哪一行里都会成为焦点。

  当跟风而上的武侠大片行将没落,张艺谋又站在了另一高峰上———2005年,张艺谋被任命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2008年,一场惊艳世界的开幕式成就了他的艺术新巅峰。奥运之后,张艺谋成为最具符号意义的中国文化名人之一。

  [品牌效应]

  张艺谋暂离电影的轨道,但不代表他会被电影抛弃。相反,传闻张艺谋在奥运后执导电影的身价再次暴涨。张伟平透露拍“三枪”时连外景地的收费都升高了:“一个景,一听是张伟平、张艺谋拍的片,价格就能好几倍好几倍地翻,后来我和制片主任说了,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说出‘张艺谋’三个字。”

  [业内评价]

  制片人小聪:张艺谋是个极其聪明的人,这两年他的路早已走到电影产业之外了。抛却艺术创造力不说———这个见仁见智,他确实把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带出去了。

  第四阶段:重拍电影

  新片是否恶俗

  评价有赞有弹

  作品:《三枪拍案惊奇》

  《三枪拍案惊奇》是张艺谋“后奥运时代”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张艺谋起用了小沈阳当主角,加上预告片看起来比较“恶俗”,电影未上映就招来了争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张艺谋拍“三枪”是一种投机,也有人将其视为张艺谋“走向自由”的标志。

  [业内评价]

  资深电影记者冯泽:张艺谋是个投机人士,拍《英雄》还不能说明他是开窍了还是没落了,但《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明显走向恶俗,《三枪》则达到了恶俗的顶点。或许张艺谋把理想隐藏得太深了,我们只看到了他的投机和迎合。

  神话东方传媒总经理虞记:张艺谋以前创作的成绩在第五代是数一数二的,但不可否认第五代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大众对他的追捧只是一种假象,怀念过去的他还可以,但他已经不能带领当代电影的方向。

  资深电影策划人平平:电影尚未上映不能断言恶俗与否,恶俗元素看怎么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荒诞是最高境界的东西,但把荒诞沾地气是特别难的事。张艺谋仍然是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他的品牌效应有波动,但整体还是呈上升态势。

  [题外]后张艺谋时代

  新片集体井喷

  市场全面升值

  今年贺岁档的异样繁荣,标志着“后张艺谋时代”的到来。在张艺谋忙着“将二人转倒卖到全世界”的时候,其他人则在玩盗宝(《刺陵》)、特效(《风云2》)、战争(《花木兰》)、颠覆(《我的唐朝兄弟》)、传记(《孔子》)、武侠(《锦衣卫》)……那个事事以张艺谋为旗帜和先导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大家都在市场的洪流中积极探索各种新路。这无关张艺谋是否退步或“贬值”,而是中国电影市场整体“升值”了。

  今年贺岁档的时间比往年要长得多,从12月一直延续到明年2月,50多部电影的上映数量也着实有点吓人。但这却恰好是市场扩容的一个体现———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去看电影了。一片独大的时代已过去,2006年的《黄金甲》占档期票房的35.8%,2007年的《集结号》占23.6%,去年的《非诚勿扰》已经下降到21%了,今年不论贺岁档冠军是谁,其所占的市场份额无疑都将进一步降低。

  “这对张艺谋个人来说是件好事———他可以松口气,玩玩想玩的电影。对整个电影市场来说,这更是一件好事———影人都有电影拍,观众有各种电影看,中国电影的质量会越来越好。”南方中影新干线总经理助理邱晴说。 黄辰星、李丽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柴
renée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2楼  发表于: 2009-12-13   
《三枪》是中国最成功的娱乐片
《三枪》是中国最成功的娱乐片(2009-12-11 12:35:52)
标签:电影 三枪 娱乐片 二人转 张艺谋 小沈阳 闫妮 孙红雷 娱乐  分类:电影
    在看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之前,网上铺天盖地是媒体人影评人看了不笑的声音,一个人不笑是可能的,大家都不笑,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影片有问题,二是比普通观众有优越性的影评人出了问题。去年《非诚勿扰》也出了同样的状况,影评人说影片后半部沉闷,教堂忏悔多余冗长,没想到那一段让观众在影院里笑翻了。昨天去万达看《三枪》,满场,观众从头乐到尾,我怀疑放风出来说影评人看了不笑的是新画面,把观众的期待值一放低,反而笑声就更高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036c50100g8yi.html?tj=1

    从《英雄》后,张艺谋始终是在高处与低处游走的。他的电影的票房很高,他在电影评论界得到的评介却很低。他的社会声望越来越高,从奥运到国庆,但他姿态越来越低,不做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的是他,国庆之夜让主席总理们走下天安门跳舞的也是他。当然,他的姿态低到不可能把他的全部财富捐给穷人,但在多元急速发展与变异的娱乐圈,他确是不依仗国家资源、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导演。

    导演、编剧生产力的奇缺,是阻碍内地电影产业提升的致命弱点。《英雄》《十面埋伏》过后,张艺谋开始不信任内地编剧的原创能力,在娱乐片上他开始依赖名著的改编,从《黄金甲》到《三枪》。其实,《黄金甲》与《雷雨》并无颠覆性篡改,但基本被评论界骂得一无是处,把对封建社会的万恶变态的咒骂转嫁到对导演的评判上了。我相信,《三枪》还会有这样的声音,但我估计张艺谋本人已经习惯了,他的电影基本也走到了票房是其最好的影评的境界。

    回到《三枪》,确实是好看的娱乐片。

    娱乐片其实最难做,故事要有普世价值、要有现实的关注,才能具有市场的最大化,你给现实多少关注,现实就给你多少回报。《三枪》善恶分明,不拧巴。在疯癫中,说的是当世爱情纠结,官商勾连的黑暗,低层讨薪的艰难,夫妻的对立。与《英雄》不同,张艺谋站的位置靠谱,全片活下来是被自己的丈夫变态摧残的老板娘、还有不敢沾不易之财的女伙计,而程野扮演的男伙计在取得包括利息在内的工钱时无恙、却在贪心时丧命。当然,全片活下来的全是女性,这是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强势的多年传统。

  《三枪》改编自《血迷宫》,看过这部片子和《老无所衣》的都知道科恩兄弟是干吗的,起码不是拍喜剧的,更不是靠语言支撑的,他们很象传统戏曲里的《三岔口》。而小沈阳和赵本山却是一种语言暴力。中外两张皮,被融合在《三枪》中。连接两张皮的是小沈阳,假如换了他,我很难想象《三枪》是部什么样的电影。但张艺谋想得很明白,估计他看完小沈阳的春晚在大年初一就与张伟平商量,抓紧拍一部小沈阳的娱乐电影。《三枪》前半部,围绕小沈阳的二人转特点,影片高度语言暴力,特别是毛毛、程野那段最后插播广告的相声,更是令人难以想象。度身定做是明星为主的娱乐电影的特点,张艺谋一切围绕小沈阳,甚至不惜成本,因为我看到著名编剧史大爷在片头的署名已经落在了赵家班二人转编剧徐正超的后面,而徐正超其实介入剧本很晚。

    说回小沈阳。我估计影院的笑声大多来自他的粉丝,特别是后半部,其实是惊悚情境,他的台词几乎没有,但影院里的观众还是会被他的形体与表情逗乐。小沈阳成就了《三枪》,当然张艺谋更成就了小沈阳,因为确实有很多不喜欢小沈阳的人看了《三枪》后,觉得他很可爱,因为他演的李四善良,相信爱情,热爱女性。当然,小沈阳等二人转演员的风格确立,对《三枪》中其他演员是个挑战,挑战最大的就是闫妮,因为她与三位二人转演员是对手戏,而孙红雷、倪大宏正常发挥就可以。闫妮基本没按喜剧路子走,还是把老板娘的完整演绎下来,没有三位二人转演员的跳进跳出。她绝对是今后中国电影女演员中最优秀的之一,填补了大青衣队列。其实,老板娘与李四中间有段是交代不清楚的,但被正傻乐的观众给忽视了。有人说,孙红雷在《三枪》中没发挥,其实张艺谋就是要的他的名气与状态,我看孙红雷在《梅兰芳》中很象平时陈凯歌在说话,到了《三枪》中又象张艺谋附身,夜色中肃穆的表情很象张艺谋。

    故事、明星是娱乐片的第一、第二要素,娱乐片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影象视听奇观。这个道理目前弄明白的只有张艺谋和冯小刚,《非诚勿扰》的故事其实在朝阳区就能拍完,但却被冯小刚拉到了北海道,要的就是内地观众少见的景观,才能对得起群众掏出来的人民币。《三枪》的影象奇观基本很张艺谋,很贺岁。其实那样的山脉我们在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也见过类似,但在《三枪》中就不同,色彩与角度的不同,那样的山脉与夜色一下子成为难忘的角色。拍夜景故事其实也是张艺谋的偏好,《菊豆》就很经典,很考验当时的摄影师。

    我觉得《三枪》的音乐做得好,标准的电影作曲。但唯一遗憾的是片尾歌曲旋律还不够通俗与酣畅,相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最后的片尾曲而言,旋律还不够好。

  《三枪》还让我有了一个生活常识,就是油泼面的做法。我第一次吃油泼面是在西安的香格里拉饭店,我当时觉得不是与其他面条一样吗?但做法不同。《三枪》其实就是一碗热乎乎的油泼面,面条是科恩兄弟的《血迷宫》,最后泼上去的热油与佐料是小沈阳的二人转,外加闫妮、孙红雷这样的影视明星。场景集中,成本不大,估计小沈阳等也不好意思向张伟平开口要太高片酬,同时还要为某银行义务做个信用卡广告。张艺谋资源最大化使得影片成本最低化,我相信《三枪》是今年贺岁档中最赚钱的电影,也是目前最成功的娱乐片,《建国大业》票房高,但我相信中影不敢说那是娱乐片。

    当然,会有很多影评人骂《三枪》,这很正常,因为骂张艺谋早就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不骂张艺谋就显示不出自己的文化先锋性。其实,张艺谋电影是骂不倒的,因为其他导演不争气。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柴
renée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3楼  发表于: 2009-12-14   
        再拍一部全秦腔对白的  就  更好玩了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柴
arthur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14楼  发表于: 2009-12-14   
电影没看过,不过中国的搞笑电影水平真的不怎么样,应该说根本就没有。当然葛优的一些片子还不错,但只能算幽默,算不上搞笑。

记得刚来美国不久看的《裸枪》(NAKED GUN)很逗。美国电视到是有很多搞笑节目,有各种口味的搞笑。台湾的一些搞笑节目也还可看。写出好的搞笑节目应该不容易,脑筋要灵活。可能不大适合中国人。
垂涎三尺,非一日之馋。
小白兔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5楼  发表于: 2009-12-14   
我今天晚上在pplive上看了不完全版,有几次都想停下来。这得多大的毅力才能在电影院里看完完整版啊。
shore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16楼  发表于: 2009-12-14   
韩寒的文写的怪好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柳牛牛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7楼  发表于: 2009-12-14   
引用
引用第16楼小白兔于2009-12-15 06:20发表的  :
我今天晚上在pplive上看了不完全版,有几次都想停下来。这得多大的毅力才能在电影院里看完完整版啊。



兔子,去看武林外传吧,比三枪好玩儿多了。
------当我离开这房子的时候,我知道身后有一双眼睛盯着我,但我一定不会回头。我只不过想见见她,看看她的样子,既然她不给我机会,我也一定不会给她机会。
花好月圆 离线
级别: 营长
显示用户信息 
18楼  发表于: 2009-12-15   
张艺谋是善于摆弄光线的摄影师,杜拉拉是城市白领的小菜,三枪是农村蓝领的水饺。
wenwendywen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9楼  发表于: 2009-12-15   
引用
引用第18楼柳牛牛于12-14-2009 23:48发表的  :



兔子,去看武林外传吧,比三枪好玩儿多了。


I tried 武林外传 a long time ago when it was popular....

I couldn't finish it.... don't like it...


I mean, it is a little bit 'different', 'novel', funny.... but, just it... not good as I expected...
感恩,平安,喜乐,惜福。。。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