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听戏
六六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3-07-31   

听戏

农历7月,新加坡进入了鬼的世界。

我说的阴森恐怖,其实看着却是热热闹闹的。在中国,这个节庆在毛主席扫除一切封建迷信破完四旧以后,就没了踪迹。到了新加坡我才知道鬼节竟有这么多讲究与礼节,真是叹为观止。

鬼节的第一天,组屋的楼下就沿着边摆满了各家的小香炉和焚烧炉,闪烁的红烛在夜空里泛着密密麻麻星星点点的荧光。很多华人拖家带口来到楼下席地而跪连连叩头,口中喃喃低语,意思是先人保佑,也但愿先人在另一个世界里大富大贵。

曾经有印度朋友问我,烧完冥钱以后,你们是从香炉上跨过去去秽还是踢炉子去秽?我竟怔在那儿无法回答。我告诉他,新加坡的这一套在中国已经消失多年了,我实在不知道这些规矩。也许很多华人的传统我们只能在漂泊海外的那些宗族里才能看见。海外的福建广东华人很是讲究。我曾去一个当地华人家做客,问朋友的母亲要一杯水,她认真教训我说,到人家里只能讨茶,不能讨水喝,因为水代表财运,你是想将人家的财运带走,一句话说得我诚惶诚恐。

鬼节里另一个难得可见的热闹,是看大戏。

我家附近竹荫掩隐着一座大伯公庙。新加坡的大伯公庙随处可见,有的简陋,有的富丽堂皇,曾见过武吉知马大伯公庙,坐落在一座连绵的小山头上,错落有致又气势恢弘,足足有6层楼那么高,艳丽的朱红和灿烂的金黄在夕阳下折射着耀眼的光芒远远望去象一座皇宫。初到新加坡的时候感叹这里教堂林立,那些信奉上帝的人们给耶酥这么多豪华的家;后来发现华人捐的大伯公庙也可与之抗衡,你信你的耶酥,我信我的菩萨,各不叨扰,常见某教堂的对面就是一座庙宇,这厢圣歌环绕,哈里露呀,大钟在正午12点准时敲击,而那厢烟雾缭绕,讼经不断,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甚是有趣。

我家附近的大伯公庙好象香火不是很旺的样子,整日里很是清净,经年寂寞无声,大门掩闭。只偶尔才见举办一两场道场,被人捐出几台小戏。每年只在鬼节的时候朱门大开,灯火通明,里面人流不息。庙门口的空地上拉起一个大蓬,几个草台班子很是卖力地唱些我听不懂的地方戏——应该算是潮州戏。诺大的听戏广场里稀稀落落坐了一群本地老人或儿童,很有特色的是,甚至有人摆了麻将桌,边听戏边喊着“碰!”

每天锣鼓一响,只要我听见了便匆匆换了鞋奔出去听戏。我在那一群人里仿佛异数。首先我的年龄与他们脱节,属于承上启下的中间力量,其次我不是本地人,根本听不懂无论是看客还是戏子的方言。我喜欢看台上那个卸了装后其实已经相当发福的老年大婶在台上浓妆扮相,如水浒里形容的吊睛白额,眼神却无比幽怨,刻意浓缩画了的朱唇,一亮嗓子确实无比清亮,清清悠悠就飘上了G大调,不用麦克风却隔了5里路都听得见。

她扮演的是一位青衣,她演的是一幕多幕连续剧。我虽然听不懂她唱什么,却从她的转身,颦眉,叹息,泪光莹动里,感受到她在思念那个远去的丈夫。她戏里的婆婆,一个更老更老的戏子,不晓得是演戏演得逼真,还是的确手脚不灵便,声音的巍巍颤颤总叫我揪着心,仿佛就那么端起茶杯一口水,就可以将她噎背过气去。那个婆婆很是恶毒,表演里声音的尖锐和咒骂的犀利让我觉得青衣楚楚可怜。

这躁热的7月,他们将在无风无雨无掌声里连续上演一两个星期。每日戏毕,我可以看见他们的额头汗如雨。我非常想表达内心的感激和他们精湛而敬业的表演,可每次戏一结束,老人打着孩子,看客提了鞋子,麻将犀利哗啦收拾的声音就掩盖了我单薄的掌声。我看他们在迅速熄灭的舞台灯光下寞落地收拾着行头,将一件件做工其实很粗糙,只在大灯下才焕发光彩的帽子衣裳饰品一件件搬回用一张简陋的幕布遮盖起一小块空地的后台。

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种近乎崇拜的尊重。每次开戏前,我跑到后台,会看见主演很虔诚地点香敬奉关公并很认真地拜上一拜,而戏后,在仔细打包归位道具以后,不等卸装,又匆匆跑到关老爷面前再奉一柱香,保佑自己的草台班子年年有饭。

我痴迷于他们的台前幕后,即便人散完了我也不舍得离开,躲在灯柱后面偷窥着。他们一夜唱下来,却只吃很粗鄙的糕点,也许是一块萝卜糕,也许是一点白饭配很少一点点菜。大家放工后,甚至没有那些印度斯里兰卡工人那样的潇洒,一瓶啤酒几个小菜,开心地打着鼓点。他们似乎很压抑,除了舞台上的片刻精彩,背地里很少交谈,就那么无言着,然后四散,只等着明日夕阳落下,灯光亮起,开锣的喧闹之后,再次站上舞台。

我也看过鬼节其他地方搭台弄一台文娱晚会,那种晚会我只瞟上一眼便离去,尽管下面观众拥挤,笑声掌声不断。台上的司仪象个笑星,说着一些其实并不滑稽甚至有些低俗的话,再跑出几个身材娇好,嗓音破烂的串场歌星,虽然我从没听说他们的名头,但总被冠以全东南亚最著名这样的名头,然后唱些当下最时髦的歌曲。

很有民间基础的地方戏,也很有文化底蕴,却慢慢被眼下的快餐文化代替,那些曾经将青春与生命献给戏曲事业的戏子,而今只过着衣尚遮体,食仅果腹的日子。鬼节,还是他们收入最好的辉煌时期。也许,热闹过后,她们会在巴刹中租个摊位,或者在某个成衣厂打着零工。那一年一度的节日,对她们来说不过是补贴生活,或者,仅仅是为了过一过曾经让自己痴迷并以为自己会红透东南亚的戏瘾。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lotus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3-07-31   
好惋惜中国传统戏剧。 一代又一代的锤炼打磨雕琢, 流传下来的都是精品。 却眼看要绝种了。

可是, 听几折还行, 真要让我坐在那听整出的戏, 自问还没那修行。 比TROUBLE差远了。
妞妞妈妈 离线
级别: 连长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09-03-06   
戏剧,难道真的要成为文化精品中的孤品?
LIVE,LOVE,LAUGH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