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04:3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昨天凌晨4点,40岁的江苏登山爱好者吴文洪躺在海拔8750米的珠峰第三台阶,由于突发严重高山疾病,在救援队全力抢救无效之后不幸罹难。据悉,吴文洪此前最高只攀登过6000米不到的高峰,他这次突然跨度极大地选择攀登8844.43的珠峰,这也为不幸遇难埋下隐患。
他倒在8750米“中国梯”前
据驻守珠峰大本营的攀登总指挥、西藏登山队队长尼玛次仁透露,吴文洪前天上午10时前后随国内珠峰攀登队B组成功登顶珠峰,但当他下撤至海拔8750米的第三台阶时突发严重高山疾病,体力衰竭,无法行动。
据前方人员介绍,8750米是下撤的一个关口,这里有举世闻名的“中国梯”。由于在这个地方有一个90度直上直下的冰壁,因此“中国梯”是登顶和下撤的必经之路,而人在上下这段仅有几十米的“中国梯”的过程中,经常会伴有缺氧等高原反应。任何人在通过这个“中国梯”的时候,只有依靠自己,外人是无法实施帮助的。
得知吴文洪出现状况后,指挥部当即通知留守在海拔8300米营地的3名接应队员紧急向上攀登进行营救。据尼玛次仁介绍,这次救援难度极大,吴文洪遇险地点海拔高、气温很低(夜晚温度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道路艰险、通讯不畅,救援队员自身行动都很艰难,无法像低海拔地区那样背负遇险者行进。
营救人员采取了多种高山应急措施,但吴文洪的状况确实很差,仍然不能行走。随后,西藏登山队不断从各个营地抽调人员,携带帐篷、氧气和火炉等急救物资向上增援。但不幸的是,尽管相继抵达吴文洪遇险地点的救援人员及时对吴文洪进行了输氧、保暖和药物治疗等抢救措施,但他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于昨天凌晨4点离开人世。
他此前从未登过6000米高山
对于吴文洪的罹难,与其一起冲顶的另外23名珠峰攀登队队友非常难过,“我们24个人来,23个回去……”言语中充满悲伤。据了解,今年计划攀登珠峰的国内登山爱好者数量为近年来最多的,他们这次的24名登山队队员全都是业余爱好者。与此同时,目前还有多支国外登山队正在珠峰进行攀登活动。
据悉,救援队昨天组织人员攀登到吴文洪遇难地点,清理遇难者遗物。吴文洪遇难的消息也已经通知了家属。据记者了解,吴文洪这次罹难除了跟突发高山疾病有关之外,他盲目登珠峰的决定也非常致命。有消息称,在这次攀登珠峰之前,吴文洪最高也没上过6000米的高山,这次突然冲击8844.43米的珠峰,应该说是相当危险的。
其实,除了吴文洪遇难之外,这支珠峰攀登队在攀登过程中还遇到了一起事故。一名队员在8600米处被石头砸中脸部,鲜血当时就往外冒,他只能选择放弃登顶,回撤至大本营。
专家忠告:登山切忌冒进
24名登山爱好者集体攀登珠峰,四川省登山协会副秘书长高敏说:“这非常罕见。”对于越来越多的业余爱好者登珠峰的现状,高敏表示自己也已经注意到了,他发现其中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盲目”:“登山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5000米到6000米,从6000米到7000米,再从7000米到8000米,逐步提高登山适应能力。”
此外,高敏忠告计划登珠峰的业余爱好者,前期的训练、准备也非常重要,“这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准备,一定要考虑周全。”据悉,有的业余爱好者虽然此前只攀登过五六千米的山峰,但为了早日实现攀登珠峰的愿望,他们攀登前的准备非常仓促,“就是在城市里沿着河边跑跑步,从住所的一楼爬到20多层的顶楼,这样锻炼一段时间后就去登珠峰了,这是相当危险的。”
登顶珠峰遇险的成都山友肖屹巍感慨
“想到地狱走一趟,就来登珠峰!”
“九死一生,下次不玩了!”“给我一千万,我也不会再来了!”“现在能活下来就是美好!”昨天,参加珠峰攀登的23名登山爱好者聚在安全营地回顾这次登山过程,心中感慨万千。作为队员之一,31岁的成都小伙子肖屹巍在本月17日成功登顶珠峰后的下撤过程中也遭遇氧气耗尽的危险(本报昨日曾做过报道),他感叹说:“想到地狱走一趟,就来登珠峰!”
在攀登之前,肖屹巍以为有钱、有时间,有向导、有救援的支撑,靠着毅力和体力就能完成登顶珠峰的愿望,但当他正式开始冲击珠峰顶峰时,他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在8300米以上,谁也救不了你,而突然出现的状况又是谁都无法控制的。有的人突发心脏病,有的人之前做过眼睛手术,但到8000多米的地方突然就看不见了。”
“在8000多米的高度,就连遗体都难运下来。”肖屹巍告诉记者,8000多米的高山上有几百遇难者遗体,“有的是坐着的,有的是躺着的,有的甚至是站着的。”在珠峰大本营有一块珠峰墓地,肖屹巍说登顶之前看到墓地时没有太多感觉,“但从顶峰下来、自己经历过之后才发现,体会太深了,心中有说不出的感觉。”
肖屹巍是从2007年开始登山,仅仅两年之后居然就登上了珠峰。而且,他这次登顶珠峰之前,自己到过的最高峰也只有5600米。对于自己跨度极大的登山行为,肖屹巍有些后怕:“太疯狂了,风险太大了,希望其他有计划攀登珠峰的爱好者,不要像我一样,一定要一步一步来。” (本报记者 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