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与盲
(2008-04-15)
胡文雁
2007年4月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一篇长文,文章名为《早餐前的珍珠》(Pearls Before Breakfast)。这篇文章在刚公布的普立兹奖中,获颁最佳特写,使得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篇曾引发许多讨论和思考的文章身上。
文章内容,是《邮报》记者魏嘉顿(Gene Weingarten)精心安排的一个实验。他让鼎鼎大名的小提琴家贝尔(Joshua Bell)以街头卖艺人的装扮,在上班的高峰时间,出现在华盛顿一繁忙的地铁站。他在过道的垃圾箱旁站好,从琴盒里拿出他那市值350万美金的史特拉蒂瓦里小提琴,将琴盒放在脚边,并往里边扔了几个硬币,当作施舍的“引钱”,然后开始他的街头表演。
贝尔是当代小提琴偶像,琴技超炫,人又长得俊俏,是美国音乐界新生代巨星,所散发的气质兼具古典与流行魅力,使他成为21世纪古典小提琴界的天王。他神童出身,1998年为凄美又充满沧桑感的电影《红色小提琴》幕后“献声”,名气如日中天。
在贝尔出现在地铁站的3天前,他刚在波士顿交响音乐厅举行过演奏会,票价100美元的音乐厅座无虚席。然而,在忙碌的地铁站,来去匆匆的行人对这位小提琴大师的演奏却视若无睹。他拉了3分钟后,才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又过了半分钟,贝尔得到了第一份布施。一名妇女往他的琴盒里扔了一美元,然后匆匆离开。
在随后的40分钟里,他演奏了多首优美的经典小提琴曲目,其中包括巴哈的《恰空》和《嘉禾》、舒伯特的《圣母颂》、庞塞(Manuel Ponce)的《宛若星辰》(Estrellita)。期间,共有1097人经过他身边,但只有7人驻足聆听、1人把贝尔认出来、 27人给了钱,总数为37.17美元。
演奏结束后,受访者被问及那天上班的路上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所有受访者中,只有一人提到地铁过道里有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其他人一概没有印象。
这篇文章旨在通过特殊背景,考察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感受,刊出后,魏嘉顿的邮箱挤爆了读者的回响。
是快节奏的生活压力让人们对不期而遇的美失去感觉?还是都市的喧哗与鼓噪已让人的耳朵丧失了辨识什么是美的能力?如果视若无睹、充耳不闻是一种选择,是什么让人变得如斯麻木? 在忙与盲的混噩当中,我们到底错失了什么?
我想起英国诗人戴维斯(W.H. Davies)的诗歌《闲暇》(Leisure)开头两句--What is this life if, full of care,
We have no time to stand and stare.
当我们的生活已忙到连停下来凝视的时间都没有,我们其实同幽灵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
魏嘉顿的文章写得很精彩,但更让人惊叹的其实是贝尔。堂堂一位才华盖世的小提琴家,一分钟的演奏可以叫价1000美元,谁也想不到他在地铁站站了43分钟,竟连50元也赚不到。不过贝尔的知名度也因为这事而爆增,他之后推出的小提琴专辑,持续热销,连他自己也预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