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深处有传说
曲奇 2010-02-23 15:46:13
决定去“腰记”吃饭,是因为听到关于他们家菜心的两个典故。有人绘声绘色地说,“腰记”的老板娘坚持每天亲自买菜,据说她在同一个菜农那里最多连买五天菜心,然后就换一家,因为她坚信第六天就不新鲜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他们家的菜心都挑的是“移植作物”。所谓移植作物,就是把一块地上的菜心在没有生长充分以前,移到另一块地上继续种植,最后只收割长大的侧枝。这样能保证每条菜心都鲜嫩软甜。
而更要命的是,眉飞色舞地传播以上典故的那两个人,都没有去“腰记”吃过,实在是有辱我们这个腐败团体的专业性。于是大家觉得必须得去一次了,外加我尤其好奇为什么有人会姓“腰”。
“腰记”在化龙镇,一个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方。去一次不容易,所以大张旗鼓地组织了两车人。GPS上当然没有标注这个店的位置。于是打电话询问了详细行驶路线,并派一个最有方向感的开第一辆车带路,我们几个路盲在后面的车里紧紧跟随。
到化龙是非常顺利的,可是在巴掌大的镇上,第一辆车明显糊涂了,来回地掉头。后来才明白是餐厅的门面太小,而且跟前还有一棵树挡着,所以两车人愣是谁也没看见。
餐厅在一栋半旧的私家楼房里,红彤彤的匾,金灿灿的字,很有一种喜庆的感觉。同样喜庆的,是老板娘富态的脸庞。在她的张罗下,一道道腰记特色的出品上来了。大多是怀旧版本的珠三角家常菜,它们在大多数餐厅都挺难找到了,例如面豉蒸猪肉﹑柚皮焖鱼肠﹑蒸藕粉等等。尤其是那道盛在瓦钵里的蒸藕粉,味道跟小时候我奶奶煮的一模一样。倘若我是个回国寻根的老华侨,估计眼泪都能流下来。
材料虽然简单,功夫却一点不含糊。黑咕隆咚的面豉酱是自家制作的,用第一道的黄豆和米发酵,封起来大约半年后再晒一段时间。让我不由得联想起韩剧《食客》里云岩亭那些个代表家族荣誉的大酱缸。藕粉是用传统的沙盆磨的,就是内部带有纵横交错坑纹的瓦盆。在这个料理机如此普及的年代,还有哪家会像这里一样用沙盆大规模地磨莲藕呢?可是如果你亲口吃过,就知道这样磨出来的藕粉质感真的不一样,在细幼香滑的同时还能有嚼头。
也有创新的菜式,例如招牌姜逼鸡。猛地看上去,造型有点像不放辣椒的歌乐山辣子鸡,通常在广东鸡肉很少会炸得那么干,但吃上去肉质又是润泽的。一伙人把整盘鸡吃得一块不剩,正好这一刻老板娘过来招呼,看见盘子里剩下的几片薄姜,对我们暴殄天物的举动非常嫌弃。她摇着头说:“精华都在这几片姜里。”于是众人开始轰抢,姜片被炸得焦香,带着鸡的鲜味,又透着点蜜糖的甜。
这个餐厅,倘若只允许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洗尽铅华”。可在菜肴的每一个细节上,却又实打实地狠下功夫。这样纯粹靠内功取胜的餐厅,确乎值得远道追寻。
大快朵颐之后离去,竟然忘了追问关于菜心典故的真实性。不过我倒是弄明白了腰字的来历——那是老板娘老公的乳名。
【21世纪网】本文网址:
http://www.21cbh.com/HTML/2010-2-23/16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