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说说语言层次
客观地讲(当然也可以说个人以为),木哲的一些哲学问题的小文字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而且他的论述也比较有趣。当然这些是相对于大部头的哲学论著而言。尤其是关于语言层次的解释的那篇小文章,我特别想谈一谈。
虽然从感情上讲,我是义无反顾地支持圆圆君,无论何时何地。呵呵。。。
之所以特例此篇小文,是我个人对此类哲学讨论实在是兴趣浓厚。
说语言层次之前,不得不先说一下悖论这个概念。因为“语言层次理论”之所以后来在现代逻辑学和科学等学科里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原因就是因为它很好的解释了很多悖论问题。
如果以不足够严格的定义来说呢,木愉所指摘的悖论,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两可两不可”。木愉举例关于和他小儿子的对话,就是一例很典型的悖论。(这个例子是否是比较典型的语义悖论呢?)
悖论这东西被一茬子一茬子的老棒子研究了好几千年了,要一下子说清楚,除非一天以一万年记。
我就简单地说说罗素悖论好了,说罗素之前,还得简单的嘚吧一下集合的分类。
人类认知的范畴内,集合可以分成两类:【一,集合本身又是集合中的元素,例如“所有集合所成的集合”;二,集合本身不是集合的元素,例如直线上点的集合。显然,一个集合必须是并且只能是这两类集合中的一类。现在假定R是所有第二类集合所成的集合。那么,R是哪一类的集合呢?】
这就是著名的罗素悖论的简化解释。
再举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说有一位理发师,他的广告词是这样写的:“本人的理发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我对各位表示热诚欢迎!”来找他刮脸的人络绎不绝,自然都是那些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可是,有一天,这位理发师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胡子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你们看他能不能给他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而如果他给自己刮脸呢?他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刮脸。】
套一下木愉的例子,他和小虎说:别讲话了。而小虎回答:是你在讲。
这时候就进入一个“循环”和“自我涉及”境地,到底是“谁讲话”还是“谁不讲话”。这和上述理发师的例子等价。
还有诸如:一支飞行的箭的是静止的(飞矢不动悖论),等等。
诸如此类例子,如果用笼统的概念和环境来分析其“真、假”的话,将永远是一个“死循环”。可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科学中、逻辑中、数学中。。。等等。
于是,为了很好的解释这类悖论,就产生了语言层次理论学。木愉文章里也说了,我后来也仔细查了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塔尔斯基(A.Tarski)的语言层次论。
语言层次学,就好比是打开悖论这种两难死结的一枚金匙。它给出了很多具有新意的概念和理论,诸如对元语言、他语言、对象语言等等的解释和一些真假句子的定义和解释,等等。在这个“语言层次学”基础上,再讨论上述那些例子就变得明了清晰。
比如,木愉说:别讲话了。这是属于“元语言”,而按照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学,这句子只对“对象语言”有效,并不关乎本身。而小虎的“是你在讲。”是属于
“对象语言”层次的。如果这些层次混淆起来,那最终的结果,就是进入了悖论的纠葛。
由此,圆圆发问木愉的“一点之观犹如蚍蜉撼树”本身是否就是“一点之观”?恰巧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悖论。(语义悖论?)
这个时候如果再笼统的讨论下去,肯定是一个死循环,所以为了跳出这个循环,木哲就搬出来了语言层次学,意思是说根据语言层次学,木哲的“观点即一点之观”属于“元语言层次”,而其他的则属于“对象语言层次”呵呵。。。不过,从哲学或科学甚至生活学里,这种自我解脱的方式还是很可取的,哈哈,至少自己不钻牛角尖。
我预估这人比较容易长寿。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