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一直以来没怎么看韩寒的东西,包括他的书和他的博客。套用一句他关于《独唱团》的一句话来做解释:互联网十年,该启蒙的人已经被启蒙了,有常识的人一直有常识。 5O]ZX3z>
]Hq,Pr_+
我比韩寒年长,受启蒙的时间比他要早,懂得常识的时间大概也比他要早。因此他的东西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 sZxTsUW
!Q<3TfC
但是,对于韩寒个人风格以及他的作品(主要是博客)在公众间(主要是80和90后)所造成的影响,我是激赏有加的。一个年轻人能够在公共话语空间发挥如斯“领袖”作用,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在当下压抑多于自由的中国社会。 :8`$BbV
因此,当凤凰博报编辑邀我就今日《独唱团》的上场写点感想时,我尽管事先对这本杂志不熟悉,还是答应了。 N 3O!8A_
9Iq<*\V 4
首先,我很欣赏杂志的名字——独唱团。“独唱”且“抱团”,比较有意思。 t#8QyN
|Kjfh};-C
独唱是相对合唱而言的。21世纪的中国,拜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感谢上帝给中国人送来了互联网)所赐,的确到了告别集体合唱,迎来个人独唱的时代了。个人的权利意识空前觉醒,各种理性的、非理性的维权活动此消彼长,“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ykA7Y%
KaS*LDzw
但光“独唱”还不行,声音太小,不受重视。还需组合起来,“抱团”力量大。最近中国产业工人为提高工资待遇而进行的“罢工”就很有效果,给素来清高、喜欢独来独往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争取精神和言论自由的思路:如果不甘心被压制被奴役,就必须联合起来,形成“笔阵”,展示读书人的风骨。 I Z*)
US^%pd
毋庸置疑,个体时代已经来临,多元声音不可阻挡。这是一个纷乱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是大变化的前奏,是新新中国的雏形。 -!mtLaLw
2hso6Oy/v{
通过搜索得来的资讯,我发现对于这本杂志的定位,韩寒还是蛮清醒的,他说“想降低大家对《独唱团》的期望,虽然作者们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文章,但他终究只是一本文艺杂志,无论是从程序上还是从本质上,他都无法承载很多人对于改变现状,改善社会的期望。” Y~Vc|zM^(
对照第一期的目录,我基本认同韩寒的自我评价。如果仅仅事关“文艺”,“独唱”并非不可能,但只要触及到政治,就行不通了。 DfU= i'R
[u=yl0f
在今日媒体如云、写手丛生的时代,即便是在不自由的状况下,谁也不要奢想真正“独唱”,因为不论是曲笔还是赤膊,放眼望去,总能发现不少。 EYZ&%.Sy5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