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k\)tWe
“出国”,在中国,是个让人万分艳羡的词汇和事情。赴澳前,一直以为能够出国之人不是权势熏天就是财大气粗,抑或是才华横溢,且个人修养和表现皆能体现国人的最高素质。可是,在澳洲飘泊不长的一段时间却彻底颠覆了自己存封脑海十多年的美好愿望。 ~M
,{ _
博士,特别是北京那两所名校的博士,在中国人的眼里是知识财富与聪明骄傲的聚合体。这种骄傲不仅是自己独有的,有时候能为父母甚至整个家族带来无限的荣光,无形中成为众多家长称赞和传诵的对象,成为众多中小学生学习的楷模。然而,从中国名校博士毕业赴澳继续攻博后的国之骄子,赴澳时却被划分为与一般的技工类工人相同的签证类别,更为郁闷的是工资却没有一般的工人高。澳洲的薪资划分以劳动强度计,在国内列为高劳动强度低收入阶层的农民工,在澳洲拿到的工资往往比自己的老板还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而让国人仰望的饱学之士与博士后在澳洲待遇无论是从金钱上还是从工作类别上都与国内的博士及后们大相径庭,彻底洗刷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千古训子名言和阶层观念。澳洲的现实是花几年的时间和精力苦攻一个更高级的学历证书并不比早早参加工作来得更实惠,事实上在越高等的课堂中黄眼睛白皮肤的东方脸孔占有压倒性优势,澳洲本地人会主动闪开让中国人削尖脑袋往里钻的高校大门。 H
wp{<
在这类博士和技术工人当中,其所拥有的签证可以举家迁往澳洲,但是很多副申请人往往是没有获得工作雇主的。但是全家出国在很多中国人的眼里和观念当中都是非常非常荣耀的事情,内心的巨大虚荣足以造成一时的冲动。然而来到澳洲后才发现,困难出乎想象的多。首先语言成了一大问题,中国人学英语以读写为主,怀揣这样的无声英语到了澳洲自己就几乎成了聋子哑巴,生活交流艰辛异常,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国内所受教育不多的人们。另外澳洲与中国一样幅员辽阔,但却人烟稀少,会驾车和拥有车对有些类型的工作就成了必须。拥有自家车,对于国内的很多家庭来说仍然是一件比较奢侈和值得炫耀的事情,而即便是熟悉驾驶的有车族来澳洲后也需要一段时间对行驶规则的调整和适应,这就为找到满意的工作又添一障碍。实际上很多人在国内曾经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与不错的薪水,甚至坐到一个不低的位子,可是来到澳洲一切都得从新开始从头再来。但多数人来澳洲后只能找到餐馆和工厂的临时工,并不能接触和学习澳洲文化,还是生活在以中国人为主体的圈子里,但这个圈子却比国内的曾经拥有的小了好几圈,身在异国他乡却受不到洋罪。澳洲空气即便再好也不能当饭吃,风景再美也不能披在身上当衣服穿呀,故而心里落差特别大,压力也日益积累,脾性暴躁而多变,长时间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 Uvh~B^6
面临如此多的困难,顶着如此大的压力,众多的家长为什么还不肯知难而退回中国却还要在澳洲苦苦挣扎呢,估计一方面是因为出国的花费太大而想在澳洲多挣点辛苦钱,另一个重要得多的方面就是为了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观念渗透到了中国父母的内心里和骨子里,很多人年纪轻轻,做的很多事情就处处宣称是为了孩子,自己的人生路一半或者三分之一都没有走完,在正该发光发热的年龄却把自己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给孩子添加几辈人的责任和压力。殊不知“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澳洲却难觅踪影,十六岁后随时都可以独立出去,老人们或茕茕孓立或由政府福利供养,成龙成风的子女们并没有义务去赡养曾经含辛茹苦的父母们。而且中国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打是亲骂是爱,可这些在澳洲都是违法的,孩子可以把父母告上法庭。但这在中国父母观念里可是悖逆之举,这样的现实定会带给父母巨大的打击和创伤。 xJ~
gT
之所以如此接受不了,归根结底就在于中国的人情观念和澳洲法制现实之间的冲突。“依法治国”在中国嚷嚷了很多年,但终究在短时间内战胜不了几千年累积下来的人情与关系习俗,所以在上至宪法下到地方法细到公司法与企业制度的法律条文多如牛毛的中国,很多时候还是人治凌驾于法制之上。在中国生活了数十年的人们突然降临到澳洲,一切都变得与自己以往的形式规则和固有的观念背道而驰。深谙送礼哲学的中国人在澳洲会因为送一片鹅毛而被指控为行贿,预期给人以惊喜的突然拜访在澳洲却被视为没有预约的不礼貌打扰,惯于毁约和不履承诺的中国式善变行为在澳洲会被钉上信用黑户的十字架。泥鳅般圆滑狐狸般狡猾的中国人,面对澳洲呆板却严厉的法律和制度,不解、郁闷、烦躁,在中国观念与澳洲现实的大战中平添几分寄人篱下的无奈和悲凉。 }Kj Ju
;
全球化正加速,地球村已形成,在中国发展势头强劲的今天,出国赴澳一定要慎重!不仅要满足心理虚荣,更要立足现实,选择适合自己工作与生活的土壤,使自己的观念和现实尽力相融。 V#NG+U.B
Y$`eg|$
i,#
k}C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