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381516/ 之前研究《Mulholland Dr.》讓我變成一個很「奇怪」的觀眾,我所看到的《Room In Rome》,就像看平面3D圖案(magic eye),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Room In Rome》有很多閱讀方式,這裡只提供一段文化歷史背景作為導引,讓有興趣的觀眾自行往下發掘。
這些背景對劇情不致於有決定性的影響,但可增加觀影的樂趣,你定會訝異歐洲文化的重要片段被濃縮在一個房間,一個夜晚。
古希臘羅馬+文藝復興
片中Natasha忘記手機而折返旅館房間,Alba攤開一份古地圖尋路,發現旅館相對位置是凱撒(西元前100年– 西元前44年)時期的羅馬城.
那屬於希臘化的羅馬,距離君士坦丁大帝在西元331年獨尊基督教還有段時間.當時崇拜多神,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裡的角色,像凡人一樣七情六慾.他們的雕刻肌理栩栩如生,表情豐富,而裸體是美感的表現方式,與後來中世紀基督教會視裸體為羞恥的道德態度截然不同.
片中床頭出現的維納斯複製雕像,實際作品並非創作於文藝復興時期,而是早在大約西元前200年的古希臘.單看天花板上的邱比特畫飾,會以為這個房間只是典型的love hotel裝潢,深究這些背景,想來這個場景透露,這段一夜情一開始並不在德道的框架下,片中大量的裸露,似理直氣壯回歸古典美學.
說到回歸古典美學,片中除了古希臘羅馬人文藝術之外,還有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古希臘羅馬的再發現,試圖回到不那麼受到基督教會全面控制的世界,「宗教可以存在,但是屬於私人事務」。
中世紀的基督教會嚴禁崇拜偶像,古希臘羅馬的雕塑技藝突然中斷,連繪畫都被壓抑,藝術家不能放手表現。但因為當時文盲太多,為了宣揚教義,只好利用繪畫描寫聖經故事。但像希臘羅馬神話故這類「異教徒」主題則成為禁忌。
到了15世紀情況漸漸解禁。文藝復興第二代大師Sandro Botticelli波堤且利(1445-1510)創作「維納斯的誕生」成為當時受到重視的「異教徒」主題畫作。
在《Room In Rome》房間的天花板畫至少有一部份是取材這幅畫。片尾天花板畫出現一男子從口呼氣,與「維納斯的誕生」原畫左邊的的風神,幾乎如出一轍。
相距兩千年的人物
片中常出現椅子上與床頭上兩幅畫.我不確定它們是否仿自過去畫作,但畫中兩位重要人物確實有所依據.
Aspasia
"Natasha"聽完Alba杜撰的阿拉伯後宮叛逃的身世,後來指認出椅子上方的圖畫名稱為"Agora In Athens",直譯為「雅典市集」。雖然名為「市集」,事實上它亦指政、經、文化的公眾場所,傳統上屬於男性把持的空間,但畫中卻出現一位女性Aspasia,Alba的人力車以她為名。
Aspasia據說生存年代在西元前470年~400年之間,與蘇格拉底,柏拉圖同一時代,人稱雅典(地下)第一夫人。她出生於Miletus(位於現今土耳其境內),家境富裕,自幼接受教育,才學與膽識超越一般男性。她後來前往雅典定居,據說是以高級藝妓的方式謀生,沒多久認識當地政治領袖Pericles。此君為她與原配離婚,甘冒大眾閒言閒語,兩人同居在一起,還生了一個兒子,但始終沒有結婚。不過,Pericles相當器重她的意見,甚至有演講稿是出自她的手筆。一般認為Aspasia是古希臘的傳奇女子,Alba以她為名,是對女力傳統表達敬意。
Alberti
在床頭的繪畫是描述文藝復興時期全能大師Leon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在梅奇第家族講述的情形。Alberti和違文西一樣多才多藝,既能繪畫亦能建築,除了留下具像作品,還留下不少文字著作,如《De Pictura論繪畫》(1435)及《De Re Aedificatoria 論建築》(1452)。所以網路常能找到他的銘言,就像"Natasha"隨手來一句,告誡藝術家永遠要清楚在表達什麼。
"Natasha"和Alba在浴室門口,來回看著兩幅畫,一開始我以為是暗示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拉扯.但是Aspasia在這裡比較是代表古代女性智力,而不是感性;如果將椅上畫作當成古希臘的感性藝術,床頭畫作代表的文藝復興,它的本質不就是回歸古希臘羅馬,兩者何來拉扯?
兩幅畫的唯一差異是Aspasia是女性,Alberti是男性.如果真有所謂拉扯,可能那就是"Natasha"的性別選擇。
多元語文
從片中使用的語文可以看到有趣的歷史發展.
羅馬人使用的拉丁文隨著羅馬帝國擴張,分佈至現今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後來蠻族侵入,西羅馬帝國滅亡,衍生出各地的語文,雖有差異,但可統稱羅曼語系,片中Alba與Max說的語文,同屬該語系.
西歐北方京要為日耳曼民族聚落,他們也拉丁文得到滋養,發展出日耳曼語系.不過,這不是"Natasha"的語文.俄國人是採用斯拉夫語系,早期也是以拉丁文、希臘文為藍本發展.
最後,歐洲語文大融爐發生在英語.英格蘭受到數次外族入侵,先後融合了日耳曼語系和羅曼語系,所以片中的共同語言採用英語,在導演的歷史背景設定(如果真有設定)是說得通,而不是純粹出於英語市場的考量.
歐洲除了這三大語系,還有幾個較小的語系,都可以找到發展的關係,但是片中Alba家鄉情人所使用的Basque巴斯克語是一個知名的歷史懸案.它分佈於法國、西班牙交界處,靠大西洋臨岸.它不屬於印歐語系,不知從何而來.
Alba說它是一種古老的語文,她一直學不會.這段安排似暗示她們在溝通上出了問題,是雙方關係的障礙.
*回到拉丁文本身,它被稱為死的語言,除了特定目的,沒有人把它當成日常流通語文.但它是閱讀歐洲古代文字紀錄的工具,在西方的中高等教育仍列於授課項目.現代高級知識份子,少不得要學好拉丁文,讓這個語文雖死,卻仍保有菁英色彩.
基督教會
電影既然談古希臘羅馬與文藝復興,完全避開基督教會的影響是不太可能.倆人從旅館露台可以看到東向有一處教堂圓頂,那是Sant'Agnese in Agone.文學上代表「宗教精神性的愛與人類肉慾的衝突。肉慾(Passion)與神聖的愛(Holy Love)就像是硬幣的兩面一般。」
如果真有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拉扯,應該是發生在這一刻.
其他參考資料.......
我建議觀眾最好搭配導演前作《露西亞與慾樂園》,這兩部影片像系列作品,都觸及陌生性愛,對於裸露的運用和意義,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片維持某種程度的開放結局,所以每個觀眾可以選擇自己的故事結局.如果你不介意不是Happy together的解讀,而且不怕劇透(非常細節),可以參考:
http://www.orange-review.com/2010/10/naked-truth-of-room-in-ro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