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江楼旁边,有一个小的院落,门匾上书:菘台书院。别看这个书院不大,里面还真有宝贝,那就是陈抟所书的“福寿”。。“寿”字工整凝重,结构严谨,透着仙风瘦骨之气;“福”字笔力饱满,布局如画,流露着孩童顽皮活泼之态。此二字造型独特,国内罕见,陈抟在书写时即赋予寓意:篆书出现早,喻老者,即希迁;行书出现晚,喻少者,即自己。一老一少,尽在笔墨间。
陈抟之所以在菘台书院留下“福寿”二字,这里面有掌故。五代时,陈抟为寻访唐代高僧石头(希迁)和尚的旧迹,云游到石头和尚的故乡端州高要(今属肇庆)。陈抟在端州游访一遭后,便在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留下“福寿”两个大字。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肇庆知府张宋卿视察石头岗,看到“福寿”二字,即在石头岗建造了石头庵,以纪念石头和尚并保护陈抟墨迹。明宣德年间在庵址上建崧台书院。民国后期,菘台书院逐渐破落。1960年代,残破的崧台书院除留下一座旧牌坊外,其余地方被高要市粮食局用做仓库,“福寿”二字不知下落。1999年,肇庆市博物馆决定重建崧台书院。担负重建任务的肇庆市建安公司在施工时,忽然有人在原粮仓管理员用做厨房的东壁瓷砖夹缝中隐隐约约发现“陈抟”两个小字。公司负责人迅即报告博物馆。馆长和专家一起赶到现场,并经查阅史料,认为“陈抟”两字旁边定有珍贵墨宝,遂派员督促工人小心凿取,终于使一千多年前陈抟老祖题写的“福寿”二字重见天日。
图片:福寿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