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转贴] 美国硅谷的一个星期五
bac 离线
级别: 排长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3-01-16   

[转贴] 美国硅谷的一个星期五

            美国硅谷的一个星期五
svguy

汽车收音机里又是有关Anthrax 炭疽 的系列报道。我发现自己最近生化方面的中 英文词汇量长进不小。如果没有那个“9·11”,我这一辈子恐怕都不会认识英文单词Anthrax;还有中文“炭疽”的“疽”字,第一次在网上读到,便一口咬定念“蛆”的音。幸好周围的中国人认字都不太多,所以没什么人怀疑我的权威。

新闻里,主持人好心地提醒大家:喝自来水之前最好先闻一下有没有异样气味;不要忘记在家中储藏室和汽车里备足瓶装水;不妨多准备一些现钞应急;花点时间事先安排好住宅和办公场所的逃生路线,等等。然后新闻里说,在那个著名的拍卖网站Ebay,原本零售价十几美元的防毒面具已经被炒高了4倍;有个女人发现她的电脑键盘上有若干可疑棕色粉粒,急唤警察查证,化验结果却是她前一天吃Cookie小甜饼落下的碎屑。不过该女子的高度警惕性还是得到了主持人的肯定。

看来我的防患意识还不强,主持人讲的那些我都还没有落实到日常行动里。

上班前

来到办公室,在打开电脑前,我特地仔细检查了电脑键盘,看看有没有可疑粉末。为了不犯跟广播里那个女人同样怪诞的错误,我决定改变在电脑屏幕前吃早餐的习惯。

乖乖地远离电脑,啜完咖啡、干掉牛油曲奇,桌上还真留下了不少细小粉末!

上午

早餐完毕,开启电脑。E-mail Inbox里照例是一串以“CNN Breaking News”做标题的新邮件。这个CNN无孔不入,占据了我接收新闻的所有通道,从早晨的广播、白天的EmailAlert和网页,以及晚上的电视。CNN知道白天上班时你不可能经常阅读它的网页、收听收看它的新闻,于是一有风吹草动就给你通风报信,Email往往寥寥数行,到关键之处戛然而止,搅得你顿时心痒难忍,非得立马去看它的网页。尼尔森公司对美国5大新闻网页的点击量统计数据称,自从“911”以来,美国人对这些网页的拜访率平均增长了141%。

今天Email里说的还是恐怖病菌邮件。

以前让我们这些人闻之色变的,是夹在电子邮件里的电脑病毒,而现在这个夹在真的邮件里的病毒,攻击的不是我们的“身外之物”,而是我们的血肉之躯!我想,以后那些不写信的懒人、不寄卡的小气鬼可就有借口了:我这是为你们收信收卡人着想!咱们要谈心交流叙旧套近乎什么的,还是通过电子邮件和电子贺卡吧,快、省钱,最重要的还是安全。

午餐


星期五中午,往往是一个懒散周末的序曲,那顿午餐由老板奉送———请客的目的是“提高团队凝聚力”。这次,老板特别想吃一种叫Kabob的地中海菜,对那些串成一长条一长条的肉块,大家也很嘴馋。于是踊跃打电话给本地的一个阿富汗餐厅订座。没想到那头接电话的竟是FBI(联邦调查局)的人,说这家餐馆接到了恐吓电话,已经被FBI保护起来,对所有来电都要监听,还要查清打来电话的人的身份。接电话的那个FBI最后说,你们“正当”吃饭,当然还是可以来的,餐厅也在继续营业。我们不敢去,这太像“拼死吃河豚”。

除了没吃到肉串,还有一点遗憾:有生以来第一次和FBI的人通话,如此机遇竟在这样一种毫无传奇色彩的场合给浪费了。

后来我们去了斯坦福大学旁边的一个美国牛排馆,大家大吃一通,来缓解连日来紧绷的神经。美食的确有减轻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的作用,难怪最近周围有胖子增多的趋势。

下午

4点钟光景,抓起一个苹果正准备啃,脑海里突然浮现出那个在佛罗里达惨死的小报记者。那个可怜的敬业者一边啃汉堡一边工作———拆阅着报告小道消息的信,结果着了道,他的电脑键盘上也发现了不少病毒。所以“饭前便后要洗手,吃东西的时候别工作”,这个血的教训一定要牢记并贯彻。抽空儿,我得把它们写在小粘贴纸上,贴在电脑屏幕旁。

啃着苹果,突然脑中灵光一现,那个FBI念叨了好几个星期的所谓“第二波恐怖分子袭击”,是不是一种心理恐怖武器呢?事实证明这种骇人于无形的攻心术影响之深远,是任何有形的武器没法办到的。美国强大的媒体正是心理恐怖武器传播的最佳介质,只消1分钟就足以把“攻心病菌”传播到全国的城乡角落。

据说美联储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老先生很担心“恐惧造成生产力急剧下降”。

现在大家一收到什么感觉严重的消息,就连忙发一个“To All Staff” 致全体员工 的Email,信息共享。收到这类Email以后,众同事反应不一,有的倾向于信谣传谣,立刻就组织起了小组讨论,或者好心地向所有亲朋好友广而告之。有的呢,偏偏天生不信邪,连忙上网求证此事的真实可信度;一旦发现这是个假消息,又连忙撰写一个针对那个“To All Staff”的Email的回信,主题是“关于……的消息,所述不实”,邮件里则引经据典,以缜密的思考层层推进,论证这个不实报道的可笑,信末还不忘警告大家不要再继续传谣,“以免浪费宝贵的工作时间”。最后弄得人事部门不得不郑重地发Email“To All Staff”,重申公司里“To All Staff”Email的发送原则,告诫大家务必谨慎使用,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不让传Email,总不能禁止大家议论一下吧?“9·11”以来,“如何治疗员工的心理创伤”成了人事部门的头等大事,“禁止议论”万万使不得———因为心理辅导或者心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倾诉和倾听。

最新一期《人事管理》杂志报道,“9·11”带来了无数利空消息,竟也有“利好”,这就是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公司内部的人事争斗也少了。

下班前

周五下午总是比较闲散,我们几个中国同事聚在公司休息室里聊天,说说各自的打算。

小周刚买了新房子,可据说里面至今空空如也,大家具一概没买,因为要“时刻准备着,弃房而逃”。小周还直庆幸自己没有小孩,不然拖儿带女逃难肯定多有不便。“9·11”促使她修订了“周家五年计划”。

老王住的北加州Fremont地区,印度和中东居民很多,“9·11”才发生那会儿,他越看越觉得隔壁一对阿拉伯小夫妻“有点鬼”,心里吓势势,可自从FBI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全国的自来水厂以及生化毒物,老王反而释然了。他的理论是,Fremont有北加州最大的阿富汗社区,所谓“虎毒不食子”,想来这些人还不至于伤害同胞,所以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起码不用担心自来水出毛病。

老丁自称已经在有计划、分步骤地提取现金、收拾金银细软,一等着国内有单位接收他,就准备带着已经“三钿不值两钿”的高科技股票扑回祖国怀抱。

有人提醒我回国一定要订中国航空公司的机票,我告诉他12月国航的机票已经没有了,恐怕只能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飞机了。他听罢热心出主意,说不如开车到加拿大的温哥华,从温哥华走,即使是外航,咱也不怕———满飞机肯定都是中国人。

下班途中

下班了。开车时照例听新闻,这时说的是“加强对运载有毒化学物品的卡车的管理”:“一个‘9·11’歹徒曾经详细地考察一个剧毒化学工厂……纽约警方仔细检查每辆过桥的运载化学有毒物品的卡车……FBI重新审查所有有毒化学物品卡车司机的驾驶执照……卡车驾驶学校也被派员调查。”

太全神贯注了。突然发现,自己早已错过了应该下的那个高速公路出口———看路牌指示,已经开到十几英里以外的地方。连忙在接下来的一个出口下了公路,准备调头,再原路返回。

下了高速以后,那个出口的路边颇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架势,天已大黑,心里就开始隐隐发毛。猛然间,左前方从一条岔道上晃晃悠悠开出来一辆超长的大卡车,显然就是那种装运化学物品的,那个巨大的银色长圆桶在惨淡月色下特别招摇。

这辆大卡车不紧不慢地在我前面开。啊呀!它竟然全不理会红灯,径直闯了过去!我顿时警觉起来,岂料越怕越可怕:闯过了红灯没多远,它竟停在路中心不走了!

莫非,发动化学战的那拨恐怖分子终于露面了?看来我只能尽力一搏。便咬紧牙关,猛踩油门,强行从它左边飞速掠过,哪里还顾得上已经开上逆向车道。经过卡车时,亏我还有胆量匆忙一瞥———嗯?司机好像是个光头的美国白人,他把车窗摇了下来,正手舞足蹈叫唤些什么。我哪敢细听,只顾仓惶逃命去也。

直到现在,我也没有琢磨透那辆车的来头。事后我挺佩服自己的胆———竟然抽空瞅了那司机一眼。也许潜意识里觉得中午那个和FBI的简短对话不过瘾,心底里盼望着能有个机会好好向咱FBI反映反映情况。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